他們為何自殺?

2020-09-17 三聯生活周刊

文|貝小戎

2018年,《科學美國人》一篇題為「人們為什麼自殺」的文章寫道:「安東尼·伯頓,61歲。凱特·絲蓓,55歲。羅賓·威廉士,63歲。阿隆·施瓦茨,26歲。朱尼·西沃,43歲。亞歷山大·麥昆,40歲。亨特·湯普遜,67歲。柯本,27歲。西爾維婭·普拉斯,30歲。海明威,61歲。圖靈,41歲。維吉尼亞·伍爾夫,59歲。梵谷,37歲。你讀完這個自殺名人的名單之後,世界上某個地方又有一個人自殺了,大約每40秒有一個人自殺(一年80萬人)。」

9月14日,日本女演員蘆名星被發現死於家中,年僅36歲。

14日晚,韓國女演員吳仁惠在仁川一家醫院內去世,年僅36歲,疑似自殺。

插圖|範薇

世衛組織的網站說,自殺死亡數比戰爭和兇殺的總數還要多。自殺是2012年全球15-29歲人群的第二大死因,是15-19歲兒童的第三大死因。全球最常見的自殺手段是喝農藥、上吊和使用槍枝。

2000年以來,美國的自殺率在穩步上升,每年增加35%。在經濟危機時期增速會翻倍,失業、流離失所導致更多人自殺。《紐約時報》1月的一篇文章說,從2007年到2017年,美國10到24歲的青少年的自殺率上漲了56%。青年女性的自殺率每年增長12%。抑鬱的青少年高達63%。年輕人雖然普遍身體很健康,但精神上很脆弱。成年人四分之三的精神疾病都發生於25歲之前。2019年,抑鬱的女孩中只有45%接受過治療,男孩中只有33%接受過治療。成年人的比例是66%。

在美國,每天有16個青年人死於自殺。為什麼青少年的抑鬱和自殺成了流行病?有許多種解釋,但沒有定論。有研究者強調社交媒體和智慧型手機的作用。有證據證明,女孩因為大量使用手機而遭受更多的霸凌。

《時代》周刊說:「如今的青少年普遍被認為比他們的父母更加脆弱、復原力較差、更不堪重負。有時他們被稱為被寵壞了、太嬌慣了。最重要的是,他們到達青春期的時候正是社交媒體在改變社會的時候。他們總是處於自己擺脫不了、不想擺脫的刺激之下。青少年要做作業,維護自己的社交媒體身份,操心未來的工作、氣候變化、性別歧視等等。每天、每小時的打鬥和小動作都被記錄在網上。讓人筋疲力盡。每個人都像一座小火山,不停從手機、從親人那裡、從外界受到壓力。

插圖 | 範薇

美國精神病醫生 馬克·郭士頓說,一些名人自殺,是因為財務問題?婚姻問題?健康問題?法律問題?抑鬱?酗酒?但也有許多人遇到這樣的問題並沒有自殺。幾乎所有自殺的人在動手的那一刻都感到了絕望。

世衛組織的材料說,自殺是一種多因素障礙,是由於生物、遺傳、心理、社會和環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自殺病人的情緒通常有三種:無助感、無望感和絕望。郭士頓概括出八個無:無望、無助、無力、無用、無價值、無目標、無意義、無所謂。

美國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在《自殺作為自我逃避》一文中說,自殺是因為感到自己辜負了他人的期望、自我憎恨、自我指責等等。

紐西蘭學者傑西·伯寧(Jesse Berning)在《自殺:我們為什麼殺死自己》一書中說,導致某個人自殺的原因各不相同,涉及一系列各種各樣的事件。上面自殺的名人名單中,他們的年齡、職業、性格、性別各不相同。

圖|攝圖網

抑鬱被認為是自殺的主要原因,但大部分抑鬱的人並沒有自殺(只有大約5%),也不是所有自殺的人都抑鬱。大約43%的自殺行為可以用遺傳學來解釋,其他57%可以歸為環境因素。先天具有自殺傾向,加上一些環境的攻擊,導致一些人不想再受苦。大部分案例中,人們自殺是因為他人,過於在意其他人知道令人不快的真相後會怎麼看自己。

自殺是會「傳染」的。世衛組織指出,對名人自殺的報導特別容易引發易感人群的模仿性自殺行為。美化名人的死亡可能不經意傳遞出社會讚賞自殺行為的信號,從而促使他人的自殺行為。因此,當報導名人自殺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對名人自殺的報導切記不應該給自殺帶上光環或者詳細描述自殺方法。報導的重點應該是名人們的一生,比如他或她對社會做出了什麼貢獻,以及他們的死亡給他人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而非自殺行為的細節或者簡單解釋為什麼會自殺。

自殺是可預防的。大多數病人直到最後一刻都是矛盾的,在求生與求死之間徘徊。如果醫生能利用病人的矛盾心理,增加他求生的欲望,自殺的風險就可以降低了。自殺是一種衝動現象,衝動的本身是短暫性的。如果在病人衝動的當時給予支持,危機就可以排除。自殺病人局限於他們自己的思維、情感和行為方式中,他們按照是或否的二分法進行推理。醫生可以與病人探討幾種可能的選擇方案,婉轉的使病人意識到還有其它的選擇餘地,即使這些選擇不是很理想的。

19世紀末,法國社會學奠基大師涂爾幹從歐洲各地搜集資料,研究影響自殺率的因素。他的發現可以歸納為一個詞——社會約束。所有證據都顯示,社會規範、聯繫與義務越少的人,越可能自殺。

涂爾幹在檢視「宗教社會的整合度」時發現,生活最清心寡欲的新教徒,比天主教徒的自殺率高;具有最密集社會網絡及宗教義務的猶太人,自殺率最低。他在檢視「家庭社會的整合度」時也有相同的發現:獨居的人最可能自殺;結婚的人,自殺率比較低;結婚有小孩者,自殺率更低。於是,涂爾幹的結論為,人們需要義務及約束來為自己的生命建立架構和意義。他說:「(一個人)所屬的群體越脆弱,他對群體的依賴便越少,於是他最後會越來越依靠自己,眼中便只有根據自己利益所建立的行為準則,視其他為無物。」

自殺之所以讓人痛心是因為自殺者本可以放棄自己錯誤的想法。美國精神病學教授Charles Raison說,有時有人自殺,是因為他們認為因為某個原因,他們只能一死了之。「有一個病人嘗試自殺,因為她覺得如果她死了,那個尾隨她的神秘的私家調查員就會放過她的家人。這種自殺讓人很傷心,因為那是徒勞的,也是可以預防的。」

即使是嚴重的抑鬱也是有應對方法的。「我認識的人中有很多自殺的。一個害羞的孩子在中學裡開槍打死了自己,一個年輕的朋克把車開出了彎道,還有努力工作的父親。有人從樓頂躍下,有人在黑暗的衣櫃裡吊死自己,有人在昏暗的花園裡割喉。嚴重的抑鬱也許是人類最無法忍受的痛苦。」

「對於其他痛苦,大部分人可以區分他們對自己和痛苦的感覺。那些痛苦雖然很可怕,但那是胳膊、大腿、肚子或者頭疼。抑鬱不一樣。它讓人把全世界視為痛苦。不僅內心感到痛苦,外界也讓他們感到痛苦。當一個人抑鬱時,整個世界都是令人不安、令人痛苦的,無處可逃。所以自殺很誘人,它好像提供了一種逃避的選項。抑鬱造成的自殺讓人難過,是因為雖然對抑鬱的治療並不完美,但足以幫助大部分抑鬱的人感覺良好到放棄自殺念頭。

作者檔案

貝小戎

本刊主筆,寫思想欄目時署名薛巍,哲學碩士,假裝讀過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三聯生活周刊

個人微博:@貝小戎

個人微信公眾號:貝書單(ID:bookpage)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轉載請聯繫後臺。

新刊出爐!點擊下圖下單

「通往新冠疫苗之路」

相關焦點

  • 英國死亡崖為何會讓人自殺
    聽起來你可能覺得匪夷所思,為何去旅遊還會不小心失去生命呢?其中的原因至今都沒有人能搞的清楚。 話說這個「死亡之崖」位於英國東海岸的東伯恩,在這裡有一處風景優美的懸崖,如華山般直立在海岸邊,山崖頂部風光如畫,綠菜如茵,而且可以俯瞰英吉利海峽,是一個特別著名的遊覽聖地,但是也是要命的死亡之崖。
  • 張首晟為何自殺?
    斯坦福終身教授張首晟忽然自殺如此成功的科學家,按理什麼都不缺,為何走向自絕之路?有人認為是抑鬱症使然,那麼抑鬱症的根源是什麼?除了從藥理生理上去分析,我認為還應從他的人生去分析。     張首晟教授人生可謂一帆風順且一騎絕塵,他自學一暑假就以初中生的身份考上復旦大學,一年之後留德,三十二歲成為斯坦福最年輕教授之一,在研究領域是舉足輕重的大人物,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熱門科學家。
  • 在歷史中,重犯被施與酷刑時,為何不採取咬舌自殺,卻選擇承受?
    雖然人們都知道酷刑的殘忍,可為何古代中,沒有一個人選擇用牙咬斷舌頭自殺呢?理由應該有三點。這個時候會有人說,既然痛苦,為何不把舌頭咬掉,這樣不就能自殺嗎?其實,劉瑾心裡很明白,自己本就是罪無可赦,下場也好不到哪去,當初選擇這條道路,自然也會猜到下場是什麼樣,既然已經走到這般田地,那也就沒什麼好說的。所以這才是劉瑾為何不選擇自殺的理由。
  • 宋江死後,為何吳用要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原因很簡單
    宋江死後,為何吳用要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原因很簡單水滸傳作為家喻戶曉的名著之一,有一大批人都很喜歡閱讀,更多的是因為在這本書裡有許多讓人敬佩的好漢。在這裡面,不僅有各種好漢之間的兄弟情義還有非常刺激的打鬥畫面。雖然故事的開頭很吸引人的目光,但是故事的結尾確是非常悲慘的。
  • 選擇自殺的方式離開,他們活得該有多不好,最後一位讓人心疼!
    在這個圈子裡面,輿論能殺死很多人,有人困在戲中走不出來的也有好多人,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娛樂圈自殺而死的明星,他們生前一個比一個紅,為何要走上自殺這條路呢!翁美玲大家應該不是很熟悉,她是83版《射鵰英雄傳》裡面的黃蓉,在拍《射鵰英雄傳》的時候認識了湯鎮業,二人就開始談戀愛了之後便因為工作的原因,二人的感情開始出現裂縫,翁美玲對這份感情用情太深了,一個就是湯鎮業給她的安全感太少了,因為當時湯鎮業的事業也是處在鼎盛的時候,因為湯鎮業拍戲拍了很長時間,在這段時間裡面她自殺了兩次,沒有成功,之後湯鎮業就傳出緋聞,翁美玲看了之後備受打擊,選擇了自殺
  • 古人「吞金自殺」,黃金明明沒有毒性,為何會死亡,原理是什麼?
    古人」吞金自殺」,黃金明明沒有毒性,為何會死亡,原理是什麼?我們看古裝電視劇卻發現了很多種自殺方式。可以說,除了普通的上吊自殺,還有服毒自殺之外,還有一種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就是吞金自殺。其中在我們所知道的,就有紅樓夢中尤二姐,她就是吞金自殺的。但是據現在科學研究表明。其實黃金根本就是沒有毒性了,那麼吞金自殺,它得原理是什麼?就讓小編為大家講解一下吧。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說到。說毒性就是我們所說得生金,生金沒有經過煉製可以說具有毒性,但是只要在煉製十幾次,之後就沒有毒性的。這就說明了,其實真正的純正的黃金他是根本沒有毒性的。
  • 王國維為何自殺?同病相憐的梁啓超,在家書中給出了答案
    圍繞他自殺的原因,人們做出過很多分析,甚至還有人編著了一部《王國維之死》的專著。關於他自殺的原因,有兩種比較流行的說法,一種是「殉清」,為清朝而死;一種是「殉文化」,因文化的消沉而死。蔡仲德支持第一種,陳寅恪則支持第二種。 仔細分析兩種說法,其實都靠不住。第一種,如果王國維之死確是為了殉清,他為什麼不在清王朝覆亡之日死?
  • 《動物管理局》水熊蟲為何要花式自殺?這個案件最終如何解決的?
    《動物管理局》水熊蟲為何要花式自殺?這個案件最終如何解決的?水熊蟲的確是《動物管理局》裡比較好玩的一個案例了。雖然這個角色的行為是不斷自殺,客觀上形成擾亂社會,但是怎麼看怎麼可樂。水熊蟲真是花式自殺,他的故事好玩就好玩在這個「花式」當中。水熊蟲的故事分在兩集出現(實際出場還不止兩集),第一集裡水熊蟲已經自殺了84次,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第二集裡水熊蟲乾脆隨身攜帶一本花式死法大全作為自殺指南,同時加進自己的自殺創意,當然一次次嘗試依然以失敗告終。
  • 海賊王:凱多號稱最強生物多次自殺不死,他為何不選擇跳海?
    在和之國篇章開始之前,尾田就曾經描寫過凱多,在他的描述中,凱多總是在自殺,而每次自殺都死不了,所以他才會被稱為最強生物。剛開始凱多只是在一些比較矮的懸崖跳下去,隨後直接去了空島,他由空島往下跳來到了基德等人暫居的島嶼上。
  • 「藍鯨死亡遊戲」自殺者多為青少年,是什麼控制了他們
    光聽名字,可能會以為是保護動物的有愛組織,然而,當我們看到遊戲規則的時候,就會覺得心裡一陣發涼……這款遊戲要求「玩家」在50天內逐步完成「藍鯨」提供的各種自虐任務,比如「每天4:20起床」、「看一整天恐怖電影」、「聽一整天恐怖音樂」、「在胳膊上用刀刻出鯨魚圖案」等,最終誘導參與者在第50天完成終極任務——自殺。
  • 《三體》:物理學家相繼自殺,究竟是什麼東西讓他們如此絕望
    ,而且跡象顯示他們的自殺都指向同一個未知的原因。其他物理學家書中並沒作過多介紹,只對楊冬(葉文杰的女兒)的自殺原因給出了一些線索,而楊冬的自殺又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們就試著先從楊冬身上入手。楊冬死前留下了一封遺書。
  • 23年前,張純如把日軍在南京的暴行告知全世界,最後為何自殺?
    然而,作為一個在二戰之中戰敗的國家,他們竟然能顛倒是非黑白,徹底改寫歷史,讓這段悲憤的歷史被隱藏。好在,公道自在人心,23年前,一個叫張純如的作家把日軍在南京的暴行以書面形式告知全世界,最後卻自殺身亡,這是為何?張純如的父親在戰爭結束之後,就移民到了美國,他在這裡生下了張純如。
  • 國航客機乘客不幸自殺身亡,為什麼乘客會在特殊公共場合自殺?
    另一件乘客企圖自殺發生在從杜拜飛往印度的阿聯航空航班,一名30歲的男子飛機衛生間內企圖自殺,將手機殼磨成利刃劃傷了自己的脖子,並且腳踝和手腕都有受傷。他在杜拜擔任製圖員,並不清楚他為何自殺。其實不止是飛機,使用交通工具自殺的案件數量遠遠大於其他自殺途徑,據調查,大部分地下公共運輸系統都有過自殺案件。而這樣的自殺方式,顯然給他人正常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 航班乘客自殺背後,疑似重性抑鬱症在作祟
    最後,該乘客自殺身亡。目前,尚未披露自殺乘客的背景,身份和出行細節,也無法確定他為何在飛行中自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自殺的決心是堅定的,而且他一直在試圖自殺。具有嚴重自殺傾向的重度抑鬱症患者可能會為自己的自殺進行認真的準備,包括安排葬禮,準備自殺工具以及選擇自殺的時間和地點。至於他們為什麼選擇乘飛機飛行,可能與自殺乘客的個人歷史有關。例如,這次飛行對他而言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或特定的記憶價值。換句話說,自殺乘客可以將CA4230航班視為自殺。儀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天才詩人海子為何臥軌自殺?(總結篇1)
    在前面兩篇文章中我已經講述了關於海子臥軌自殺的主要原因——愛情和理想。但他最後選擇自殺時帶在身上的那封遺書卻顯得相當清醒——他說:「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這個敏感善良的孩子,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在身心備受煎熬的同時盡力保持清醒和理性,不希望自己的離去拖累任何人。
  • 為何古代女子,寧願自殺也不願受罰?
    為何古代女子,寧願自殺也不願受罰? 我們都知道,帝王為了控制百姓人民,對於法律以及處罰是非常看重的,既是維護自己的統治,也是為了威懾那些想要犯罪作亂的人們。所以在古代每個朝代都有種類繁多的折磨人的刑罰。在幾千年前的商朝,最有名的帝王就是紂王了,是一個活在神話傳說以及真實歷史中的人物。
  • 發明家蔡倫,是如何造紙成功的,又為何服毒自殺?
    大家好,我是百家號作者逸佑 ,歡迎大家和我一起來人物解說,今天我們要解說的時候發明家蔡倫,他是如何造紙成功,最後又為何服毒自殺。這個其實並沒有什麼詳細的記載,很有可能是因為家裡貧窮,所以就送她來皇宮中的太監,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家有親屬犯罪,所以他的子孫連坐就成為了奴,被刑罰成為了太監,原因其實並不太清楚。
  • 日本佔領東北幾十年,為何沒找到大慶油田,得知真相後指揮官自殺
    我們都很清楚,近代以來,日本曾佔領東北幾十年,為何當時的日本人沒有找到大慶油田,他們沒有進行尋找嗎?其實在入侵東北時,日本人就抱有侵佔資源的目的,自然不可能不尋找重要的石油、煤炭等重要資源。其實現在有一些人知道,日本本國的石油儲量就非常高,但是當時的日本人一直認為自己資源稀缺,而且現在即便知道自己資源儲量高,日本也很少開採自己的石油。
  • 好友自殺後,他訪遍3大自殺聖地,揭秘日本自殺潮
    福井縣為了防止人們到此自殺,特別安裝了紅外線攝影機,夜晚感應到有人想跳海自殺,就會播放「怎麼了,別想不開」的錄音,然後傳消息通知當地的防自殺活動組織。(2004年,因一次撈屍工作而深受觸動的退休警察茂幸雄,成立了「共鳴的心詩集/文集編輯部」——一個防自殺的非營利組織。截止到2014年的十年間,已成功阻止了500餘人的自殺。他們在懸崖附近的幾處住所還可供無家可歸的企圖自殺者休息。)
  • 15歲時考上北大,寫的詩人人都會背,海子為何在巔峰期臥軌自殺?
    這首詩寫得實在太美好了,至今火了30多年,它寫於1989年1月13日,同年3月26日海子便在山海關附近的一條鐵軌上臥軌自殺,年僅25歲。顯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詩是海子的巔峰之作,而25歲也是最美好的年齡。問題來了,海子為何在巔峰時期選擇自殺呢?海子短暫的一生就是開掛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