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還記得前幾天我們推送的疾控中心公布的預防指南嗎?這裡面簡單的提示了幾點駕車防病毒的簡單操作,很多網友看完這篇文章也提出了一些擴展的問題。
為此,我們特地請教了《生命時報》的專家朋友們,今天就把開車防毒相關疑問一次性聊清楚!
比如:
開車到底戴不戴口罩?
密閉場所開內循環就能阻隔病毒嗎?
車載淨化器能消滅病毒嗎?
臭氧、紫外線究竟能不能殺毒?
……
Q1:開車到底戴不戴口罩?
A:視情況決定。
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
根據張文宏教授撰寫的《新冠病毒支招防控》一書中我們能了解到,他對於戴口罩的情況有幾種建議:
1、公共場所、人員密集區域、密閉場所或乘坐公共運輸等需要接觸陌生人時要戴口罩。
2、獨處或在空曠場所則不需要戴口罩。
這麼看來,如果車上獨自一人或載有明確健康狀況的人,打開車窗和外循環,其實不就等同於在空曠場所了嗎,所以不用帶口罩。
反之,在人員密集區域、密閉場所(如地下停車場)行駛時,建議帶上口罩,打開空調內循環。
還有一種情況是搭載陌生乘客或朋友時,建議雙方都要戴口罩,儘量讓乘客坐在後排,與駕駛位保持距離,並且打開空調外循環或開窗,讓空氣流通。
Q2:為啥空曠環境開外循環?
A:增加空氣流通率。
對於這點,疾控中心之前也給出了相應的方法,比如空曠場所通風換氣,密閉環境空調開啟內循環。
另外,據國家衛建委高級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李蘭娟院士介紹,新冠病毒在乾燥環境中只能存活48小時,而在空氣中的存活時間更短。
所以,空曠環境下行駛,開外循環或開窗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病毒留存在車內。
說到高效換氣,車窗對角線打開(比如左前和右後)是最高效的換氣方法之一。另外,如果天氣涼,翹起天窗讓車內負壓也有一樣的效果。
另外,還有一點可能大家不清楚,那就是:不論內循環外循環都會經過外空調濾芯。
一般來說,我們的車都有兩層空調過濾,外空調過濾就在前風擋下,有兩個網格下方的就是它們。
它們的作用是,防止異物灰塵進入蒸發箱,所以不論你開的是內循環還是外循環,都要經過它。
而車內空調濾芯則在儀錶板下方,我們經常換的防PM2.5空調濾芯就是它,它會在內循環時進一步過濾車外的空氣。
這麼看來,我們的車就像戴了兩層口罩一樣能隔絕外部空氣啊,那病毒是不是就進不來了?
錯,它還真能進來......
Q3:密閉場所開內循環能阻隔病毒?
A:不能。
雖說疾控中心的建議「密閉場所打開內循環」,但其實,即便如此也根本擋不住病毒的侵入,為什麼?
就拿最常見的PM2.5空調濾芯舉例,PM2.5顆粒物的直徑大概在2.5微米左右,基本上相當於頭髮絲的二十分之一大小。
這種空調濾芯其實對大於等於2.5微米的微塵甚至部分細菌都能很好的過濾,但對病毒卻束手無策。
原因很簡單,因為病毒的大小在納米級。就拿新冠病毒來說,它的直徑在60~140nm間,平均直徑100nm,也就是0.1微米。
所以說,即便是最大隻的新冠病毒,也僅有PM2.5顆粒物的十分之一左右,要防住它可沒那麼容易。
不過,也有一些採用HEPA空調濾芯的車型,就算理論上能過濾這種納米級大小的病毒。
那在行駛過程中,車輛其它部位(比如車門封條、機艙防火牆等)的密閉性在產生負壓後也無法讓我們真正和外界隔絕開來,外面的汙染物還是會被「吸」到車內。
所以,雖說汽車的雙重空調濾芯已經相對安全了,但如果經過人員密集或封閉環境下,為確保萬無一失,還是建議戴口罩。
補充完駕車防護的具體方法後,接下來咱們再聊聊這個新冠病毒未來可能催生出的車載防護殺毒周邊,分析一下這些配件到底有沒有用?
Q4:負離子淨化器有效果嗎?
A:理論可能有效,但未證實。
很多小夥伴家中就有負離子淨化器,它的除塵原理是利用高壓電暈增加空氣中負離子成份,而負離子會吸附微塵並沉降到地面上。
這個被吸附的微塵能有多大呢?這得看產生出的負離子大小了,一般來說,有大、中、小三種負離子,這幾種負離子的運動速度、直徑和生物活性不同。
其中,對人體有益的是小粒徑負離子,這種負離子也是最貼近大自然空氣當中的負離子,所以也被有些資料稱作「生態級負離子」。
而且,正是這種負離子還可能幫助吸附病毒。
據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專家組編寫的《空氣負離子在醫療保健及環保中的應用》一書中提到:
「空氣中的小粒徑負離子對小至0.01微米、在工業上難以除去的微粒飄塵,有百分之百的沉降去除效果。當室內空氣中負離子的濃度達到每立方釐米2萬個時,空氣中的飄塵量會減少98%以上。」
這麼看來,如果車內有這麼個負離子發生器,那豈不是能除病毒了?!
嗯,這麼說吧,想像很美好,現實很枯燥。
首先,你得買個車用的超微粒子淨化器,還是能產生小粒徑負離子那種(不是那種幾百塊的)。
其次,就算你不是從並夕夕上買的,那使用過程中還要等負離子濃度充滿整個車內,才有可能吸附超微小顆粒或病毒。
最重要的來了,這些超微顆粒或病毒沉降到車內還是會被揚起來啊,然後再淨化、再揚起,這個過程中,如果有病毒的話也早被吸進去好幾次了……
Q5:吸附過濾、靜電集塵能防病毒嗎?
A:理論可能有效,但未證實。
類似負離子淨化器的原理,包括過濾吸附型淨化器或靜電集塵式空氣淨化器都具有淨化空氣的效果。
有些淨化器甚至可以吸附過濾10~100nm左右的顆粒或病毒,這已經足夠過濾新冠病毒了。
但別高興太早,它的問題和負離子淨化器相同,就是只能吸附,不能殺死病毒,車內放置這麼個東西相當於把病毒聚集在過濾網上。
想殺掉它們,還是要用酒精、二氧化氯等消毒劑清潔淨化器背後的濾網。
等等,合著咱聊了半天各種淨化器還不如上車前後噴酒精消毒靠譜啊。所以,小夥伴們看到這就應該知道開頭為什麼說消毒最重要了吧。
不過,剛才也提到了一些帶有負氧離子淨化器甚至自稱具有「生化防毒」的車型,它們的淨化系統到底有沒有宣傳的那麼牛?
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評論區留言吧,我們會根據反饋結果再做一期相關內容哦~~
言歸正傳,說到這,可能有些人覺得噴酒精消毒太麻煩、不徹底,那還有沒有能殺死病毒的車內設備呢?
理論上還真有~~
Q6:紫外線殺毒有用麼?
A:有用,但車內不能用。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中我們能了解到:冠狀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
紫外線滅菌作用主要作用於核酸(RNA),使蛋白質受到影響從而失活,所以無論是皮膚,細菌,還是病毒,真菌,大多都有效果。
新冠病毒(2019-nCoV)正是通過核酸(RNA)複製的,所以相應波段的紫外線能在一定照射條件下可以殺死病毒。
不過,相比病毒,紫外線對人的傷害更加直接。它能對皮膚、眼睛、中樞神經等造成傷害,可能令人感到頭疼、皮膚發炎,嚴重的則會導致白內障或致癌。
所以,有想在車內安裝LED紫外線燈消毒的朋友們還是趁早放棄吧!
而且,試想下:漆黑的夜裡,空曠無人的大街上,過往的車駕駛室裡都亮著幽暗的紫外線……那場景……直接尿了好吧。
不過,太陽光線中也有13%的紫外線,那我們能把車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殺毒嗎?
想法很好,但效果不會理想,主要有兩點:
1、大部分車型的原廠前風擋玻璃都自帶防紫外線功能,而側車窗的進光量不夠充足,車內很多地方並照不到。
2、大部分人買車後都會貼膜,所以,能照進車內的紫外線微乎其微,幾乎沒啥毒的作用。
不過,了解這點後,其實大家可以買個LED紫外線消毒燈用來為口罩消毒。
雖說未接觸過患者或疑似病人時,口罩可以重複利用。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回家後後用紫外線燈給口罩消毒殺菌其實也沒啥壞處。
哦對了,紫外線燈一定要放到人(尤其是小孩)看不到摸不著的地方哦~~
Q7:臭氧殺毒有用麼?
A:未經證實且不要用。
還記得17年前那場SARS戰役嗎?那時,中國臭氧產業聯合會技術委員會專家、國家P3實驗室主任李澤琳教授主持了利用臭氧進行滅活SARS病毒的實驗。
實驗中對綠猴腎細胞接種的SARS病毒綜合滅活率達99.22%,並且經過3次重複試驗,都達到了很高的滅活效率,實驗圓滿成功。
不過,雖說這次的新冠病毒與當年的SARS有85%以上的同源性,但其實截止目前為止,還沒有相關實驗和結果證實,所以臭氧殺菌,我們不要嘗試!
另外,低濃度臭氧有消毒滅菌作用(家用臭氧機),但高濃度臭氧(工業臭氧發生器)則會對人造成危害,比如咽喉腫痛、頭暈引發支氣管炎或肺氣腫等疾病。
嚴重的還會引起神經中毒,破壞自身免疫機能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
所以各位千萬不要因小失大,不要聽信殺毒謠言購買臭氧發生器、臭氧機等設備,即便是家用臭氧機也要在無人的情況下使用。
總結
最後,還是提醒各位小夥伴,我們的車並不是生化隔離艙,也根本不具消毒能力,所以,別認為在車內就100%安全,還是要做到儘可能不出門。
當然,如果必須出門,還是要首選私家車咯,畢竟車內環境相對封閉和可控。還有,如果搭載過疑似病人或患者,記得要及時對車內進行消毒!
根據目前的最新消息,已有新冠病毒通過門把手傳播的病例,所以,除了對車、衣物消毒外,一定要勤洗手!最好用專業的消毒液洗手!
還有,即便不開車,出門在外,也切記不要用手揉眼!不要挖鼻屎!不要讓手接觸任何體內黏膜!
最後,建議大家隨時關注官方疫情進展,不信謠不傳謠,減少出門!做個好市民!一起為國家減負!讓我們一起為祖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