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尚黑,士兵統一服裝?打仗時黑壓壓一片嗎?兵馬俑告訴你真相

2020-12-05 騰訊網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

秦軍英勇善戰是出了名的,從這首眾所熟知的詩經《無衣》中,不難看出秦軍的捨生忘死、慷慨激昂和同仇敵愾。

電視劇《大秦帝國》中,士兵統一著黑色戰服、手持兵器、喊聲沖天,黑壓壓一片甚是威猛。

看戰國題材電視劇,上至國王,下到士兵,秦人的服飾基本以黑為主。選擇如此服飾的原因是因為秦人尚黑。

先秦時,陰陽家們推崇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諸侯王對此深信不疑,國家崇尚的顏色便與五行相對應。早年秦文公外出打獵,捕獲過一條黑色的龍,這正是五行之中水德的象徵。故此,秦國認為自己屬於水德,水德對應的是黑色,所以崇尚黑色。

但是,秦始皇陵「復活」的大秦將士卻告訴我們:「現代的小夥伴們,你們錯了!秦人尚黑,並不代表我們都是黑色士兵。」

隨著秦陵兵馬俑的不斷挖掘,考古學家通過陶俑身上的衣甲,為我們解開了秦軍服飾顏色的密碼。

秦俑原本是彩繪的,只是經過2000多年的重土覆蓋、山洪衝刷,再加上人為的破壞和盜掘,上面的顏色幾乎全部脫落。

近年來,考古學家挖掘出幾件保存比較完整的彩繪陶俑,他們身上的衣服和鎧甲的顏色顛覆了我們的想像。一起來看看:

1號高級軍官俑:上身為雙重長襦,外層是深紫色,內層是朱紅色。下身為粉綠色長褲,帽子和鞋都是黑褐色,外披彩色魚鱗甲。

2號高級軍官俑:上身粉紫色長襦,下身為紅色長褲。

3號中級軍官俑:上身為綠色長襦,下身為紅色長褲,帽子和鞋為黑褐色。

馭手(駕駛車騎的人)俑1號:綠色上衣,粉紫色長褲,黑色鎧甲,長褲外佩綠色護腿。

馭手俑2號:綠色上衣,粉紫色長褲,白紫相間的護腿。

馭手俑3號:紅色上衣,藍色長褲,紫色護腿。

其他殘留彩繪的兵俑,服色也是五花八門。這與現代電視劇中,以黑銳之勢展現在人們眼前的秦軍大相逕庭。

由此可見,秦軍既沒有統一服裝,更沒有統一服裝顏色。他們的鎧甲多為赭色,戰袍五顏六色,紫、粉、綠、紅、藍、黑等皆有。

一個如此強大的軍隊,竟然連軍服都不統一,究竟是何因?

我們從眾多資料中發現,不統一的原因很簡單,原來秦軍的軍服系士兵自備,不是國家統一發放。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雲夢縣城關鎮西郊睡虎地,考古發掘一座戰國末年的秦墓,墓裡出土了兩封秦國士兵的竹簡戰地家書,都提到了戰服的問題。

一封是名叫「黑夫」的秦兵寫給哥哥「衷」的家書,信中提到讓哥哥告訴母親,給他織幾件夏衣送來。

另外一封是名叫「驚」的家書,他告訴母親布料要挑選好點的耐磨的,至少要二丈五尺。

由此我們便很容易理解,為何秦陵兵俑們會穿著五顏六色的戰服了。

著裝形色各異,在戰場是何情形,這在現代的我們想來是不可思議的,但是,我們整齊劃一的軍服,對於2000多年前的秦人來說,也許也是不可思議的。

相關焦點

  • 兵馬俑出土,或揭開秦人身高之謎,學者:不比現代人矮多少
    但8000多件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出土,卻提供了較大規模的樣本,可以比較精確的揭開秦國士兵身高之謎,學者研究之後發現,秦國士兵身材比現代人平均數還要高不少。1974年,陝西臨潼縣驪山鎮西楊村農民,在秦始皇陵東1.5千米的地方打井時,發現幾個破碎的用泥土燒制的與真人一樣大小的陶俑,經陝西省考古隊勘探和試掘,埋入地下2200多年的兵馬俑重見天日。
  • 兵馬俑揭秘:你不知道的兵馬俑黑科技!
    熟讀古代史的朋友們都知道,秦國的武器生產採取責任制,工匠要把名字刻在武器上,所以產品規格統一、質量過硬。不僅如此,秦人的劍更修長,在短兵相接時更易擊中敵人。而在上世紀70年代,人們甚至在檢測兵馬俑武器的化學成分時發現:有些武器的表面居然存在「含鉻化合物」,並推測秦人可能已經學會用含鉻氧化層來防止兵器生鏽!要知道,用鉻元素防鏽的技術直到近代社會才出現。
  • ...了解秦人真實生活細節 28日10時,來「陝西文物探探探」看直播
    「看到劇中的士兵我就笑了,這不就是活著的兵馬俑嘛!」  「秦人的頭髮是怎麼辮起來的,有什麼講究嗎?」  「嬴政加冠,先後在頭上試戴了多種冠冕,這是為什麼呢?」古代人打仗真是這樣嗎?」  「《大秦賦》在服化道細節上很下功夫,但這和真實的秦人生活、戰鬥場景一樣嗎?」……  《大秦賦》的持續熱播,引發公眾對秦人髮型服飾、兵器戰車的高度興趣。針對公眾關注的這些問題,12月28日(下周一)上午10時,華商報文物報導融媒體傳播欄目「陝西文物探探探」將為大家再次奉獻一場《大秦賦》系列視頻直播報導。
  • 別再被8塊腹肌迷惑了,這才是真相!
    當時,健身房尚不盛行,一系列健身方式也不成體系,但是他卻成功刷新了世人對身材的普遍認知,發達的肱二頭肌、胸肌、背肌,甚至8塊腹肌已經成為了「頂級男人」的標配。 然而在遙遠的古代,8塊腹肌並不是名將所能擁有的,他們碩大無比的啤酒肚才是歷史真相。
  • 高人氣宮鬥文:琉璃只覺耳邊一片嘈雜,黑壓壓一片陰影壓過來
    高人氣宮鬥文:琉璃只覺耳邊一片嘈雜,黑壓壓一片陰影壓過來嘿,小編又來給大家推薦超好看的文章啦,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高人氣宮鬥文:琉璃只覺耳邊一片嘈雜,黑壓壓一片陰影壓過來,希望正在鬧書荒的小主們,可以找到新的方向,請大家多多收藏,點讚和朋友分享,記得關注小編哦!1.《七女妖之庭院深深》作者:古洛書
  • 黑壓壓一片!天空大片鳥群飛掠而過:似電影特效
    1月11日,河北廊坊的徐女士早起後,遇到了不可思議的一幕,只見天空黑壓壓一群鳥飛過,一會兒遮天蔽日,一會又聚成一團。對於這從未見過的現象,徐女士感覺害怕,但理智告訴她這是正常的自然現象,至少說明生態環境變好了。
  • 裡耶簡牘揭開帝國之謎 秦人確曾避世桃花源
    1974年秦始皇兵馬俑的發現、1975年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一千一百餘枚竹簡文書的發現已是振聾發聵,時隔二十七年的2002年6月,不能不說有了更大的發現。簡牘即木札,上面書寫有數十萬的文字。裡耶簡牘不僅與兵馬俑的價值不同,而且在數量上是睡虎地秦簡的三十六倍。可以說發現了足夠一部書分量的、重要的、秦代當時的文字史料。
  • 兵馬俑一摻合老外,就會產生奇特的化學反應?
    我當時用鄙視的眼神看著她,人家去西安都是看兵馬俑的,你怎麼去看老外了?她拿出照片給我例證——真的是有兵馬俑的地方,就有老外。 你能認出哪一個兵馬俑是假扮的嗎?
  • 英國作家稱發現兵馬俑數字密碼(組圖)
    臉型之謎  科特羅:暗含神秘數字9和6 預示著一個太陽崇拜的故事  1974年3月,沉睡了2000多年的秦始皇兵馬俑終於重見天日。在考察出土的兵馬俑時,考古學家們吃驚地發現,這些出土的兵俑的臉型和髮型配合起來,恰好與十個漢字的形狀相接近。這十個漢字是:日、甲、由、申、用、自、目、風、田和國。
  • 《中國秦始皇兵馬俑》在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展出
    人民網3月2日電 據芝加哥華語論壇報消息:由中國陝西省文物局和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共同舉辦的《中國秦始皇兵馬俑》展即將正式對外開放。當地時間3月1日上午,在位於芝加哥市中心的著名的菲爾德博物館大廳,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來自當地中外新聞媒體近百人應邀出席了發布會。這一展覽是繼80年代芝加哥首次舉辦兵馬俑展30多年後又一次比較大型的展覽。
  • 「走灰不走白,見黑停下來」什麼意思?「黑壓壓」的有可能是大坑
    比如他們常說的「走灰不走白,見黑停下來」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真的很實用。小編就來給大家解釋一下,這裡出現的三個顏色詞。灰色指的是灰色的柏油馬路,因為柏油馬路是由灰色的、粗糙的小砂礫組成的,因此在夜晚的時候,粗糙的路面會發生漫反射的物理效應,這樣我們就可以確定,平直的柏油馬路呈灰色,可以放心駕駛。在這裡也許會有很多小夥伴不解,漫反射是什麼意思呢?
  • ...超300萬人次觀看 聽「兵馬俑醫生」聊如何讓國寶「復活」
    不過,19日舉行的「秦人秦風秦文化」大型直播活動卻讓很多人實現了這個願望。現場,兵馬俑修復專家詳細解讀兵馬俑修復過程、著名文物攝影師講述如何用鏡頭展示兵馬俑的細節等精彩場面讓全國網友大飽眼福。據不完全統計,收看本次直播活動的觀眾超過300萬人次,數以千計的網友留言稱讚本次活動讓大家受益匪淺。
  • 麵包車裡黑壓壓一片,事情不簡單!
    車裡空間這麼大我們早點出發只要交警查不到肯定沒問題…………12月23日,執勤民警在東廳收費站執勤時,一輛麵包車引起了執勤民警的注意,車內黑壓壓一片看不清車內情況,民警當即示意駕駛員靠邊停車接受檢查。經查,原本核定載客7人的小型麵包車,坐了9個人,超員2人。
  • 兵馬俑最初顏色竟是彩色?麻草鞋印裡暗藏的燒制秘密
    待考古學家在考察兵馬俑三號坑時從一個兵俑袖口的外側意外地發現了「辛卯」兩個刻字,「辛卯」是一個紀年;而在另一次的考察中,他們又發現刻有「辛卯」兩個字的兵俑袖口處,有一塊較大的破損,且有被划過的痕跡。他們判斷,兩次看到的「辛卯」刻字出在同一個地方。「『辛卯』是天幹地支,是農曆年代,這裡是指公元前210年。」  考古學家認為,這是秦始皇駕崩之年的標記年代。
  • 下雪上學像極了萬裡長徵,雪茫茫人黑壓壓一片,壯觀
    下雪上學像極了萬裡長徵,雪茫茫人黑壓壓一片,壯觀今日,一位網友拍攝的雪中大學生上學的畫面成功地吸引了網友們的關注,在這則視頻中,雪茫茫一片,看起來積累了很多,導致一些欄杆看起來都變矮了好多,而在雪地上,學生們井然有序的在雪中排成了一個長龍,在暴風雪的襲擊上艱難地向前走著,深一步淺一步的,看起來很冷也很辛苦,在冬季,大部分穿的還是黑色衣服,以防髒了以後不好洗,為此雪地中的人十分明顯
  • 兵馬俑發現「黑科技」,遠勝於美國專利,專家:現代科學無解
    秦始皇嬴政,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這是李贄對他的評價,可見秦始皇地位之高,影響之深遠。秦始皇陵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的帝王陵墓,其陪葬品兵馬俑更是聞名於世界。
  • 秦始皇兵馬俑氣勢不凡,個個卻都是這個手勢,兵器哪去了?
    1974年,陝西一農民打井時無意之間挖到一個陶俑,後經考古發掘,才使得兵馬俑重見天日,轟動一時。四年後,法國總統席哈克參觀兵馬俑時感嘆道:「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蹟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