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馬俑氣勢不凡,個個卻都是這個手勢,兵器哪去了?

2021-01-07 草民有話說

秦始皇陵兵馬俑,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是秦始皇陵墓的殉葬區,其陪葬規模之弘大,世所罕有。和一般的殉葬不同的是,秦皇陵的殉葬品並非人畜,而是用土燒制而成的陶俑、陶馬等,已知的人俑數量多達7000多個,戰馬1000多匹,戰車100輛,每一個參觀兵馬俑的人,似乎都能從中窺見一絲秦始皇橫掃六合的強大氣場。並且,這只是秦皇陵墓的冰山一角,核心的陵墓區尚未開發,具體原因不明。

據說當年秦始皇滅六國後,認為自己功德高過上古三皇五帝,應該被千秋萬世流傳,於是便大興土木建造陵墓,希望死後可以照樣擁有榮華富貴和權利,動用了大量的勞工製作陶俑、陶馬等,意欲打造出一支強大的「冥界軍隊」。

1974年,陝西一農民打井時無意之間挖到一個陶俑,後經考古發掘,才使得兵馬俑重見天日,轟動一時。四年後,法國總統席哈克參觀兵馬俑時感嘆道:「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蹟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國。」

但是許多看過兵馬俑時或圖片的人會發現,幾乎所有兵馬俑都是身披鎧甲,精神抖擻,唯獨手中卻空空如也,怎麼看怎麼不對勁,似乎缺乏一桿像樣的兵器。再仔細觀察一下的話,還會發現,他們的右手都是呈「拿握」狀,手指聚攏成一個環形,他們之前應該都拿著兵器。

如果按照秦始皇陵墓的規格,也不大可能製作這麼多沒有武器的兵馬俑,畢竟那是不完美的。既然製造之初都拿有兵器,那麼又是誰如此膽大,膽敢「拿」走了秦始皇陵墓中的的兵器?這就得從兵馬俑製造之初開始說起了。

據悉秦始皇陵墓建造前後動用民工70餘萬,耗時39年,直至項羽攻入鹹陽時,陵墓仍未完工,項羽率領的聯軍對秦始皇十分痛恨,大軍進入鹹陽後,劉邦已經招降了秦二世,子嬰向劉邦投降。於是項羽便將心頭儲存依舊的憤怒,盡數發洩在鹹陽百姓身上,屠鹹陽、斬秦王、燒皇宮,不在話下。

做完這些,項羽仍不解恨,又帶大軍來到驪山陵墓。當他衝進陵墓後,瞬間被氣勢恢宏的兵馬俑陣容震懾到了,死後的秦始皇竟在幹這個勞民傷財的玩意兒,於是怒火中燒的項羽和他的士兵們一頓打砸搶,有用的拿走,拿不走的砸掉,再加上鹹陽所得財物,30萬人運了一個月都還沒運完。

這其中,除了金銀珠寶之外,自然還有兵馬俑的兵器等能用的東西,因為古時候打仗缺乏制武器的金屬材料,於是項羽看到這麼多現成的兵器,自然就照單全收了,馬車等實在是太過於笨重,移動不方便,就沒有被拿走。離開之前,還一把火將兵馬俑坑燒了個底兒朝天。(當時兵馬俑上面有木棚遮陽擋雨,考古現場陶俑東倒西歪,有火燒痕跡。)

當然了,有人說兵馬俑的兵器是因為年代久遠而腐爛、氧化消失。這種可能性也不排除,但關東聯軍在鹹陽燒殺搶掠,不可能不進入秦始皇陵墓,那滿屋子的刀槍劍棍,自然是他們的急需品,安放火之前,不拿兵器之理呢?

相關焦點

  • 秦始皇兵馬俑被譽「世界八大奇蹟」,兵馬俑還有什麼神秘的地方?
    正如這幾句話:千人千面兵馬俑,潼關渭水守千秋,百萬將士今猶在,仍擁當年秦始皇。這無疑是對無數秦始皇地下亡靈戰士-陪葬兵馬俑的盛讚。有說去西安有兩種人,一種是剛看了兵馬俑的,一種則是正在去看兵馬俑路上的。這說明了兵馬俑極受世人讚賞。
  • 世界第七大奇蹟,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秦始皇陵兵馬俑
    法國前總統席哈克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蹟了。不看兵馬俑,不能算來過中國。」坊間有云:「不遊兵馬俑,枉到西安城」。既然如此,就更沒有理由不去看兵馬俑了。「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 英國作家稱發現兵馬俑數字密碼(組圖)
    這個對瑪雅文明、埃及文明、古秘魯文明頗有研究的作家對秦始皇兵馬俑進行「破解」,並聲稱發現了隱藏在秦俑的軍陣、臉型、髮型、手勢等中的神秘「數字密碼」。但他的觀點並未得到中國學者的認同,考古學家們給了另外一種迥然不同的解釋……  「為什麼秦始皇在他的地下宮殿中埋伏8000兵團?  中國古代文明究竟和瑪雅文明、古埃及文明、古秘魯文明有哪些神秘的聯繫?
  • 央視今日將直播考古發掘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
    今日是我國第七個「文化遺產日」,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和百戲俑坑發掘將通過央視和陝西電視臺現場直播。  2009年6月,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開始第三次考古發掘,有何意外發現?揭開了哪些歷史謎團?
  • 兵馬俑出土1把「普通」兵器,比「越王劍」還先進,專家難以解釋!
    兵馬俑出土1把「普通」兵器,比「越王劍」還先進,專家難以解釋! 秦始皇兵馬俑不僅是世界奇蹟,也是秦始皇開拓疆土、徵服四方的英雄精神的見證。
  • 秦始皇兵馬俑發掘鬧出大烏龍,秦軍可能已裝備鐵兵器,酷似環首刀
    關於中國什麼時候開始使用鐵兵器,歷史學界有個共識,那就是漢朝,西漢。其實有不少史料可以證明,中國早在戰國時期就有鐵兵器存在,比如著名的幹將莫邪。但是一直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當時冷兵器已經裝備於軍隊。後人仿製的幹將莫邪青銅劍,現藏於濟南我們都知道秦始皇陵,隨兵馬俑一起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兵器。
  • 兵馬俑中出土的這些武器 藏著中國大一統的秘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天下歸一。無論是統一帝國的恢弘氣勢還是剛剛穩定的政局,都促使秦始皇開始考慮如何在制度上完成最後的統一。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 霍金預言秦始皇還活著?
    特別是霍金再發警告說外星人存在之後,關於秦始皇活著的消息就更加讓人願意去相信。當考古學家探索秦始皇墓地時候,有消息說秦始皇找到可以長生不老的藥,並且墓裡的並不是他,他還活著。記載中秦始皇死在巡遊的途中,要知道那時候正是夏天,把屍體運回到皇宮至少需要五十天的車程。
  • 講世界八大奇蹟之「秦始皇兵馬俑」的前世今生
    秦始皇的陵墓簡直是奇蹟般的存在,到現在為止考古工作者們也還有許多關於秦始皇陵墓的難題,這個陵墓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兵馬俑是古代時期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人實行的是人殉,主要是當時的奴隸下屬,主人死後奴隸也得與主人陪葬,之所以叫兵馬俑,主要是因為是由(戰車,戰馬,士兵)組成的殉葬品。 秦始皇的陵墓過於的龐大與特殊,並且當時的生產力都挺落後的,所以修建這座陵墓一個耗費了39年才完工。
  • 《中國秦始皇兵馬俑》在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展出
    人民網3月2日電 據芝加哥華語論壇報消息:由中國陝西省文物局和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共同舉辦的《中國秦始皇兵馬俑》展即將正式對外開放。當地時間3月1日上午,在位於芝加哥市中心的著名的菲爾德博物館大廳,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來自當地中外新聞媒體近百人應邀出席了發布會。這一展覽是繼80年代芝加哥首次舉辦兵馬俑展30多年後又一次比較大型的展覽。
  • 秦始皇為何要修建一座空前絕後的陵墓,兵馬俑是怎麼發現的?
    滅六國、大一統,車同軌、郡縣制、戰匈奴、徵百越、修長城、建陵墓、夢長壽、終歸天、兵馬俑、永相伴、幾千年、墓未見。這都是秦始皇的豐功偉績,這個赫赫有名的歷史大腕,幾千年來撲朔迷離,其墓穴主室至今也沒有被打開,但是從開放的兵馬俑來看。
  • 秦始皇「手辦」兵馬俑的秘密:「地下軍隊」如何煉成?
    一號坑第三次發掘現場(攝影:張天柱)  龐大沉默的「地下軍隊」  1989年,一輛公交車在塵土飛揚中開到驪山腳下的一個村口,許衛紅拎著行李,有些好奇地打量著這個陌生的環境:大學畢業後,她被分配到兵馬俑博物館考古隊。
  • 秦始皇陵:為什麼不繼續挖掘陵墓?專家給出了答案
    秦始皇陵兵馬俑這個墓坑目前是陵園城垣以內最大的墓坑。矩形形狀,從東到西長130米,從北到南寬100米。距離封土約200米,共有四條斜坡門道。從石材開口到甲片的精細拋光,在每個步驟中,工匠都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鑽孔,拋光和編綴,考古學家進行了實驗。根據每人每天工作8個小時的計算,熟練的手工藝者需要花費300多天來處理一件1600片的甲衣需要一年。初步估計表明該墓至少有成千上萬的石甲。有5至600萬片甲片。換句話說,僅這個墓穴中的石制盔甲就使許多後世皇帝的陵墓望其項背了。
  • 中國「最值得去的」10大旅遊景區,你去過幾個?
    中國最值得去的10大旅遊景區1、故宮故宮曾經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地方,名「紫禁城」,紫禁城是封建時期最高掌權人住的地方,所以為了預防有刺客混進去。城牆都修建得特別高,光禿禿的,徒手幾乎爬不上去。由於故宮的建築物都是木質材料建構的,所以每個宮門前都有個巨大無比的水缸。
  • ...帝陵博物院院長揭秘:秦始皇陵除了兵馬俑,還出土了一批神秘人俑
    說到秦始皇陵,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壯觀的兵馬俑。日前在上海參加上海廣播電視《書聲》2020年度文博盛典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李崗介紹,秦始皇陵裡除了出土兵馬俑之外,還在秦始皇陵外城東南角一個約800平方米的陪葬坑裡,出土了一批神秘人俑,讓當時的宮廷文化娛樂場景重現在世人面前。
  • 兵馬俑製作非流水線生產 手工痕跡清晰可見(圖)
    中英專家聯合研究發現  兵馬俑製作並非流水線  這部紀錄片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英國倫敦大學合作研究成果為素材,由著名英國獅子電視臺和香港鳳凰衛視聯合拍攝。主要記錄了中英雙方合作研究秦兵馬俑陪葬坑考古發掘的重大成果。
  • 盤點中國十大「世界之最」,你都去過幾個了?建議收藏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後來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自此有了萬裡長城之稱。如今我們見到的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15個省區市。其中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 這個兵馬俑膚色獨樹一幟,看到的人都說真稀奇!
    這個兵馬俑膚色獨樹一幟,看到的人都說真稀奇!在我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無數先賢聖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遺產,本來這些寶貴的財富陪伴著他們長眠在地下,但是隨著盜墓和一些自然災害的破壞,國家無奈就要對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遺產進行搶救性的保護。也正是靠著這些機會,我們才能見到許多歷史上非常珍貴的瑰寶。
  • 除了兵馬俑,秦始皇陵還出土了一批只穿一件短裙的神秘人俑|睡前分享
    說到秦始皇陵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壯觀的兵馬俑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李崗介紹秦始皇陵裡除了出土兵馬俑之外還在秦始皇陵外城東南角一個約800平方米的陪葬坑裡出土了一批神秘人俑讓當時的宮廷文化娛樂場景重現在世人面前李崗介紹的神秘人俑與人們印象中的兵馬俑不太一樣
  • 百度百科推秦始皇兵馬俑數字博物館 200億像素讓歷史纖毫重現
    , 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獨家授權,百度百科打造的秦始皇兵馬俑數字博物館正式上線,首次以200億像素的「超高清級別」將兵馬俑呈現給觀眾, 成為世界八大奇蹟中首個採用百億級像素進行網絡展出的歷史景觀。  200億像素纖毫重現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數字博物館採用了矩陣全景技術,收錄了兵馬俑的1號坑和3號坑的高精度全景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