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馬俑,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是秦始皇陵墓的殉葬區,其陪葬規模之弘大,世所罕有。和一般的殉葬不同的是,秦皇陵的殉葬品並非人畜,而是用土燒制而成的陶俑、陶馬等,已知的人俑數量多達7000多個,戰馬1000多匹,戰車100輛,每一個參觀兵馬俑的人,似乎都能從中窺見一絲秦始皇橫掃六合的強大氣場。並且,這只是秦皇陵墓的冰山一角,核心的陵墓區尚未開發,具體原因不明。
據說當年秦始皇滅六國後,認為自己功德高過上古三皇五帝,應該被千秋萬世流傳,於是便大興土木建造陵墓,希望死後可以照樣擁有榮華富貴和權利,動用了大量的勞工製作陶俑、陶馬等,意欲打造出一支強大的「冥界軍隊」。
1974年,陝西一農民打井時無意之間挖到一個陶俑,後經考古發掘,才使得兵馬俑重見天日,轟動一時。四年後,法國總統席哈克參觀兵馬俑時感嘆道:「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蹟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國。」
但是許多看過兵馬俑時或圖片的人會發現,幾乎所有兵馬俑都是身披鎧甲,精神抖擻,唯獨手中卻空空如也,怎麼看怎麼不對勁,似乎缺乏一桿像樣的兵器。再仔細觀察一下的話,還會發現,他們的右手都是呈「拿握」狀,手指聚攏成一個環形,他們之前應該都拿著兵器。
如果按照秦始皇陵墓的規格,也不大可能製作這麼多沒有武器的兵馬俑,畢竟那是不完美的。既然製造之初都拿有兵器,那麼又是誰如此膽大,膽敢「拿」走了秦始皇陵墓中的的兵器?這就得從兵馬俑製造之初開始說起了。
據悉秦始皇陵墓建造前後動用民工70餘萬,耗時39年,直至項羽攻入鹹陽時,陵墓仍未完工,項羽率領的聯軍對秦始皇十分痛恨,大軍進入鹹陽後,劉邦已經招降了秦二世,子嬰向劉邦投降。於是項羽便將心頭儲存依舊的憤怒,盡數發洩在鹹陽百姓身上,屠鹹陽、斬秦王、燒皇宮,不在話下。
做完這些,項羽仍不解恨,又帶大軍來到驪山陵墓。當他衝進陵墓後,瞬間被氣勢恢宏的兵馬俑陣容震懾到了,死後的秦始皇竟在幹這個勞民傷財的玩意兒,於是怒火中燒的項羽和他的士兵們一頓打砸搶,有用的拿走,拿不走的砸掉,再加上鹹陽所得財物,30萬人運了一個月都還沒運完。
這其中,除了金銀珠寶之外,自然還有兵馬俑的兵器等能用的東西,因為古時候打仗缺乏制武器的金屬材料,於是項羽看到這麼多現成的兵器,自然就照單全收了,馬車等實在是太過於笨重,移動不方便,就沒有被拿走。離開之前,還一把火將兵馬俑坑燒了個底兒朝天。(當時兵馬俑上面有木棚遮陽擋雨,考古現場陶俑東倒西歪,有火燒痕跡。)
當然了,有人說兵馬俑的兵器是因為年代久遠而腐爛、氧化消失。這種可能性也不排除,但關東聯軍在鹹陽燒殺搶掠,不可能不進入秦始皇陵墓,那滿屋子的刀槍劍棍,自然是他們的急需品,安放火之前,不拿兵器之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