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手辦」兵馬俑的秘密:「地下軍隊」如何煉成?

2020-12-06 廈門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上官雲)46年前,經過考古隊的發掘,震驚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橫空出世,備受矚目。

  最近,結合多年一線考古日記,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許衛紅把自己參與發掘兵馬俑、秦都鹹陽城的故事寫進書中,取名為《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與城》。

  伴隨著考古人的腳步,深埋於地下的文物露出真容;伴隨著考古人的文字解讀,一段段塵封的古代歷史展現在世人眼前。

  一號坑第三次發掘現場(攝影:張天柱)

  龐大沉默的「地下軍隊」

  1989年,一輛公交車在塵土飛揚中開到驪山腳下的一個村口,許衛紅拎著行李,有些好奇地打量著這個陌生的環境:大學畢業後,她被分配到兵馬俑博物館考古隊。

  之後,她參與到兵馬俑三號坑、二號坑的發掘工作中,得以接觸到秦始皇那個龐大而神秘的「地下軍隊」。那時,她是考古隊裡的「小跟班」,跟隨「兵馬俑之父」袁仲一工作。

  「對出土文物,我們首先得取名,進行分組歸類。」在史料中有自證文字的文物,許衛紅說,名字可以直接確定,有些則會先根據其形態等特點臨時確定一個名字,不一定符合真實歷史。

  比如,兵馬俑可以分為步兵、騎兵和車兵三大軍種,一號坑裡的步兵以立正的姿態站立,按照著裝的不同,叫袍俑和鎧甲俑。二號坑也有步兵,根據不同的塑形姿勢,就叫立射俑或跪射俑等等。

  老師告訴她,兵書上講古代打仗,最講究排兵布陣。具體到兵馬俑坑,一號坑步兵俑陣,進可攻,退可守。二號坑三軍混編陣,衝鋒、圍剿,協同作戰,南部車兵猶如「裝甲部隊」,戰車首尾相連,軍陣堅固、密不透風。

  多年以後,她仍然用「震驚」來形容看到這個「地下軍隊」時的心情。與英姿勃勃的兵馬俑面對面時,總感覺仿佛穿越時光,看到了當年那支橫掃六合的虎狼之師。

  秦始皇「手辦」的秘密

  在一號坑進行第三次發掘時,許衛紅擔任發掘領隊。

  許衛紅清理彩繪陶俑(攝影:夏居憲)

  「造型逼真、體型高大的陶質兵馬俑站立在坑中,仿佛是這三座地下室的主人,實際上不過是秦始皇的『手辦』。」許衛紅如此描述道。

  雖然兵馬俑「千人千面」,但也有瑕疵。有的俑頭面部左右大小不一;有的雙腿粗細不一或者上肢比例嚴重失調,甚至大臂下直接安上了手腕。

  據研究,兵馬俑曾遭受嚴重損壞。比如,一號坑遭遇烈火焚燒,三號坑頂部自然塌陷,人為擾動嚴重。三座俑坑被破壞的時間都比較早,那時地下室還沒有完全坍塌。

  在她參與發掘出土的百餘件陶俑中,有一件印象深刻的「將軍俑」,暱稱是「老九」,這是一尊高級軍吏俑,比起同伴來,製作工藝明顯更勝一籌。

  「它的身體比例完全符合人體結構,細部雕刻也精緻,額頭上還有『抬頭紋』。表示編綴鎧甲的線繩都用心上色,和文獻記載的『緡線』特徵一樣。」結合其他考古發現,許衛紅猜測,也許有一批公職匠人專門負責製作了這些代表高級指揮官的陶俑。

  但「老九」損壞比較嚴重:雙足移位,頭部破碎得厲害。這種破壞行為,以掠寶的心態很難解釋,許衛紅說,當初擊打它的人,應該抱著洩憤的心態。所幸,它最終得到妥善修復。

  不得不說,這些秦始皇的「手辦」,塑造時就已經各具神韻,燒制完成後又實施繪彩,更加栩栩如生,甚至有一件陶俑,眼睫毛都根根分明,許衛紅立馬想到一個典故:張敞畫眉。

  「老九」(將軍俑)修復後(攝影:趙震)

  「秦人做事一絲不苟,由此可見一斑。」她說。

  項羽沒有燒掉阿房宮

  2014年,許衛紅又轉場到了渭水之濱,主持鹹陽城大遺址考古工作。

  當年,鹹陽城是秦都。秦始皇擴建宮室之舉,以渭河之南的阿房宮最為著名。到了秦二世時期,資金鍊斷裂,導致宮殿修築陷入僵局,阿房宮成了「爛尾樓」。

  但由於杜牧的《阿房宮賦》寫得實在太好,它的名氣得以大大提升。而文中所言「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也曾令一些人認為,項羽是火燒阿房宮的「罪魁禍首」。

  「很早我就知道,有證據可以證明阿房宮沒有建成,項羽火燒阿房宮是歷史冤案。」不過,到了鹹陽城遺址後,許衛紅卻發現,《阿房宮賦》中的記載,卻未必完全無跡可尋。

  她和同事發現了一座當時的國家庫房,建築毀於烈火,地面和牆壁嚴重受熱,形成堅硬的外殼。這種現場並非孤例。從橫跨渭水的整個城市,到秦始皇陵園如兵馬俑坑,大火屠城所言非虛。只不過,文學作品往往比較凝練,可能就以標誌性的阿房宮做了例子。

  他們還發現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比如骨器廠就在皇家宮殿附近,其產品算是當年的「奢侈品」,消費群體指向皇室和上層貴族,產量大,自用之外可能還會出售。

  「城中的行政區、工商業園區各自獨立,皇家產業和國家產業相互支撐,包括秦公王陵在內的墓地,分布在城外四周。」許衛紅說,從行政區看,渭河以南區域政治功能更強,比如極廟,是宗廟禮儀性建築;章臺宮接待外來使者,是「完璧歸趙」事件的發生地。

  考古可以滿足好奇心

  從事考古工作30多年了,時不時會有人跟許衛紅開玩笑,說她開始是研究秦始皇的「兵」,後來又去研究秦始皇的「城」,和秦代結下了不解之緣。

  《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與城》。出版方供圖

  看著文物,許衛紅總能找到過去和現在千絲萬縷的聯繫:秦代建築材料中的雲朵,明清時期的五福捧壽……悠久的歷史就這樣延續下來,可見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綿延不斷。

  她也常常會忍不住開腦洞:在兵馬俑坑發現了一堆灰燼、動物骨頭和小鐵刀,便會聯想到是不是修陵的工匠忙裡偷閒吃過燒烤,「你看,跟我們現在的生活很接近。」

  「比如塑造『老九』和給陶俑畫睫毛的工匠,史書中不會記錄這些小人物,但通過考古發掘實物,他們證明了自己的存在,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平和安靜的另一面。」許衛紅說,「皇家骨器廠裡出土的琴軫,僅有一件,我想這應該是工匠自娛自樂的遺物」。

  在許衛紅和同事的眼中,考古尋城過程中出土的成堆寶貝,雖然很多是殘片,但它們可以說明當時這座帝都的富有和人們生活的細節情景。

  「考古就是對古代歷史的追尋,每次有所發現,都好像回到了那個時代,也就滿足了你的好奇心。」她把多年的考古心得寫進自己最近出版的新書裡,也希望以最通俗的語言,講好文物背後的故事。

  在許衛紅看來,不論是規模宏大的兵馬俑,還是其貌不揚的殘磚碎瓦,都能開口講話。它們告訴我們,秦代的人們曾如此真實地生活過,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完)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的「手辦」為什麼剛出土就失去顏色?
    審核專家:甘強北京理工大學講師,應用化學博士最近,有一本書引起了人們對秦始皇兵馬俑的關注,那就是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許衛紅結合多年一線考古日記,把自己參與發掘兵馬俑、秦都鹹陽城的故事寫進書中,取名為《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與城》。
  • 秦始皇的「手辦」為什麼剛出土就失去顏色?_新華報業網
    最近,有一本書引起了人們對秦始皇兵馬俑的關注,那就是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許衛紅結合多年一線考古日記,把自己參與發掘兵馬俑、秦都鹹陽城的故事寫進書中,取名為《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與城》。  許衛紅把這些造型逼真、體型高大的陶質兵馬俑描述為秦始皇的「手辦」。
  • 秦始皇兵馬俑被譽「世界八大奇蹟」,兵馬俑還有什麼神秘的地方?
    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始皇陵兵馬俑,位於陝西西安臨潼,因其非凡獨特的結構布局、設計思想,以及秦代科技文化的成就,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974年在陝西西安臨潼發現了兵馬俑陣地。
  • 手辦界裡不一樣的風景,除了有兵馬俑,還有搞怪版的思考者
    市場的細分化具體可以體現在作品的多樣化,創作的環境相對來說更加寬鬆等等,也可以體現在手辦這個領域中。也就是說,就算將談論的範圍限定在日本御宅文化領域,或者更大的日本流行文化領域,手辦製作商不會只將目光放到等身大美少女手辦,可脫型的美少女手辦這些產品上,而是會根據不同的愛好者的趣味和需求,推出各種各樣的產品。
  • 央視今日將直播考古發掘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
    今日是我國第七個「文化遺產日」,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和百戲俑坑發掘將通過央視和陝西電視臺現場直播。  2009年6月,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開始第三次考古發掘,有何意外發現?揭開了哪些歷史謎團?
  • 這個兵馬俑膚色獨樹一幟,看到的人都說真稀奇!
    這個兵馬俑膚色獨樹一幟,看到的人都說真稀奇!在我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無數先賢聖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遺產,本來這些寶貴的財富陪伴著他們長眠在地下,但是隨著盜墓和一些自然災害的破壞,國家無奈就要對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遺產進行搶救性的保護。也正是靠著這些機會,我們才能見到許多歷史上非常珍貴的瑰寶。
  • 秦始皇兵馬俑氣勢不凡,個個卻都是這個手勢,兵器哪去了?
    秦始皇陵兵馬俑,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是秦始皇陵墓的殉葬區,其陪葬規模之弘大,世所罕有。和一般的殉葬不同的是,秦皇陵的殉葬品並非人畜,而是用土燒制而成的陶俑、陶馬等,已知的人俑數量多達7000多個,戰馬1000多匹,戰車100輛,每一個參觀兵馬俑的人,似乎都能從中窺見一絲秦始皇橫掃六合的強大氣場。並且,這只是秦皇陵墓的冰山一角,核心的陵墓區尚未開發,具體原因不明。
  • 秦始皇陵有多神秘,考古學家:給出了可否挖掘的秘密
    秦始皇陵有多神秘, 考古學家:給出了可否挖掘的秘密小編行者談史,昨天看一篇「盜墓第一人被判極刑,瞧不起專家:你們不敢打開秦始皇陵,我敢打開」的微文,文中盜墓者姚玉忠行刑前悔怨沒來得及去盜秦始皇陵。他把盜秦始皇陵作為畢生的追求和夢想,多麼齷齪畸形的心理,所以秦始皇陵的秘密引起了人們的更大興趣和獵奇。首先,探究發現的過程秦始皇陵的發現過程,是1974年的兵馬俑發現後,才被發現並確定位置的。當時的發現讓世界人的驚嘆。同時,對它的神秘引來了世人關注。秦始皇陵建造時間之長37年之久;建造的規模之大(佔地約18萬平方米,墓中心點約30米深,修陵用人約72萬多人)。
  • 《中國秦始皇兵馬俑》在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展出
    人民網3月2日電 據芝加哥華語論壇報消息:由中國陝西省文物局和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共同舉辦的《中國秦始皇兵馬俑》展即將正式對外開放。當地時間3月1日上午,在位於芝加哥市中心的著名的菲爾德博物館大廳,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來自當地中外新聞媒體近百人應邀出席了發布會。這一展覽是繼80年代芝加哥首次舉辦兵馬俑展30多年後又一次比較大型的展覽。
  • 秦始皇為何要修建一座空前絕後的陵墓,兵馬俑是怎麼發現的?
    滅六國、大一統,車同軌、郡縣制、戰匈奴、徵百越、修長城、建陵墓、夢長壽、終歸天、兵馬俑、永相伴、幾千年、墓未見。這都是秦始皇的豐功偉績,這個赫赫有名的歷史大腕,幾千年來撲朔迷離,其墓穴主室至今也沒有被打開,但是從開放的兵馬俑來看。
  • 霍金預言秦始皇還活著?
    而到了嬴政這一代,秦始皇狂滅六國,統一天下,四海之內稱始皇帝!建立前所未有的大統一的秦帝國!秦始皇這麼厲害難道是外星人?民間有傳言秦始皇有外星人相助是真的嗎?霍金再發警告秦始皇還活著怎麼回事?據悉,霍金去世前,承認了外星人的存在,沒過幾天之後霍金再發警告,警醒人類不要輕易聯繫外星人。民間有傳言稱秦始皇還活著,雖然這則消息來自民間,但的確有很多的細節暴露出這一點。
  • 沉寂千年的地下軍團 千年風霜不能侵蝕 秦始皇陵之謎
    朝代興衰更替,人間桑田滄海,然而,在十幾層樓高的地下,卻有一座千年風霜難以侵蝕的地下宮殿,封閉保存了一個古老帝國的榮耀、智慧,還有它數不盡的秘密……地宮外圍的奇觀提起秦始皇,總是和無數的「第一」及「唯一」聯繫起來,他是名符其實的「始皇帝」,是本次人類中華史上第一位皇帝(「皇帝」這個詞,就是他創造出來的),也是當時地球上唯一的大帝國的皇帝。
  • 兵馬俑一摻合老外,就會產生奇特的化學反應?
    另外,陵墓中的兵馬俑在老外眼中,還是一支真正的軍隊 甚至在電影的最後,這些陶俑直接幻化成一支真正的軍隊,外國人對兵馬俑之於國家象徵,不言而喻,其敬畏之心油然而起。
  • 講世界八大奇蹟之「秦始皇兵馬俑」的前世今生
    秦始皇一統六國,北擊匈奴,南平百越,他始終是讓人緬懷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生前基業那可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享盡榮華富貴,但是生命就是這麼短暫,秦始皇死後那這些基業該怎麼辦呢?秦始皇於是將自己的陵墓打造成地宮。秦始皇說死後來到陰曹地府也是千古一帝,雖然面對地府的八方閻羅諸神,但是他毫不畏懼,打造出了屬於自己的地宮——秦兵馬俑。
  • ...帝陵博物院院長揭秘:秦始皇陵除了兵馬俑,還出土了一批神秘人俑
    說到秦始皇陵,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壯觀的兵馬俑。日前在上海參加上海廣播電視《書聲》2020年度文博盛典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李崗介紹,秦始皇陵裡除了出土兵馬俑之外,還在秦始皇陵外城東南角一個約800平方米的陪葬坑裡,出土了一批神秘人俑,讓當時的宮廷文化娛樂場景重現在世人面前。
  • 秦始皇兵馬俑發掘鬧出大烏龍,秦軍可能已裝備鐵兵器,酷似環首刀
    但是一直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當時冷兵器已經裝備於軍隊。後人仿製的幹將莫邪青銅劍,現藏於濟南我們都知道秦始皇陵,隨兵馬俑一起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兵器。這似乎也進一步證明,秦始皇擊敗六國,建立大一統時,秦軍裝備的是青銅兵器。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最近有考古學家查閱發掘秦始皇兵馬俑的原始記錄,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當初專家公布的「兵馬俑中四萬多件青銅兵器」,竟然是四萬多支青銅箭簇!這意味著什麼?
  • 西方學者:古希臘人指導製作了兵馬俑!中國網友回復一針見血
    這一論點的主要依據是秦始皇之前,中國只生產過很小的人俑,怎麼會突然之間,就學會了製作和真人大小差不多的兵馬俑?隨後,這一股旋風越刮越大,在2016年英國BBC還與《國家地理》雜誌聯合推出的一部紀錄片《秦始皇陵的驚天秘密》,裡面惟妙惟肖的塑造了秦始皇見到希臘雕像時的驚嘆,於是就在古希臘專家的幫助之下,建造了兵馬俑。
  • 兵馬俑中有一張「臉」,科學家也無法給出解釋,如今禁止出國展覽
    也正是這樣一個看似平常的舉動,為我們揭開了一個隱藏地下兩千多年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陵兵馬俑。而在此後的眾多資料之中,人們熟知的是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規模宏大,氣勢恢宏以及泥塑兵馬俑像的惟妙惟肖。「可惜兵馬俑卻不是彩色的」相信這也成為了很多參觀者在感受到巍巍秦風時心中最大的遺憾。
  • 除了兵馬俑,秦始皇陵還出土了一批只穿一件短裙的神秘人俑|睡前分享
    說到秦始皇陵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壯觀的兵馬俑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李崗介紹秦始皇陵裡除了出土兵馬俑之外還在秦始皇陵外城東南角一個約800平方米的陪葬坑裡出土了一批神秘人俑讓當時的宮廷文化娛樂場景重現在世人面前李崗介紹的神秘人俑與人們印象中的兵馬俑不太一樣
  • 世界第七大奇蹟,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秦始皇陵兵馬俑
    法國前總統席哈克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蹟了。不看兵馬俑,不能算來過中國。」坊間有云:「不遊兵馬俑,枉到西安城」。既然如此,就更沒有理由不去看兵馬俑了。「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