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有多神秘, 考古學家:給出了可否挖掘的秘密
小編行者談史,昨天看一篇「盜墓第一人被判極刑,瞧不起專家:你們不敢打開秦始皇陵,我敢打開」的微文,文中盜墓者姚玉忠行刑前悔怨沒來得及去盜秦始皇陵。他把盜秦始皇陵作為畢生的追求和夢想,多麼齷齪畸形的心理,所以秦始皇陵的秘密引起了人們的更大興趣和獵奇。
首先,探究發現的過程
秦始皇陵的發現過程,是1974年的兵馬俑發現後,才被發現並確定位置的。當時的發現讓世界人的驚嘆。同時,對它的神秘引來了世人關注。秦始皇陵建造時間之長37年之久;建造的規模之大(佔地約18萬平方米,墓中心點約30米深,修陵用人約72萬多人)。陵墓的結構複雜和神秘,無不激起讓我們探究的心理。老實說,面對這雄偉的陵墓,從古代起,誰不想知道呢?然而,秦始皇陵存在了兩千年,其中有許多戰爭和事件。其他皇陵遭到野蠻搶劫,為什麼它從未被造到破壞或摧毀呢,許多秘密更增加了人們探秘好奇的心理。
其次,尋求挖掘的疑問
如果秦始皇陵的主體被打開,那豈不是令人震驚的大事!多年來,關於是否挖掘秦始皇陵的爭論不斷。提倡挖掘者也一定時間內也陷入了誤區。比如,技術不能有效保護、人力物力保障不足、安保措施配套難等。據說秦始皇陵中大量汞的存在,這個已經被對帝陵的地下勘測所證實。汞的危害和汙染的嚴重後果也讓挖掘可能性降低。保護文物的完整性一直是考古界關心的問題。一旦秦始皇陵被挖掘出來,重要的是對陵墓中的文物保護。如古屍、書法、繪畫、絲綢等,已經在地下埋藏了很長一段時間,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環境。一旦空氣與墓穴的氣體混合,珍貴的文物產生氧化等變化,誰也說不清,誰也不能承擔責任。在真空環境中挖掘,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成熟可靠的技術來支持,所以挖掘只能指日可待。
第三,陵墓保護的思想
考古學家認為:對古代帝皇陵墓的發掘如果不能很好地保護文物,讓它埋在地下是較好的辦法。考古學而言,任何地下文物的挖掘都不可避免地會對文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因此,搶救性發掘都是因文物被盜、破壞等人為因素或自然災害時,對搶救性發掘必須進行,以保護文物。尤其對於陵墓中關鍵的部分,如陵墓的基本形式、結構和布局不清楚或文物保護技術不夠的情況下,任何發掘地下宮殿的「想法」都是違背科學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