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手辦」為什麼剛出土就失去顏色?

2020-12-07 北京科學中心

審核專家:甘強

北京理工大學講師,應用化學博士

最近,有一本書引起了人們對秦始皇兵馬俑的關注,那就是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許衛紅結合多年一線考古日記,把自己參與發掘兵馬俑、秦都鹹陽城的故事寫進書中,取名為《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與城》。

許衛紅清理彩繪陶俑(攝影:夏居憲)

許衛紅把這些造型逼真、體型高大的陶質兵馬俑描述為秦始皇的「手辦」。秦始皇為了讓自己的「手辦」更栩栩如生,這些陶俑在燒制完成後又被實施繪彩。

色彩復原的兵馬俑 來源 | 網易號

但是,在目前發現的很多壁畫、陶俑出土後剛一接觸空氣,還沒等人們仔細研究一下呢,顏色就沒有了。我們可就只能看到灰撲撲的牆壁和泥人了。

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現場(攝

那麼,為什麼秦兵馬俑、敦煌壁畫等壁畫、陶俑出土後,剛一接觸空氣便失去了顏色?有些就不會?

01兵馬俑褪色之因

這時候肯定就有小夥伴好奇了,那麼同樣是陶俑,為什麼更年代更加久遠的戰國俑沒有掉色,而用了最新技術的兵馬俑反而這麼脆弱呢?

首先,經過中外專家的大量實驗發現,秦兵馬俑表面上的彩繪主要由有機底層彩色顏料構成。其中有機底層的主要成分為生漆,這是一種天然樹脂塗料;而彩色顏料主要是由礦石製成的物顏料

這裡就不得不感嘆一下秦始皇的有錢任性,不過,聰明反被聰明誤。他為了讓自己的「手辦」更加鮮豔好看,使用了當時最新的技術,將生漆這種煉製繁瑣的材料大量用在兵馬俑上面。

殊不知,貴的東西往往也是嬌貴的。兩千年後的今天,他的豔麗的手辦剛剛重新面世,顏色就掉光了,變成了灰撲撲的樣子。

秦兵馬俑 來源 | 百度

兵馬俑表面的彩繪為什麼會受到損害?科學家們提出了如下幾個原因:

>>>>生漆失水開裂

當兵馬俑出土以後,外界的空氣要比地下乾燥很多,生漆失水皺縮,就會捲起開裂,從兵馬俑表面脫落。

>>>>自然環境的侵蝕

有史料記載,驪山墓葬建成後,經歷了多次洪水,洪水進入俑坑內長期浸泡兵馬俑,對表面的彩繪產生了損害。

>>>>人為破壞

據史料記載,項羽攻入秦宮後,曾經火焚秦始皇陵墓,有專家認為兵馬俑失色和火焚也有很大的關係。

>>>>紫外線的破壞

最新的觀點認為,兵馬俑在地下塵封千年,周圍的環境比較穩定,被發掘出來以後,外界的紫外線和氧氣等與表面的顏料迅速發生反應使其氧化失色。

02古老的壁畫又因何容易褪色?

既然兵馬俑是因為始皇帝財大氣粗,用了昂貴的塗料才導致容易掉色,那壁畫褪色又是為什麼呢?

這裡首先要知道,我國的壁畫種類繁多,但不論是石窟寺壁畫、寺院還是墓室裡的壁畫,基本都由支撐結構、地仗層和畫面層三個部分組成的。

巖石、磚層、疏鬆沙礫一般組成支撐結構;而地仗層,一般為泥層或泥灰層,通常由麥草泥層及幹後收縮性小的其他泥層組成,它們中有的加麻纖維,有的加棉花纖維,目的就是增加比表面積(比表面是指多孔固體物質單位質量所具有的表面積,通常指內表面積),使之更難產生裂縫。而壁畫的褪色問題,自然是出自畫面層

斑駁的壁畫 來源 | 百度

而且很多壁畫發現時還是很鮮豔的顏色,卻沒多久就褪色了。對於這個問題,專家們也是十分頭疼。

我國對於壁畫的研究大概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通過對古代壁畫顏料進行X射線衍射分析,知道了古人所用的顏料都是各種各樣的有色礦物磨製而成。

敦煌壁畫還保留了鮮豔的色彩 來源 |

在這些顏料當中,譬如石青、青金石等礦物顏料可謂是「皮糙肉厚」,水和光,甚至空氣中的一些腐蝕性強的物質都拿它們無可奈何。

但有些顏料可就沒有這麼堅強的身軀,例如紅色的鉛丹,歷經歲月,早已變成了棕黑色,真是「紅顏易老」啊。

莫高窟第428窟北壁的壁畫人物都是灰色

剛開始人們認為,鉛丹變色的過程是受到了大氣中一些含硫的化合物的影響,變為黑色的硫化鉛。這種說法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是沒有確切的依據。

1988年,我國敦煌研究院的李最雄博士最終找出了鉛丹變色的原因:

鹼性基質高溼度促使鉛丹發生化學反應;紫外線引起鉛丹發生光化學反應。除了鉛丹以外,硃砂(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土紅(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鐵)也是用作紅色顏料的常客。硃砂吸收光發生反應轉變為黑色物質,不過這與鉛丹的變色相比緩慢很多。至於土紅,本身就是鐵的氧化物,在潮溼空氣與強光中都很穩定。

現在我們偶爾可以看到一些仍有顏色的彩色兵馬俑,但是這都是在相關專家精心保護下的結果。

秦兵馬俑 來源 | 百度圖片

不管是壁畫還是陶俑表面的彩繪,褪色都是由其顏料的材質外界環境的幹擾引起的。

我國現在還有很多埋在地下沒有挖掘的彩色壁畫和陶俑,保護我國的壁畫和陶俑等文物任重道遠,相信將來有一天我們可以看到有完整色彩的兵馬俑。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的「手辦」為什麼剛出土就失去顏色?_新華報業網
    許衛紅把這些造型逼真、體型高大的陶質兵馬俑描述為秦始皇的「手辦」。秦始皇為了讓自己的「手辦」更栩栩如生,這些陶俑在燒制完成後又被實施繪彩。  但是,在目前發現的很多壁畫、陶俑出土後剛一接觸空氣,還沒等人們仔細研究一下呢,顏色就沒有了。我們可就只能看到灰撲撲的牆壁和泥人了。
  • 秦始皇「手辦」兵馬俑的秘密:「地下軍隊」如何煉成?
    秦始皇「手辦」的秘密  在一號坑進行第三次發掘時,許衛紅擔任發掘領隊。  許衛紅清理彩繪陶俑(攝影:夏居憲)  「造型逼真、體型高大的陶質兵馬俑站立在坑中,仿佛是這三座地下室的主人,實際上不過是秦始皇的『手辦』。」許衛紅如此描述道。
  • 兵馬俑剛出土的樣子,幾乎沒人看過,出現了5分鐘,隨後消失不見
    兵馬俑剛出土的樣子,幾乎沒人看過,出現了5分鐘,隨後消失不見春秋戰國之後,我國經歷了禮崩樂壞的社會變遷,周天子去世,得到了風光大葬,從此以後,厚葬之風興起。專家證實,頭俑為秦始皇陵的陪葬文物,這一片地方可能還有大量的陪葬俑,於是乎,龐大的秦始皇陵挖掘工程開始了。之後的幾年時間裡,考古學家在這裡總共挖掘了三個坑,出土的秦俑有很多的形態,還有馬車等等,完全就是按照秦始皇生前的軍隊來建設的。兵馬俑直觀的給我們展示了秦朝的軍事情況,兵種、士兵的素質、武器等等。
  • 秦始皇陵發現已46年,為什麼至今還不挖?德國核磁掃描專家:不能開
    ,可以看出秦始皇陵的面積很大,那麼秦始皇陵的面積有多大呢? 今天,隨著考古學的發展,一些不同朝代、不同世代的帝王陵墓陸續被發掘出來,依靠出土的古代文物,人們可以用實物來驗證史料,對我們的歷史有更準確的了解,但令人不解的是,秦始皇陵墓早在1974年就被發現了,那麼為什麼至今還沒有被發掘出來呢?
  • 陝西發現秦始皇祖墳,出土一隻「黃金啄木鳥」,專家:商朝的圖騰
    陝西發現秦始皇祖墳,出土一隻「黃金啄木鳥」,專家:商朝的圖騰 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即秦朝的開國皇帝嬴政的陵寢,就是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裡處的驪山北麓的秦始皇陵。當初秦始皇陵被民眾們無意中發現後,成為我國考古學界乃至世界考古學界的一件重磅級新聞。
  • 為何秦始皇陵沒挖?專家:看看衛星雲圖,網友:這次是千古一帝!
    相比其他國家的主動進行考古,我們國家的考古發掘大部分都是被動進行的,要麼就是一些盜墓賊毀壞古墓,要麼就是進行一定的搶救性發掘,當年的秦始皇兵馬俑正是如此,現在秦始皇陵的範圍已經基本確定了,那麼為什麼考古學家們還不進行挖掘呢?其中的原因,就能夠看出現在考古學家的科學態度。
  • 秦始皇祖墳出土1隻黃金啄木鳥,考古學家:極度怪異
    1976年,陝西南鳳翔縣南指揮村的村民打井時,意外發現了秦始皇的祖墳,即「秦公一號大墓」,這座墳墓裡,埋葬了秦國的諸侯王,但是在發現的時候,早已經被盜墓賊光顧過了。從曹操建立摸金校尉開始,中原大地上的墓主們,不論身前如何高貴顯赫,除了少數幾個狠人,像秦始皇把自己暮穴修得生人勿進的,或是藏得極為隱蔽的,都再也不得安寧。可惜,秦始皇把自己的陵墓保存得很好,但是他祖宗的墓還是沒有逃過盜墓賊的光顧。值得慶幸的是,這座暮穴沒有被盜墓賊搬空,還是剩了不少東西的,在對這座墳墓的挖掘中,出土了一件大型的青銅器,「春秋金啄木鳥」。
  • ...帝陵博物院院長揭秘:秦始皇陵除了兵馬俑,還出土了一批神秘人俑
    說到秦始皇陵,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壯觀的兵馬俑。日前在上海參加上海廣播電視《書聲》2020年度文博盛典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李崗介紹,秦始皇陵裡除了出土兵馬俑之外,還在秦始皇陵外城東南角一個約800平方米的陪葬坑裡,出土了一批神秘人俑,讓當時的宮廷文化娛樂場景重現在世人面前。
  • 為什麼秦始皇陵至今無人敢挖,看了衛星雲圖你就知道了
    導語:為什麼秦始皇陵至今無人敢挖,看了衛星雲圖你就知道了,不愧千古一帝秦始皇作為皇帝,身份自然是尊貴無比。秦始皇活著的時候,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偉大事業,還修築了長城,修築了靈渠。統一文字和貨幣。然而在秦始皇過世後,他的皇陵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因為秦始皇陵不僅面積龐大,還成為了我國的5A級旅遊景區。秦始皇皇陵是我國第一批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秦始皇陵的發現,對於我國研究歷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秦始皇陵當中也包含了很多那時的文物,這些文物代表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秦始皇陵意義這麼大,那麼為什麼不往下挖了呢?
  • 當年秦始皇祖母墓現世,出土神秘頭骨,證實是已滅絕的珍稀動物
    當年,秦始皇祖母墓在我國西安現世,墓中出土一塊神秘的頭骨,中國學者認不出來,美國人速度一眼看出來,後來證實這是已滅絕的珍稀動物的遺骸。考古現場一、西安挖出秦始皇祖母墓當年,西安財經學院在修建新校區之時突然發現了一道奇怪的古牆。眾所周知,歷史上的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地下安葬著無數的王公貴族,而後世更是出土過上千座古墓。
  • 除了兵馬俑,秦始皇陵還出土了一批只穿一件短裙的神秘人俑|睡前分享
    說到秦始皇陵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壯觀的兵馬俑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李崗介紹秦始皇陵裡除了出土兵馬俑之外還在秦始皇陵外城東南角一個約800平方米的陪葬坑裡出土了一批神秘人俑讓當時的宮廷文化娛樂場景重現在世人面前李崗介紹的神秘人俑與人們印象中的兵馬俑不太一樣
  • 秦始皇陵:為什麼不繼續挖掘陵墓?專家給出了答案
    秦始皇陵效果圖此前,中國和德國的考古學家對秦始皇陵墓進行了核磁掃描,他們不僅對墓的結構有了清晰的了解,而且還發現了埋在地下宮殿中的眾多建築群。秦始皇陵秦始皇陵的規模之巨可見一斑,這個坑裡有大量石甲和石盔。再聯繫先前2號坑中挖掘出的眾多箭頭、青銅馬車、馬具以及其他軍事裝備,有關專家最後得出結論,該墓應確切地稱為秦陵兵馬俑地下宮殿軍械庫。
  • 秦始皇陵為什麼至今不敢挖?看看衛星雲圖,就能明白了
    在這古墓中也出土了眾多優秀的器物,展示了當時中國優秀的技術,而且在出土的文物中,能夠展現中國古代時期的思想和社會文化。眾所周知,秦朝是中國第一個封建君主專制朝代,有許多思想和技術都發源於秦朝,秦朝為後來封建時代發展,奠定了基礎。2000多年前,秦朝就有著許多燦爛的文化,在近些年關於秦朝文化的探索中,專家們也發現了許多優秀的器物和文化。
  • 兵馬俑出土1把「普通」兵器,比「越王劍」還先進,專家難以解釋!
    兵馬俑出土1把「普通」兵器,比「越王劍」還先進,專家難以解釋! 秦始皇兵馬俑不僅是世界奇蹟,也是秦始皇開拓疆土、徵服四方的英雄精神的見證。
  • 有傳聞說秦始皇沒死?秦始皇陵有什麼秘密?為什麼沒人去盜墓?
    秦始皇陵有什麼秘密?為什麼沒人去盜盜墓?  如今進入了現代和諧社會,那些具有豐功偉績的皇帝也罷,生前霸道昏庸的皇帝也罷,最終變成了一抔黃土,就連墳墓也都要被後人進行挖掘,很多的古文物都是通過這樣的途徑得來的,比如說清朝的黃陵和明朝的黃陵是對於考古學家來說非常有驚喜的地方,因為這個時期的帝王們非常注重家族情感,也就是死了都要埋在一起,所以一挖就是一串。
  • 考古挖掘一座秦墓,出土3把神秘寶劍後,被規定永久禁止進入
    在秦朝時期,秦始皇創造了很多的豐功偉績,但是為何在正史之中,對於秦朝的記載只有僅僅千字呢?這對於我們現代研究秦朝歷史是造成很大很難的,而這段困擾我們的歷史終於在上世紀70年代慢慢解決了。在那個時候,我國發現了秦始皇陵,裡邊有大量的兵馬俑坑。而且還有秦東陵、秦公一號大墓、裡耶古城遺址等非常重要的秦代歷史遺蹟。
  • 秦始皇陵為何遲遲不被發掘?
    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在20世紀70年代被發掘,出土了著名的兵馬俑。而後數次規模不等的發掘也是對陪葬坑的揭露。雖然古代文獻中,記載了秦始皇陵被數次盜掘的情況,但是在現代,地宮部分迄今為止一直沒有被考古發掘過。
  • 手辦界裡不一樣的風景,除了有兵馬俑,還有搞怪版的思考者
    市場的細分化具體可以體現在作品的多樣化,創作的環境相對來說更加寬鬆等等,也可以體現在手辦這個領域中。也就是說,就算將談論的範圍限定在日本御宅文化領域,或者更大的日本流行文化領域,手辦製作商不會只將目光放到等身大美少女手辦,可脫型的美少女手辦這些產品上,而是會根據不同的愛好者的趣味和需求,推出各種各樣的產品。
  • 央視今日將直播考古發掘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
    今日是我國第七個「文化遺產日」,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和百戲俑坑發掘將通過央視和陝西電視臺現場直播。  2009年6月,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開始第三次考古發掘,有何意外發現?揭開了哪些歷史謎團?
  • 秦始皇陵裡的出現神秘人,被我國嚴密保存,到現在也沒有人能解釋
    現在的人們對於秦始皇的評判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認為秦始皇派大量的老百姓修築長城,還有焚書坑儒,以及秦始皇陵,每一個都是用無數人生命換來的,這也使得秦始皇暴君的形象在人們心中非常深厚。而有些人則認為,秦始皇統一六國避免了很多今後百年的戰亂,只能說功過自在人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秦始皇陵。從目前來看,雖然人們發現了秦始皇陵,但是卻沒有辦法去發掘,因為秦始皇陵對於我國以及考古界來說都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而已經發掘的秦始皇陵裡出土的「神秘人」,直到現在科學家也解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