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學者:古希臘人指導製作了兵馬俑!中國網友回復一針見血

2020-12-04 諸史

2013年,英國一位學者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到了這麼一個觀點,即:兵馬俑的製造靈感源於古希臘,「來源於與西方的交往,來源於亞歷山大的智慧和光彩耀人的希臘藝術」!這一論點的主要依據是秦始皇之前,中國只生產過很小的人俑,怎麼會突然之間,就學會了製作和真人大小差不多的兵馬俑?

隨後,這一股旋風越刮越大,在2016年英國BBC還與《國家地理》雜誌聯合推出的一部紀錄片《秦始皇陵的驚天秘密》,裡面惟妙惟肖的塑造了秦始皇見到希臘雕像時的驚嘆,於是就在古希臘專家的幫助之下,建造了兵馬俑。在這一部紀錄片中,觀點就更鮮明了,幾乎認定是古希臘人指導秦人製作了兵馬俑!

為了證明這一觀點,這一部紀錄片還提到:在秦始皇陵中,發現了一顆可能是西方白人的頭骨,由此推測很可能是古希臘人教會中國人製作兵馬俑!

紀錄片中秦始皇見希臘雕像

對於這一觀點,國內學者也有類似認識,比如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段清波認為,很難解釋突然出現的兵馬俑!

從東周列國陶俑、戰國晚期秦俑到秦始皇時期的兵馬俑,他們之間不僅有藝術手法的差異,更有藝術風格的不同。假如將它們置於秦文化的發展過程中進行邏輯性的考察.......在邏輯上難以解釋。

因此,如果從中西方文化交流過程時,有人將源自地中海區域希臘、波斯的雕塑理念帶入大秦帝國,被秦始皇發現之後,然後製作了兵馬俑!

不過,國內學者往往認為,古代長期的中西方文化交流,將西方的雕塑理念帶到中國,所以才有了兵馬俑,而不是古希臘人指導製作了兵馬俑!

關於為何之前中國製作的人俑很小,但在秦始皇時期卻很高大?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俑坑概說》中提到:

秦俑之所以在規模、寫實程度上達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還與這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的意志分不開。秦俑嚴格地摹擬實物,帶有肖像寫生的性質和特點,並且在規模和氣勢上更勝一籌。

專家推測,這可能是秦始皇想要一支強大的軍隊,繼續為他徵戰,所以才製作了如此不一般的兵馬俑!作為史上最強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有這樣的要求並不奇怪。而且,以當時大秦帝國先進的製造工藝來看,實現這一點沒有什麼難度。

因此,如今國內學者主流觀點是:兵馬俑是獨一無二的中國製造,至於古希臘人的文化影響,或來到大秦指導製作,屬於「沒有一點證據」的推測。

其實,如果西方學者判斷正確,如此大規模的指導,史書上一字不提,就顯得極為詭異不正常了。而且,從兵馬俑身上一些隱秘的刻畫痕跡來看,兵馬俑不太可能是古希臘人指導下製作完成的。

在兵馬俑身上的隱蔽之處,考古專家發現了一些製作者暗中刻寫的地名和人名,比如有鹹陽、櫟陽、臨晉、安邑等。換言之,兵馬俑雖然主要是在鹹陽製作,但並非在一處製作完成,而是遍布很多地方,所以出土的兵馬俑才在塑造、頭型、面型、五官刻劃方式等技藝技法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因此,如果真是古希臘指導製作了兵馬俑,那麼為何兵馬俑會有如此差異,而不是具有統一性?兵馬俑在多地製作,甚至一地有多處作坊,古希臘專家又如何去指導,難道是集中學習?由於整個兵馬俑製作規模非常大,古希臘專家有多少?等等,這些問題沒有一個能得到解釋。

對於西方學者的觀點,中國網友的回覆一針見血:在西方學者眼裡,古希臘一出現,全世界就全都學習模仿古希臘,其他文明只要有一點和古希臘相似,就被認為受古希臘影響,或受古希臘人指導,這和如今東亞某個小國有何區別?其實秦朝無論是文化還是技術水平,都遠勝於古希臘,在大秦帝國眼裡,古希臘沒有一點文化上的優越性;至於秦皇陵中為何有白人頭骨,其實不是希臘工匠,而是被俘虜的白人奴隸而已!

相關焦點

  • 西方學者:古代亞洲都講希臘語
    西域在漢代的發展西方學者認為這是由於中國離希臘太遠,亞歷山大從未像波斯那樣徵服中國。然而英國學者盧卡斯尼科爾卻認為中國的秦兵馬俑是在希臘工匠指導下完成的,這是中國服從希臘文化的證據。西方學者還說,在兵馬俑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希臘藝術的痕跡,他們不相信古代的中國能有如此精湛的工藝。同時,也有學者認為中國人不是學習希臘語的失敗。
  • 外國人:中國成立才幾十年為什麼能如此成功?網友回復一針見血!
    眾所周知,晚清時期的中國備受列強欺凌,清政府腐敗無能,國家破敗不堪,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然而新中國成立後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內,中國人就徹底擺脫了貧困落後的面貌,現如今的中國可謂是國富民強,再次成為了全世界的焦點,這在世界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現象,有國外的網友就好奇了,「為什麼中國成立短短幾十年,卻能如此成功,別的國家卻不能複製中國的成功
  • 古代西方學者如何神化中國,月亮都比西方圓,令人讀之臉紅
    如今,不少西方媒體以惡意抹黑中國為榮,顛倒黑白,搬弄是非,及其所能污衊中國。但鮮為人知的是,在馬嘎爾尼訪華之前,西方眼裡的中國一切充滿魅力、令人羨慕,尤其公元7世紀—13世紀期間,古希臘、古羅馬眼裡的中國,更是猶如「神族」一般,讓中國人讀來都要汗顏臉紅!
  • 兵馬俑製作非流水線生產 手工痕跡清晰可見(圖)
    兵馬俑製作非流水線生產 手工痕跡清晰可見(圖) 2014-08-06 13:12:17來源:西安晚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中英專家聯合研究發現  兵馬俑製作並非流水線  這部紀錄片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英國倫敦大學合作研究成果為素材,由著名英國獅子電視臺和香港鳳凰衛視聯合拍攝。主要記錄了中英雙方合作研究秦兵馬俑陪葬坑考古發掘的重大成果。
  • 兵馬俑出土,或揭開秦人身高之謎,學者:不比現代人矮多少
    古今中國人身高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但因為缺少足夠的古人樣本,只能通過考古挖掘管中窺豹,大略獲知古人身高,總體比現代中國人略矮。但8000多件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出土,卻提供了較大規模的樣本,可以比較精確的揭開秦國士兵身高之謎,學者研究之後發現,秦國士兵身材比現代人平均數還要高不少。
  • 古希臘稱中國賽裡斯,俄羅斯稱契丹,阿拉伯人如何稱呼中國
    在古希臘文明中,「北風以外的人」正是被太陽神阿波羅所寵愛的民族,因此古希臘眼中的中國人猶如「神族」一般!愛屋及烏,古希臘人就根據絲綢命名了中國。公元前4世紀希臘人亨利克泰夏斯等的記載,「賽裡斯」(Seres)的名稱就是起於「絲(Ser)」;公元2世紀的羅馬人包撒尼雅斯的《希臘志》中記載,就是「他們國內生存的一種小動物,希臘人稱之為『賽兒』(Ser*)」。
  • 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 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2019年7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前沿教育高峰論壇上,杜鋼建、諸玄識、王佩良、李國防等教授學者關於「英語、英國人起源於古華夏」、「西方文明起源於古華夏」的學術報告,轟動了整個會場。在這次大會上,還成立了以杜鋼建教授為會長的「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
  • 影響了整個西方發展的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究竟誰更厲害
    眾所周知,古希臘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搖籃,也是西方文化的淵源,同時也是人類智慧的象徵,它以其獨特的風採與卓越的成就而享譽世界。大約在公元前五世紀時期,希臘人民在贏得「希波戰爭」的勝利之後,開始了文明大發展,先是在政治、文學、藝術、經濟、宗教神話、哲學等文化方快速地走向了繁榮,於是,「希臘文明」曾被一些西方學者稱之為古典文化之最。
  • 西方妄言中國軍事威脅論,羅援少將一針見血
    這本來只是一次正常的慶典而已,但有些國家覺得「機會」來了,又使用老套路,借題發揮大肆宣揚「中國軍事威脅論」。針對他們這種可笑的言論,羅援少將在接受採訪時做出回應,一針見血指出其謬誤,揭露出此等言論是多麼的蒼白無力。同時,也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什麼是大國擔當。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照亮一切西方文化隱喻,也點燃整個現代文明
    不用發愁,2020年11月,趙林教授將自己多年對古希臘的研究和10次實地考察訪問的全部所得,寫成了一部有關古希臘文明的百科全書——《古希臘文明的光芒》。這種學者/教授寫出來的書,一來知識系統,表述嚴謹;二來語言流暢,深入淺出。所以,非常值得加入閱讀。
  • 英國作家稱發現兵馬俑數字密碼(組圖)
    提要  2007年4月,英國作家摩利斯科特羅的新作《秦俑密碼》在中國面世,聲稱發現了隱藏在秦俑的軍陣、臉型、髮型、手勢等中的神秘「數字密碼」,但他的觀點並未得到中國學者的認同。這個對瑪雅文明、埃及文明、古秘魯文明頗有研究的作家對秦始皇兵馬俑進行「破解」,並聲稱發現了隱藏在秦俑的軍陣、臉型、髮型、手勢等中的神秘「數字密碼」。但他的觀點並未得到中國學者的認同,考古學家們給了另外一種迥然不同的解釋……  「為什麼秦始皇在他的地下宮殿中埋伏8000兵團?  中國古代文明究竟和瑪雅文明、古埃及文明、古秘魯文明有哪些神秘的聯繫?
  • 大話《神鬼傳奇》 木乃伊VS兵馬俑
    作為一款以電影為藍本製作的探險題材網遊,相信玩家定能在遊戲中看到許多熟知的電影場景。在電影《木乃伊3》中,事實上我們並沒能完全見識到東西方文化碰撞所產生的火花。假如,木乃伊和兵馬俑來進行一次對局,誰會最後勝出呢?這的確是一個有趣的,值得探討的問題。  歷史年代:  眾所周知,埃及可考證的歷史大約為8000年左右,而中國為5000年。
  • 俯瞰西方哲學;古希臘哲學前夜(導言)
    >一切理解都必然帶有主觀思緒;要知道,任何人都無法逃脫自身主觀思想系統的束縛,因為要了解西方哲學的人總不可能是剛出生幾乎空白的嬰兒;所以,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有著一個相對自洽的主觀邏輯模型,無論是農民、白領、教師、商業家、金融家、教授都是如此;並且對自己的主觀邏輯模型深信不疑
  • 秦始皇兵馬俑被譽「世界八大奇蹟」,兵馬俑還有什麼神秘的地方?
    正如這幾句話:千人千面兵馬俑,潼關渭水守千秋,百萬將士今猶在,仍擁當年秦始皇。這無疑是對無數秦始皇地下亡靈戰士-陪葬兵馬俑的盛讚。有說去西安有兩種人,一種是剛看了兵馬俑的,一種則是正在去看兵馬俑路上的。這說明了兵馬俑極受世人讚賞。
  • 《中國秦始皇兵馬俑》在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展出
    人民網3月2日電 據芝加哥華語論壇報消息:由中國陝西省文物局和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共同舉辦的《中國秦始皇兵馬俑》展即將正式對外開放。當地時間3月1日上午,在位於芝加哥市中心的著名的菲爾德博物館大廳,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來自當地中外新聞媒體近百人應邀出席了發布會。這一展覽是繼80年代芝加哥首次舉辦兵馬俑展30多年後又一次比較大型的展覽。
  • 兵馬俑揭秘:你不知道的兵馬俑黑科技!
    他們的研究顯示,兵馬俑武器表面的鉻元素很可能是埋藏過程中被汙染的結果,並且和武器防鏽也沒有關係。1974年,隨著兵馬俑坑被意外發現,形態逼真、氣勢恢宏的人俑瞬間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實際上,除了秦俑之外,一同發掘出土的兵器也是稀世珍寶。兵馬俑坑裡出土的武器主要包括弩、劍、戈、箭等等,材質大部分是銅錫合金。
  • 漢墓出土一堆竹簡,翻譯出來後西方學者懵了,直言:這不可能
    四大發明也因造福全人類而聞名於世,還有秦始皇陵的兵馬俑這一壯觀奇蹟,每天得到無數人的瞻仰。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寶物,無不顯示我國悠久的文化積澱。曾在漢墓出土過一堆竹簡,翻譯出來後西方學者懵了,直言:這不可能!漢墓出土的文物因為我國的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所以經常出土一些珍貴的文物不足為奇。
  • 中國為什麼不建諾亞方舟?西方學者:這才是中國一直強大的秘密
    在北半球各國的神話故事中有一條是非常相似的,那就是都提到了史前大洪水,在面對洪水時中西方的處理辦法卻截然不同,西方選擇造諾亞方舟來躲避洪水,而中國靠的是大禹治水。下面就來說一下中國為什麼不建諾亞方舟?西方學者:這才是中國一直強大的秘密。
  • 中國古代沒有科學,那四大發明算什麼?我們的智力比西方人差嗎?
    中國的老子和孔子,也對超自然的力量持懷疑的態度,但是,中國的夏、商、周是一脈相承的,老子和孔子看待商周時期的文化,並不是以旅行者和旁觀者的身份來看待的,這與古希臘的學者學習古埃及和兩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是不同的。中國的諸子百家對過去的思想和哲學特別的崇拜,總認為過去有一個美好的時代,中國人也崇拜自己的祖先。
  • 這個兵馬俑膚色獨樹一幟,看到的人都說真稀奇!
    這個兵馬俑膚色獨樹一幟,看到的人都說真稀奇!在我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無數先賢聖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遺產,本來這些寶貴的財富陪伴著他們長眠在地下,但是隨著盜墓和一些自然災害的破壞,國家無奈就要對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遺產進行搶救性的保護。也正是靠著這些機會,我們才能見到許多歷史上非常珍貴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