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西方媒體以惡意抹黑中國為榮,顛倒黑白,搬弄是非,及其所能污衊中國。但鮮為人知的是,在馬嘎爾尼訪華之前,西方眼裡的中國一切充滿魅力、令人羨慕,尤其公元7世紀—13世紀期間,古希臘、古羅馬眼裡的中國,更是猶如「神族」一般,讓中國人讀來都要汗顏臉紅!
中國與西方究竟何時交往,如今已經無法揭開真相,但《荷馬史詩》中記載的一段話,「從門閾直到內室,椅子上放著柔軟的綺羅(絲綢)」,說明在公元前8世紀左右,古希臘人可能就知道了盛產絲綢的中國存在,那麼此後西方世界如何描述中國和中國人的呢?
神族:極北人
西方文獻資料中,最早記載中國的是《阿里馬斯比亞》,成書於公元前6、7世紀,大約是中國春秋時期。所謂「阿里馬斯比亞」,是古希臘著名旅行家與詩人,曾跟隨斯基泰商隊遊歷歐亞大陸,最遠至阿爾泰山——在哈薩克斯坦、俄羅斯、中國、蒙古國境內,因此阿里馬斯比亞可能是當時最接近中國的古希臘人。
在阿爾泰山山口,阿里馬斯比亞聽到當地人講述:在崇山峻岭和大漠戈壁的另一邊,生活著一個寧靜溫和幸福的民族,疆域延至大海,那裡海水永不結冰,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物產豐富,百姓務農安居樂業,這就是「希伯爾波利安人」——居住在北風以外的人。
所謂「北風以外」,意思是一直享受溫暖,沒有痛苦的寒冷北方困擾,因此在希臘人的宗教信仰中,「北風以外的人」正是被太陽神阿波羅所寵愛的民族,猶如「神族」一般。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著名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巨著《歷史》中指出「東方文化是一切文化和一切智慧的搖籃」,而在此書第四卷中,希羅多德也將中國定位於萬裡之遙的「北風以外」,認同阿里馬斯比亞對中國的美好描述。
絲人:賽裡斯
絲綢之美,讓古希臘人愛不釋手,於是慢慢將中國形象與絲綢聯繫在了一起,給中國取了一個新名稱:賽裡斯!
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地理學家克泰夏斯在《史地書》中,最早稱中國為「賽裡斯」:「據傳聞,賽裡斯人與北印度人身材高大,甚至可以發現一些身高十三肘尺的人,他們可以壽逾二百歲」。所謂肘尺,是古代法國測量單位,即從肘部到中指長度,大約半米,十三肘尺大約6.5米。
公元1世紀時,古羅馬地理學家梅拉在《地方志》中,大致描述了賽裡斯人居住的區域在兩山之間的空隙之地,指出「賽裡斯人是一個充滿正義的民族,因為其買賣辦法共同而十分知名,這種辦法便是將商品放在一個偏僻的地方,買客於他們不在的時候才來取貨」。
可見,此時西方學者對中國的認知,不僅地理位置,還是性格特徵等,都有將中國極盡神話崇拜。筆者認為,一是絲綢美不勝收,西方學者愛屋及烏,二是西方商人還未來到中國,沒有直接見識過中國,有此誤解情有可原。
在公元100年之後,羅馬商人陸續來華,如「桓帝延熹九年(100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繳外獻象牙、犀角、瑇瑁」 ,親眼見識到中國之後,西方學者又是如何描述中國的呢?還是讓人不敢相信!
通過羅馬商人來華,歐洲學者對中國地理位置有了進一步認識,但卻還是神化「賽裡斯人」。公元2世紀,當時古羅馬學者甚至認為「賽裡斯人甚至可以達到300歲高齡」,有人把這種高壽歸於氣候原因,還有人認為是土質原因,更有人歸於養生之道,甚至有人說整個賽裡斯民族以喝水為生!
在公元100年至300年,羅馬商人陸續來華,三國孫權就有一個羅馬商人朋友秦論。按說,大量羅馬商人見識賽裡斯之後,此後應該有較為客觀的描述,但在公元4世紀的希臘史學家馬爾塞林描述中,中國依然美不勝收!
賽裡斯國疆域遼闊,沃原千裡……物產也很豐富,有五穀雜糧、乾鮮水果、牛羊牲畜,真是應有盡有,頻繁而量眾.......賽裡斯人完全不懂得進行戰爭和使用武器。賽裡斯人最喜歡安靜地修身養性,所以他們是最容易和睦相處的鄰居。在他們那裡,晴空萬裡,皓月明朗,氣候溫和宜人,即使颳風也不是凜冽的寒風,而是和煦的微風。
真可謂,彼時的中國,月亮都比西方圓,彼時的西方,一批公知極度崇拜中國!
可以說,一直到13世紀末,《馬可波羅遊記》的出世,才粗略的為西方社會揭開中國的神秘面紗,讓西方看到一個「人間」的中國。而在此之前的2000餘年之中,西方眼裡的中國一直美不勝收,一直處於被神化的狀態。
其實,即便《馬可波羅遊記》揭開了一些真相,但馬可波羅筆下的中國,依然是流淌著黃金的美好國度,令人神往不已!
參考資料:《古希臘羅馬時期西方的中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