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強大是離不開我們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的,可以說,我們國家現在如此的富饒強大,是離不開幾代人的努力的,這也是與我們的民族團結有著很大的關係的,可以說,我們之所以能夠發展強大,都是因為我們骨子裡蘊含的那種愛國情感。
在我們國家,無論是幾歲的孩童,或者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在他們的腦海中都有一種愛國意識,這與我們的文化淵源是分不開的。
在古代時期就有著像屈原這樣的偉大愛國人物,在根植了我們國家幾千年的文化中,愛國文化也是一直延續下來的,並且不斷發展的。
回想一下抗日戰爭時期,無數革命先烈為了我們的國家,為了我們的民族拋頭顱,灑熱血,去奔赴抗日前線,他們是值得我們敬佩的英雄。可以說,關於愛國已經逐漸成為了我們潛意識中的一個本能。
也是因為如此,在那個時候我們才能夠全民一心成功趕走了日本侵略者。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安逸的生活讓有些人逐漸忘記了以前發生過的歷史,慢慢的他們開始宣揚西方的文化,認為西方哪裡都比我們好,其實這是一種忘本的行為。
現在這些人放在社會上也是被我們口誅筆伐的,是在民國時期,就有學者大力宣傳西方文化了,在這位學者的一生都是主張全盤西化的,他就是胡適。
其實胡適之所以如此推崇的西方文化,還是因為他與美國的淵源太深了。
在民國那個時期,是非常流行,去外國留學的,有一大批學子都是由國家拿著公費前往外國留學去了,而胡適也是在其中,胡適留學去的國家正是美國。而且胡適在美國一呆就是七年,在這七年時間裡,他不僅學會了非常流利的英語,而且對美國的文化也是了解的也是知根知底。
在胡適回國之後,經過多方面的考察,而且又加上他自身的交際能力非常強,對胡適也是被任命為了中國駐美國的大使,可以說胡適也是與美國結下了緣分。
本來胡適就在美國留學了,七年的時間,現在又去前往了美國工作,可以說美國就是他的第二個故鄉了,這期間,胡適在美國也是獲得了各種名譽頭銜。
後來的胡適因為個人原因也是辭掉了駐美大使這一職務,如果是按正常的程序,胡適這個時候應該選擇回國。
或許是因為在美國工作了幾年,讓他對當地的環境比較熟悉吧,胡適並沒有選擇回到國家,而是選擇繼續留在美國進行學問研究。看起來這並沒有什麼不妥,但是可能是受美國文化影響比較深的原因吧!胡適在思想上和文化上就比較偏向美國了。
在我們的印象中,對於胡適的評價,大概就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之一吧。正是因為在美國呆的時間比較久了,所以他也是比較接受美國那些先進的民主思想的。
他想到國內民眾們還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如果不能在思想上面進步,那麼中國還會一直落後下去,所以胡適也是決定要對民眾進行啟蒙思想,他也是和李大釗等人一起發起了新文化運動。
胡適覺得那些舊文化已經落後了,而且又束縛了人們思想,不過與當時的思想家相比,胡適的思想顯然有些過於激進了,變法講究的就是要循序漸進,而不是像拔苗助長一樣,讓它一下子就成功。
胡適的本意是好的,作為一個中國人,他當然也是有著愛國之心的,這是我們不可否認的,看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也是想通過進行思想上的啟蒙來使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也使中國做出更好的改變。
但是有一點卻被胡適忽略掉了,就是對於我們的傳統文化,要知道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它能夠存在這麼長時間,那麼就一定有著它存在的道理,胡適可能是迫切於想要改變人們的思想吧!
他也就忽視了這一點,這也就導致他對於我們的傳統文化持全面否定的態度,胡適主張對於文化進行全面西化,因為他對美國文化的認可,所以他也是積極提倡人們去學習美國的文化。
可以說,胡適推崇美國文化是大家都知道的。在1947年的時候,那時候的胡適擔任北大校長,在那年的開學典禮上,胡適也是說出了一句話,這句話也是讓很多人都沒有料想到。
他說,美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乍一聽就會給人一種不一樣的感覺。月亮是大家都可以見到的,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而胡適這樣說,其實就是表達了他對美國文化的高度認同。
當然,作為北大的校長,說出這樣的話是不合適的,當時也是有許多人對胡適有著議論,但是胡適覺得這並沒有什麼,他也並沒有轉變思想的想法,他是一個自由主義者,所以他覺得追求思想上的自由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對於胡適來說,他覺得民主政治才是一個國家的根本,而且他一直試圖在將民主政治搬到中國來進行使用,而且在胡適發表文章或者議論一些事情的時候,也是主要以西方文化為主,那就能看出來美國文化對他的影響有多深了。
作為一個學者,胡適的學問是值得我們認可的,他也的的確確是一個愛國的人,可能在思想方面與其他學者有著分歧吧!
但是胡適也是一個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人,如果他能夠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本,再吸收一些西方文化的精華,我想這就更好了,向他主張全面西化,倒是有些不太合適了,這位學者最後也是因病在臺灣去世了,而結束了他的一生。
胡適先生在學問方面仍然有大部分可取之處,胡適先生著作《說儒》一書,不僅僅批判了中國沿用千年的儒學,更是將自己的思想展露無遺,究竟胡適先生為何如此,相信我們也能從本書中一窺究竟。
結語:
其實現在仍有不少人是非常推崇西方文化的,但是我們也可以回顧頭來感受一下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的傳統文化作為傳承幾千年的一種文化,自然也是有著它的獨到之處的,我覺得對於文化來說,我們還是要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本。
我們可以在這基礎上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一個民族來說,能夠與時俱進的文化,才能夠保持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而且我們的傳統文化也是有著非常強的包容性的,完全可以學習那些優秀的文化,而融入到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文化能夠滋養人,也能夠滋養我們的民族國家,相信我們的傳統文化也會在我國未來的道路上給予更多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