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他說要全盤西化,終身推崇美國文明

2021-01-08 歷史觀察團

那句話每個中國人估計都聽過,「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出處在哪?也許得翻到1947年的北大開學典禮,時任北大校長胡適,當著一眾學生,來了一句「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這有多喜歡美國。

這不奇怪,胡適出身於1891年,1910年就公費留學美國,這可是人生三觀形成最重要的時間年齡段,而且他在美國一待就是七年,英語口語流利不說,美國文化已經潛移默化於他的骨髓中。

割捨不掉的美國情結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當局看中了胡適的留美背景,就要求他前往美國尋求支持。

1938年,胡適的身份變為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不過就如大家所知,胡適在政治上好像沒多大作為,他在美國這段時間,倒是學術水平見長,居然斬獲20多個名譽博士頭銜。

1942年,辭職不幹的胡適繼續選擇待在美國,直到1946年才回國。

1949年,他又去了美國,此後就是臺灣、美國兩地跑。

若是沒有一種強烈的「熱愛」,胡適能長時間旅居美國麼?他這種做法,事實上已經表明,他是全身心接受美國的文化。而且,胡適還毫不掩飾他的這種情懷。

鼓吹全盤西化

胡適內心是存有救國救民的想法,1917年他回國後,就到北大做教授,期間他結交了很多革命志士,如李大釗等,在新文化運動中,胡適的主導思想就是摒棄所有的舊文化、舊文學和舊思想。

不可否認,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確夾雜了些落後的元素,但是不能「因噎廢食」吧,就因為幾個樹杈長歪了,就砍了一棵樹嘛?胡適完全否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在他看來,中國的落後似乎就是因為這「舊文化」所導致。

若是他能花點時間讀讀中國的史書,就會發現,國家發展的先進更多在於階級力量的覺醒,他認為美國好,那是因為美國享受到了資本主義帶來的社會變革的福利。他覺得中國要擺脫這落後的一切,只要將人家的那一套全部拿來就可以了。

但是,他似乎忽略了一個前提條件,在國家主權都不完整的時候,中國能原樣復刻美國的成功麼?

終身膜拜美國文明

胡適從沒想過要改變自己的想法,他覺得美國的那套「民主」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他覺得社會進步的標誌之一就是「自由」,所以他畢生也在追求這個,而且在言論上,屢屢發聲,為美國文明站臺。

由於這種「自由民主主義」深根於他的思想,所以他一生堅信,國家的統一可以通過「民主政治」來完成。不過翻翻中外歷史,有誰可以找到支撐這個觀點的例子?胡適還希望通過他的努力,可以讓當局完全接受美國的發展道路。

也許是留學生涯這段經歷對他的思想,產生了不可磨滅的烙印,或者就是個人本性使然,再遇上合適的環境,自然催生某種想法的根深蒂固。個人有想法,客觀說,並非壞事,但是當這種想法完全否認曾養育過他的文化,那不是簡單的不喜歡,而是發自內心的「厭惡」,這或許要從他年輕時代的一些經歷去尋求答案。

結語

從沒有哪個文明是毫無瑕疵的,而且史上幾千年來,各個文明之間都是有交互影響,只有從容接受先人們的一些不足,才能更有自信傳承先人們的文化。中國在歷史上遇到的危急時刻多了,但是每每都是自身的文化自信,讓中國再次強大。難道百年前中國再次遭遇低谷時,全盤換了文化,就能挽救自身的處境麼?所以不要忘記我們自己的根,我想這也是「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的意義所在吧。

再者說句難聽的,沒準就是東施效顰,被千年驗證過的文化,難道不如只有百年歷史的文明?這個可能從醫的人更有發言權,在新藥和臨床使用多年的老藥之間,他們更會選擇後者,畢竟風險可控,副作用也心知肚明。

相關焦點

  • 他說「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主張全盤西化,終身崇拜美國文明
    伏爾泰曾說;「當我們還是野蠻人的時候,這個民族已有高度的文明了」。中華文明上一次五千年,一直是中國最強的優勢。古往今來甚至海內外的人才,都對中國文明十分景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更是世界浩瀚文化裡的一顆明珠。中國人天生就以中國文明為傲,這是代代相傳的文化自信,中國文明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更是讓我們的國家迸發著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 中國文豪說「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還說要全盤西化,是不愛國嗎
    可是我要告訴你為個人爭自由就是為國家爭自由,爭取個人的人格就是為社會爭人格。真正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來的——胡適胡適是我國著名的大文豪,留下了許多讓人驚嘆的作品。可是,他全盤西化的思想,又讓人們對他愛不起來。他曾說"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這與我們從來不批判任何文化的思想相悖。
  • 他說:「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是什麼意思?學者為什麼會被西化?
    現在這些人放在社會上也是被我們口誅筆伐的,是在民國時期,就有學者大力宣傳西方文化了,在這位學者的一生都是主張全盤西化的,他就是胡適。其實胡適之所以如此推崇的西方文化,還是因為他與美國的淵源太深了。在民國那個時期,是非常流行,去外國留學的,有一大批學子都是由國家拿著公費前往外國留學去了,而胡適也是在其中,胡適留學去的國家正是美國。
  • 在美國待了25年,他說「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事實真的如此嗎?
    「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這句話是民國時期的學者胡適在1947年他任北大校長時在開學典禮上說的。胡適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考取庚子賠款公費留學的學生之一,曾經倡導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領導新文化運動,倡導民主、自由的思想,是民國時期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但是他的思想大多都很激進,他的一生中在美國生活了25年,可能是當時的中國和美國相比落後了太多,所以,胡適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持全面否定的態度,將中國當時的落後歸罪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主張全面的學習美國文化,以至於說出了「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
  • 在美國25年,並稱「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胡適,為何不回美國?
    全盤否認傳統文化,大力推崇西化,引來當時許多文化名人的不滿。章太炎當即大聲質問道:「胡適小子,你的名字,怎麼不改成往哪裡去?」但也在此期間,胡適與魯迅經常一起討論問題,關係頗為親密。魯迅在《無聲的中國》、《怎麼寫》等雜文中,稱胡適是文學革新的最先「嘗試」者。讀了胡適的論著後,魯迅贊其「警闢之至,大快人心!我很希望早日印成,因為這種歷史的提示,勝於許多空理論」。
  • 誰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
    然而,網絡上卻不時有這樣的聲音出現: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所以當他們稍有不如意時,便陷入對外國的無限嚮往之中,進而對自己的國家產生更多不滿和抱怨。那麼,外國的月亮就真的更圓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實際上,若從某些方面來看,中國的「月亮」其實更圓一些。最近國外的亂象頻現,涉及濫用職權、破壞法治等多個方面,不僅成為公眾關注的重磅醜聞,也給那些崇洋媚外者打了一劑「醒腦針」。
  • 從「外國月亮比中國圓」到「四個自信」
    改革開放40年,從早期少數人妄自菲薄、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到如今「四個自信」深植中國人內心,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國民心態、民族面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民族自信心的建立,民族自卑心的消除,從根上說,取決於國力的振興。」河北大學特聘教授李振綱一語道破國家興衰與人民心態的關係。「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
  • 美國月亮圓還是中國月亮圓:時間、空間、與中秋
    美國10月1號凌晨剛過,我在群裡發了節日快樂,因為理論上國內外的朋友都過上了中秋節。本想抒情一番,感慨大家天各一方還能共賞一輪明月,不過朋友一句話徹底把話題帶偏了。他問我,「美國現在能看到十四的月亮吧,還是月圓程度達到14.5了?」又有朋友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所以估計農曆15.5最圓,也就是美國晚上。」我愣了一下。
  • 「超級月亮」今日中午現身美國 比在中國圓
    北京時間今日(6日)中午11點35分,天空中將出現「超級月亮」,這也將是2012年的最大滿月。昨日(5日),北京天文館天文專家寇文表示,今年的「超級月亮」最圓時刻,中國是白天,無法觀測到;而美國為晚上,正好可見。
  • 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
    來源:財經要參 ID mofzpy 作者:要參君 一 都說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 可是,這幾天卻有一些人,拼命從美國往中國跑。
  • 外國的月亮並不比中國的圓,的確如此!
    以前曾用「外國的月亮並不比中國圓」這句話,勸過別人,沒想到,這人不但不聽勸告,而且還被理解成對他的諷刺,脆弱的心靈連別人是勸他還是罵他都聽不懂,套用一句俗話叫「好賴話都聽不懂啊?」那麼,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再勸誡,對於這種不明人事,不解真意之人,唯有對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但願能聽進去,如果還是聽不進去,那就不是教育的問題,而真真切切歸入了心理的問題了,則對於其說的每一句話,則就姑妄聽之就行,不去當真,因為他已不是常人,而是一位病人,對於病人之言,只能順從,沒有反駁的必要,不然要更加重他的病情了。首先,國外的月亮並沒有比中國圓,這的確是句實話。
  • 外國的月亮也沒有比較圓
    而當真的有人說到喜歡的是魯迅,梁啓超云云,則顯得低看一眼,仿佛不入流一般。其實,中國的文化,中國的風採,流傳至今,經典不竭,歷代文豪,所作篇章,多極具深意,且不說勝於他人,確實不遜於西方。當然,我們講究謙遜,但是也不能謙卑,更多的還是要強調落落大方,不卑不亢。我記得吳克群的一首《將軍令》唱到:「我知道將軍說的話不一定對,我知道外國的月亮沒有比較圓。」
  • 《葉問4》無需盲目崇洋,其實外國的洋月亮並沒有那麼圓
    看完《葉問4》感觸頗深,葉問在唐人街對華人總會會長萬宗華說:外國的月亮不比國內圓。失落的是學校裡面出現學生欺凌事件、美國校長明目張胆的刁難,並提出需要收1萬美金贊助費,他很難相信先進的美國也來這一套,美國人也會提出這種赤裸裸的金錢庸俗要求,這一刻葉問對「外國月亮圓」的想法又減退了幾分,開始質疑外國的「月亮」是否圓了。
  • 今日議題:誰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
    本期議題,來聊聊外國的月亮究竟圓不圓。揭開「美式」民主暗箱隆 煉:「國外的月亮」真的就愈發明亮皎潔嗎?事實上,出過國門的人都知道,發達國家的許多制度有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地方,但也有不盡合理之處。資深報人、旅美作家闕維杭,在其新著《這些年你沒看見的美國》中就提到,美國的高福利看上去很美,但美國發放養老金是和居住年限、納稅情況成正比的。在美國,你必須累計工作滿10年、繳滿40個季點(工作一個季度算一個季點)的社會安全稅,退休後才能拿到社會安全金。而且,這筆錢也不夠養老,往往還得有其他的養老保險來補充。有很多新移民因為工作時間短、納稅少,根本拿不到養老金,或養老金很少的情況大有存在。
  • 外國的月亮還圓嗎?
    德國駐華使館及一些網民對此回應說,在德國上網不受限制,費用不高。從媒體的報導中可以看出,這位領導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中國發展了,我們在某些方面已經趕上或超過了發達國家,外國的月亮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圓了。外國的月亮還圓嗎?對一部分國人來說,這個問題如今已經實實在在地擺在了桌面上。一些曾到歐洲旅遊的國人也早就發現了「歐洲列強的弊端」。
  • 《辛丑條約》沒有割地,都說是美國的功勞,他為什麼要幫助中國?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68期:《辛丑條約》沒有割地,都說是美國的功勞,他為什麼要幫助中國?一、很早之前,高曉松曾經做過一系列講美國的節目,其中有一次他就講到了近代對中國最好的就是美國。其中有一點就提到了八國聯軍入侵,是美國力挽狂瀾,幫了中國沒被割地。而且後來的庚子賠款,更是帶頭退給了中國,並大力幫助中國的教育、醫療等事業。後面還有一戰、二戰,還有開放,還有援助等等,就不一一闡述了。我們單把八國聯軍入侵這一段拆開來分析,美國究竟為什麼要幫中國,其目的何在?
  • 「國外的月亮也沒有那麼圓」:別讓美國教育誤導我們中國孩子
    記得電影《葉問4》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葉問要離開洛杉磯回國前和萬宗華的對話:「國外的月亮也沒有那麼圓」。葉問原本是為了讓兒子能在美國上學才來的美國,經歷了一些事情以後他已經不準備再讓兒子來美國求學了。在國內應試教育背景下,大多數家長認為國內上學,作業量繁重,升學壓力大,競爭激烈。
  • 在美國生活一輩子的中國科學家,卻不肯入籍美國,他說我是中國人
    那個時代為了學習到最高的科技,許多中國青年都紛紛出國留學,不過後來由於各種原因,一些人就留在美國。不過留在美國,不代表他們就忘記了祖國,比如說楊振寧就是如此。他雖然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美國生活跟工作,但是他對於中美兩國都做出巨大的貢獻,可以說楊振寧是為了全人類在奮鬥。
  • 外國的月亮更圓?你想移民?問題是人家要你嗎?
    外國的月亮圓了幾十年,牽扯著無數國人的豔羨目光。網絡上經久不衰的論調,「美國如果不好,怎麼XXX移民了?」,「我們國家真好的話XXX為什麼移民?」,「XXX是傻子?人家幾十億身價人家怎麼移民了」,「能移民的話我早移民了」,「有錢我早移民了」云云。可以看得出,這些滿心豔羨國外月亮圓,一門心思想要移民的論調實則都出自無法移民的人口中。
  • 月亮更圓嗎?
    而且國外的月亮並不是就比國內的圓,只是看你以怎樣的眼光去看。 答:說實話我不希望他回國工作。主要原因是北京的空氣品質真不樂觀,回來近兩個星期了,今天是第一次看到藍天。再者就是外面車多人多,感覺亂鬨鬨的。在雪梨時,我跟兒子說:「你如果留在澳洲,馬上就能過上有別墅有車的生活,在北京,別墅要幾千萬一套,買輛車要搖號,想要有別墅有車就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