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學術大會在滬舉行

2020-11-29 央廣網

陳潤生院士獲頒中國生物信息學終身成就獎 (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央廣網上海9月28日消息(記者周洪)9月27日-29日,第九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學術大會在上海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700餘名專家學者代表,圍繞「新冠病毒研究與轉化醫學信息學」、「計算、進化與比較基因組學」等12個方向和「腦科學與生物信息學」等4個新興方向進行研討與交流。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致開幕詞,他在致辭中指出生物信息學已經從一個關注較少的領域發展為在生物學研究領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會承辦方同濟大學副校長顧祥林教授致歡迎詞,顧祥林副校長首先對來自全國的與會者的到來表示歡迎,隨後對生物信息學在生物學研究特別是此次新冠疫情防疫中的重要作用予以肯定,最後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本屆大會主席孫之榮教授介紹了我國生物信息學學科發展情況等內容。他特別指出,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學術大會始於2001年,已成為我國生物信息學研究領域學術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全國盛會。近兩年來生物信息學在我國得到了蓬勃發展,中國生物信息學學會已經得到中國科協的批准,本屆大會首次以中國生物信息學學會(籌)的名義舉辦。

本次大會設立了首屆中國生物信息學終身成就獎,獲獎人為我國生物信息學研究領域的開創者陳潤生院士、郝柏林院士、李衍達院士、羅遼復教授、張春霆院士和孫之榮教授,以表彰他們取得的重要學術成就和為我國生物信息學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

陳潤生院士獲獎後表示,生物信息學在各位同行的努力下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新興學科發展為生物醫藥領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能和大家一起在這個領域從事工作感到十分榮幸。

孫之榮教授希望新一代的生物信息學學者繼續努力,使得我國的生物信息學在國際上能夠取得領先地位。

當天上午,陳潤生院士做了題為從《新冠病毒、精準醫學到核酸藥物》的特邀報告。陳院士的報告分為新冠病毒、精準醫學和核酸藥物三部分。

在新冠病毒部分,陳潤生院士指出,新冠病毒的起源、從野生動物傳染到人的傳染鏈尚不完全清楚。生物信息學家在新冠病毒的溯源問題中責無旁貸。此外在新冠病毒特效藥物的研製、全球疫情發展的預測、不同感染者病理反應的特異性研究中也大有可為。回顧上世紀的西班牙大流感、03年的SARS和此次新冠疫情,病原物的鑑別和測序時間大幅縮短。

在精準醫學部分,陳潤生院士指出近年來大數據的發展為醫學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例如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在綜合測序信息和家族病史後選擇切除乳腺以預防乳腺癌。生物信息學研究者還需要著眼於未來,綜合考慮電子病歷、可穿戴設備提供的生理生化指標、影像學、組學、病人的動態數據和相關環境數據,抽提這些多尺度、異質化、時序的數據,進行分析,為醫學的精準化發展和人類的身體健康做出貢獻。

在核酸藥物部分,陳潤生院士首先回顧了他在非編碼RNA領域所做的研究。陳院士提出,現有的藥物基本都以蛋白質為靶點,但是生物體內對蛋白質進行編碼的基因只佔一小部分。核酸藥物一方面可以作用於這些基因上,另一方面也可以針對編碼蛋白的基因,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隨後,陳院士總結了目前全球範圍內核酸藥物的研究和發展狀況,指出我國的生物信息學學者可以在這一領域施展自己的抱負。

來自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的李亦學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陳洛南研究員分為做了大會報告。此外,本次會議還於27日下午舉行了「生物信息教學座談」和「青年科研生涯座談」,為我國生物信息學人材的培養進行討論。

相關焦點

  • 第九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學術大會舉行—新聞—科學網
    陳潤生院士等獲頒中國生物信息學終身成就獎
  •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參與承辦第九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參與承辦第九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學術大會 來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2020-09-30  瀏覽:
  • 《中華口腔醫學雜誌》第九屆編委會成立大會在滬舉行
    9月27日,《中華口腔醫學雜誌》第八屆編委會換屆大會暨第九屆編委會成立大會在上海國際會展中心召開,大會宣布了第九屆編委會成員名單,王興教授任雜誌名譽總編,趙銥民教授任總編,白玉興、邊專、郭傳璸、劉洪臣、王存玉、王松靈、俞光巖、張志願、章錦才、周學東教授等擔任副總編。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陳吉華院長、陳永進、李德華、金巖、王小競、王美青、餘擎、王勤濤、施松濤等教授為編委。
  • 第九屆全國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學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華中科技大學第九屆全國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學學術研討會於自2011年起,每年召開一屆的全國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學學術研討會,在各位領導、專家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支持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與會人員的高水平學術報告不斷湧現,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當前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學的蓬勃發展和強勁需求,極大地促進了相關研究領域與學科的發展。
  • 2019國際醫學影像物理和工程大會暨第九屆中國醫學影像物理學術...
    2019國際醫學影像物理和工程大會暨第九屆中國醫學影像物理學術年會舉辦 2019-11-28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 語音播報   11月22日至24日,2019國際醫學影像物理和工程大會暨第九屆中國醫學影像物理學術年會
  •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18年全國學術大會隆重開幕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18年全國學術大會·南京」於上周(4月11日)在南京國際博覽會議中心盛大開幕,150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單位的代表參加了本次大會。大會為期4天,旨在促進我國細胞生物學領域研究人員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動中國細胞生物學學科的發展。
  • 華南理工大學承辦「第五屆全國發育生物學大會」
    南方網訊(記者/柯丹潔 通訊員/盧慶雷)10月27-29日,「第五屆全國發育生物學大會」在廣州舉行。本次大會由中國動物學會、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中國遺傳學會主辦,華南理工大學承辦。大會開幕式由華南理工大學醫學院張文清教授和大會主席、清華大學孟安明院士主持,華南理工大學高松校長出席並致辭。
  • 第四屆地球系統科學大會在上海舉行—新聞—科學網
    不辦開幕式、不設主席臺、院士與研究生平起平坐,7大主題、25個專題、以「漢語」作大幅度的跨學科深度交流……7月4日,為期3天的第四屆「地球系統科學大會」在上海舉行,來自大氣、海洋、行星、地質、化學、生物科學等多學科領域的千餘名華人學者齊聚一堂,共話當前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熱點難點,會場清新會風、濃濃的學術氣息給人印象深刻。
  • 第九屆全國儀器分析及樣品預處理學術研討會圓滿閉幕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6月25日下午,由中國化學會主辦,清華大學、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承辦的第九屆全國儀器分析及樣品預處理學術研討會圓滿閉幕。會議閉幕式在江西上饒信州大酒店舉行。
  • 2019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大會及分會報告搶先看!
    2019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將於10月15-19日(20日離會)在合肥市豐大國際酒店召開。低溫電子顯微學表徵分會場;9. 生命科學顯微成像技術研究分會場;10. 中國電子顯微鏡運行管理開放共享實驗平臺分會場。  報名方式:詳細情況請登錄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官方網站,參見2019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會議二輪通知並及時在官網註冊。
  • 張春霆院士榮獲首屆中國生物信息學終身成就獎 天津大學生物信息中心網站連續運行二十年
    9月27日,在上海開幕的第九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學術大會上,中國生物信息學學會(籌)授予張春霆院士首屆中國生物信息學終身成就獎,以表彰他所取得的重要學術成就和為我國生物信息學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
  • 第十三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在西安交大成功舉行
    10月23日至26日,第十三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在西安交大舉行。會議由中國化學會•中國力學學會流變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由陝西省能源化工過程強化重點實驗室、西安交大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和理學院承辦。該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是中國流變學專家學者學術交流的盛會。
  • 魏冬青——上海交通大學——生物信息學,計算生物學,計算化學...
    男       出生年月: 所在院校: 上海交通大學       所在院系: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生物醫學工程
  • 「第五屆國際•華中-華東地區生物信息學研討會」在景德鎮陶瓷...
    中國高校之窗3月24日上午,由景德鎮陶瓷大學主辦的第五屆國際•華中-華東地區生物信息學研討會在湘湖校區國際學術報告廳舉行。景德鎮陶瓷大學副校長李良智出席研討會,來自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的專家學者200餘人參加了研討會。研討會由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紅雨主持。
  • 第九屆全國藥物分析大會圓滿閉幕,約見在更好的將來
    儀器信息網訊 2019年6月16日,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藥物分析技術分會主辦、武漢大學承辦的「第九屆全國藥物分析大會」在武漢大學醫學部圓滿落下帷幕。本屆大會歷時2天,共安排各類學術報告102場及牆報100餘個,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藥物分析領域學者及企業代表參與。武漢大學洪學傳教授、澳門科技大學伍建林教授、清華大學梁瓊麟教授、中山大學陳纘光教授等38位受邀專家紛紛帶來精彩報告。閉幕式上,大會組委會現場頒發了「優秀青年報告獎」及「優秀牆報獎」。
  • 第五屆地球系統科學大會在滬舉行 致力推動中國地球科學轉型
    中科院院士、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丁仲禮擔任會議學術委員會主任,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原校長陳駿,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院長翦知湣,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原總地質師朱偉林擔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汪品先表示,環顧世界,地球科學正在整體進入轉型期,從學科越分越細的現象描述,提升到集成整合、探索機理的系統科學新高度。
  • 第二十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舉行
    第二十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舉行 2018-10-22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字體: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18年光譜年會開幕式暨40周年慶典在青島舉行。
  • 中國蛋白質組學第三屆學術大會召開
    由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籌)和中國人類蛋白質組組織(CNHUPO)(籌)主辦,中國科學院長春應化所承辦的「中國蛋白質組學第三屆學術大會」於近日在長春落下帷幕。    賀福初、汪爾康、饒子和、強伯勤、施蘊渝、倪嘉纘6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董紹俊,及各地代表400多人參加了大會。
  • 【會議通知】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21年全國學術大會重慶 第一輪通知
    為促進我國細胞生物學領域研究人員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國細胞生物學學科的發展,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21年全國學術大會·重慶」將於2021年4月13-16日在重慶舉行。
  • 第九屆全國媒體報導沙龍聚焦生物育種創新
    12月29日,以「加快生物育種創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主題,第九屆全國媒體報導沙龍在京舉行。本屆沙龍由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導,北京科技報社主辦,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承辦。本屆沙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洋,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李新海三位院士專家,介紹了生物技術在保障糧食安全、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的重要支撐作用,生物育種對提高我國種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