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左邊養魚右邊種菜,「農政齊民」用「魚菜共生」探索新農業 早在1500年前,中國人就開始使用在
原標題:左邊養魚右邊種菜,「農政齊民」用「魚菜共生」探索新農業
早在1500年前,中國人就開始使用在稻田中養魚的方法來祛除病害,幫助作物更好的生長。 這種魚類為水質提供養分、作物清潔水質的系統被稱為「魚菜共生」系統。
2017年創立於天津的民政齊民在經過5年的研究和多次迭代後,推出了其3.0版本,在太陽能恆溫大棚中進行魚菜共生項目,利用水泵連接魚池和種植區,養魚之後的水利用虹吸效應流入種植區,養分經過菌類分解和作物吸收後,通過水泵抽回魚塘繼續使用。
在養殖種植過程中魚與菜互相監督,不能使用化肥和農藥。農政齊民魚菜共生系統相較於傳統農業節水90%,蔬菜產量是傳統農業的5倍,水產養殖產量是傳統農業的10倍。
在傳統的水產養殖中,隨著魚的排洩物積累,水體的氨氮增加,毒性逐步增大,因此需要及時換水。而在魚菜共生系統中,水產養殖的水被輸送到水培栽培系統,由細菌將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亞硝酸鹽然後被硝化細菌分解成硝酸鹽,硝酸鹽可以直接被植物作為營養吸收利用。魚菜共生讓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一種生態平衡關係,這種可循環的生產模式在解決農業生態危機、食品安全等問題上都是有效的方法。
其實美國於90年代在實驗室中就已經建立了魚菜共生的模型,但是由於魚菜共生系統對溫度要求較高,在恆溫塑料大棚技術普及之前,一直無法得到市場化應用。
農政齊民創始人高上告訴36氪,和其他魚菜共生企業不同的是,公司自主研發的太陽能塑料恆溫大棚技術可以在極端天氣下也保持棚內溫度在18℃-30℃左右,從而使得系統可以正常運行。同時公司對於存欄量都有明確的統計,產品所見即所得。
目前農政齊民漁業養殖方面的水體負載可以做到50kg/m³左右,成活率基本可以達到100%。目前主要養殖市場上較受歡迎的8種淡水魚。高上表示,農政齊民的基地每畝地投資成本大概在30萬元左右,在這種成本範圍內,一般市場上的養殖水平是10kg-20kg/m³左右。
農作物方面,目前試驗可以成活的品種有200多種,農政齊民選定了20種暢銷菜品,包括生菜、油菜、香菜、蔥、姜、蒜、西紅柿、黃瓜等葉菜和果菜。
農政齊民的大棚以及部分作物
<span style="color: #3D464D;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軟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體,=""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農政齊民在天津、青縣和湖南分別有佔地2畝、15畝和6畝的農業基地。2018年還將在廣州建立一個基地,用於滿足不同地區加盟商的參觀和學習需求。
產能方面,目前根據生長周期的不同,農政齊民每畝地一年可以產出1萬-2萬斤魚。超過3萬斤蔬菜。農政齊民主要通過向大型商超、餐廳等B端機構銷售魚菜盈利,目前由於產能原因,還未開始大規模接單。高上表示,由於農政齊民的魚菜基本可以達到有機食品級別,售價目前又比較低,因此並不缺訂單。
2018年初公司籤訂了一份年產1000萬斤的訂單,因此目前正在加快尋求加盟商進行合作,公司會負責技術和人員培訓,希望加盟商具備土地和資金能力。
高上告訴36氪,目前食品安全除了出現在生產環節以外,在物流環節也時常出現問題。魚類在運輸過程中,為了保持其成活率,許多企業會在水箱中加入孔雀石綠等違禁藥品。
為了防止這種現象,農政齊民研發生產了其物聯網運輸箱,每個箱子大小為65cm*60cm*45cm,每個箱子可以裝10條魚左右,與車子上的電機或配備的電池連接後,可以將箱內保持低溫,讓魚進入休眠狀態,從而保證運輸過程中魚的成活率。箱子中的物聯網晶片可以監控魚的去向,從而避免運輸過程中食品安全隱患的發生。
目前農政齊民團隊有20人左右,大部分人員都負責研發工作,在2018年將開始組建其銷售團隊。
農政齊民在2017年獲得了由個人投資的300萬元天使輪融資,出讓了10%的股權。現在正在尋求A輪融資,希望融資3500萬元,願意出讓10%的股權。資金將主要用於基地建設、技術優化、市場推廣以及公司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