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養魚右邊種菜,「農政齊民」用「魚菜共生」探索新農業

2020-11-28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原標題:左邊養魚右邊種菜,「農政齊民」用「魚菜共生」探索新農業 早在1500年前,中國人就開始使用在

原標題:左邊養魚右邊種菜,「農政齊民」用「魚菜共生」探索新農業

早在1500年前,中國人就開始使用在稻田中養魚的方法來祛除病害,幫助作物更好的生長。 這種魚類為水質提供養分、作物清潔水質的系統被稱為「魚菜共生」系統。

2017年創立於天津的民政齊民在經過5年的研究和多次迭代後,推出了其3.0版本,在太陽能恆溫大棚中進行魚菜共生項目,利用水泵連接魚池和種植區,養魚之後的水利用虹吸效應流入種植區,養分經過菌類分解和作物吸收後,通過水泵抽回魚塘繼續使用。

在養殖種植過程中魚與菜互相監督,不能使用化肥和農藥。農政齊民魚菜共生系統相較於傳統農業節水90%,蔬菜產量是傳統農業的5倍,水產養殖產量是傳統農業的10倍。

在傳統的水產養殖中,隨著魚的排洩物積累,水體的氨氮增加,毒性逐步增大,因此需要及時換水。而在魚菜共生系統中,水產養殖的水被輸送到水培栽培系統,由細菌將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亞硝酸鹽然後被硝化細菌分解成硝酸鹽,硝酸鹽可以直接被植物作為營養吸收利用。魚菜共生讓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一種生態平衡關係,這種可循環的生產模式在解決農業生態危機、食品安全等問題上都是有效的方法。

其實美國於90年代在實驗室中就已經建立了魚菜共生的模型,但是由於魚菜共生系統對溫度要求較高,在恆溫塑料大棚技術普及之前,一直無法得到市場化應用。

農政齊民創始人高上告訴36氪,和其他魚菜共生企業不同的是,公司自主研發的太陽能塑料恆溫大棚技術可以在極端天氣下也保持棚內溫度在18℃-30℃左右,從而使得系統可以正常運行。同時公司對於存欄量都有明確的統計,產品所見即所得。

目前農政齊民漁業養殖方面的水體負載可以做到50kg/m³左右,成活率基本可以達到100%。目前主要養殖市場上較受歡迎的8種淡水魚。高上表示,農政齊民的基地每畝地投資成本大概在30萬元左右,在這種成本範圍內,一般市場上的養殖水平是10kg-20kg/m³左右。

農作物方面,目前試驗可以成活的品種有200多種,農政齊民選定了20種暢銷菜品,包括生菜、油菜、香菜、蔥、姜、蒜、西紅柿、黃瓜等葉菜和果菜。

農政齊民的大棚以及部分作物

<span style="color: #3D464D;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軟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體,=""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農政齊民在天津、青縣和湖南分別有佔地2畝、15畝和6畝的農業基地。2018年還將在廣州建立一個基地,用於滿足不同地區加盟商的參觀和學習需求。

產能方面,目前根據生長周期的不同,農政齊民每畝地一年可以產出1萬-2萬斤魚。超過3萬斤蔬菜。農政齊民主要通過向大型商超、餐廳等B端機構銷售魚菜盈利,目前由於產能原因,還未開始大規模接單。高上表示,由於農政齊民的魚菜基本可以達到有機食品級別,售價目前又比較低,因此並不缺訂單。

2018年初公司籤訂了一份年產1000萬斤的訂單,因此目前正在加快尋求加盟商進行合作,公司會負責技術和人員培訓,希望加盟商具備土地和資金能力。

高上告訴36氪,目前食品安全除了出現在生產環節以外,在物流環節也時常出現問題。魚類在運輸過程中,為了保持其成活率,許多企業會在水箱中加入孔雀石綠等違禁藥品。

為了防止這種現象,農政齊民研發生產了其物聯網運輸箱,每個箱子大小為65cm*60cm*45cm,每個箱子可以裝10條魚左右,與車子上的電機或配備的電池連接後,可以將箱內保持低溫,讓魚進入休眠狀態,從而保證運輸過程中魚的成活率。箱子中的物聯網晶片可以監控魚的去向,從而避免運輸過程中食品安全隱患的發生。

目前農政齊民團隊有20人左右,大部分人員都負責研發工作,在2018年將開始組建其銷售團隊。

農政齊民在2017年獲得了由個人投資的300萬元天使輪融資,出讓了10%的股權。現在正在尋求A輪融資,希望融資3500萬元,願意出讓10%的股權。資金將主要用於基地建設、技術優化、市場推廣以及公司運營。

相關焦點

  • 魚菜共生-基礎知識
    魚菜共生系統(Aquaponics)便是這個概念下研發出來的的整合系統。      魚菜共生,又稱養耕共生、複合式耕養,指的是結合了水生動物中的糞便和水中的雜質分解過濾,主取氨(尿素)成份供應給飼養箱上的蔬菜,同時蔬菜的根系把飼養箱內的水淨化供給水生動物使用,結合水產養殖(Aquaculture)與水耕栽培(Hydroponics)的互利共生生態系統。
  • ...蔬菜吸收了無機鹽後的水再用來養魚——到昌邑看看魚和菜如何...
    「魚菜共生通俗一點理解就是用養魚的水澆菜,養魚和種菜在同一個系統內運行。」,會被預先放置的大量的微生物分解掉,將這些大分子營養物質分解為銨態氮、硝態氮、磷酸鹽等小分子無機鹽,經過微生物處理後的養殖用水就可以用來澆菜了,植物吸收了水體中的無機鹽之後,這些乾淨的水體再次回到養魚池繼續養魚,這三大系統就形成了一個完整閉合的循環系統,這一套完整的系統就是魚菜共生系統。
  • 魚菜共生:哪種植物適合在魚菜共生系統中生長?
    Aquaponic Crops如今,傳統農業開始下降,有利於發展植被的新技術。在魚菜共生系統中將不會發生。魚菜共生系統依賴於作物和魚類的共生關係。你可能會問,什麼樣的菜能夠應用於魚菜共生系統中。事實上,幾乎所有你能相信的植物,比如土豆、甘薯、洋蔥、大蒜等等。
  • 市民自製魚菜共生系統 實現循環利用還可陶冶情操
    杜先生門前的魚菜共生系統,不時有市民駐足圍觀。佛山日報全媒體訊 記者鄭澤聰攝影報導:十幾排廢棄塑料瓶、兩個金魚缸加上排水管道…..這些簡單的材料便可製作出一套微型的魚菜共生系統。今日,在南海南桂西路四街的杜先生的家中,記者看到這套魚菜共生系統,發現不僅可以養魚種菜,還可以陶冶情操,增添生活樂趣。
  • 「養魚不換水 種菜不施肥」,魚菜共生了解下!
    這就是「魚菜共生」。關於農業,如果你還停留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印象中,那你就OUT了。不妨來山西晉中國家農高區科創基地「充電」下。這裡有無人駕駛超炫酷的智能農機,有「任性」生長的西紅柿樹,還有不用土壤的植物工廠......
  • 不需要化肥和農藥的,魚菜共生(Aquaponics)
    一個工廠化的魚菜共生系統魚菜共生,又稱養耕共生
  • 【我的扶貧故事】王海:新思路帶動新發展
    於是我多方諮詢、上網際網路查找相關信息和資料,併到省外學習考察,最終選擇了現代化、可持續、清潔高效的「魚菜共生」項目。>王海(左二)和村民一起在基地勞動 「魚菜共生」產業是一種新型生態複合耕作體系,在這套系統裡,養魚水通過池底管道虹吸到生化池作生物分解過濾後,再輸送到水耕栽培系統供給蔬菜水果,作為生長的「營養液」,被蔬菜水果根系吸收養分「脫肥」、靜置澄清後又反流回魚池養魚,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水質無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效應。
  • 臺灣科技大學推出環保節能「魚菜共生系統」
    食品夥伴網訊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臺科大引進「魚菜共生系統」,將草魚、鯉魚等魚類排洩物轉化成植物生長所需養分,讓校園頂樓變成菜園,環保又節能。    臺灣科技大學在政府大學計劃支持下,開設「魚菜共生系統與環保生態」及「魚菜共生系統與環境實務」課程,透過動手實作,了解「魚菜共生系統」操作及體驗環保種菜樂趣,兩門課吸引上百位不同系所的學生選修。
  • 自主研發微生物反應器系統用於魚菜共生,優良食要打造高效生態循環...
    自主研發微生物反應器系統據悉,生態立體養殖技術通過建立禽畜、蔬菜、食用菌、魚、小龍蝦的共生系統與健康環境,集成了有益菌堆肥、無土栽培、魚菜共生、LED補光種植、室內植物工廠等多項世界領先技術,在此基礎上加入的自主研發的微生物反應器系統和FVM生態平衡系統,最大程度上打通了生態生產的養分通路,保證了生態系統的穩定和系統的高效生產。
  • 「復興網評」立體種養,為現代農業發展開拓「多維空間」
    稻漁空間裡稻魚和諧共生稻漁空間的「稻漁綜合種養」,是基於稻田養魚發展起來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在這裡,田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田,而變成了山水林田湖草的「大合唱」,水稻、魚、鴨、螃蟹、田螺等和諧共生,實現了立體種養、一田多用;空間也不再是單一的耕種空間,通過對原有稻田、魚塘及田園景觀重新規劃設計,稻漁空間將自然生態和農業、漁業、休閒旅遊相結合,讓現代農業有了更廣闊更多維的「空間」。這樣的詩意田園,早已超越傳統的農業概念,形成了跨產業的生產和經營模式。
  • 魚菜和諧種養 綠色循環共生
    日前,記者來到朱高家庭農場,在大棚內看到,一排排整齊的養魚桶內,近萬條鱸魚活蹦亂跳。今年初,在農技專家的幫助下,章華嘗試「魚菜共生」標準化種養。「一個養殖桶有40立方的水,可承擔3000尾魚,相當於一畝地的魚塘產量。」章華告訴記者,高密度養殖方式,魚類不僅不會缺氧,反而因為頻繁遊動使得水體流動,溶氧量高,更符合魚生存環境。
  • 看魚菜共生 品新農村發展
    走入田野,感受原生態的農業氣息,同時體驗一把新科技帶來的現代生活,一定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今天,位於嘉定的鄉悅華亭農展館開門迎客,向市民展示都市中的新農村發展面貌。邁入展示館,最引入注目的要數這座玻璃大棚。
  • 魚菜共生,文氏增氧小鋼炮的製作方法
    文氏增氧在魚菜共生系統中,能很好地解決魚和菜,特別是魚需要的水溶氧問題。現在要購買一個標準的文氏增氧管還是比較容易的,但要想跟自己的系統的管路完全吻合,那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自己動手製作一個是最合適經濟的。
  • 能養魚能種稻,「魚稻共生」有這麼多益處……
    一方良田既可養魚、又能種稻,對於農戶和養殖戶來說,正是開闢生態經濟新空間的好機會。近日,北碚區聯合西南大學開展的「魚稻共生」生態種養模式試點取得初步成效,「一田多產,一水多收」的生態種養模式,未來或將大有可為。
  • 【優秀】遼源養魚不換水海水過濾
    如果對自己魚塘裡大致有多少或重量的的魚也不清楚,定量也就無法科學確定,只能憑經驗來作判斷,投餵或多或少、不規律了。我們還是提倡用投餌機,這樣既起到了定量的效果,又避免了餌料浪費。養魚在許多家庭中都還是比較常見的,而其中養魚的數目以及魚的種類卻是還有這一定的講究的,有時候也是看個人的喜愛。那麼在風水學中,家中養魚風水講究,家裡養魚養幾條好?下面讓本期養魚風水為你解析。totto免換水神器。當然,你在控制間隔時間和開啟時長上可以藉助定時器,或是定時開關來實現設置了自動開與自動關。現在定時開關不貴,30多塊就可以買到一個質量很好的了。
  • 四川蓬安:萬畝蔬菜基地「卡尺種菜」產品走俏海外
    11月30日,四川南充市蓬安縣錦屏鎮中壩村冬春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冬春介紹說:「只有按照標準化種菜,才具有核心競爭力,才能贏得國際市場。」黃冬春所說的「標準化」是指四川省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核心進行的一場徹底革命。改革開放後,隨著市場需求,一些農民為了提高蔬菜產量,不科學使用化肥和農藥,引發食品安全和土壤惡化。
  • Google X 新項目,用計算機視覺養魚?
    Tidal 負責人 Neil Davé 發博文介紹了該項目Tidal 的最初目標是開發出合適的技術,讓人類對水下的情況有更好的了解,重點是幫助養魚戶以環保的方式,經營和發展自己的業務。現在已與歐洲、亞洲一些水產養殖戶建立了合作。
  • 梁平區禮讓鎮川西漁村「稻魚共生」雙豐收
    2019年,得知禮讓鎮川西村在招業主發展養殖業,龔來兵頗為心動,綜合考察下來,決定發展稻魚共生的種養殖業。春耕時節一到,龔來兵選用口感香糯的豐優香佔水稻種子,一塊田90%的面積種水稻,10%的面積養魚,目前稻田裡養殖了黃辣丁、羅非魚、鯉魚、鯽魚共四種魚類。  在龔來兵的稻田裡,140多畝水稻已收割了90%,剩下的因為稻田水未放幹,收割機無法進去收割,只能人工採收。
  • 1米8清水綠苔缸,金魚和魟魚完美混養,養魚就是需要折騰!
    目前1米8缸中魚只搭配的配置是,8條鎏金,5條元寶獅,1條虎紋獅,2條魟魚。魟魚小的時候是非常和諧的,互不打擾,但隨著魟魚體盤的增大有時候會去騷擾金魚。不過沒有多大的傷害,只是偶爾會追趕金魚。飼養的水溫方面是按照熱帶魚的方法來做的,水溫27度,一直保持著恆溫。視頻欣賞在餵食方面,金魚每天6-8次,每次餵的很少,瞬間吃完那種,飼料和紅蟲配合喂。
  • 他們可能走在了製造「超級人類」的路上
    那時,漢克斯·伯格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基於他的發現,幾十年後,世界各地的頂級實驗室會探索一種叫「腦機接口」的東西。這項技術放到今天來看,依舊十分超前,當時的科學家們艱難地探索著如何將人腦和電腦進行連接。在一次次的微小進步的積累後,2009 年,美國南加州大學的 Theodore Berger 教授做了一項實驗,他在一個老鼠的大腦裡面放上了一個能夠進行神經記錄和刺激的晶片。然後,他把這個老鼠放在籠子裡面,如果它去吃左邊的東西,就電它一下,後來這隻老鼠就不再去吃左邊的東西了,而選擇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