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菜共生-基礎知識

2021-02-25 正好在這裡

背景

       隨著地球人口持續成長,食物的需求飆漲、但是可利用的農地與資源卻是愈來愈少,在現代科學觀念與技術助力下,農業迅速朝著精緻化、密集化及多樣化等方向前進。魚菜共生系統(Aquaponics)便是這個概念下研發出來的的整合系統。

      魚菜共生,又稱養耕共生、複合式耕養,指的是結合了水生動物中的糞便和水中的雜質分解過濾,主取氨(尿素)成份供應給飼養箱上的蔬菜,同時蔬菜的根系把飼養箱內的水淨化供給水生動物使用,結合水產養殖(Aquaculture)與水耕栽培(Hydroponics)的互利共生生態系統。在一個魚菜共生系統中,來自一個水產養殖系統的水被輸送到水栽系統,其中副產物是由硝化細菌分解成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它們由植物利用作為營養物。水然後再循環回到水產養殖系統。

       在飼養箱(池)中,可以養殖吳郭魚、錦鯉或寶石鱸等魚種。池子的水帶有魚的排洩物,含有氮、氨等成分,若直接排到河川、土壤,會造成環境的負擔;不過,若拿這些廢水來種菜,反而提供蔬菜養分,而且蔬菜淨化水質後又可以導回魚池再利用。這一套平衡系統,能避免水質惡化,且形成魚幫菜、菜幫魚的良性循環。

使用魚菜共生技術種植的蔬菜不需添加肥料和農藥。 

       魚菜共生(Aquaponics)系統的創意,是整合漁業養殖(Aquaculture)以及水耕栽培(Hydroponics)兩者的需求,創造半封閉式的生態循環系統。其初衷是考慮漁業養殖的排放水夾雜著魚類排洩物以及殘留魚飼料,含氮有機物質濃度過高,不僅對魚造成毒性,排放至環境後更會造成嚴重汙染。但蔬果的種植恰巧需要大量氮肥,如果將這些魚池的含氮有機物質利用水循環引導進入植床,一方面提供氮肥,另一方面讓水質自淨,形成周而復始的良性循環。

       魚菜共生是運用生態學原理和環境條件監控手段建立起來的可持續設施漁業新技術。此項研究涉及養殖水系營養物質循環流動。在該系統中氨氮、酸鹼度、溶氧、溫度等因子對魚、菜不同生長階段有著不同的影響, 不同密度魚類與不同種類、不同生長階段蔬菜之間有著最優配比關係, 今後魚類共生系統工程研究設計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歷史

魚菜共生在歷史上有跡可循,但是在其第一次時間出現上有一些爭論:

·        阿茲特克人:公元1150年,植物種在湖邊淺水區固定或在水上使用木筏及其他料做成的島嶼,利用人工浮島的方法發展農業。

·        中國人:唐朝稻魚共生,利用田裡空間種稻兼養魚。明末清初,實現桑基魚塘,實現養蠶業、漁業的共生。


系統組成

魚菜共生包括兩個主要部分,水產養殖和水耕養殖。魚菜共生可以能夠結合兩種優點而改善兩邊缺點,不斷循環再利用。儘管由這兩部分為主,魚菜共生系統通常分為幾個組件或子系統負責有效去除固體廢物,添加的鹼以中和酸,或用於保持水充氧。

典型的組成部分包括:

·        飼養箱:飼養水生動物。

·        生物過濾池:過濾水生動物的排洩物。

·        生化池:讓硝化細菌可以生長和轉化的氨成為植物可用的硝酸鹽。

·        植栽床:種植植物。

取決於複雜和魚菜共生系統的成本,生物過濾池、生化池或植栽床可以組合成一個單元或子系統。

    正好在這裡

     歡迎關注我們

私人微信號:leiflying

長按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魚菜共生:哪種植物適合在魚菜共生系統中生長?
    哪種植物適合在魚菜共生系統中生長?在魚菜共生系統中將不會發生。魚菜共生系統依賴於作物和魚類的共生關係。因此,您可以定義養殖和水培作為一個組合的複合養殖模式,在你成長的兩作物和優良的相互依存的魚。你可能會問,什麼樣的菜能夠應用於魚菜共生系統中。
  • 魚菜和諧種養 綠色循環共生
    今年初,在農技專家的幫助下,章華嘗試「魚菜共生」標準化種養。「一個養殖桶有40立方的水,可承擔3000尾魚,相當於一畝地的魚塘產量。」章華告訴記者,高密度養殖方式,魚類不僅不會缺氧,反而因為頻繁遊動使得水體流動,溶氧量高,更符合魚生存環境。「最關鍵的是,這些水實現綠色循環利用,魚類產生的糞便、殘餘飼料等廢水,作為養分循環至具有過濾功能的蔬菜栽培系統,吸收過濾後的水又流回魚池供魚生長。」章華說。
  • 不需要化肥和農藥的,魚菜共生(Aquaponics)
    一個工廠化的魚菜共生系統魚菜共生,又稱養耕共生
  • 魚菜共生,文氏增氧小鋼炮的製作方法
    文氏增氧在魚菜共生系統中,能很好地解決魚和菜,特別是魚需要的水溶氧問題。現在要購買一個標準的文氏增氧管還是比較容易的,但要想跟自己的系統的管路完全吻合,那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自己動手製作一個是最合適經濟的。
  • 臺灣科技大學推出環保節能「魚菜共生系統」
    食品夥伴網訊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臺科大引進「魚菜共生系統」,將草魚、鯉魚等魚類排洩物轉化成植物生長所需養分,讓校園頂樓變成菜園,環保又節能。    臺灣科技大學在政府大學計劃支持下,開設「魚菜共生系統與環保生態」及「魚菜共生系統與環境實務」課程,透過動手實作,了解「魚菜共生系統」操作及體驗環保種菜樂趣,兩門課吸引上百位不同系所的學生選修。
  • 「養魚不換水 種菜不施肥」,魚菜共生了解下!
    這就是「魚菜共生」。關於農業,如果你還停留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印象中,那你就OUT了。不妨來山西晉中國家農高區科創基地「充電」下。這裡有無人駕駛超炫酷的智能農機,有「任性」生長的西紅柿樹,還有不用土壤的植物工廠......
  • 市民自製魚菜共生系統 實現循環利用還可陶冶情操
    杜先生門前的魚菜共生系統,不時有市民駐足圍觀。佛山日報全媒體訊 記者鄭澤聰攝影報導:十幾排廢棄塑料瓶、兩個金魚缸加上排水管道…..這些簡單的材料便可製作出一套微型的魚菜共生系統。今日,在南海南桂西路四街的杜先生的家中,記者看到這套魚菜共生系統,發現不僅可以養魚種菜,還可以陶冶情操,增添生活樂趣。
  • 自主研發微生物反應器系統用於魚菜共生,優良食要打造高效生態循環...
    自主研發微生物反應器系統據悉,生態立體養殖技術通過建立禽畜、蔬菜、食用菌、魚、小龍蝦的共生系統與健康環境,集成了有益菌堆肥、無土栽培、魚菜共生、LED補光種植、室內植物工廠等多項世界領先技術,在此基礎上加入的自主研發的微生物反應器系統和FVM生態平衡系統,最大程度上打通了生態生產的養分通路,保證了生態系統的穩定和系統的高效生產。
  • 左邊養魚右邊種菜,「農政齊民」用「魚菜共生」探索新農業
    原標題:左邊養魚右邊種菜,「農政齊民」用「魚菜共生」探索新農業 早在1500年前,中國人就開始使用在原標題:左邊養魚右邊種菜,「農政齊民」用「魚菜共生」探索新農業早在1500年前,中國人就開始使用在稻田中養魚的方法來祛除病害
  • ...蔬菜吸收了無機鹽後的水再用來養魚——到昌邑看看魚和菜如何...
    「魚菜共生通俗一點理解就是用養魚的水澆菜,養魚和種菜在同一個系統內運行。」項目負責人張立田向記者介紹,魚菜共生項目共包含三個系統,循環水養殖系統、微生物反應系統和無土栽培種植系統,其中,這三個系統的最關鍵點是微生物反應系統,養魚投餵的飼料,魚吃後會產生糞便,糞便中會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如大分子的蛋白質、胺基酸、脂肪和纖維素等,但是這些大分子的營養物質是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的,這個時候帶有魚類糞便的水體會進入微生物反應系統中,微生物可以通俗地理解為細菌,這些糞便進入微生物反應系統後
  • 江西上饒「魚豬共生」模式家庭農場圓了致富夢(圖)
    剛參加完一個全國性的訂貨會趕回來的養殖場場長朱鴻翔告訴記者,養殖場推行「飼料餵豬,豬糞養魚」的豬魚配套科學「立體」養殖,「魚豬共生」。魚豬共生,就是將水產養殖和生豬養殖通過科學的生態設計,達到協同共生。生豬的大量排洩物,排入水中後會產生微生物,鰱魚、鱅魚又以水中的微生物為食,「立體」養殖從而讓豬、魚、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的生態平衡,這也屬於可持續循環型低碳養殖。
  • 看魚菜共生 品新農村發展
    棚內養殖的魚類和種植的蔬菜,通過同一套生態耕作體系實現了協同共生。在這個10立方米的水池裡養殖了近2萬條魚苗,是正常魚塘養殖的5到7倍,一條魚苗只需6個月就可以從1釐米長到8兩,進入市場銷售。同時,魚類的排洩物經過處理又可以變為養分為蔬菜所用。
  • 與魚共生 世界上最美的海底雕塑
    > 與魚共生
  • 【大師的菜】當家江湖菜「麻香魚」,麻辣鮮香一口入味!
    川味魚餚·口味麻香魚 恐魚刺星人這一期不要怕!今天這道菜能讓你穩穩吃魚! 我馬仔願意用一個星期的夥食費保證!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今天的創意菜將以『裸
  • 科學家揭示生物共生的奧秘:人類也是共生生物
    小丑魚又名眼斑雙鋸魚(Clown anemonefish),小丑魚是典型的共生生物。它與海葵互利共生,因此又被叫做海葵魚。但是很多生物學家卻認為兩種生物如果存在著一種生物化學關係,分享或產生酶、蛋白質、氣體等其它化合物,那麼它們也可以被視為共生生物。 按照傳統理論,共生還分為內共生生物和外共生生物。生活在對方的細胞或身體組織裡面(比如鞭毛蟲的例子)的稱為內共生。外共生生物是指其生活在另一生物的身體之上。除此以外,科學家還把共生分為括偏利共生與寄生。
  • 超可怕的史蒂夫:海洋生物的共生秘密
    超可怕的史蒂夫:海洋生物的共生秘密《超可怕的史蒂夫》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海洋生物科普繪本,以領航小魚史蒂夫的口吻,在生動幽默中講述了史蒂夫與喬治的故事,在故事中就蘊含著海洋生物之間很常見的一種「共生」的科學概念。
  • 5款招牌魚菜,四川不止有水煮魚
    川菜師傅擅長烹魚,什麼水煮魚、豆花魚、熗鍋魚、過水魚……樣樣都是招牌菜。當然,今冬的川菜爆款魚菜依舊很受歡迎,據一位師傅說,為了研製爆款魚的配方,甚至還派出了眼線偷學試製十餘次,才做出了驚豔四方的旺菜。所以,烹友們不能錯過噢,跟著我們一起揭開這些魚菜的秘密配方。
  • 共生單元、共生模式、共生環境、共生原理、分別是指什麼?
    象參量反映的是共生單元的外部特徵一組指標,這組指標從不同角度分別反映共生單元的外部特徵,而且象參量也具有動態性,隨時空的變化而變化。在共生關係中,質參量和象參量之間相互作用反映了不同共生單元的的相互關係。在共生單元分析中,反映共生單元特徵主要有共生度、共生係數、親近度、同質度、關聯度、共生密度和共生維度等六個指標。
  • 藤井旭《伴月共生》出版 分享有關月亮「冷知識」
    藤井旭《伴月共生》出版 分享有關月亮「冷知識」 2016-03-23 22:12:0623日晚,日本天文攝影師藤井旭所著《伴月共生》在北京舉辦新書分享會。天文攝影師、科普作家張超與天文漫畫科普博主EN菌到場,為讀者解讀有關月亮的一些天象,並分享了「如何拍出人小月亮大照片」等趣味話題。  藤井旭,日本山口縣山口市人, 1963年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設計系,1969年與同事一起建立了白河天體觀測所, 著名天文攝影師、作家,著有多部天文及天文科普的著作。
  • 中國最知名的7種魚菜,在你心中是如何排名的呢?
    魚是中國人最常食用的海鮮,沒有之一,可以說幾乎每個人都是從小吃魚長大的,所以我們對魚菜有著莫名的親切感。從小到大,我們吃過無數次的魚,也見識過很多不同種類的魚菜,那麼你有想過將它們在心中做一個排名嗎?下面,小編就介紹一下中國最知名的7種魚菜,看看你是如何將它們排名的。①紅燒魚這裡的紅燒魚是指家常紅燒魚,屬於最常見最普通的魚菜,小時候第一次吃魚基本上就是媽媽做的紅燒魚,所以印象是最為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