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塔爾羊是一種大型有蹄類動物,別名「長毛羊」,屬牛科,主要分布於喜馬拉雅山一帶,多為集群生活。它們的活動範圍固定,以草本植物為食。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塔爾羊被列為近危物種(NT)。它們也是中國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不過,塔爾羊這一保護物種,在紐西蘭,卻被列入「黑名單」,被大規模屠殺。為什麼呢?
其實,歷史上,塔爾羊是被引入紐西蘭的,一定意義上說,這也屬於外來入侵物種。眾所周知,外來物種入侵可能造成當地的生態破壞和經濟損失,可導致嚴重後果,例如中國引入的鳳眼蓮和澳大利亞引入的兔子。
紐西蘭也因是溫帶海洋性氣候,一年四季氣候溫和,適宜喜馬拉雅塔爾羊的生長 ,因而造成了塔爾羊的種群穩定擴張、於是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在紐西蘭,塔爾羊生活在草叢生的山坡、巨大的巖石峭壁、雪地草叢盆地和海拔750至2250米的亞高山灌木叢中。它們喜歡海拔1400米到1700米之間的高海拔地區,以及朝北和東北方向的山坡,那裡陽光充足,冬季積雪較少。
那麼,塔爾羊是怎樣從中國喜馬拉雅山脈,跑到了紐西蘭的呢?這裡面有一個重要人物——貝福特公爵(Duke of Bedford)。
100多年前,紐西蘭為了創造狩獵資源,引入了這一物種。最初的13頭塔爾羊,是由貝福特公爵從他在沃本修道院圈養的牧群中拿出來贈予紐西蘭的。其中5頭,於1904年在庫克山(Mt Cook)附近被放歸野外;而另外的8頭,在1909年被放生。紐西蘭政府將其引入紐西蘭,動機是創造收入。
今天紐西蘭境內的所有的塔爾羊,全部是當初13頭「祖先」們的後代。
然而時過境遷,100年以後的今天,當初的「創收寶貝」,搖身一變,成了「有害生物」。
為什麼塔爾羊被貼上了「害獸」的標籤呢?紐西蘭政府認為,它的生態影響是嚴重的。喜馬拉雅山塔爾羊可能會對紐西蘭境內的高山生境中的本地草類和草本植物造成嚴重損害。這種植物很脆弱,因為它是在沒有哺乳動物食草動物的情況下進化出來的。而塔爾羊會殺死所有的植物。紐西蘭環保部列舉的種種罪狀:破壞原生草皮,破壞植被,以及南島庫克山百合花。這一物種當地原生的草地植被遭到「塗炭」,這正是紐西蘭政府採取獵殺塔爾羊的直接原因。
因此1993年,紐西蘭政府自然資源部領導,發布了塔爾羊控制計劃,開始不惜花重金地對它們進行獵殺。
舉著本地原生植物遭到破壞的旗號,來僱傭多架直升機對其用散彈槍消滅。而屠殺方案定於11月份,那時候正值塔爾羊生育期——連剛出生的小羊羔都難逃獵殺。
近日,紐西蘭環保部又稱「今年獵塔爾羊的機會很多」。為阻止2020年到2021年度的屠羊計劃,紐西蘭的一個基金會發起了網上請願活動,指出在紐西蘭政府想要消滅塔爾羊兩個國家公園成立之前,塔爾羊已在此定居,他們屬於「歷史遺留的資源」,環保部應持保護態度。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喜馬拉雅塔爾羊
Himalayan Tahr (thar)
http://pestdetective.org.nz/culprits/himalayan-tahr-thar/
https://www.iucnredlist.org/species/9919/13027389
https://animaldiversity.org/accounts/Hemitragus_jemlahicus
發現紐西蘭:《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紐西蘭悲慘淪為苦命物種,年年都被大屠殺!》
文/李珊(綠會志願者) 審/Littlejane 編/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