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的確對環境汙染的耐受能力比較強,但是不能因此就認為它喜歡汙染物、善於富集環境毒素。恰恰相反,很可能正是因為它不容易富集環境毒素,有一套「排毒」機制,才能在受汙染的環境中生存。國內研究人員的檢測發現,小龍蝦肉體內雖然含有多種重金屬,但是含量都低於國家標準,而且大部分重金屬集中在小龍蝦的外殼、鰓和內臟,肉中的含量很低。如果只吃小龍蝦的肉,避免吃其內臟(包括很多人喜歡吃的蝦黃),就可以大大減少重金屬的攝入。
並不是只有中國人才敢吃小龍蝦。非洲、歐洲、美洲各國都吃。其中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小龍蝦產地和消費地,在當地是一個年產值上億美元的產業。1987年的統計稱,世界90%的小龍蝦產自路易斯安那州,其中70%在本地消費。當時中國還沒開始流行吃小龍蝦,近年來小龍蝦的世界格局不知是否發生了重大變化。不過,中國產的小龍蝦相當一部分也是出口的,出口量大到要被美國課徵反傾銷關稅。
這些網絡傳言似乎對小龍蝦的風靡並沒有產生什麼影響。自7月份以來從南京傳出有些人在吃了小龍蝦後出現肌肉溶解(醫學上稱「橫紋肌溶解症」),才讓許多人嚇得不敢再吃「麻小」。最初的報導懷疑是因為商販用「洗蝦粉」清洗小龍蝦,而「洗蝦粉」含有有毒成分所致。有報導稱「洗蝦粉」的主要成分是草酸,草酸是一種強酸,酸性是醋酸的1萬倍,攝入體內能嚴重影響身體健康云云。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