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慶元縣食用菌科研中心技術人員在慶元縣馬蹄岙混交林內發現一食用菌新物種東方白牛肝菌(Boletus orientialbus)。東方白牛肝菌隸屬於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 傘菌綱Agaricomycetes 牛肝菌目Boletales牛肝菌科 Boletaceae,是由2014年曾念開博士和楊祝良研究員命名的新物種,定名文章於同年在學術期刊《Mycoscience》上發表。
經過慶元縣食用菌科研中心技術人員的鑑定,證實此野生菌是東方白牛肝菌這一物種,接下來將對該種牛肝菌的食藥用價值和生長栽培條件等相關內容展開進一步的研究。
本次發現系華東地區首例,也是全國範圍內首次在海南省以外地區證實有該物種的分布。
特別提示:在野外請勿隨意採食野生菌類,或因缺乏專業知識誤食形態上相近的有毒蘑菇,可能引起中毒。
牛肝菌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統稱,因肉質肥厚,極似牛肝而得名,是名貴稀有的野生食用菌,為「四大菌王」之一。其中除少數品種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種均可食用。主要有白、黃、黑牛肝菌。
白牛肝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該菌菌體較大,肉肥厚,柄粗壯,食味香甜可口,營養豐富,是一種世界性著名食用菌。西歐各國也有廣泛食用白牛肝菌的習慣,除新鮮的作菜外,大部分切片乾燥,加工成各種小包裝,用來配製湯料或做成醬油浸膏,也有製成鹽醃品食用。
文章報送單位:慶元縣府辦、慶元縣食用菌科研中心 張清洋 姚煒卿
責任編輯:孫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