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東方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我們見到了2021年上海首列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志願者——東方醫院醫生陳愉愷。這是一位青春朝氣、文質彬彬、滿懷愛心的年輕醫生,在2021年1月8日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後,陳愉愷目前處於身體休養階段,應採訪邀請暫回科室。
回憶起當初志願入庫的情形,陳愉愷感言,沒想到一次偶然的愛心之舉,會在5年後讓自己從近300萬名捐獻志願者分母中成為分子,為一名素不相識的有緣人重燃生的希望。
2020年10月,陳愉愷接到上海市紅會電話,表示匹配成功,需要進行抽血、體檢,進行高解析度匹配,陳愉愷這才想起4年前那次志願入庫。談到對於捐獻是否有所擔憂,陳愉愷表示:「我自己就是內科醫生,對血液科知識還是比較了解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癒很多血液疾病的方法,它能帶給患者生的希望,且對供者傷害也不大,所以我也沒怎麼猶豫。接到紅十字會的電話,我請求給我一個晚上的時間考慮,那一晚我翻文獻,查看了大量相關知識,再次下定了決心。家人也很支持我,我的父親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向對於救人的事情都很支持;母親最初有些擔心我的身體,但在給她普及相關知識,尤其是告訴她這麼做可以讓一個孩子擺脫病魔、恢復健康後,也最終選擇鼓勵和支持我!」2020年12月,陳愉愷體檢合格,完成高解析度匹配。2021年1月8日,他在華山醫院順利完成捐獻,成為2021年上海首例造血幹細胞捐贈者,為一位地中海貧血患者帶去生的希望。
入院期間,陳愉愷全程由父親陪著,採集室裡,他開心地接受了大家的祝福。他希望,自己的造血幹細胞能解除那位有緣人的病痛,早日恢復健康。「今年1月4日住進醫院,期間早晚各打一針造血幹細胞動員劑,它能把骨髓裡面的幹細胞動員到全身血循環裡面去。期間,我出現過一些頭暈、噁心的症狀,不想吃飯、全身骨頭稍微有點痛,但是根據護士的反饋,我的這些症狀都是正常的,甚至比其他捐贈者還要輕一些,屬於動員過程中的正常反應。1月8日,我進入血液科的捐獻幹細胞專屬病房,手上插著兩個靜脈通路,躺了五個小時,右手的血液流出去,經過血液分離機,把需要的幹細胞給採到血液袋裡,剩下的血從左手再回來。完成捐贈後,我身體沒有不良反應,第二天就出院了。」東方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李強告訴小布:「一個學科能不能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科,和醫者的人文素養和文化建設是密切相關的。小陳是復旦大學八年制的博士,畢業後來到東方醫院。他自身就是一個充滿著愛的年輕人,在大學期間就積極參與一些社會公益事業。我們科室能有這麼優秀的醫生,大家都覺得難能可貴、也非常自豪!我們全科也要求大家向陳愉愷學習,能夠有社會責任擔當、關愛他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時,大家其實在幹細胞以及骨髓捐獻方面,有不少誤區,陳愉愷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挺身而出,是一個很好的示範,也身體力行做了一次充滿正能量的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