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例非親緣造血幹細胞捐出

2020-11-23 網易新聞

2020-11-20 02:48:28 來源: 江西晨報

舉報

  「自己的造血幹細胞能幫助到別人,還是很有意義的。」說這句話時,夏曉雯正躺在病床上捐獻造血幹細胞,一旁的採集機快速地運轉著,紅色的血液通過管路一點一滴地匯聚成一袋淡紅色的造血幹細胞混懸液。昨日11時許,夏曉雯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象湖院區順利完成了我省首例非親緣造血幹細胞捐獻。

  

  ▲在加入中華骨髓庫3年多後,昨日,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夏曉雯為一名遠在福建、年僅2歲的小患者成功捐獻自己的造血幹細胞。

  加入骨髓庫近3年等來萬分之一的救人機緣

  今年37歲的夏曉雯在省紅十字會工作,身為人道主義工作者的她深知造血幹細胞的捐獻對一名惡性血液病患者的意義:「我們紅會有一項核心工作就是造血幹細胞的捐獻,實際血液內科臨床上對造血幹細胞需求極大。」

  2017年6月19日,在省紅十字會青年幹部集體登記捐獻造血幹細胞活動中,夏曉雯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2020年5月,她與一名遠在福建、年僅2歲的小患者配型成功。

  由於被捐獻者臨床治療的原因,採集造血幹細胞的時間一改再改,但夏曉雯一直在期待著捐獻的那一刻:「醫生告訴我,非親緣關係配型成功的機率為萬分之一,這人我救定了。」

  「遠方的小朋友要加油呀!」這是夏曉雯入院第一天發的一條微信朋友圈。在連續五天注射動員劑後,終於到了採集造血幹細胞的環節。

  「我覺得我就是為了等待那麼一個人而加入(中華骨髓庫)的,儘管我是一個怕打針的人,但想到能用自己的造血幹細胞換來一條生命,我覺得其他的都是不用在意的,(捐獻造血幹細胞)是值得去做的。」夏曉雯一邊說著,一邊看著正在運轉的採集機將紅色的血液從自己體內抽出又輸回。

  「感覺和獻血差不多,沒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

  記者了解到,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是我省首批兩家具備造血幹細胞採集資質的醫院之一。據該院血液內科副主任黃先豹介紹,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是治療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惡性血液病較為有效和理想的方法。「正常人的造血幹細胞通過靜脈輸注到患者體內,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而要成功地進行移植,還要先過配型關,捐獻者和患者的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必須相合,HLA配型相合的機率在同胞兄弟姐妹間是1/4,非親緣關係HLA配型相合的機率為1/400-1/10000。「在較為罕見的HLA型別中,相合的機率只有幾萬甚至幾十萬分之一。」黃先豹向記者強調道,配型成功後移植作用起效的機率在70%左右。

  在持續了2個多小時的採集後,11時許,112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被放入保溫在4℃的冰箱。夏曉雯用微信告訴記者,捐獻順利完成,「感覺和獻血差不多,就是躺得久了一點,沒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

  提上冰箱,已在此等候多時的來自福建的醫生立即乘車前往機場。「造血幹細胞混懸液必須在24小時內注入患兒體內,運送時間越短越好,確保造血幹細胞的數量和活性正常。」黃先豹如是說道。

  南昌現有入庫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1.65萬名

  近年來,南昌市紅十字會通過加大造血幹細胞和中華骨髓庫捐獻宣傳力度,開展「志願者保留」項目,進一步提高了市民捐獻知曉率和認同度。志願捐獻者數量越多,意味著患者找到相合配型捐獻者的機率越高,「生機」也就越大。

  記者從南昌市紅十字會了解到,南昌市現有入庫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1.65萬名,夏曉雯是南昌市第30例、江西省第174例捐獻者。「以往採集工作均在北京、湖南、湖北、廣東等外省定點採集醫院完成,此次成功捐獻,結束了我省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必須在外省完成採集工作的歷史。」黃先豹對此表示。

  記者還了解到,此次捐獻採取了採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的方式,通過向肌肉注射動員劑的方法將骨髓血中的造血幹細胞動員到外周血中,從捐獻者手臂靜脈處採集全血,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幹細胞,「過程如同採集成分血一樣簡單、安全,不會損害捐獻者健康」。

  編輯∶林河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東莞完成首例非親緣供者造血幹細胞移植,捐獻者分享感受
    11月26日,作為東莞第80位、2020年第19位造血幹細胞捐贈者,同時也是首例在東莞完成採集(並已移植給病人)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謝女士分享了她的感受。2017年,「小桃子」被確診患有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這個2歲寶寶的遭遇牽動著大家的心,不少市民自願留下血樣,希望能配型成功,為孩子換來一線生機,謝女士也是那時在中華骨髓庫登記的。
  • 傳遞生命新希望 江西首例省內非親緣造血幹細胞捐獻採集成功
    11月19日早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象湖院區的造血幹細胞採集室內,一簇簇綻放的鮮花,讓這裡生機盎然。一旁的小雯(化名)正在做最後的準備,她將把新生的希望帶向遠方。上午9點,隨著血細胞分離機緩緩啟動,我省首次省內非親緣造血幹細胞捐贈採集正式開始。
  • 視頻|從第1例到100例 重慶非親緣造血幹細胞捐獻為何用了17年?
    在新橋醫院造血幹細胞採集室裡,鄭傑的兩隻胳膊上分別插上了管子,血液慢慢地從他的胳膊流出,注入到血液分離機中經過離心分離出造血幹細胞後再從另一隻胳膊回輸到體內。經過近5個小時的採集,從鄭傑體內分離出近200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由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乘機送往患者所在的江蘇某醫院。
  • 廣東非親緣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1000例!捐獻總數全國第一
    12月23日,25歲的志願者黃慶良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助一位年僅3歲的血液病患兒。據介紹,此例捐獻標誌著廣東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總數在全國率先突破1000例。記者從廣東省紅十字會獲悉,截至目前,我省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容量達117512人份,累計捐獻造血幹細胞1000例,捐獻總數及庫容使用率均居全國第一。
  • 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定點採集醫院落地東莞
    這一定點採集醫院落地,標誌著東莞繼廣州、深圳之後成為我省第3個可以開展非親緣供者造血幹細胞採集的城市,也是全省第1個可以開展此項工作的地級市。這為東莞本地捐獻者及志願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為進一步提升東莞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效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他捐的造血幹細胞拯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
    此前,他得知自己的幹細胞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初篩配型成功時,他決定捐獻出造血幹細胞。張益星正在捐獻造血幹細胞十萬分之一選中他張益星是一名90後。2015年,他成為了宋旗鎮派出所一名輔警。捐獻後張益星獲得榮譽證書張益星了解到,自己的幹細胞將捐給一名白血病患者,而自己的幹細胞與非親緣患者配型成功概率是極低的,達到了十萬分之一。據悉,兄弟姐妹完全配型成功的概率約為25%,與父母相合的概率也僅為50%,非親緣配型成功率大概是數十萬分之一。
  • 2021年甘肅省首例造血幹細胞成功捐獻
    2021年我省首例造血幹細胞成功捐獻每日甘肅網1月15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1月14日,我省第41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王秀鵬在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成功完成捐獻。甘肅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專職副會長任進全、省衛生健康委有關領導親切慰問了捐獻者,並為其頒發了捐獻造血幹細胞榮譽證書和省紅十字會博愛金獎。王秀鵬,是我省民樂縣基層衛生院的一名臨床醫生,2015年在就讀甘肅中醫藥大學期間積極加入到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行列中。
  • Blood:調控造血幹細胞的信號通路
    10月的《血液》(Blood)雜誌報導了,瑞典隆德(Lund)大學醫院幹細胞研究中心人員最新總結的調控造血幹細胞的多條信號通路。       造血幹細胞(HSCs)是能自我更新、有較強分化發育和再生能力、可以產生各種類型血細胞的始祖細胞。HSCs是目前研究最為透徹的人類幹細胞。
  • 我省成功捐獻40例造血幹細胞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來自青海省紅十字會的消息,我省已成功捐獻40例造血幹細胞,40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用愛和奉獻點亮了血液病患者的人生路。  造血幹細胞捐獻事業是保護人生命和健康的公益事業。2004年,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青海省分庫成立,第一例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案例發生在2008年。
  • 獲捐造血幹細胞病癒後來濰「探親」
    4月9日下午,在濰坊市紅十字會會議室裡,在工作人員及志願者的共同見證下,造血幹細胞受捐康復者江黎明與捐獻者朱永明緊緊擁抱在一起。十年前,朱永明捐獻的造血幹細胞挽救了江黎明的生命;十年後,江黎明不遠千裡從黑龍江來謝恩。據了解,這是我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首次與受捐康復者見面。捐獻者朱永明是臨朐山旺鎮人,1986年生。
  • 為捐造血幹細胞兩個月增肥16斤 捐造血幹細胞的注意事項
    為捐造血幹細胞兩個月增肥16斤,原本沒有100斤的她開始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一天吃四五頓飯,還要強迫自己吃到非常的難受。 在短短的兩個月內增肥了16斤,最終捐獻了自己205ml的造血肝細胞。受捐的少年在事後寫信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他非常感謝這位女孩子給了他第二次的生命,而這位女孩表示這都是她應該做的,她的捐獻不圖任何的回報。
  • 泉州女大學生捐造血幹細胞救助9歲白血病患者
    徐梅琴在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26日,來自德化縣龍門灘鎮的22歲女生徐梅琴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為一名9歲的白血病患者重燃生命之光,成為福建省第272例非親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徐梅琴來自德化縣龍門灘鎮霞碧村,目前是武夷學院桃源校區旅遊管理專業大四在讀本科生。
  • 2021年甘肅首例!為了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他推遲了婚期
    2021年甘肅首例!1月14日,在未婚妻和醫護人員的祝福中,王秀鵬在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成功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他是我省第41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也是2021年第一位捐獻志願者。
  • 洛陽首例!「熊貓俠」捐獻造血幹細胞 概率千萬分之一
    「據說非血緣關係之間的配型成功率是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稀有血型更是高達千萬分之一。 「7月15日早上7點,紅十字會打來電話告訴我配型成功了,問我還願意捐獻嗎,我當然願意!」在劉小華看來,這是上天註定的「緣分」。
  • 省內醫院首次採集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
    為了給一名素不相識的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省紅十字會幹部夏曉雯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象湖院區連續5天注射了造血幹細胞動員劑。11月19日上午,夏曉雯在醫院造血幹細胞採集室裡,進行了造血幹細胞捐獻,醫院採集了112毫升造血幹細胞懸液。
  • 上海紅會:捐造血幹細胞不等於捐骨髓,許多捐獻者家屬有誤解
    「但由於大眾媒體包括電視劇中時常宣傳『抽骨髓』採集造血幹細胞,導致大眾誤解了造血幹細胞的採集方式對人體有害且創傷大,導致拒絕捐獻的情況時有發生。」統計顯示,上海自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展造血幹細胞非親屬捐獻項目至今,累計在庫志願者超過了16萬人,實現了420例捐獻。
  • 記掛了十年 一位造血幹細胞受捐者和捐獻者的隔空對話
    3月5日,一位造血幹細胞受捐者和她的捐獻者通過本端,進行了一場隔空對話,雖然他們都不知道對方是誰,但通過最簡單的言語,表達了彼此間最深的牽掛,也反映了所有捐獻者和受捐者之間血濃於水的情意。「恩人,您現在身體好嗎,10年來,我一直惦記著您……」3月4日下午,中華骨髓庫辦公室接到了一位受捐者電話,她想對11年前為她提供造血幹細胞的捐獻者說一聲謝謝。
  • 2021年東莞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順利完成採集
    1月15日上午,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定點採集醫院在東莞康華醫院揭牌。與此同時,一位捐獻者正在東莞康華醫院血液科的採集室裡進行捐獻。這是東莞今年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也是自2010年東莞正式啟動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以來第82位捐獻者。捐獻者名叫張曉陽,30歲。
  • 江西省內醫院首次採集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
    江西日報訊(記者黃錦軍)為了給一名素不相識的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省紅十字會幹部夏曉雯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象湖院區連續5天注射了造血幹細胞動員劑。11月19日上午,夏曉雯在醫院造血幹細胞採集室裡,進行了造血幹細胞捐獻,醫院採集了112毫升造血幹細胞懸液。
  • 浦東可以採集造血幹細胞了!仁濟醫院完成浦東首例
    仁濟醫院血液科今年6月獲準成為浦東新區唯一一所造血幹細胞志願者捐獻採集移植中心昨日,浦東地區首例、上海第497例造血幹細胞採集在此完成快和小布一起來看看吧7月2日,35歲的史女士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血液科完成造血幹細胞採集,成為該院完成的首例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這也是浦東地區首例、上海第497例造血幹細胞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