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洛陽志願者劉小華、婁輝來說
20日是非同尋常的一天
因為,他們捐獻的造血幹細胞
將給兩名白血病患者帶去新生的希望
劉小華還是洛陽首位
稀有血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
神奇的是,與稀有血型志願者劉小華配型成功的是一名普通血型患者,兩人配型成功的概率低至千萬分之一。受捐後,這名患者體內的血液也將慢慢變成「熊貓血」。
40歲的劉小華,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老城區三通巷開了個小小的裁縫鋪,平時做些修補衣服、縫製被罩的活計。2013年,她在生育第二個孩子時,被醫院告知是稀有血型,從此加入洛陽市中心血站稀有血型獻血志願者群體,至今已累計獻血5次2000毫升。
2017年,劉小華在稀有血型微信群看到了河南省首位稀有血型志願者鄭洋洋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消息。劉小華當即打算和幾位好友一起加入中華骨髓庫,可是當年洛陽的志願者招募工作已經結束,大家只能繼續等待。
2018年5月,劉小華如願以償加入中華骨髓庫。「據說非血緣關係之間的配型成功率是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稀有血型更是高達千萬分之一。
「7月15日早上7點,紅十字會打來電話告訴我配型成功了,問我還願意捐獻嗎,我當然願意!」在劉小華看來,這是上天註定的「緣分」。
順利通過高分辨配型和體檢後,劉小華得知受捐者是一名吉林的男性白血病患者。9月20日上午8點到11點40分,在河南省人民醫院,劉小華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238毫升。
洛陽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劉小華捐獻的造血幹細胞將加急送往吉林,並儘快輸進患者體內。
從此前的捐獻案例來看,普通血型的患者植入「熊貓血」志願者捐獻的造血幹細胞後,經過一段時間,自身的血型也會轉變為「熊貓血」。
和劉小華一樣,20日,在洛陽市中心醫院,37歲的木工婁輝也為一名體重僅10公斤的白血病小患者帶去了重生的希望。
家住汝陽縣城關鎮洛峪村的婁輝,曾是該縣紅十字會飛龍救援隊的一名志願者,2016年5月加入中華骨髓庫。
「捐獻骨髓不影響自己身體健康,還可以救人,多有意義的事!」完成捐獻後,婁輝說,如果有第二次,他依然會義不容辭。
洛陽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劉小華、婁輝分別是我市第27位、28位,我省第788、789位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多讀一點
「熊貓血」志願者為啥能跟普通血型的患者配型成功,並為對方捐獻?
解答:造血幹細胞移植目前是治療白血病等血液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移植過程中,HLA(人類白細胞抗原)是決定移植排斥反應高低的重要因素。
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時,患者和捐獻者之間HLA相容程度越高,排斥反應的發生率就越低;
反之,就越容易發生排斥反應。因此,患者和志願者之間配型成功,是指患者和志願者的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相合,與當事人的血型關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