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得住寂寞,心卻不荒蕪。
那裡是撒哈拉,黃沙蒼茫,孤煙落日,悽涼和死氣都撲面而來。但是三毛卻有這樣一種神奇的能力,在條件艱苦氣候惡劣的撒哈拉,編織了那樣一個屬於自己的童話。
浩瀚的孤寂,滿目的蒼涼,愚昧的人群,三毛在這裡完成了那麼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她行醫救人,做菜迎賓,甚至酒店販魚,把生活經營的井井有條,把簡破的小屋布置的溫馨精緻。
這本書不僅僅是三毛在撒哈拉生活的記錄,還是她血與淚的堅持的見證,雖然整部書讀下來沒有任何關於孤獨的字眼,但是總有一種荒涼卻樂觀的情緒在裡面,或許這個女子就是喜歡把自己置身於這種境地,一生都不要停下腳步。臨風守望,不如背起行囊。
她在撒哈拉,雖然與當地居民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她十分樂意幫助他們,行醫布藥,識字看書,一點點將自己的經驗一點點教給他們,雖然經常接觸,但是沒有被他們落後封建的思想同化,始終保持著心靈的純淨。她一邊彰顯著自己的大愛,一邊把這些有趣的事情講給我們,像一個沉不住氣的小孩子,文字裡似乎能看到她毫無顧忌大笑的樣子。
她執著的堅守夢想,播種夢想,隨性灑脫的與自己心愛的人過著雖然拮据但是快樂的日子,一個人究竟可以勇敢到什麼地步,才能在撒哈拉那樣的地方,上演著一幕幕與沙共舞的畫面。也許,她的心裡本來就是一片荒蕪,有了荷西才看到希望,來到撒哈拉之後才能如此從容。
每個靈魂都是自由的,骨子裡的灑脫讓她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流浪,給那片沙漠帶來了那麼多生機,那麼多歡笑和那麼多感動。不是詩人也可以詩意的棲居,沒有條件也可以優雅的生活。三毛帶著她天真的眼睛,脫俗的心氣,熱誠的善良,行走在沙漠之中,將全部的熱情和赤子之心,盡數展現在我們面前。
最終,三毛在這裡找到了靈魂的依附,似乎源於一種前世的鄉愁,她始終認為,自己來到撒哈拉是命運的安排,也因為她對文字的特殊感覺,她也始終沒有放下手裡的筆,把自己的所行所見,所思所感,全部訴諸於書,也讓我們有幸,窺探到她靈魂的一角。
小編認為,這其實就是一本講述三毛生命歷程的書,當講述者與被講述者融合成一個人的時候,這種真實才真正開始讓人感動。在她的生命歷程中,或許會感到孤獨和失望,但是從來沒放棄過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熱誠,她一路流浪,一路找尋,當存在的意義逐漸明晰,也就找到了生命的本源。
《撒哈拉的故事》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視角去看待命運和境遇,同時也告訴我們,對待人生的態度,大抵應該灑脫一些,有喜歡的人,去想去的地方,足矣。
這就是三毛,像一隻流浪的天堂鳥,找到了伴侶,選定了方向,心安之處即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