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丹曾經說過:」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用平和的態度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
我們不能選擇生活,但是可以選擇對生活的態度。在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一書中,面對浩瀚的荒漠,陌生的生活環境,三毛和荷西卻有著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他們熱愛生活,樂於助人、善於思考,讓我們感受到他們對待生活的熱度和溫度同時,也讓我們學會了面對陌生的生活環境,更好地適應生活的三種態度。
三毛本名陳懋平,旅行和讀書是她生命中的兩顆一級星,最快樂與最疼痛都夾雜其中。當她看到一張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時,感應到前世的鄉愁,於是決定搬去那裡,苦戀她的荷西也二話不說的跟著去了。來到撒哈拉沙漠後,她把大漠的狂野溫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大家面前。
《撒哈拉的故事》一書主要講述了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時的所見所聞,與當地相識朋友的故事,每個故事都透露出三毛對生活的熱愛和面對困難的堅定。
一張撒哈拉沙漠的照片,讓她感應到前世的鄉愁
只因在《美國地理雜誌》上的一組撒哈拉沙漠的照片,三毛便如感應到前世的鄉愁般義無反顧的奔赴那裡生活。三毛說:"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麼滋味,才不枉來走這麼一遭啊!」就這樣,三毛來到了撒哈拉,開啟了她和荷西的沙漠生活。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在三毛眼裡,原來撒哈拉的形成也是這麼的唯美動人。
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麼滋味,才不枉來走這麼一遭啊!
面對沙漠的生活,三毛並沒有因為身在異鄉、條件艱苦而悲觀的生活,相反,她和荷西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讓人嚮往那樣的沙漠生活。這與三毛對待陌生生活的三種態度是分不開的。
1.熱愛生活、積極樂觀,讓生活充滿熱度在撒哈拉的日子裡,三毛把日常的生活過得詩意而富有創意,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她對待生活的熱度。
在《沙漠中的飯店》裡,她為心愛的丈夫荷西下廚是她簡單而又快樂的事情之一。她把煮過的粉絲親切地稱之為「雨」,把炸過的粉絲稱為「尼龍絲」,把豬肉乾謊稱為「喉片」。沙漠中,各種食物都是稀缺的,尤其是想要吃到中國的食物,只能靠三毛家裡郵寄。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三毛卻把做飯這件普通的事做的不普通,她給食材起各種奇怪的名字「矇騙」荷西。在沙漠裡做飯,被三毛賦予了奇特而又嶄新的內涵,把做飯吃飯這件平凡的事過得不平凡。
三毛把日常的生活過得詩意而富有創意,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她對待生活的熱度
生活中,我們經常說夫妻生活在過了談戀愛時的激情後,剩下的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淡生活。很多時候,夫妻二人也正是因為今天誰做飯,誰洗碗等等這些瑣碎的雜事而爭吵,讓本該幸福的生活因此而變得單調乏味。我們更應該多學習一下三毛那種對待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做飯這樣一件枯燥的事,也會演繹的富有情趣和詩意,不僅沒有讓生活乏味,反倒給生活增添了別樣的色彩。保持對生活的熱度,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的樂趣。
《白手起家》裡三毛對新家的布置讓我感同身受。對於一個家,正因為熱愛,才有了精心布置的心情與動力,三毛不知疲倦地搬搬抬抬、粉刷牆壁、做家具、用小飾品來精心裝扮,正是因為有著一顆對未來生活充滿熱愛、對家這個溫暖的小窩充滿熱愛的心在驅使著她。正如當下,我們大多數的年輕人一樣,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擁有了屬於自己心愛的房子,用心的去裝扮每一個房間,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自己也變成了一個設計師,從一個小小的花瓶的選擇到整個房間的色彩搭配,都不知疲倦的去設計裝扮。保持對生活的熱度,才能讓更好地享受生活的樂趣。
心理學認為樂觀是一種態度——相信事物未來的結果會是好的,積極的。心理學研究發現樂觀的人的確在人際關係,生理健康,生活滿意度方面都有更好的結果,所以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是有益的。
正是因為三毛始終保持著對生活保持著一顆樂觀的態度,熱愛生活,富有情趣,才讓她在沙漠的生活豐富多彩。
2.充滿愛心、樂於助人,讓生活充滿溫度在《懸壺濟世》裡,因為面對當地人的病痛時她無法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於是她用黃豆治癤子、用維他命來治營養不良、用葡萄酒來使母羊生產後殘留的衣胞脫落、用指甲油來幫人補牙齒。面對他人的痛苦,三毛並沒有選擇視而不見,而是熱心的去幫助他們,這是一種愛心的驅動。她還在家裡開了免費的女子學校,教當地的女子認識錢幣、學算術。
充滿愛心、樂於助人,讓生活充滿溫度
因為三毛充滿愛心,樂於助人,讓她在沙漠的生活中有了更多的朋友,不僅讓自己的生活充滿了溫度,也感染了周圍的人。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就像三毛說的「每一粒沙地裡的沙子我尚且知道珍愛它,每一次日出日落,我都捨不得忘懷,更何況這一張張活生生的面孔,我又如何能在回憶裡抹去他們」。
關於樂於助人的心理,我們可以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回答了這個問題。人的需要按先後分,生存需要,還有安全需要。如果這兩個需要都滿足的前提下,人肯定會追求歸屬與愛的需要,還有自尊尊嚴的需要。這其中就包括有樂於助人的行為,為了愛的需求或者尊嚴的需求去幫助別人。最後,馬斯洛還指出,人最高級的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是有自己的追求,愛好,其中包括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去幫助別人。
在沙漠生活的日子裡,三毛和荷西他們在滿足了生存和安全需要的基礎上,熱心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3.善於觀察,反思生活,讓生活充滿深度面對陌生的生活環境,我們不僅要學著去適應生活,更應該善於觀察生活,反思生活,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深度。面對沙漠的生活,各種異鄉風俗,都深深著吸引著三毛去探尋、思考。
在《沙漠觀浴記》裡,她因為好奇心的驅使,因為想了解當地人洗澡的現況,她險些被誤以為是「偷窺狂」,讓人忍俊不禁;在《收魂記》裡,她帶著照相機遊走在大漠,面對落後的觀念與愚昧的思想,當替人照相被認為是奪人魂魄時,她開始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樣觀念的產生到底是地理環境的限制還是摻雜著人為的因素,讓人難以一言以蔽之。面對著這些陌生的習俗,三毛沒有選擇視而不見,而是去觀察、深思,更好地了解生活,適應當地的生活習俗。
觀察生活,思考生活
一個從不思考自己生活的人來說,只會隨波逐流,得過且過。而懂得思考的人,會去想,我如何活出自己的價值,如何才能讓生活變得有意義,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
寫在最後:《撒哈拉的故事》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對待生活的態度,決定著生活的品質。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我們無法掌控生命,卻可以把握自己對生活的態度。你對待當下生活的態度,決定了你生活的高度。」是的,生活充滿酸甜苦辣,人的一生要嘗盡各種人生百態,但是只要我們有著熱愛生活態度,樂於助人的溫度、善於思考的深度,我們一定會更好地適應生活,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