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決定不了成績,學習態度才是關鍵,好的學習態度該怎麼培養

2020-12-04 胡航懂家居

家長們在孩子考試成績出來之後都陷入了無限的焦慮之中,經常聽到家長抱怨說:我家孩子明明很聰明,可是為什麼學習總是這麼差,學習總要我督促,要我追著他。即使這樣,最好的學習成績也是不如人意。

這樣的疑慮很多家長都有,但是今天我要告訴你的是智商和成績是沒有必然的聯繫的。其實決定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就是學習態度

據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一個人是否能得到一份工作,85%取決於他的態度,而只有15%取決於他的智力水平和業務知識。

其實很多孩子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所以成績的差異反映在他們的學習態度上。有的孩子會在父母的催促或壓力下學習,但學習效率很低,因為他們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只能被動地應付差事,愚弄家長,與老師打交道,缺乏主觀能動性,被動應對,所以他們的學習成績不會自然提高。

這非常好理解,一個態度不端正的人,根本不會認真的去做事,他只會消極地去對待,遇到困難選擇退縮。這樣的學習態度是不可能會好的。那麼,好的學習態度該怎麼養出來呢?

一、家長改變對孩子的態度

「你作業做了嗎?」

「這麼晚了還不寫作業,你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你為啥總得讓我催啊,能不能自覺點?」

這是很多家長每天的口頭禪,這裡建議以後不要有了。如果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就懂了,如果經常有人用這樣不信任和審判的口氣跟我們說話。我們的孩子肯定會反駁家長,這樣的結果就又是一場更加猛烈地批判了。

所以我們在提醒孩子學習的時候一定要真誠,不要橫眉冷豎的態度。當你發現孩子沒有寫作業的時候:可以先問問孩子今天的作業量如何,打算什麼時間寫作業。,有時候孩子可能有自己的計劃,他不希望自己的計劃被人打亂,在父母的逼迫下寫作業,會讓他覺得很不舒服,認為自己沒有被尊重,被父母控制了。

你對孩子態度的轉變,是孩子發生質的飛躍的開始。

二、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

龍應臺曾寫過這樣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陌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與尊嚴,給你快樂。

這段話寫得非常透徹,但是孩子看了根本不懂這其中的道理,但是我們可以結合生活實際情況來讓他明白讀書的意義。

有一天,家裡的洗衣機突然打不開。我趕緊去找說明書研究一下。我兒子也跑過去看。我把手冊遞給孩子。孩子看了一會兒,對我說:「媽媽,上面寫了什麼?我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我告訴他這是讀書的好處。其他人生產了先進的產品,我們可以把它們買回家。但是,除了說明書之外,沒有人會上門指導你如何使用它們。我們應該學會自己使用它們。你為什麼不明白這本書的內容?因為你讀的書太少了。

生活中的一個小例子可以直接向孩子們展示深刻的道理,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材料。

孩子們只知道每天早出晚歸的讀書好辛苦,有的孩子認為讀書是為了父母,有的孩子知道讀書為了自己,有的認為讀書只是為了考試,也就說孩子根本沒有清楚的認知到讀書的真正意義。

三、讓學習成為一種興趣

如何知道孩子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很簡單,當孩子讀書的時候東張西望。做作業的時一會挖屁股、一會扣嘴巴。要不就是坐在椅子上搖擺不定……

更別說孩子了,即使我們對待不感興趣的事情時,也很難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因此,我們應該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當孩子們背誦三字經和古詩詞時,他們可以把裡面的故事講給他們聽,而不是讓他們一遍又一遍地讀下去。總之,我們應該讓孩子們知道學習會給他帶來樂趣。書中有許多有趣的東西。

只有孩子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並讓他成為一種習慣。這樣他對任何事情都會養成一絲不苟的,這對他日後的工作和成長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事實上,哪有教不了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只要稍下功夫,就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

如果不懂教的家長,小編建議你看看《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從小學生的心理髮育特點、所學的文化知識特點、學習習慣養成、學習能力培養等方面,用凝練的文字講述生動的故事。總結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提出相應具體的家教建議,相信在閱讀完《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之後,父母和孩子都能夠輕鬆地擺脫小學階段的困惑,真正地體會到成長的快樂。

除此之外,還分6個年級,講解了每個年級孩子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父母需要如何引導教育,是中國父母家庭教育必備書籍。

育兒專家李玫瑾表示,小學是孩子能否成才的黃金時期,家長把握好了,就能改寫孩子的一生!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是劉稱蓮老師《陪孩子》系列的第一部,後面還有《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這套書,劉老師將愛的教育陪伴得淋漓盡致,她對孩子的睿智愛深深打動了我。讀了以後,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有兩本書。厚的一本是給孩子看的,例外一本薄的是給孩子看的。對孩子教育充滿疑惑的家長建議好好看看,這本書將會為你答疑解惑的!

點擊下方領取吧!↓↓↓

相關焦點

  • 學徒電工學習歷程之態度決定高度
    鄭師傅笑了一下說:「既然你都會了,我們一起來接個線路看看,看誰接的快接的好,如何?」。小甲聞言,高興地應下。師徒倆人的比拼開始了,題目是:用一隻常開按鈕完成一臺電動機的啟動-停止-啟動的循環操作,並且要求在按下按鈕時,只允許一種動作狀態的出現。
  • 態度決定一切!知道麼?你有什麼樣的態度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從學習到工作再到人生,無論哪一方面,都切實地告訴我們:態度決定一切!我們改變不了過去,但可以改變現在;也改變不了別人,但可以改變自己;更改變不了環境,但可以改變態度;人生於世,不可能順風順水,一路暢通無阻,但可以事必盡心,無悔於己。
  • 態度決定成就 記電工學徒學習歷程
    我說既然你都會了,我們一起來接個線路看看,看誰接的快接的好,如何。小甲聞言喜到,這敢情不錯。此時我對有些難為情的小甲說,電工看似簡單,但所含的知識非常廣泛,我給你的都是非常基礎的資料,是入門級的資料,如果想要幹好電工工作,知識和技術就不要讓別人給你你再學,而是要主動地學習,而且還要靠自己積累經驗獲得,對待電工技術要保持一個謙虛好學的態度才行。小甲經過此事後,自己找資料學習並勤加苦練,慢慢成為了一把電工好手,不到3年便在我們這個2000多人的工廠裡獨當一面。
  • 心理學家:成績好並非智商高,真正的聰明小孩多半有以下特徵
    文|秘籍君成績好的孩子智商高,成績差的孩子智商低?那可未必。每個家長,都有望女成鳳、望子成龍的心。所以也期盼著孩子是一個智商高,很聰明,學習成績好的小孩子。但其實本質而言,每個孩子的智商都差不多,倘若只用成績來判斷,那就有失公允。
  • 科學家:孩子學習成績由基因決定,後天再努力也白搭 網友:荒謬
    就好比孩子的學習,有的孩子可能天生沒那麼聰明,但是,只要刻苦努力,也會取得好的成績。但是,最近小編看到了一個關於羅伯特.普羅民的新聞,這位著名的遺傳學家認為,孩子在學習方面能不能取得成功,是由基因,也就是DNA決定的。他認為在人類的生活中,先天和後天的外部環境相比更加重要。
  • 態度決定行為,還是行為決定態度?
    我們的行為是由什麼決定的?是由我們的個人信念和感受決定的。那麼,如果我們要改變我們的行為,首先要改變我們的心智模式。但是,改變一個人的心智模式,是一個慢功夫,長期工程。當然,當我們回過頭來反思時,如果不被環境和他人所接受,則產生不愉悅感和懊悔感。那麼,如何讓自己慢下來,從容而理性地面對外部社會的迅速變化呢?態度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一個人的態度可以界定為個體對人或事物的積極或消極的評價性反應,它通常根植於個體的信念,表現於個體的感受或者行為傾向中。態度貫穿了人的情感、行為傾向和認知模式。
  • 根據這個心理實驗,設置巧妙的提問,引導孩子建立積極的學習態度
    對父母來說,絕大多數都特別關心孩子的學習問題,而特別頭疼的一個問題也是孩子的學習態度問題。孩子對學習不認真,不積極,甚至厭學,這樣的孩子怎麼能學好?又怎麼能考出好成績,當然也就特別讓父母感到心煩。但是對於父母來說,他們也感到特別的無奈,因為無論他們怎麼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也無法引起孩子的共鳴,孩子依然是我行我素,不當回事。那麼如何改變孩子的錯誤學習態度,形成積極負責的學習態度呢?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心理實驗,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啟發。
  • 數學學習成績不夠好,方法固然重要,但興趣引導會事半功倍
    「不懂就問」很多人都知道的一種學習方法,但是怎麼「問」可能很多人卻沒想過這問題……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可能會跟孩子講,不知道的就問我,等孩子大了自己輔導不了了就會跟孩子說不會的就問老師、問同學……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請教」只是一種行為,而如何請教卻是一種技術……今天看到一位數學成績不是很好的高中生求助網友一個問題
  • 男孩馬虎、沒專注力,真不是「學習態度」問題,而是大腦鍛鍊不足
    總有人說,孩子數學不好是「基因」和智商的問題。如果這種差距是表現在高中以上的數學成績中還可以理解,但在小學和初中的數學中,基因和智商真不是最關鍵的因素。就像老大的小學數學老師說的:只要孩子的智商允許他上小學,數學都能考到80分以上,沒有誰學不好小學數學的。
  • 孩子智商高不高,不能只從學習成績來看,日常表現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智商高不高,不能只從學習成績來看,日常表現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智商高不高一直是很多家長們關注的焦點,因為孩子的智商如果非常高的話他們的學習肯定也會名列前茅,因為這樣以後他們才能夠變得有出息。但是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孩子的智商高不高,其實與學習成績來說根本就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
  • 態度,能決定人的命運
    正好,那幾天,我正在讀吳軍老師的《態度》一書,就決定把吳軍老師關於「態度決定命運」等有關的理念和思想,給護士們說道說道,讓她們懂得,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有可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人們總說「態度」,那什麼是態度呢?《百度漢語》對態度一詞是這樣定義的:1.人的舉止神情:~大方,耍~(發怒或急躁)。
  • 8歲男孩智商高達146,成中國智商最高兒童,媽媽的方法值得學習
    8歲男孩智商高達146,成中國智商最高兒童,媽媽的方法值得學習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成龍」、「成鳳」,而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智商是少不了的,那麼什麼是智商呢?智商智商又被稱為智力商數簡稱IQ,是指一個人智力檢測的成績與同齡人對比得出的指數,是用于衡量一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
  • 學生智商高不高?看這兩科成績就能知道,重點培養能有大出息
    學生智商高不高?看這兩科成績就能知道,重點培養能有大出息 根據科學研究,正常人的智商都在80到120之間,只有少數特別優秀的人,智商可以達到130以上,不過這樣的人畢竟佔少數,社會中大部分是普通人,擁有愛因斯坦那樣高智商的人少之又少。
  • 先天不足,後天怎麼提高智商?讀書是真的可以提高智商,別不信
    從小學習成績都比較好,工作了之後工作效率也高,讓我一直有以為智商還不錯的錯覺,直到前幾年我才發現,我之所以學習成績過得去以及辦事效率高不是因為智商,而且因為勤奮,因為做什麼事都很認真的態度。過去我一直認為人類的大多數的人智商其實是差不多的,沒有誰比誰厲害多少,人和人之前的差距其實只是一個機會。但是我的這種想法在遇到我的老公之後徹底顛覆了,因為他的智商比正常人要高出很多,我們正常人需要付出100分的努力才能學好的東西,對他來說他只要稍稍花一點心思,他就可以輕鬆學會,為此我還曾期待我的孩子會不會像他一樣聰明。
  • 積極的態度和強烈的動機,孩子的英語學習不再難
    文/D姐我們生活中有這種體驗,貌似女生學外語好一點,男生總是不容易學會,或者一部分人學外語好一些,一部分人學不會外語,我們會認為是個體的因素,包括智商和所謂的外語學能。外語學能包括辨音能力記住發音的能力語言分析的能力記憶這些能力是有差異的,我們要做到揚長補短,今天我們卻要說另外兩個對外語學習十分重要的因素。儘管學習個體有差異,但對外語學習影響更大的是學習態度和動機,這也是我們作為家長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的習慣以及良好的價值觀的原因我們有沒有想過,什麼時候我們是最願意學英語的,對英語也是有興趣的?
  • 孩子學習英語時,不喜歡老師而導致成績下降,家長只能束手無策?
    孩子喜不喜歡老師,對孩子的成績影響大不大,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爭議的問題。研究表明,孩子的學習態度直接影響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如果孩子不喜歡老師,孩子可能上課不集中、課後也不喜歡做該科目的作業,這勢必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啦。
  • 你工作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層次和品格,甚至影響孩子的人生觀念
    你的工作狀態,決定了你的心態一個積極向上的工作狀態,每天都會過的很開心,因為工作是我們的必需品,你必須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有這樣你才能有更好的生活,每天有工作忙碌的生活才是充實的,既然工作能帶給我們這麼多,我們沒有理由不愛它。
  • 學習幹部兩不誤,他們成績年級名列前茅,這麼優秀是怎麼做到的?
    學習,是通往夢想的步步階梯;工作,是促進成長的強大助力。學習成績斐然的人備受矚目,學生工作出眾的人別有風採。學習與工作,誰說不可兼得?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那些優秀的學生幹部。這樣,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處理好兩者的關係。用工作上的經驗反促學科學習。少先隊工作培養了我合作的能力。我們記住老師與前輩分享的工作經驗,把這些方法運用到學習中,收穫頗豐。
  • 成績和智商有什麼關係?
    1.考清華北大等頂尖院校需要智商不少人覺得考清華北大不需要智商,不然怎麼衡水中學每年考上百個清華北大,真相是這樣嗎?大部分人都只是看到的衡水中學逆天的成績,而沒有看到衡水中學同樣逆天的生源。整個河北省除了省會石家莊有幾個學校可以爭取一些高端生源,大部分高端生源還是流入了衡水中學。
  • 終身成長:對待失敗的態度,決定了你成長的高度
    大多數人看待失敗的態度都唯恐避之不及,敬而遠之,而有些人卻甘之如飴。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他們能取得異於常人成就的原因。如果連失敗都不怕,那也沒有什麼好怕的了。比如:愛迪生,菲利普斯,紀伯倫等,他們看待失敗的態度是積極的,充滿力量的。菲利普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愛迪生說:「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與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