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在孩子考試成績出來之後都陷入了無限的焦慮之中,經常聽到家長抱怨說:我家孩子明明很聰明,可是為什麼學習總是這麼差,學習總要我督促,要我追著他。即使這樣,最好的學習成績也是不如人意。
這樣的疑慮很多家長都有,但是今天我要告訴你的是智商和成績是沒有必然的聯繫的。其實決定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就是學習態度。
據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一個人是否能得到一份工作,85%取決於他的態度,而只有15%取決於他的智力水平和業務知識。
其實很多孩子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所以成績的差異反映在他們的學習態度上。有的孩子會在父母的催促或壓力下學習,但學習效率很低,因為他們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只能被動地應付差事,愚弄家長,與老師打交道,缺乏主觀能動性,被動應對,所以他們的學習成績不會自然提高。
這非常好理解,一個態度不端正的人,根本不會認真的去做事,他只會消極地去對待,遇到困難選擇退縮。這樣的學習態度是不可能會好的。那麼,好的學習態度該怎麼養出來呢?
一、家長改變對孩子的態度
「你作業做了嗎?」
「這麼晚了還不寫作業,你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你為啥總得讓我催啊,能不能自覺點?」
這是很多家長每天的口頭禪,這裡建議以後不要有了。如果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就懂了,如果經常有人用這樣不信任和審判的口氣跟我們說話。我們的孩子肯定會反駁家長,這樣的結果就又是一場更加猛烈地批判了。
所以我們在提醒孩子學習的時候一定要真誠,不要橫眉冷豎的態度。當你發現孩子沒有寫作業的時候:可以先問問孩子今天的作業量如何,打算什麼時間寫作業。,有時候孩子可能有自己的計劃,他不希望自己的計劃被人打亂,在父母的逼迫下寫作業,會讓他覺得很不舒服,認為自己沒有被尊重,被父母控制了。
你對孩子態度的轉變,是孩子發生質的飛躍的開始。
二、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
龍應臺曾寫過這樣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陌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與尊嚴,給你快樂。
這段話寫得非常透徹,但是孩子看了根本不懂這其中的道理,但是我們可以結合生活實際情況來讓他明白讀書的意義。
有一天,家裡的洗衣機突然打不開。我趕緊去找說明書研究一下。我兒子也跑過去看。我把手冊遞給孩子。孩子看了一會兒,對我說:「媽媽,上面寫了什麼?我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我告訴他這是讀書的好處。其他人生產了先進的產品,我們可以把它們買回家。但是,除了說明書之外,沒有人會上門指導你如何使用它們。我們應該學會自己使用它們。你為什麼不明白這本書的內容?因為你讀的書太少了。
生活中的一個小例子可以直接向孩子們展示深刻的道理,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材料。
孩子們只知道每天早出晚歸的讀書好辛苦,有的孩子認為讀書是為了父母,有的孩子知道讀書為了自己,有的認為讀書只是為了考試,也就說孩子根本沒有清楚的認知到讀書的真正意義。
三、讓學習成為一種興趣
如何知道孩子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很簡單,當孩子讀書的時候東張西望。做作業的時一會挖屁股、一會扣嘴巴。要不就是坐在椅子上搖擺不定……
更別說孩子了,即使我們對待不感興趣的事情時,也很難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因此,我們應該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當孩子們背誦三字經和古詩詞時,他們可以把裡面的故事講給他們聽,而不是讓他們一遍又一遍地讀下去。總之,我們應該讓孩子們知道學習會給他帶來樂趣。書中有許多有趣的東西。
只有孩子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並讓他成為一種習慣。這樣他對任何事情都會養成一絲不苟的,這對他日後的工作和成長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事實上,哪有教不了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只要稍下功夫,就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
如果不懂教的家長,小編建議你看看《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從小學生的心理髮育特點、所學的文化知識特點、學習習慣養成、學習能力培養等方面,用凝練的文字講述生動的故事。總結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提出相應具體的家教建議,相信在閱讀完《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之後,父母和孩子都能夠輕鬆地擺脫小學階段的困惑,真正地體會到成長的快樂。
除此之外,還分6個年級,講解了每個年級孩子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父母需要如何引導教育,是中國父母家庭教育必備書籍。
育兒專家李玫瑾表示,小學是孩子能否成才的黃金時期,家長把握好了,就能改寫孩子的一生!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是劉稱蓮老師《陪孩子》系列的第一部,後面還有《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這套書,劉老師將愛的教育陪伴得淋漓盡致,她對孩子的睿智愛深深打動了我。讀了以後,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有兩本書。厚的一本是給孩子看的,例外一本薄的是給孩子看的。對孩子教育充滿疑惑的家長建議好好看看,這本書將會為你答疑解惑的!
點擊下方領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