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對待失敗的態度,決定了你成長的高度

2021-01-19 手繪思維導圖

大多數人看待失敗的態度都唯恐避之不及,敬而遠之,而有些人卻甘之如飴。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他們能取得異於常人成就的原因。如果連失敗都不怕,那也沒有什麼好怕的了。比如:愛迪生,菲利普斯,紀伯倫等,他們看待失敗的態度是積極的,充滿力量的。

菲利普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愛迪生說:「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與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紀伯倫:「一個羞赧的失敗比一個驕傲的成功還要高貴。」

反觀歷史,那些對失敗敬而遠之的大都籍籍無名,甚至成了反面教材;而視失敗為高貴的很多人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強烈的反差呢?美國作家卡羅爾徳韋克在《終身成長》一書中給出了答案,並就其原因做了深入細緻的分析。卡羅爾徳韋克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能力和天賦固然重要,但底層的思維模式才是最關鍵的。她在書中首次提出了兩種思維模式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單靠能力和天賦,可以獲得成功,但很難一直保持成功,最終決定結果的是面對失敗作出的反應,這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具備的獨特品質。本書在結尾處還提供了通往成長型思維模式旅程的實操方法。

《終身成長》一度坐鎮美國亞馬遜暢銷榜10年,累計印量達180萬冊,是卡羅爾徳韋克博士的代表作。比爾蓋茨曾評價此書:「不僅提供了理論,而且闡明了方法」。

卡羅爾徳韋克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的傑出學者之一。在書中用很多常見案例描述了固定型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的思考方式及行為模式,值得我們思考學習。

01失敗是一種行為,不是一種身份。

我確切地記得是小學四年級,有一次數學測驗我考砸了,前所未有的糟糕,才46分。家長的懷疑,老師的不理解,包括我自己都難以置信諸多情緒黑壓壓得地向我湧來。那時我不過10歲,從一個好學生到差生的轉變,一次測驗就夠。我給自己貼上了失敗的標籤,現在才知這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學生會給自己貼標籤,認為:「我考砸了,我不聰明,我很笨,我是一個失敗者。」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學生完全不同,他們也會懊惱,但卻不會一直陷入失敗的情緒中。失敗是暫時的,一次的失敗根本就說明不了什麼。

面對失敗,2種思維模式的人處理方法存在本質的不同,這也是導致2種截然不同結果的原因。

人生之事不如意十之八九,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不如意。若是都把不如意當作失敗者,豈不是都沒有成功者了。

02失敗是一次機會,不是死刑。

籃球巨星麥可喬丹的成功不是一帆風順的,但他的努力確實眾所周知的。

第一次失敗是高中的時候被校隊淘汰,小喬丹非常鬱悶。他的媽媽鼓勵他重回學校好好訓練,而喬丹確實做到了。如果這時候他選擇放棄,估計就沒有後來的籃球巨星了。

第二次失敗是重回公牛隊的那年,季後賽被淘汰。

正是這2次失敗,喬丹明白沒有人會一直幸運,努力才是通往成功的階梯。

即使後來功成名就成為籃球巨星,艱苦訓練也是出了名的。

把失敗看作機會,是基於未來的你比現在的你更優秀的認知之上。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能力是與生俱來的,是不能改變的。人之所以失敗是能力不行的表現。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認為:能力在後天可以通過培訓,努力來拓展。這也恰好說明了很多天賦不是很好的人最終能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例子。

03誠實的失敗和不誠實的成功,你喜歡哪個?

你知道CEO症候群嗎?CEO不是一類很厲害的人嗎?卡羅爾徳韋克把想要站在神壇之巔並讓自己看上去完美無缺的傾向稱作「CEO症候群」。小提琴家娜佳,不是CEO,卻有很強的CEO症候群,10歲的時候與知名樂團合作完成了處女作,之後就陷入了恐懼中。她害怕努力後依然會失敗,一直選擇逃避,不願意面對。後來她的老師迪蕾告訴她:喜歡就要付出努力,即使失敗,也可以從中學到東西。才重新找回自己。

娜佳的例子反映了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看待努力的態度,加倍努力是高風險的,努力之後的失敗證明自己的不聰明。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認為努力不夠才是高風險的。這兩種模式的根源在於對天賦的看法。前者認為天賦是不可變的,而後者則認為天賦是可以通過訓練提高的。

04通往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旅程

①接受。每個人的思維模式都是固定型和成長型的混合,應該接受自身擁有的部分固定型思維模式。

②觀察。明確激發自己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事件和場景。

③命名。給激發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事件或者場景取一個名字。

④教育。用成長型思維去教育固定型思維模式

成功不等於成長,關注取得成績,贏得比賽,重在證明自己的能力,這是固定型思維模式。

成功往往不是一時的,而成長才是一輩子的。一個天賦異稟的人可以達到成功的巔峰,但若要一直處於巔峰狀態,成長型思維模式可以助其達成目的。

相關焦點

  • 面對失敗、困苦、瓶頸,成長型思維可以救贖你
    直到我閱讀《終身成長》這本書,我才了解到〖成長型思維〗這一具有前瞻性的理念。全球獎金最高的教育獎項「一丹獎」獲得者——史丹福大學卡羅爾·德韋克,把人的思維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固定型思維認為人的天賦和才能從出生那天起就被決定了,是不能改變的。成長型思維認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培養得到提高的。
  • 英國112歲長壽老人告訴你:對待憂慮的態度,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因此,態度決定人生高度這句話並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雞湯。它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來源於背後的邏輯。讓我們簡單剖析一下邏輯閉環和適用條件,幫助你更加深刻地理解它。 態度決定人生高度的邏輯原因是:物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人的行為作用於物質世界,接受到反饋後產生態度,態度反過來影響行為,進而把影響傳遞給物質世界,周而復始。 無論把其中哪個因素作為起點,理論上都可以扭轉你的人生格局。
  • 成功的終極奧義:成長型思維顛覆傳統成功學,讓你的人生積極向上
    從出生開始因為遺傳基因不同,便決定每個人樣貌不同,環境不同,智力不同。有的人抱怨出身,故步自封,結果惶惶不可終日;有的人卻從不放棄自己,努力成長,勇於攀登人生巔峰。而那些不放棄自己的人便是「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卡羅爾·德韋克教授在《終身成長》一書中,用了大量的事例及實驗結果,或正面或反面(固定型思維)闡述其成功學觀點——成長型思維。
  • 《終身成長》,我願意做那隻成長型思維的小龜
    -2-《龜兔賽跑》的底層邏輯可是,現實生活中,你有沒有想過,我們每天都在做龜兔賽跑的比賽。你所處的每個領域都有比你快得多的兔子。你想講書,樊登老師就是兔子;你想創業,BAT都是兔子,更可能是獵豹;甚至你想跑個步,就會突然發現比你快的兔子——大神多了去了。
  • 江疏影談渣男是蒼蠅:對待渣男的態度,決定一個女人的人生高度
    簡短幾句話,就談到了自己對男人出軌的態度 ,與對友情的見解。這樣的話直白,坦誠,這樣對待感情的態度明確,獨立,果斷,讓人不禁認同。但有些人做不到這樣,對於感情拖泥帶水,卑躬屈膝 。最近社會上有件事情,說的是一個女人為了不讓出軌的男人休了他,所以百般討好 男人,擔心被離婚,最後反而與丈夫同謀傷害自己的曾祖母。
  • 個人成長,提高認知的三個方法,認知的高度,決定你一生的成就
    上面的是複雜的說明,來看一下簡單版本獵豹CEO傅盛總結得很到位: 認知的本質就是做決定。認知,就是幫助能幫你做決定的思維方式。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不一樣,認知也就不一樣,同樣一個蘋果落在頭上,農民看到了想的是蘋果熟了,要趕緊把蘋果採收了。
  • 樊登教你怎樣陪孩子終身成長
    孩子成長需要的三行代碼 先公布答案,孩子能夠良好的成長,所需的良好的生長環境(那三行代碼)是什麼呢? 1)無條件的愛 2)價值感 3)終身成長的心態 那麼接下來,我們分別來看。
  • 幫你成長的10個殘酷事實(雙語)
    在人生遊戲中,總會感覺自己總在經歷失敗。你並不是一個人。人生就是一個巨大的謎題,充滿了起起伏伏。如果你覺得你經歷的失敗多餘成功,偶爾感受一點嚴厲之愛也許會有幫助。所以我們總結了會幫助你成長的10個殘酷事實。
  • 成長思維:鴕鳥心態
    這聽上去似乎很搞笑,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地扮演過這種角色,只不過有些人醒悟得早,有些人醒悟得遲或者根本不願意醒來而已,二者的人生差異就是前者是成功者並且弄清楚了自己為什麼會成功,後者是失敗者並且永遠弄不清自己為什麼會失敗。
  • 學徒電工學習歷程之態度決定高度
    剛開始小甲非常認真,可一周以後便有了敷衍的節奏,鄭師傅已然知道小甲心中所想,尋了個機會問道:「教給你的線路是否都會接了?」小甲漫不經心地回答道:「都會了,就那幾個線路結了拆,拆了接有什麼意思?」鄭師傅笑了一下說:「既然你都會了,我們一起來接個線路看看,看誰接的快接的好,如何?」。小甲聞言,高興地應下。
  • 考研感悟:壓力使我成長
    正如人生,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便是成長。海天考研輔導專家認為,考研也正是如此,考研是大家自己的選擇,是一條成長的道路,是讓自己感受到壓力並慢慢蛻變的旅途,考研本身只是一次契機,卻會在過程中創造出奇蹟。        選對道路,蓄勢待發        態度決定一切,大家在正視投入複習前應以正確的態度看待考研。
  • 有關成長:利用非線性成長,實現人生躍遷
    其實從無數成功或者失敗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人生並不是線性的。生活如果線性的,那麼努力就將沒有意義。如果出生決定了一生,所有人都是按照既定的軌道在運行,那才是讓人絕望的事情。同時,作者通過分析自己以及身邊高手的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分析了在個人成長階段,會遇到的各種問題梳理出從普通的底層實現階層躍遷的方法和思維總結供我們借鑑,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中,都會有束縛的階段,只有找對方法,努力衝破束縛,才能真正地成長。#決定我們一生的也就幾件事!
  • 困難面前孩子退縮不前,父母反應決定了孩子的態度,務必慎重
    給孩子心靈上的慰藉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多多少少心理上會是有一些失落感的,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及時的來安慰孩子,用積極的態度來理解和支持孩子,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非常難過,但是這次失敗並沒有什麼,爸爸媽媽依然是非常愛你的"。
  • 在苦難中成長蛻變
    是的,如果小樹苗經不住狂風的肆掠,就不可能成長為參天大樹,而是夭折在寒風中;如果小草忍受不住狂風暴雨的洗劫,就不可能在春風裡又綠了那片廣袤的大地;如果絢爛的花朵,抗不住陽光的炙烤和風雨的洗禮,就沒有成熟的果實掛滿枝頭;如果小麥經不起大雪紛飛的嚴寒,就沒有沉墊墊金黃的麥穗迎風點頭,帶來收穫的喜悅;如果人經受不起生活中的各種磨難和困苦,就享受不了衣食無憂的美好生活
  • 智商決定不了成績,學習態度才是關鍵,好的學習態度該怎麼培養
    這樣的疑慮很多家長都有,但是今天我要告訴你的是智商和成績是沒有必然的聯繫的。其實決定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就是學習態度。據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一個人是否能得到一份工作,85%取決於他的態度,而只有15%取決於他的智力水平和業務知識。
  • 從生命靈數看你童年時受到的父母制約與你成長後的表現
    用3+5=8那麼你的限制數就是8限制數是1:兒時受到的制約:從小父母對你要求很嚴格,誇獎鼓勵較少,指責多,這種態度大多來自於陽性的力量。限制數是2:兒時受到的制約:你的母親對你的影響很大,這裡有多方面的情況,如單親家庭,或者母親過於疼愛你,父親在教育上插手較少,無論哪種情況,都與母親的力量過大分不開,你也在這種關愛下逐漸失去自己的判斷,產生一種依賴。成長後的表現:你習慣依賴別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樣,只能從別人對你的態度和評價中尋找自我。
  • 「創作開運禮」選取決定命運,態度決定成敗
    無論給你什麼,都要依然微笑。順境中,微笑是對成功的嘉獎;逆境時,微笑是對創傷的理療。不要抱怨生活給予了太多的磨難,不必哀嘆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把每次失敗都視為嘗試,就不會自卑;把每次成功都當成一種幸運,就不會自傲。微笑著面對挫折,品味孤獨,戰勝憂傷,才能擁抱幸福。
  • 修煉提高,成長王道,提升自己層次的5個關鍵
    所以,付得辛苦,流得汗水,努力培養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層次,才是成長的滄桑正道。具體來說,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1、駕馭好自己的情緒。傳統講,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有脾氣。
  • 音樂教育對孩子成長有什麼樣的影響
    可以說,一個人記憶能力的強弱決定了他們未來的成就。因此,它要求教師和家長認識到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在日常音樂教學過程中,要發揮音樂教學的作用,自覺運用音樂教育提高兒童的記憶能力,充分體現音樂教育對兒童成長的積極作用,促進音樂教育的穩定發展。(2) 音樂教育有利於兒童表現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 愛上閱讀,終身成長 樊登讀書正式入駐巢湖市
    據悉,樊登讀書會由央視節目主持人、MBA資深講師樊登博士於2013年末發起,總部坐落於上海,是國內倡導全民閱讀的先行者,旨在幫助那些沒有時間讀書、不知道讀哪些書和讀書效率低的人,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吸取知識、愛上閱讀、終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