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終極奧義:成長型思維顛覆傳統成功學,讓你的人生積極向上

2021-01-11 恩爸有千金

文/恩爸圖/網絡

你讀過成功學的書嗎?諸如《羊皮卷》《人性的弱點》《喚醒心中的巨人》等等。

如果讀過,你的生活改變了嗎?你成功了嗎?

未來不是固定在那裡等你趨近的,而是要靠你創造。未來的路不會靜待被發現,而是需要開拓,開路的過程,便同時改變了你和未來。――約翰·夏爾

成功學有違事物發展規律,所以經常有人說「成功學」沒什麼實質用途。成功學就像「精神毒P」只能刺激神經的「愉悅」。閱讀了成功學,瞬間覺得激情澎湃、鬥志昂揚,似乎下一秒自己就會成功,又或者自己已經與成功人士無樣。

但是,拉回現實,眼前什麼樣?生活一如既往得充滿未知的挑戰、未知的苦難,「間歇性躊躇滿志」沒有幫助你哪怕走近成功一步。

成功學不值得一讀嗎?

張立憲在節目中曾說,成功學最大的特點是不管用,但它能讓你興奮,所以人喜歡時不時地「吸上」那麼一口。

以我們對成功學的固有認知,難免用消遣的心態看待它:人生中會出現失意與頹廢,情緒會變得消極。此時,如果讀一本「成功學」的書,刺激一下低迷的精神,讓自己重新振作迎面人生,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不過有一本書的成功學觀點,顛覆了傳統的成功學,值得一讀。

比爾·蓋茨曾讚賞過一本成功學的書,他這樣說到:「我愛這本書的一個原因是,它不僅提供了理論,還闡明了方法。」

而這本書是影響了美國一代人的勵志讀物,也是霸佔美國亞馬遜心理暢銷書榜單10年的佳作,其成功學觀點被無數次引用。

這本書正是由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所著的《終身成長》。教授在書中的成功學核心——「成長型思維」,是總結數十年研究成果的突破性研究,其還榮獲了全球最大教育單項獎「一丹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品一下《終身成長》中的成長型思維,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辨別思維模式,初識「成長型思維」;顛覆傳統成功學,重視成長型思維;踐行終身成長,培養成長型思維。

01辨別思維模式,初識成長型思維

當代智力研究領域的權威羅伯特·斯騰伯格(Robert Sternberg)寫道,人類的某項專長「並不是固定的先天能力決定的,而是通過有目的的鍛鍊獲得的」。

現在社會經濟、科技快速發展,簡單的欲望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生活,人對成功的渴望近乎「魔化」。人對成功趨之若鶯

但人生而不同。從出生開始因為遺傳基因不同,便決定每個人樣貌不同,環境不同,智力不同。有的人抱怨出身,故步自封,結果惶惶不可終日;有的人卻從不放棄自己,努力成長,勇於攀登人生巔峰。而那些不放棄自己的人便是「成長型思維」模式者。

卡羅爾·德韋克教授在《終身成長》一書中,用了大量的事例及實驗結果,或正面或反面(固定型思維)闡述其成功學觀點——成長型思維。下面我們從成長型思維的核心及與固定型思維的區別來初識「成長型思維」。

1、成長型思維的核心

即使我們從「成長型思維」幾個字中也不難看出,成長型思維的核心可用一個詞概括——「成長」。當然卡羅爾·德韋克教授並不是告訴我們個體生理髮育過程中的成長,而是具有相信自身能力及未來「可持續成長」的思維模式。

《終身成長》中對成長型思維這樣描述:這種成長型思維模式建立在這樣一種理念上,即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你的努力來培養的。即使人們在先天的才能和資質、興趣或者性情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

簡單一句話來總結:相信人的能力不是一層不變的,相信努力可以改變未來。

人與社會隨著時間保持動態發展。時間是宇宙中無法改變的存在,但是人類和社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發生著變化。在這個動態的過程中,有人可以選擇持續地良性變化即成長型思維;有人可以選擇相對靜態地持平變化,即固定型思維。

那些選擇持續良性變化的人,李笑來在《財富自由之路》中這樣描述:「然而,少數人在20歲以後仍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他們不僅是終生學習者,還是終生成長者。」

那些選擇相對靜態地持平變化的人,就如李自來講到的:「從出生開始,所有人都不斷習得各種技能,不斷積累,只不過有的人在20歲以後就停止了學習,所以沒機會在自己的未來體會到複利效應。」

我們可以像李笑來書中複利曲線一樣,試著繪製成長型思維及固定型思維的曲線圖,如下:

試著回想一下你符合哪種曲線?

如同我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成長型思維」運作時會告訴自己:「雖然現在我寫的渣,但只要我從現在開始去閱讀,著手去學習加練習,我相信自己的寫作能力能得到長足的進步。」

但是如果我的想法是:別人都太厲害了,我不行,再怎麼努力我也追不上別人。顯然這種思維已經與「成長型思維」背道而馳,「我不行」這三個字,就已經否定了自己未來發展及成長的可能,這便是「固定型思維」。

具備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人真正的潛能是未知的(也是不可知的);人可以通過多年的熱情、辛苦奮鬥以及訓練後能夠取得無法預估的成就。而固定型思維則相反,那麼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有哪些區別呢?

2、成長型思維與固定型思維的區別

社會學家班傑明·巴伯(Benjamin Barber)曾經說:「我不會將世界兩分成弱和強,或者成功和失敗……我會將世界分成好學者和不好學者。

我們通過成長型思維與固定型思維的對比,更清晰地理解成長型思維,規避固定型思維。兩種思維模式的不同主要表現:對自己態度不同、自我認知清晰度不同、對成功階段的注意點不同、對挫折及困難的態度不同。

①對自己態度不同

成長型思維對自己持開放的態度,不會「自我設限」,具備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智力、能力不是固定不變的,而相信通過努力、刻意練習可以改變;

固定型思維則更趨向於「畫地為牢」,禁錮自己。持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智力從出生便是固定的,不論努力與否結果都不會變,這對自己而言無疑是桎梏。比如當你說:「我這輩子就這樣了」,這時候便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在運作。

②自我認知的清晰度不同

成長型思維對自己的認知真實、準確;固定型思維對自己的認知失真、模糊。成長型思維想要致力於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前提是必須對自己現狀有清晰的認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評估真實及定位準確。

成長型思維對自己持開放的態度,評估時便會面對真實的自我;為了之後更好的成長,也會對自己有個更精準的定位。

固定型思維自我設限,往往掩飾真我,評估自己時「非好即壞」,對自己的定位模糊,不知道未來方向。比如那些「妄自菲薄」的人,他們無法正視自己,遇到困難最容易說:「我還是放棄吧」。

③對成功階段的注意點不同

成長型思維將注意力集中在成功的過程,即不斷學習成長;固定型思維注重結果,急於求成,更在乎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固定型思維的人為滿足自己的自尊心、虛榮心,在乎一時的利益,想著快速成功,給自己貼上標籤,好讓別人無法發現自己不足和醜態。

成長型思維因為相信能力可以改變,所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自我能力的提高上,眼光長遠,不會在意成功途中的小得意,而是目標放在終點。

④對待困難挫折的態度不同

成長型思維積極地面對困難及挫折,因為求知慾強,所以遇見困難會迎難而上,碰到挫折堅持不懈,正視問題解決問題;

而固定型思維消極面對困難及挫折,他們會用聰明偽裝自己,避免去迎接挑戰,遇到挫折時出於自我保護選擇放棄,忽視自身的不足。

如,中國古語中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說法,成長型思維的人會想,只有進入虎穴才能有所收穫,達到目的。而固定型思維的人則會考慮,如果我不進去就不會遇到危險,也不會失去什麼。固定型思維模式者認為冒風險和努力實際是暴露了自己的不足,證明自己能力欠缺。

至此,我們通過分析成長型思維的核心及對比固定型思維對成長型思維有初步了解,想要讓自己時刻保持成長型思維,我們還必須重視成長型思維,看它如何顛覆傳統成功學。

02顛覆傳統成功學,重視成長型思維

3000年前的《周易》便提出「天行健,君子當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當以厚德載物。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人們的目標已經不再是二十世紀70年代的溫飽問題,而是需求物質到精神的更大的目標。快節奏的生活,社會婚姻教育成本的暴增,生存壓力越來越大, 更多的人渴望成功,並開始研究成功學。比如前些年的「商賈熱」「情商熱」「人脈熱」等等。

但是類似「陳安之」洗腦式的成功學,讓我們對成功學有了鄙夷的心理,有種「中看不中用」的感覺。轉念想,除了已經功成名就的人物對其不屑,又有多少人真正去了解並有效執行過成功學?所以,讀了成功學仍不成功,可能原因不是成功學本身,而是人的問題。

為什麼說「成長型思維」顛覆傳統成功學?首先傳統成功學都是單一的成功方法論;再有就是成長型思維是成功學綜合體,由思維促進行為、情緒等,囊括了其他成功學。

1、傳統成功學是成功單一方法論

成功的定義是指達到或實現某種價值尺度的事情或事件,從而獲得預期結果。而實現某種價值,達到目標的路徑並不是單一的,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傳統的成功學觀點恰恰都是單一的成功方法論,主要是通過自我管理觀念(信念)目標、行動、時間、情緒、人際等,從而實現目標。

如成功學代表人物美國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他的主要成功學路徑是管理自己的情商及人際能力。戴爾·卡耐基認為:「成功15%靠專業技術,85%靠人類工程即人格和領導別人的能力」這一切都構成了個人成功的基本要素。

又比如一份由研究機構所進行的萬人調查顯示:決定一個人成為成功者的最關鍵要素中,80%屬於個人自我價值取向的「態度」類要素;13%屬於後天自我修煉的「技巧類」因素;7%屬於運氣、機遇等因素。這就是另一位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強調成功最重要就是管理心態:「成功的態度最重要,有積極的態度就有積極的人生。」

所以,傳統的成功學是強調某種單一的、成功因素佔比重的自我管理路徑,從而實現成功的目標。而成長型思維者恰恰會在自身不斷成長中,掌握傳統成功學中的方法論。

2、成長型思維囊括其他成功學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為成長自我管理,無限接近成功成長型思維模式者會因為專注成長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會不斷學習提升自我,成長型思維者由思維帶動行為,牽一髮而動全身。

舉個例子:我們想要在職場中取得驕人的成績,達到某種成就,就必須具有高情商,具體表現在溝通技巧及人際關係處理能力。那麼具有成長型思維的職員便會在職場中自覺地努力提升自我,尋找彌補自身不足的方法。當然這類職員來說,最後的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自身能力得到了提升,榮譽只不過是附屬品。

所以在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眼裡,不管是拿破崙·希爾,又或者戴爾·卡耐基還是彼得·德魯克,他們所說的成功學方法論都是學習的對象。

其他成功學可歸於成長型思維想要成功的人分兩種,一種是急功近利,一種是潛心修煉。而那些看成功學卻沒有成功的人,恰恰是幹說不練,逃避困難的「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真正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把精力用於踐行成長上,而他們成長的過程本身就是成功學。

就比如前文中提到李自來《財富自由之路》中的「複利效應」。李自來本就是成功者,他的《財富自由之路》某種意義上就是一本成功學著作。而書中「複利效應」可以完美地契合「成長型思維」,包括他在書中講到的「更新作業系統」。所以,李自來在寫該書時,他本身其實就是「成長型思維」踐行者。

再比如石田淳在《從行動開始》一書中表示,成功最終取決於行動本身。而通過科學行為管理術,管理目標及行為其實也是「成長型思維」驅使下的行為。

綜上所述,成長型思維的確顛覆了傳統的成功學。卡羅爾·德韋克教授將數十年的研究成功總結,研究對象中不乏佼佼者。這些佼佼者通過不同的路逕取得成功,在不同的路徑包含了傳統成功學,但他們卻擁有相同的思維模式——成長型思維。

在這一部分,我們或可以意識到成長型思維的重要性,那麼如何才能培養成長型思維呢?

03踐行終身成長,培養成長型思維

你渴望成功嗎?

這個問題已經變了味道,因為某些利益薰心的人「洗腦式」論述。但是這個問題最終導向不會變,人依舊渴望成功。而卡羅爾·德韋克教授的《終身成長》中的核心觀念——成長型思維,是通向成功的超級武器。

我們從上文中認識了成長型思維,意識到成長型思維的重要,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對成長型思維看待問題得心應手。想要隨時調取「成長型思維」,我們還必須辨別「真假」成長型思維,避免錯誤理解;接受兩種思維模式並存,教育固定型思維;設立提醒圖示,制定具體的成長型導向的計劃。

1、辨別「真假」成長型思維,避免錯誤理解

成長型思維的模式相信人們的能力是可以發展的,就這麼簡單。成長型思維可以改變很多事情,但它的核心就這麼一點。若我們錯誤理解,陷入誤區,賦予它額外的意義,行為也會隨之改變,脫離成長型思維模式。

那麼我們必須了解兩種錯誤理解:

第一種錯誤理解:優點≠成長性思維,有人將自身某些喜歡的優點稱為「成長型思維模式」,想當然認為自己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比如有些人的思想開放、靈活,他們便會覺得自己擁有成長型思維;又或者有人說,成長型思維就是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這些與專注個人能力發展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第二種錯誤理解:有人認為成長型思維模式只關乎努力。首先我們要清楚,努力過程並不只是努力本身,它還包括採取的策略、注意力集中、堅持不懈等;要明白,經過努力過程,他們才能學到知識;另外不能讚賞根本不存在的努力。比如在努力過程中:三分鐘熱度≠成長性思維,有人覺得我擁有成長型思維了,我努力了,可剛過去一秒又恢復原狀。固定型思維時不時跳出來阻礙你,傳遞給你消極的信號,於是你妥協了,恢復了懶惰。

辨別成長型思維的真偽,能讓我們避免遠離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真正意義,也就避免遠離了它所帶來的益處。人們可以沉浸在自己「想像」來的成長型思維,但可能無法成功地培養自身或自己的孩子和學生的能力。

2、接受兩種思維模式並存,教育固定型思維

想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你可以想像,要放棄這麼多年認定的「自我」並不容易,何況這種「自我」還帶給了你自尊。而且更不容易的是,取代它的新思維模式,要求你去接受你恐懼的事情——挑戰、奮鬥、批評與挫折。所以想要改變思維模式,需要三步。

第一步我們要接受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的並存的,只是在面對問題時,我們會做出選擇。既然固定型思維模式必定存在,這是不爭的事實,那麼我們不能強求消除它,而是要承認它、擁抱它。固定型思維模式就如我們人生的「過客」,我們可以選擇如何對待它。

比如:如果面對考試失利,成長型思維模式會使自己分析失利原因、補習薄弱知識,努力提高成績。雖然,你知道自己可能陷入消極的情緒,甚至覺得自己根本不會提高成績,但最終你還是可以自己決定選擇成長型思維模式。

但即使我們要接受自己的一部分固定型思維模式,也並不代表我們要去接受它高頻率出現的事實,以及接受它在出現時給我們帶來的危害。

第二步,觀察固定型思維出現誘因及時機,為它命名提醒自己。想要避免固定型思維模式帶來的危害,你必須充分了解它。是什麼激發了固定型思維模式?固定性思維在什麼時候會出現?

比如你可以想一想,最近一次激發了你固定型思維模式的是什麼事?是面對巨大的挑戰,還是遇見瓶頸期?在固定型思維模式作用下你有什麼想法?是不是告訴自己「我能力不行」「還是放棄吧」。

當你清楚了固定型思維什麼情況下會出現,你便可以給自己設置一個注意力錨點,幫助它起一個名字,如「二狗子」。當固定型思維又要跳躍而來,誘導自己走出舒適圈時,注意力錨點會提醒你「二狗子」要來了,要時刻保持驚醒。

第三步教育固定型思維與你同行。你現在知道了觸發固定型思維模式的誘因,它有了自己的名字,那麼現在要做的就是教育他。

比如當你遇見挫折時,固定型思維模式觸發,它就像一個黑色小惡魔告訴你消極的「鬼主意」:你放棄吧,你不行的。此時你應該告訴它:「雖然我現在失敗了,但我明白下一步應該找出原因,再試一次!」

就這樣,我們要理解固定型思維模式的想法,擁有它一點也不羞愧。只要慢慢教導它,讓它與自己一起接受挑戰,不要放棄,面對受挫折重新振作,帶他一起踏上你通往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旅程。

3、設立提醒圖示,制定具體的成長型導向的計劃

如果你通過上面的方法克服了固定型思維發揮作用,但這樣還不夠,還要堅持下去,讓成長型思維開花結果。所以,你必須為自己設立一個提醒圖示,並制定具體的成長型導向的計劃。

設立提醒圖示首先準備一張總結「成長型思維與固定性思維不同」的圖表,將它貼在明顯的地方,比如你的書桌上,以此來提醒自己兩種思維模式的區別,幫助自己思考問題。

例如下面這張圖:

《終身成長》插圖

制定具體的成長型導向的計劃制定一個具體的計劃是簡單的,我們可以使用SMART法則,但成長型導向的計劃是什麼?

制定好具體計劃後問自己:「我將在何時、何地、用什麼方式開始實行這個計劃」。然後尋找一切方法,讓自己行動,將你的計劃付諸實踐並獲得成功。

當你遇到不可避免的阻礙或挫折,制定新的計劃,再次問上述同樣問題,新計劃會幫助自己越過阻礙,從挫折中重新振作。

當我們達到目標,完成計劃時,再問自己:「要保持不斷成長,還要做些什麼?」

每一次計劃的完成,每一次戰勝挫折,都是一次成長。

04寫在最後:

改用成長型思維模式看待問題能解決我所有的問題嗎?不能。但我知道,我因為這種思維模式而擁有了不同以往的生活——更加豐富的生活。因為這種思維模式,我成了一個更積極、更有勇氣、更加開明的人。——卡羅爾·德韋克

就像卡羅爾·德韋克教授說的一樣,成長型思維改變了我的生活。除了學生時代,我再一次每天6點準時起床;以前我厭惡看書,上個月我讀了7本書,每本書梳理了思維導圖,《終身成長》是我看的第八本,我相信還會有第九本、第十本……

如果你希望教育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首先你得先擁有成長型思維,而《終身成長》便是你開始的地方。就如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羅伯特·J. 斯滕伯格說的:「一本好書會讓你贊同,一本偉大的書會讓你遵從,而這本書提出的建議會改變你的一生。」

-END-

相關焦點

  • 面對失敗、困苦、瓶頸,成長型思維可以救贖你
    >成長型思維的人擁抱變化,從變化中尋找機會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常常會面對失敗、困苦、瓶頸,了解成長型思維對我們來說很有幫助。不會的知識積極主動學習,會成為不可貌相之人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這種思維會讓你終身受益。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今天你學過的知識可能解決不了明天出現的問題。
  • 人生成功的五大核心思維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東方慧老師,今天我們要分享的話題是如何用人生五大核心思維梳理人生關鍵問題。我們學會這五大思維的目的就是學會說話和演說。如果你沒有學會這些核心思維,你會碰到以下痛點:第一,你將面臨,思維模糊,不知道在目前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抓住粉絲經濟的風口。
  • 總結出成功人生的五大步驟!下一個成功者就是你
    無數年輕人離開自己的家鄉來到大城市,渴求建功立業,期望實現夢想,然而成功的道路並不總是一帆風順。 今天老師通過自己的經歷,總結出成功人生的五大步驟,如果你能夠按此步驟努力,相信下一個奇蹟就是你!一、明確努力目標和人生夢想 1、人如果沒有夢想,那和鹹魚有什麼分別! 2、成功者最初擁有的只是夢想,和毫無根據的自信,但是未來所有的一切,都從這裡出發!
  • 思維差異決定人生深度?具備這種思維,你的人生才能一路開掛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認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因此這類人總想證明自己的智力、能力和個性,他們對自己評價的準確率不高,同時希望確保自己一直是成功的。當出現問題的時候,這類人往往會認為是別人的過錯,且無法接受自己的失敗。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則認為人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對自己現有的水平,能以更開放的心態對待。
  • 《終身成長》,我願意做那隻成長型思維的小龜
    這就是《龜兔賽跑》的悖論,它強調了成功的主要原因還是天賦,努力的烏龜只有在很罕見的情況下,也就是天才們打瞌睡時,才能取得成功。-2-《龜兔賽跑》的底層邏輯可是,現實生活中,你有沒有想過,我們每天都在做龜兔賽跑的比賽。
  • 當一個人擁有了成長型思維,苦難對他來說只是人生的一個片段而已
    在關於如何讓活下去的這件事情上,他開始學著接受苦難,學著自我救贖。最終,他打敗了苦難,他用思考的力量支撐著自己走完了一生。麗絲在開始思考自己人生的那一瞬間,她就已經開始學著接受苦難了,她開始在心裡接受母親死去的事實,開始接受父親被關進瘋人院的事實,開始接受從此自己孤單一人的事實。只有接受了這些苦難,她才能從苦難的悲痛裡走出來尋找新的出路,她才能夠讓自己有精力去思考以後的路。
  • 思維的重要性:思維決定你的人生價值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將人的思維模式分為固定型和成長型兩種,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很很害怕變故,他們認為聰明才智等能力是天生的,後天無法改變;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天賦只是起點,人的才智可以通過鍛鍊提高,只要努力,再加上一定的模式就可以做得更好。
  • 真正拉開人生差距的,不是能力,而是「指數型成長」
    線性思維,本質上是一種從自我認知而出發的思維模式,比如在生活、工作中,倘若你想要做大10%,完全可以通過努力換得。 反之,如果你想要做大10倍、甚至100倍,那你就不得不擺脫這種線性成長,讓自己重新思考,跳入一種叫做「指數型」的成長模式。
  • 真正拉開人生差距的,不是能力,而是「指數型思維」
    反之,如果你想要做大10倍、甚至100倍,那你就不得不擺脫這種線性成長,讓自己重新思考,跳入一種叫做「指數型」的成長模式。 那究竟什麼叫做「指數型成長」呢? 舉個例子。假設你正走在一條馬路上,你每一步都能邁出1米的距離,你走了6步,也就前進了6米,然後你再走24步,那麼就離原點有30米的距離。你很容易知道這30步能把你帶到多遠,這就是簡單地線性成長。
  • 《成功的真諦》:成功人生的4條哲學,2條方程式
    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後臺回復【成功的真諦】獲取高清思維導圖。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成功的真諦》。《成功的真諦》每一部分都堪稱稻盛流派成功哲學的教科書。在書中,稻盛和夫從經營哲學的高度全面梳理了自己對生活、工作的理念。
  • 「複利」是成功人生的秘訣
    即使你的起點很低,只要你有清晰的人生計劃和長期堅持的耐心,複利會使你走向真正的成功。複利的效果以理財舉例,比如你現在往銀行存入100元錢,年利率是10%,那麼一年後無論您用單利還是複利計算利息,本息合計是一樣的,全是110元。
  • 富人定律:一個人的思維層次,決定了你離成功的距離(深度好文)
    在《如何生活》一書中,日本商人聖稻盛和夫提出了成功的秘訣。也就是說:生活和工作的結果=思考方式*熱情*能力。它無形中表明一個人的成功取決於三個因素:思想方法、熱情和能力。米切爾之所以受到大家的歡迎,是因為他把自己的人生理念和公司的經營理念結合起來,使成功者在追求事業成功的同時,也享受人生的幸福。
  • 真正的高手,都有對抗「熵增」的底層思維
    而成長型思維則是一種以智力可塑為核心信念的系統的思維模式。它相信通過練習、堅持和努力,人類具有學習與成長的無限潛力。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能夠沉著應對挑戰,他們不怕犯錯或難堪,而是專注於成長的過程。他們對於失敗不害怕,因為他們知道從失敗和錯誤中學習,它們終將變為成功。
  • 終身成長:對待失敗的態度,決定了你成長的高度
    卡羅爾徳韋克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能力和天賦固然重要,但底層的思維模式才是最關鍵的。她在書中首次提出了兩種思維模式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單靠能力和天賦,可以獲得成功,但很難一直保持成功,最終決定結果的是面對失敗作出的反應,這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具備的獨特品質。本書在結尾處還提供了通往成長型思維模式旅程的實操方法。
  • 顛覆認知的是:世界上大多數成功都屬於龜,而不是兔子型的人
    大家都學過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兔子驕傲輕敵在半路睡覺,烏龜雖然行動遲緩,但持之以恆,以恆準的慢速度第一個到達終點,取得了比賽的勝利。原來我們看這個故事,我們想到的是:人是不能驕傲的,應該謙虛謹慎。
  • 創辦指數型組織,從建立指數思維開始
    在這個過程中,一切都會被顛覆,如網站消滅了傳統的報業。我們很難找到沒有遭到根本性顛覆的行業了。不但對組織如此,對於職業來講也是如此,過去的一些前途光明的職業,在不經易間就成為了昨日黃花,連傳統的建築從業人員都遭受著3D列印的衝擊。
  • 英語句子積極向上
    積極地態度使人進步和成長,保持積極是一個成功的人必備因素之一。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英語句子積極向上,一起來看看吧!積極的英文短句子1、上帝從不抱怨人們的愚昧,人們卻抱怨上帝的不公平。26、把你的臉迎向陽光,那就不會有陰影。Turn your face to the sunshine, there will be no shadow.27、沒有答不了的難題,只有學不完的知識。There is no answer to the problem, only to learn the knowledge.
  • 華為成功的四個詞八個字-韓冬老師
    成立前十年的華為,也面臨發展方向選擇的迷惘,也面臨著高速成長中管理鏈條被撕裂、組織乏力、管理體系與人才隊伍跟不上發展等諸多問題。從華為的成長曲線圖看到它的成長不是波浪式的,而是練習挺拔且均衡的。華為為什麼能不斷突破企業成長的瓶頸,不斷跨越阻礙企業成功的陷阱呢?
  • 你的短板,或許正是成功的起點
    第二次是瓦拉赫轉去學油畫,但是他仍然毫無長進,被學校勸退:「你在繪畫藝術方面毫無造就的餘地。」 經歷了兩次失敗的打擊,他的父母都快對他絕望了。幸好,他的化學老師沒有放棄他。他認為瓦拉赫做事一絲不苟,能夠做好化學實驗,建議他學化學。沒想到,瓦拉赫在化學領域突飛猛進,22歲就獲得了博士學位,並最終獲得了諾貝爾獎。
  • 有關成長:利用非線性成長,實現人生躍遷
    其實從無數成功或者失敗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人生並不是線性的。生活如果線性的,那麼努力就將沒有意義。如果出生決定了一生,所有人都是按照既定的軌道在運行,那才是讓人絕望的事情。還好,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我們擁有改變自身成長軌道的方法,我們可以後來居上,利用非線性成長,實現人生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