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麗的有代表性的蜻蜓都在這裡,在博物館裡舉辦蜻蜓專題展覽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博物館張浩淼博士說。在他身後,是昆明動物博物館於5月22日舉辦的「色彩的天空」世界蜻蜓展。美麗的蜻蜓世界將「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打扮得豔麗多彩。
在博物館六邊形展區裡,一幅幅美輪美奐的蜻蜓照片賞心悅目,一個個小巧玲瓏的蜻蜓標本如一組組優美的舞蹈,又如一個個直升機方隊在精彩表演。在這200多個色彩各異的蜻蜓標本中,匯集了世界上最美麗蜻蜓的前十名物種。世界蜻蜓展一開展就吸引了昆明市關上實驗小學的500多名學生,孩子們簇擁在蜻蜓標本前,陶醉在蜻蜓的美麗世界裡。
國際著名蜻蜓專家、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Matti Hmlinen不遠萬裡前來助陣,為中國孩子們現場講述有關中國蜻蜓的生動故事。動物所張浩淼博士所作蜻蜓的科普報告,介紹了蜻蜓的形態、蜻蜓有趣行為、蜻蜓明星等常識,使參觀的市民和同學們享受了一頓科學盛宴。
世界蜻蜓展「色彩的天空」展覽由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博物館、生命條形碼南方中心、遺傳資源與進化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推出。展覽的標本、精美彩照和文字介紹,由有「蜻蜓王子」之稱的張浩淼採集、拍攝並精心設計。據張浩淼介紹,這次蜻蜓展最大的亮點是原色蜻蜓入駐動物博物館,「原色標本」即為保存住活體色彩的標本。作為重要的觀賞性昆蟲,蜻蜓的色彩一直深深吸引著自然愛好者的關注。然而和蝴蝶、甲蟲等其他觀賞性昆蟲相比,蜻蜓的自然之美往往被忽視,原因之一在於蜻蜓標本的保色難度極大,當蜻蜓死亡之後,色彩隨即消失。原色蜻蜓標本在全世界的昆蟲收藏中都很少見。本次參展的蜻蜓標本,經過張浩淼博士多年的摸索,自製的一套標本保色技術,真實展現了蜻蜓的自然體色。本次展覽還首次公開了諸多珍稀蜻蜓物種的生態影像和標本,一些特有物種僅在一座山脈的一兩條溪流出沒,保育級別相當高。
「讓孩子們來參觀蜻蜓展覽,滿足了孩子們的好奇心,了解了大自然的生物物種,增長了科學知識,有利於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帶領同學們來參觀的關上實驗小學老師楊曼玲高興地告訴記者。
「我們動物博物館不僅展示科學史,還經常介紹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進展。今年科技活動周頭三天就有3.1萬人來參觀,是參觀人數最多的一年。」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博物館副館長李維薇說。昆明動物博物館是我國西南地區規模最大,收藏量最為豐富的動物專題博物館,主館藏各類標本約85萬號,涵蓋了雲南「動物王國」和臨近省區幾乎所有生態類型的動物標本,是國家二級博物館,同時也是全國和雲南省的科普教育基地,充分展示了雲南「動物王國」的濃鬱地域特色。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