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靈機器人與北理工共建實驗室,推動智能移動技術落地

2020-11-28 網易新聞

(原標題:松靈機器人與北理工共建實驗室,推動智能移動技術落地)

11月26日上午,松靈機器人聯手北京理工大學(下稱「北理工」)無人平臺與動力學生創新基地設立的「地面無人車輛智能感知與控制實驗室」正式揭牌。雙方將在移動機器人、無人駕駛、人工智慧領域,就機器人在複雜環境情況下的多傳感器融合、感知定位、導航決策等關鍵領域展開合作,並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為產界和學界的連接創造合作範例。

松靈機器人CEO魏基棟、華北大區經理周真真,北理工機械與車輛學院副書記、副院長孫碩,機械與車輛學院副院長黃彪,車輛系黨總支書記鄒淵,車輛工程專業責任教授林程 ,電動汽車研究所副所長陳瀟凱,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副研究員、無人平臺及動力學生創新基地指導教師張旭東等嘉賓出席了活動。

校企合作,拓展機器人底盤技術應用場景

作為國內領先的移動機器人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松靈機器人推出的全能型底盤產品SCOUT因良好的越野性能和極強的通用性、開源性,為許多學校和實驗室所用。今年3月,SCOUT2.0版本發布,在結構設計上取得了跨越式提升,拓展了機器人底盤產品在巡邏安防、建築行業,農業、物流等領域的施展空間。

除此之外,松靈機器人還開發了HUNTER、BUNKER、TRACER等不同系列的產品,能夠搭載各類上裝應用設備走出室內,在田野、廠區、隧道、災害現場等各類惡劣、有害作業環境中作業。4年來,松靈機器人獲得了包括清華、哈工大、阿里巴巴、卡內基梅隆等眾多海內外機構的高度認可,成為全球範圍內質量高、口碑好、技術創新的機器人底盤品牌。

作為「學界」代表,北理工機械與車輛學院是我國知名的機械類專業學院,也是我國車輛發展史上多個關鍵技術的創造者,在移動駕駛技術研究上碩果纍纍。院內的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也是國內最早從事電動車輛研究的單位之一,在電動車輛科研、產業化和示範運行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此次,松靈機器人和北理工聯手設立的地面無人車輛智能感知與控制實驗室,是業內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強強聯手,將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全面促進智能移動技術應用落地。通過建設聯合實驗室,雙方將一同把智能移動領域的研究成果轉化為有場景的實際應用,以推動這項技術發展成為能夠服務社會和家庭的新型經濟產業。

立足技術,共赴智能移動產業風口

伴隨著疫情的爆發、5G的普及、物聯網的快速發展,智能移動技術有了更多的應用需求和場景,進入了技術高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全球範圍內的專家和企業不再停留於學習、了解和研究這項技術,已逐步就這項技術展開應用,目標是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賦予這項前沿技術更多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但在此過程中,智能移動技術本身仍然有諸多難題待解。無人駕駛、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應用是眾多技術的整合,並且需要有硬體上的突破、算法上的創新、系統上的融合、各類IT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社會規則和文化的支持。

實際上,松靈機器人的產品和技術目前已經在多個行業中實現應用,包括消毒防疫機器車、雲棚內「熊貓」穿梭機器人、荒漠挖沙機器人等。松靈機器人CEO魏基棟在揭牌儀式上說,「一方面,我們正處在行業趨勢的風口,我們推廣智能移動技術的速度可能會更快。另一方面,商業化市場依然存在一定的空白地帶,特別是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市場,還有很大的可拓展空間,因此我們獲得技術領先和商業領先的機會也會很大。」

產業風口已至,松靈機器人這樣的技術先行企業率先積累了寶貴的應用經驗。在業內看來,松靈機器人此次與北理工聯合設立實驗室,有望將產業經驗與學術研究成果充分融合,發揮出「1+1>2」的協同力量,進而推動智能移動技術的全面、快速落地。

除此之外,魏基棟還表示,地面無人車輛智能感知與控制實驗室不僅是產學研結合和成果轉化的一個平臺,也將會是未來智能移動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實驗室將吸納和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投身智能移動技術行業,使智能移動技術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讓大眾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獵豹移動機器人智能會展解決方案落地2020中關村論壇
    日前,獵豹移動機器人智能會展解決方落地2020中關村論壇,獵戶星空即將發布的新品六軸雙臂制飲機器人智咖大師首次亮相。據悉,此次論壇,獵豹移動AI智能服務機器人豹小秘、互動營銷智能服務機器人豹大屏(豹小秘DP版)、智能賣貨服務機器人豹小販、六軸雙臂制飲機器人智咖大師,共計21名智能服務機器人集體亮相,行成從接待問詢、導覽指引到智能營銷宣傳再到品質飲品展示的全方位立體化智能會展服務體系。
  • 優必選科技與華南理工大學共建「類人情感智能」聯合創新實驗室
    11月11日,優必選科技和華南理工大學合作共建的「類人情感智能」聯合創新實驗室在廣州正式揭牌。雙方將在多模態情感計算、類人情感交互等類人情感智能的關鍵領域開展高水平合作研究,促成類人情感智能技術在機器人產業化中的應用,深入推動人工智慧行業的發展。
  • ...45期:智能客服機器人助力天貓雙11 工作量相當於8.5萬名人工客服
    發改委:重點發展手術機器人、遠程診療等高端醫療設備發改委發布《關於推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出,滿足重點領域消費升級需求,推動智能設備產業創新發展。據悉,「科普中國」共建基地項目由中國科協組織開展,旨在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科普活動,豐富科普中國優質內容資源,特別著重在人工智慧、量子信息、移動通信、合成生物學、機器人等專業領域開展共建。
  • 澳門大學與中科院共建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實驗室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許瑞明籤署了相關合作協議,雙方一起為實驗室舉行了揭牌儀式。此外,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還包括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秘書長王新東與澳門科技發展基金主席馬志毅、澳門特區政府高等教育局局長蘇朝暉、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樊建平等人。
  • 推動機器人落地商業實體,「有個機器人」如何構建美好新生活
    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技術發展與相關文學作品探討,特別是人工智慧技術加碼下,機器人被賦予了更多美好幻想,機器人開始走進人類生活,實現商用落地並為人類提供服務。以輪子和電機驅動為例,為了實現在酒店、餐廳等場景下的運輸穩定,Mingo配備了相比一般機器人更高級的裝置,包含6個輪子的底盤及懸掛穩定系統,在運送液體、食物時不發生側翻。相比實驗室機器人,商業機器人商業落地更難。首要難題是場景落地難題,機器人需要理解並自我學習場景變化,特別是在特殊場景下要有特殊應對。
  • 獵豹移動21名智慧機器人中關村論壇「上崗」
    其中,獵豹移動攜旗下獵戶星空智能服務機器人作為本屆中關村論壇唯一指定智慧機器人服務商,以其打造的機器人智能會展解決方案成為本屆論壇一大亮點。本屆論壇獵豹移動還帶來了獵戶星空即將正式發布的酷炫新品——六軸雙臂制飲機器人智咖大師,它能夠為現場嘉賓展示機器人製作的純正手衝咖啡,成了論壇現場各方嘉賓關注的「人氣明星」。
  • 曠視談移動機器人的未來:單體智能+群體智能,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編者按:正如德國工業4.0之父孔翰寧曾指出的「人工智慧是工業4.0成敗的關鍵」,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工業智能成為了不少AI企業關注的焦點。在這之中,作為工業智能化一大標誌的工業機器人是發展落地的重點之一。曠視在2017年進入供應鏈物聯網領域,聚焦智慧物流及工業機器人業務。
  • 出門問問&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共建語言智能與人機互動聯合實驗室
    機器之心原創作者:高靜宜3 月 29 日,「語音智能與人機互動聯合實驗室」在北京成立,該實驗室由中國人工智慧公司出門問問與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自然語言處理與機器翻譯研究團隊聯合建立,將專注於自然語言理解、多輪對話管理、問答系統、機器翻譯等人機語音交互核心技術研發領域
  • 百度參與中科大類腦智能國家工程實驗室 繼續發力智能技術
    5月13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為承擔單位牽頭、百度公司作為共建單位之一的「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合肥市政務中心揭牌。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宋國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萬立駿院士,以及楊雄裡院士,封錫盛院士,徐宗本院士,劉明院士等嘉賓出席了揭牌儀式。作為共建單位代表,百度公司副總裁王海峰博士也出席了活動並做主題發言。
  • 曠視談移動機器人未來技術趨勢——單體智能與群體智能
    縱觀機器人發展歷史,1953年,世界上第一臺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動引導車)誕生,可以在倉庫中沿著布置在空中的導線運輸貨物;隨著導航技術的進步,AGV開始沿著更加自主化的方向發展,誕生了AMR(Automated Mobile Robot,自主移動機器人)
  • 獵豹移動旗下獵戶星空與南昌市、58集團籤訂家政機器人戰略合作協議
    據了解,根據協議,三方將設立合資公司,落地家政機器人項目,南昌市政府將為58集團和獵戶星空提供包括但不限於辦公場地、稅收優惠、財政補貼、項目用地、科研獎勵、人才扶持等各類鼓勵機制政策,為項目及合資公司的持續開發及運營提供保障。
  • 騰訊科恩實驗室落地松江,推動信息安全產業發展
    1月5日,在騰訊·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產業鏈合作大會上,騰訊雲舉行了合作夥伴授牌儀式,旨在攜手合作夥伴一同加快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產業鏈生態布局,推動區域內智能製造業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騰訊雲合作夥伴授牌儀式現場,騰訊集團副總裁道峰、騰訊雲華東總經理李瀟授牌了20家騰訊雲合作企業,其中包括上海市四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東方有線)以及G60科創走廊九個城市16家代表企業。對於授牌的合作企業,騰訊將與其共享發展機會,提供專屬權益。
  • 共建智能世界共享智能紅利 太原共識引領人工智慧新發展
    在人工智慧主題展覽現場,最新的技術成果和產品展示讓人工智慧變得觸手可及。就像市民閆一鳴所說:「人工智慧不再是科幻,而是現實,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之中。」  「小白,小白,你好,你真漂亮。」「謝謝你的誇獎,你也很美。」智能小機器人的對話,顯得很是溫馨。
  • 從製造到零售,聯想計算機視覺技術持續推動行業智能廣泛落地
    報告認為,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將全面影響勞動力市場,崗位結構和技能需求會發生深刻變化。然而,人工智慧對中國勞動力市場,特別是製造業相關領域的影響並不是簡單的「機器換人」。《綠皮書》認為,機器人和AI是「自動化」的新階段,更強調人機協作的關係。在經過必要的崗位轉換與技能升級之後,中國製造業全部勞動者的平均工資收益將因AI的更廣泛應用而提高。
  • 華米科技與中科大共建腦機智能聯合實驗室
    5月25日,華米科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宣布,共同建立「腦機智能聯合實驗室」,共同突破關鍵技術,構建主動健康新模式。隨著人工智慧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從信息化邁向智能化,結合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發展智能技術成為大勢所趨。
  • 樂聚機器人、獵戶星空、擎朗智能、高仙機器人獲2019 AI+機器人...
    獵戶星空AI智能服務機器人「豹小秘」量產僅半年多時間,已經廣泛落地到博物館、政務大廳、圖書館、酒店、銀行、法院律所、派出所、醫療場所、學校、Shopping Mall、連鎖超市等20餘個場景,不斷提供智能導覽、智能導購、智能政務、智能會務等服務,平均每日語音交互接待頻次高達 30 萬次,客戶復購率超30%。
  • 九號公司調整組織架構:成立四大機器人團隊,推動業務快速發展
    外界對此或許無需過多擔憂,因為他們已然鎖定機器人賽道,有了新動作:據內部消息人士稱,12月3日,為推動機器人業務快速發展,實現AI及機器人技術持續領先,九號公司對原機器人團隊進行優化調整,成立「AI及機器人技術研究院」、「商用機器人事業部」、「家用服務機器人事業部」、「機器人移動平臺產品線」四大新的組織架構,進一步建設精幹穩定、能打勝仗的機器人團隊,夯實機器人核心技術,推進機器人產業落地,以便適應機器人業務未來
  • 曠視科技以技術創新驅動移動機器人(AGV/AMR)發展
    在此背景下,以機器人為代表的無人化、少人化生產方式開始出現並廣泛應用。據中國移動機器人產業聯盟、新戰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數據統計,2019年度中國移動機器人(AGV/AMR)市場規模達到61.75億元,比較2018年增長45.2%,這也預示著移動機器人領域在未來仍有著較為樂觀的發展前景。
  • 配送機器人國內市場如何 快速落地的關鍵點是什麼
    斯坦德機器人合伙人王茂林認為「配送機器人不同於其他產品,它是場景驅動型或者說是市場驅動型,客戶的需求會不斷推動產品發展,然後再反饋到場景應用中去。中國的電商及外賣巨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充裕的資本,還會提供廣闊的應用場景,對配送機器人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強大的市場驅動力以及快速發展的機器人技術,從多個方面不斷推動配送機器人市場從萌芽向成熟演變。
  • 深圳移動機器人「創新軍團」正在崛起
    怡豐機器人——開啟智能搬運新模式 深圳怡豐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是深圳怡豐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開啟智能搬運新模式」是怡豐機器人的願景,在深圳這片充滿創新基因的土壤上,怡豐也在不斷以新的技術和產品去推動行業發展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