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是學習書法的第一步。從古至今,隨著書寫條件的變化,執筆法也一直在變,而變來變去,不過都是想把字寫好罷了。今天,我們研究體驗古人以及近現代名家的執筆法,對於我們寫好毛筆字有很大幫助。君不見,有些人為追求「新、奇、怪」,自創各種怪異執筆法,使筆法大壞更其甚也,書法人不可不察。今天,我們分11個專題,分別介紹一下東漢、晉、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國和現當代名家的執筆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東漢執筆法
東漢時期執筆圖中,大部分為握管法,也必有二指單鉤法的存在,二指或三指單鉤的執筆法可視為文人與民間一般性的執筆法。
【晚唐】《說法圖》敦煌壁畫
圖中菩薩及弟子部分用握管式法執筆,或可看作漢代流行的握管法之遺風。
二、晉朝執筆法
東晉時代普遍流行的執筆方法應為二指單鉤法。所以,書聖王羲之的執筆方法也極有可能為二指單勾法。
【西晉】《對書俑》 雕塑 永寧二年
此塑像的執筆方法為握管式執筆法,可以看作為漢代主流性執筆法的延續。
【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
此圖中執筆,大指與食指執筆明顯,但中指拈不拈筆桿難以確定。如從同一作者所作《斫琴圖》中的執筆方法來推斷,中指應不拈筆桿,可判為二指單鉤式執筆法。
【東晉】顧愷之《斫琴圖》
三、南北朝執筆法
該時期人物畫中有限的執筆圖像顯示,南北朝的執筆統一為單鉤式執筆法。再從前朝晉與後代唐出現的執筆方法推理,其時必定也同時存在二指單鉤式的執筆方式。需要加以說明的是,該時期有限的執筆圖像,大部分表現的角度是容易混淆二指、三指與四指執筆之分辨的,不但需作深入的探討,更期待有新的圖像資料被發現作佐證。
【北齊】楊子華 《校書圖》
圖中執筆者大拇指與食指執筆應無疑,中指是否參與難以確定,二指與三指執筆皆有可能。
四、唐代執筆法
與晉代與南北朝時期大體相同,執筆方法主要為單鉤之法,而以二指單鉤為主,三指單鉤為輔。另外還存有握管法、攝頂法等執筆方式。須加說明的是,這些圖像幾乎都是書法類的,尚未發現繪畫類的執筆圖像。
【唐】 《送子天王圖》
【唐】 韓滉 《文苑圖》
圖中執筆者作思考欲書之狀,大拇指與食指執筆可以確定,然中指抵不抵筆桿難以確認,故二指單鉤與三指單鉤皆有可能。
【日本】 《弘法大師所傳執筆法》
五、五代執筆法
五代時期繼承了唐代執筆的傳統,執筆方法似以二指單鉤法為主,輔以三指單鉤。南唐李煜在《書述》中有論述書法執筆的文字,並首次提出執筆的「七字法」壓、鉤、揭、抵、拒、導、送,且與「撥鐙」聯繫在一起,可以看作為五指執筆的理論基礎,但這並不意味就是現代所提倡的五指執筆的理論。
五代後蜀 邱文播 《文會圖》
六、宋代執筆法
宋代可說是執筆方式的一大轉折點。從宋代數量可觀的執筆圖像可知,宋代在繼承唐、五代主流性執筆法一一單鉤法﹙二指、三指﹚的同時,雙鉤式的執筆方法逐漸顯現,終至呈現出二指、三指單鉤與三指雙鉤式執筆法並行的局面。宋代執筆理論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蘇軾名言「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黃庭堅本人怎麼執筆,他在《論書》中說:「用筆之法,欲雙鉤回腕,掌虛指實,以無名指倚筆,則有力。」
【宋】佚名 靈芝大師像
此為典型的二指單鉤式執筆法。
宋 佚名 十八學士圖
圖中執筆者大拇指、食指與中指執筆,無名指與小指彎曲不拈筆桿,為典型的三指雙鉤式執筆法。
【宋】 陸信忠 十王圖
此圖執筆者食指單鉤,中指與名指、小指一起彎曲不拈筆桿,為典型的二指單鉤之法。
七、元代執筆法
元代執筆屬於宋代二指單鉤偏勝於三指雙鉤與明代三指雙鉤偏勝二指單鉤法的過渡時期,出現了二指單鉤與三指雙鉤兩種執筆方法交替並行的新局面。
【元】 佚名 《地藏十王圖》
此圖執筆者採用食指與中指雙鉤式的執筆方法,小指明顯不拈筆桿,名指作彎曲狀,彎曲便不拈筆桿,所以判其為三指雙鉤法。
【元】 張渥 《臨李公麟九歌圖卷》
此圖的執筆方法應為大拇指與食指同執的二指單鉤式執筆法。
八、明代執筆法
【明】 項聖謨 《自畫像》
項聖謨為明末清初著名的畫家與書法家,自畫像中的執筆方式,大拇指與食指共執,中指、無名指與小指閒置不拈筆桿,為典型的二指單鉤式執筆法。
【明】 佚名 《蓍英盛會圖》
九、清代執筆法
淸代的執筆或發掘與繼承傳統的執筆方法,如二指單鉤、三指單鉤、三指雙鉤;或提倡四指與五指共執的方法;或自創一法,如何紹基晚年改用回腕式執筆法。清代多種執筆方法並存,是執筆史上最為自由多樣的一個時期。
【清】 無款 《乾隆帝寫字像》
乾隆特別愛好書法,天下名景名跡留有他很多的題詞與手跡。所以,作為皇上與書家,他的執筆是很有代表性的。從這幅作品可知,乾隆的執筆應該屬於三指單鉤之法。
【清】 丁觀鵬 《中秋圖》
清著名宮廷畫家丁觀鵬所畫王獻之書寫《中秋帖》之形像,其執筆為二指單鉤之法。
【日】 回腕執筆法
日本書法家模仿何紹基回腕式執筆法。
十、民國執筆法
從民國有關的執筆圖像分析,民國時期的執筆已經有別於清代多種執筆方法並行的現象,而以三指雙鉤與平腕式五指執筆為主流性的執筆方式,而採用單鉤式執筆法的越來越少。同時,已經有人採用掌豎式的五指執筆法了。
鄭孝胥執筆
曾任偽滿洲國總理大臣兼文教總長的書法名家鄭孝胥,執筆姿勢大指與食指中指執筆眀顯,但無名指與小指是否拒筆難判,拒則為四指雙鉤法,不拒則為三指雙鉤法。
羅振玉執筆
著名的考古學家、金石學家羅振玉,執筆腕臂不離桌面,應為掌豎式五指執筆法。
沈尹默執筆法
十一、現當代執筆法
經過晚清與民國書畫執筆方式多元的時期後,便進入到1949年之後新的時代了。在這個時代中,執筆可以說有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那就是五指執筆法得到了空前的認可與推廣,創紀錄地首度成為主流性的執筆方法。以至於現代一般的公民,只知道自古至今唯有五指執筆法才是最正統、最優秀的、也是流傳有緒的執筆法。
現代典型的五指執筆法
這是2010年10月《時尚芭莎》周年珍藏雙刊的封面,圖中人物的執筆姿勢為現代普遍流行的五指執筆法。
鳳翔泥塑彩繪執筆
陝西鳳翔泥塑兩位老藝人,其執筆皆為單鉤式執筆法。是傳統呢,還是為方便?
舒同執筆
舒同先生是中國書法家協會首任主席,其書法被譽為「舒體」。從舒同這張照片可知,舒同作書時採用的是三指雙鉤之法。
啟功執筆
啟老在執筆上很像沈尹黙,嘴上雖提倡五指執筆法,自己寫字時往往採用二指雙鉤之法。
林散之執筆
林散之是一代書法大家,被譽為當代「草聖」。其晚年執筆即採用與現代硬筆執法一般的、傳統的三指單鉤法。
20世紀80年代老畫家們筆會合作場面
上圖中出現的7個執筆動作,細加觀察,約有二人為單勾法(三指),有二人為雙鉤法(三指),其餘三人是雙鉤法或五指執筆(四指雙鉤)難以確定。雖然畫家作畫要比書家寫字的執筆隨意一些,但也能說明其時執筆方法並不統一。
李奇茂執筆
李奇茂為臺灣馳名國際知名水墨畫大家(1925年出生),其執筆為三指單鉤式執筆法。
梁潔華執筆
香港著名人物畫家梁潔華,執筆為三指單鉤式執筆法。
『楚王山書畫院 』搜集整理
內容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