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首先要學會怎麼執筆,筆都拿不好,或者執筆方法不對,寫起字來肯定很彆扭。雖說執筆無定法,但一些基本的規律大家還是需要遵守的,只有這樣,書寫的時候才能靈活不僵硬,也更利於筆法的體現。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執筆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用3分鐘給你說明白。
首先說明一點,由於篇幅有限本文主要介紹今天我們最常用的雙鉤執筆法,其他執筆方法我們暫且不談。
說到雙鉤執筆法,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最基本的握筆姿勢問題。唐代書法家陸希聲曾用5個字總結出了執筆的關鍵,這5個字是:擫、押、鉤、格、抵,主要說的是執筆時五個手指的具體位置和用途。
執筆時五個手指怎麼擺放呢?具體說來就是:要用大拇指的上關節內側壓住筆管,食指對應拇指用以夾住筆管,同時用中指的上關節將筆管鉤住。而無名指呢,需要用他的指背向外頂住筆管,以使筆管直立。最後的小拇指,頂著無名指,以起到輔助的作用。
上述只是執筆的基本動作,在姿勢正確的前提下,還有幾個執筆的要領需要大家格外注意。
首先要保證手指要握實筆管,要做到五指靠攏而不鬆散,同時,無名指和小指不要貼到掌心。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虎口要張開,要有一種手心裡握著一個雞蛋的感覺,這樣才能保證執筆的穩重並且靈活。
除了五個手指需要注意以外,手腕也同樣重要,一般來講,手腕需和桌面平行。另外,執筆的時候,身體要正,腰要直,同時腳要放平不可懸空,這樣才能心平氣和,將全身的力量控制在筆端。
關於執筆的力量,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在執筆的時候不要握筆太緊。如果握得太緊的話,力量都聚集在筆管上了,筆鋒反而沒有注入力量,這樣寫出來的線條就會顯得僵硬且枯散,缺少一定的骨力和質感,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
最後,我們再來說一說執筆高低的問題。一般來講,執筆的高低要根據字體的大小和書體的不同來決定。寫小字的時候,執筆要低一些,便於控制用筆鋒;寫中楷等字的時候,執筆要略高一些;寫大字或者行草書的時候,由於筆勢靈活等方面的需要,執筆位置一定要高一些。具體的位置可以參照上圖所示的3種執筆位置。
蘇軾曾經說過:「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大家在執筆的時候,沒有必要刻意的強調執筆的規範性,只要方法對了,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適當的調整。執筆畢竟是為正常書寫服務的,只要自己寫著順手了,沒有必要過於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