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金瓦飛甍下掩藏著無數壓抑的靈魂。舊時昏暗的封建統治,應運而生的"秀女制度"造就無數悲情人物。博得帝後欣賞並錦衣加身,看似風光無限,卻已將命運交付這清冷深宮。為了取悅帝王而穩坐後宮席位,嬪妃之間明爭暗鬥、寒芒四起,在眾多宮廷題材的影視作品中,如此硝煙不起的戰鬥卻是觀眾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
當年世蘭柳眉一蹙,仿若無意地說到"今年這宮中楓葉不夠鮮紅"時,引得眾人一頭霧水。而華妃話語間的殺氣,在其主僕二人後續對白中逐漸展現得淋漓盡致。當聽到要用自己的血為這楓葉增添顏色後,飛揚跋扈的夏常在頓時沒了神氣,癱倒在地。文字遊戲作為《甄嬛傳》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誕生出諸多精彩的戲碼,但語言魅力不僅僅是存在於唇槍舌劍之間。
春夢隨雲散,飛花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閒愁。
賈寶玉神遊太虛仙境,恍惚間聽到警幻仙子的吟唱。短短二十字的歌謠,暗示著大觀園及眾人未來命運沉浮。同在第五回中,寶玉在薄命司內翻閱到金陵十二釵的生平判詞,雖無落實的姓名,但言語間字字珠璣,引人遐想。
由古至今,文字遊戲逐漸衍生出各種新的姿態。"交互式"作品成為終端遊戲的新鮮血液,大量"戀愛向"、"宮鬥向"題材層出不窮,玩家或化身為現實版的灰姑娘,在王子的簇擁間尋找真愛,或穿越到高牆之內,與眾多妃嬪鬥智鬥勇。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線上線下"的文字遊戲。
鬼谷子的溝通智慧
"紙上談兵"一詞向來用作警醒那些不切實際的空想派,讓人時刻銘記"紙上得來終覺淺,事必躬行"的道理。戰國時期,大將趙奢之子趙括熟讀兵法,卻空有三寸不爛之舌不經實戰。秦趙之戰,白起難敵廉頗,糧草將盡之時,白起命部下散布"秦軍畏懼趙括"的謠言,讓趙王毅然派趙括頂替廉頗將領的位置。缺乏實戰經驗的趙括經過草率的部隊改革,輕易落入秦軍設計的圈套,一度造成戰局潰敗,趙國岌岌可危。
然而並非所有"文字遊戲"都是紙上談兵,同在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一群縱橫家在"鬼谷子"王詡的理論體系支持下,遊歷於各國之間以實現自己的抱負追求,縱橫捭闔之間,開合自如、周密貴微。
"內揵第三"中的上下博弈
為什麼會把"內揵術"單列與文字遊戲進行聯繫呢?
"君臣相處的學問"自古便是謀士所要掌握的重要一課。在伴君如伴虎的年代,"無才無德終成渾噩一生"並不算悽慘,但因無禮無識落得人頭墜地、家破人亡的例子卻不在少數。君臣之道與如今上下級的關係也有微妙的契合,"禮數"與"眼識"是最直觀呈現在領導面前的具象,或許能力的展示需要日積月累,但前兩者卻是輕易一覽無餘。
在"內揵"中聯繫"反應第二"的方法論將顯得更為清晰,想必大家對"聽其言、觀其行"並不陌生,交流中"眼觀四路、耳聽八方"將能獲取更多的有效信息,成為談判的籌碼。經過多次對內揵術推敲後逐漸發現,既然是上下相處,則最終目的是說服領導以達成自己的意圖,故此"得其情,乃至其事"才是我們所追求的。
《戰國策》中《觸龍說趙太后》一篇是當今語文教材的重點文章,趙太后心繫長安君,縱使齊國已經答應"只要將長安君作為人質,即刻派兵幫助水火之中的趙國",但太后依舊"唾其面"於進諫者。而觸龍深知趙太后對長安君的寵愛,如果將大局放於臺面必然遭其拒絕,但把長安君作為籌碼,結果或將有改觀。果然,當觸龍將說辭重心偏向於"長安君的安危"後,趙太后並未展現牴觸之情,繼而全盤託出"長安君為人質"一策實則拯救其性命後,終獲太后認可。
"聽其言、觀其行,得其情,乃至其事"是現實中文字遊戲的謀略一技,以上皆是影子愚見,百家之言,各書其道。
《忒修斯之船》的文字戲法
十餘年前,一套名為《冒險小虎隊》的圖書成為當時青少年追捧的對象。將破案、解題元素貫穿主體,其中甚至配有一張解密卡,讀者憑藉這枚神奇的道具在每章末頁揭開故事掩藏的真相。在網絡娛樂還是一片蠻荒的年代,如此新穎的書面文字遊戲亦是鳳毛麟角。
當網絡閱讀風潮席捲而來,傳統書籍也開始進行潛移默化的革新,而《忒修斯之船》的面世,打開了紙質作品新的閱讀方式。與其稱之為書本,不如直接視其為文字戲法,讀者所看的描述亦真亦假,三段完全不同的故事被糅合在獨立篇幅當中,字裡行間殺機四起。
"忒修斯之船"理論
如果一艘船在航行中飽受風雨,不斷更新周身所有的部件,直至最後一個木塊也被新的材料替換,那麼我們面前的船還是否依舊是曾經那一艘?這個悖論同樣存在於生活中各個方面,據統計,人的一生將在細胞的不斷替換中,大概更替千幅新皮囊以及四個心臟。若干年後,你朝夕相處的朋友,已在未被察覺間完全蛻變新生。
言歸正傳,初次閱讀《忒修斯之船》可能會讓絕大部分人摸不著頭腦,堪比正文篇幅的標註眼花繚亂,各式不同色號的留言或有意或無心。經過對本書三次完整的閱讀之後,影子整理出一個相對輕鬆的流程。
首先,無視所有的備註,僅把關注點放在正文上,把全書當作一本普通的小說通篇而過。也許初次閱讀後,作者筆觸間的海腥味隨著油墨氣息滲入大腦皮層,主角在船上顛簸、工廠遊行等主要場景歷歷在目,但縱觀全文卻並不算出彩,甚至邏輯鏈條都有殘缺。
而後進行第二次閱讀,將注釋視為核心內容進行聯想,把自己當作討論參與者之一,身臨其境。最後,在對全文與注釋建立初步認知後,聯繫兩者進行完整閱讀,並搭配上書籍中所提供的線索道具一併思考。
文字、遐想與線索
在《忒修斯之船》的夾頁中,刻意安放了大量的線索道具,包括往來的信件、特定日期的報紙剪角、明信片等諸多內容,如此元素加入讓本身扁平的閱讀感官瞬間立體化,仿佛這是作者刻意為"我"所留下的證據,一場驚天的陰謀逐漸拉開序幕。
讓讀者深陷"風暴"是這部作品最大的魅力,當我們閱讀各類小說時,往往會用身臨其境形容其強烈的代入感,而《忒修斯之船》如同一個觸手可及的潘多拉盒子,每一頁所潛伏的代碼都如黑暗中監視的眼睛,悄然間圖窮匕見。
交互式遊戲的新風潮
從狹義的角度看,文字冒險類遊戲無非是通過"對白選擇"推動劇情發展,並衍生出各類情感羈絆。曾經《仙劍奇俠傳三》中景天與其他角色之間的好感度,甚至能影響到最終結局走向,其中"紫萱獻出水靈珠"一幕在足夠情感支持下,女媧後人將免於犧牲。
戀愛題材作為文字遊戲頭部梯隊,當仁不讓,各式類型的男主或坐擁億萬家產、手握上市公司,或才智過人、情商爆表,層出不窮的男神是玩家動力之一。現實生活中最越是稀缺的資源,遊戲視角中越是將其放大,讓玩家大快朵頤的享受著這道"灰姑娘"式的大餐。
既然是"文字"作為核心軸承,推理類作品亦是大放異彩。《逆轉裁判》中由玩家扮演的律師,通過在案件的蛛絲馬跡中明辨秋毫,並貫徹"真相只有一個"的原則,在法庭之上與邪惡針鋒相對。場景輪換的設定,為單一的文字層面增加探索的要素,讓劇情呈現更加飽滿。
藥影子雜說
文字,簡單的符號使信息、感情等諸多要素進行交融。在《狼人殺》的博弈中,哪怕一個語氣詞的誤用,便會一石激起千層浪,除了情緒的渲染,各方供詞的邏輯亦是破解的關鍵。心思縝密的女巫將從"自刀狼"被救後的開脫中察覺異端,藏身於平民中的獵人擅長使用挑釁之詞攪動平靜的局面。
言語往來之間,端倪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