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精心設計的太陽系(一)——非主流的單星系統

2020-08-10 靈西居

大家好,我是靈西居,歡迎來到我的宇宙大猜想。

今天開始,我們將討論一個問題:你認為太陽系,地球,地球上的生命,甚至是我們人類的誕生究竟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堆積,還是被精心設計的呢?

如果都是偶然時間的堆積那自然沒有什麼好說的,可如果是被精心設計的,那又有哪一些證據呢?

列舉的第一個證據就是我們恆星系的結構:非主流的單恆星系統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宇宙中的各個恆星系都應該是像太陽系這樣的,中心是一個巨大的恆星,然後在它的四周圍繞著各式各樣形態不同的行星。


太陽系

但實際上這是人類對恆星系的一個巨大錯覺;根據觀察,在銀河系中大部分的星系都是多星系統;

這其中最多的就是雙星系統,也就是說在一個太陽系當中存在著兩個太陽;雙星系統又被稱為連星系統,通常他們之間會存在著潮汐鎖定、一顆恆星至另一顆恆星的質量的傳輸等情況。

如果沒有以上的情況,兩顆星會在以質心為焦點的橢圓軌道上互繞著,形成一個穩定的恆星系統。

其中的例子有:天狼星、南河三和天鵝座X-1


雙星系統質量傳輸


雙星系統融合

物理學家霍金就曾表示,如果兩顆恆星系統的質量只有太陽的75%並且距離足夠近,那麼它們將能夠為其所圍繞著的行星提供足夠舒適的生命誕生環境,並且生命在雙恆星系統下的存活概率甚至要比單恆星系統下存活的概率要高不少!

穩定的雙星系統

三星系統也被稱為三合星、三重星或三元星。

在科學家的觀測之中,許多已知的聚星系統都是三合星;例如,在1999年修訂的Tokovinin目錄 中列出的物理聚星, 728個系統中有551個是三合星。

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劉筆下的三體,其原型就是半人馬座α星的三星系統,距離我們只有4.2光年的比鄰星。

三體人的世界或許就是如此的

雖然多星系統中恆星數量越多,其存在的可能性就會呈指數性的降低;但是就目前而言,人類早就已經觀測到了四星、五星、六星甚至是恆星與中子星的混合系統、恆星與黑洞的混合系統等等。

比方六星系統,其最為著名的例子就是北河二(雙子座α)和ADS 9731


北河二在夜空中的位置

北河二的恆星運行系統

效果預測圖

介紹這麼多,其實就是為了說明宇宙中多星系統才是恆星系的主流;像太陽這樣的單星系統其實是很少見的;起碼在我們銀河系中多星系統是普遍現象。

雖然由於多星系統詭異莫測的運行軌跡,是的依附的行星環境變化劇烈,很難有生命的產生。

但是穩定的雙星系統還是非常常見的,其數量更是遠遠大於太陽這樣的單星系統,並且在宜居帶的範圍上更加的廣闊。

而太陽系的宜居帶卻是十分的狹小,地球離太遠近一點液態水就會汽化,遠一點液態水也就結成冰;無論是哪一種,都不適宜地球現有生命的生存。

太陽系的宜居帶範圍

除非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否則雙星系統是數量最多的,其中低質量的雙星系統更是生命形成的最佳選擇,較小的質量保證了行星的安全性,恆星自身也有較長的生命。

並且低質量雙星系統宜居帶範圍更大的,也減少了圍繞低質量恆星的行星所面臨的一些威脅。

所以就單純的從概率上而言,雙星系統出現生命的可能性也是遠遠高於單星系統的。

差點成為雙星系統的太陽系

沒錯,說的就是太陽系的儲備太陽木星,如果木星的質量再打上75倍,它就有成為最小恆星的可能性;而這個質量也只不過是太陽質量的7.5%而已。


可是偏偏在太陽系形成的初期,各個星體搶奪物質的時候,太陽就快了那麼一步,提前清空了範圍內的星雲物質,讓木星難以奪取足夠的物質。

偏偏形成了少見的單星系統;偏偏這個單星系統狹小的宜居帶中存在著兩顆的巖質行星;偏偏一顆上還有這大量的水。

如果一個巧合是巧合,那無數個巧合的疊加就是一種精心的設計了。

相關焦點

  • 被精心設計的太陽系(二):極度巧合的位置
    今天我們來說太陽系是被精心設計的第二個證據:所處的極度巧合的位置。在解析為什麼位置極度巧合前,先要了解一下宇宙天體的結構系統,看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構架。:地月系統接著是恆星系統:太陽系仙女系次群是由仙女係為中心包括 M 32 、NGC 205 、NGC147、NGC185、仙女矮星系和三角星系(M33)在內的次群。
  • 基於STM32的多色溫多星等輸出的單星模擬器系統設計
    基於STM32的多色溫多星等輸出的單星模擬器系統單星模擬器是星敏感器的主要地面標定設備之一,所要實現的功能是在實驗室內提供與單顆真實恆星在光度特性、光譜特性等方面趨於一致的模擬恆星[1-2]。傳統單星模擬器大多體積大,精度低,穩定性不夠好,可調節色溫單一,實現星等範圍小[3]。
  • 太陽系有什麼特別,是精心設計出來的嗎?你怎麼看?
    常有人打著科學家旗號,說科學家認為太陽系是設計出來的。這類問題我已經有過多次闡述,今天再系統的說一下。沒有哪位真正的科學家說過這樣的話。說太陽是被設計出來的,不是科學家,而是一些連基本科學素養都沒有,甚至連望遠鏡都沒有看過的自以為「聰明」的人,還有一些唯恐天下不亂的陰謀論者。這個所謂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論調就是臭名昭著的太陽系皮殼論翻版。
  • 太陽系就像「精心設計」一樣,生命的誕生具備完美條件
    我們的太陽系,是地球誕生的溫床。在宇宙當中,像太陽系這樣的恆星系無窮無盡,為什麼目前只有太陽系孕育出了生命?實際上,太陽系給地球生命誕生的條件幾乎完美,以至於有學者認為,太陽系簡直就像是被誰「精心設計」的一樣。
  • 太陽不是一顆單星?還有一顆名叫「復仇女神」的伴星已經離去?
    太陽不是一顆單星?還有一顆名叫「復仇女神」的伴星已經離去?太陽系中,我們的地球是四個巖質行星之一,另外四個是氣態行星,恆星只有太陽一個,我們太陽系是一個單星系統。他們認為,正是因為規律的生物大滅絕才正好證明了這顆伴星並不存在,因為長期和別的恆星產生作用,很容會導致這顆可能存在的伴星軌道偏移,甚至飛出太陽系,因為最近的一個恆星離太陽只有4光年,如果這個伴星的橢圓軌道遇到它,極大可能被其影響,那麼因為這顆伴星帶來的滅絕事件早就該消失了。但是物種大滅絕還是存在。
  • 科學家用量子計算機模擬得出:我們的太陽系實則為三星系統
    只在銀河系之內的星系中,雙星系統——兩顆恆星構成的恆星系——便佔75%以上,單顆恆星形成的星系(一顆恆星與其它行星和衛星等)只佔不到20%,其它的是聚星系——即三顆或三顆以上恆星形成的星系。為什麼會出現單星、雙星和聚星這麼多種不同的星系呢?為什麼不是其中某一種固定的星系呢?
  • 太陽系更像是精心的設計
    ,我們不妨大膽的猜想一下,它是不是早就設計好的,又到底是誰設計的呢?所以一些科學家感嘆太陽系看起來就好像是被設計好的一樣。太陽系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地方呢?首先按照目前人類的認知,太陽系形成最主流的說法就是一顆爆炸的超新星產生的碎片,經過十萬年的時間聚集形成了太陽系中的行星,又經過了四十六億年的演化,變化成了我們現在的太陽系。
  • 我的太陽系形成——(四)(1)月球是地球引力俘獲的
    然後簡要說明當代行星演化理論的基本內容,從而闡明當代行星演化理論只能解釋太陽系三大特徵之外和類地(類似於地球的行星)和類木行星(類似於木星的行星)的形成之外,對於太陽系中的其他內容沒有任何解釋的現狀。對比旋轉宇宙模型理論不僅能夠解釋太陽系三大特徵,而且,對於太陽系行星的所有特徵可以系統的解釋。
  • 意識力學之《力論》(二十一)
    缺能才會出現電子繞質子,一為佔軌,二為吸能,這意味著銀核沒有電子,也即沒有原始氫(巨氫),只有「巨型質子「,所以那兒的物質必然不同於其他區域,即銀核星雲基本都是由質子一個挨一個「擠「在一起的。),藍色圈代表質子,中間黃色箭頭代表運動方向(頭部向上),彼此之間保持定距(黑環),這個定距極小,電子無法進入,故沒有電子】由於本論中的質子都在高速「自旋「,而且自旋速度遠高於電子,所以最怕碰撞,尤其是與同類或體量更大的粒子碰撞,因為一碰必會「散包「或「傷殘「(大家知道,原子核內有各種稀奇古怪的核粒子,比如介子,中微子,正電子等等都是「傷殘粒子「
  • 太陽系直徑長達兩光年,在銀河系中算大塊頭嗎?
    銀河系中有著數千億顆恆星,通常認為數量在1000到4000億顆恆星之間,這些恆星中有多恆星系統(又稱多星系統,包括雙星、三合星以及更多的恆星相互繞行),也有單恆星系統(又稱單星系統,只有一顆恆星),我們的太陽系是一個單恆星系統,但銀河系中大多數恆星都屬於多恆星系統,像太陽這樣的單一恆星系統是比較少見的。
  • 意識力學之《力論》(二十三)
    ,反而聚縮成球,到了後來正力衰減,開始了攤展,甩下了一顆顆單星。攤展總是由「零次重力線「引起的,而「零次重力線「總是隨著正力衰減不斷向裡(銀核方向)遷移,遷移到那裡,那裡就開始攤展,由於銀核沒有重力,所以「零次重力線」退縮到銀核邊上就消失了。
  • 我的太陽系形成——(四)(4)你知道嗎,衛星都是行星捕獲的.
    (一)你知道嗎,太陽系外行星系存在著一大堆的問題,你從來沒聽說過。金星逆向自轉是小天體撞擊形成的你知道嗎?火星只能捕獲小衛星,這個你知道嗎?木星為什麼能夠捕獲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你知道嗎?當代行星演化理論認為:太陽系中的所有天體,最初是一團以逆時針旋轉的熱氣「星雲」經過很長時間的冷卻過程,就形成了太陽系中所有天體——太陽系。在這一過程中,同時產生行星和行星的衛星。問題來了,既然熱氣體星雲已經說明了行星衛星的由來,為什麼還要談「旋轉宇宙模型理論」呢?主要原因是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大量的系外行星探測結果,跟目前我們的行星演化理論形成巨大的衝突。
  • 光伏跟蹤系統設計風壓計算主流規範整理 第1部分 | 國標&美標
    ---全球各地對於非水可再生能源利用政策利好,光伏板塊的應用佔比將日趨增加。對於光伏跟蹤系統,布局全球,大勢所趨。而對於跟蹤系統設計,最關鍵的就是設計風壓計算。ok,是時候了解下全球相關主流規範對於設計風壓計算的規定了,此文先講述國標和美標計算!
  • 恐龍地球實驗(一):發現太陽系
    當我們的飛船來到宇宙第五空間,我們的儀器進行了全方位的掃描,目標鎖定了你們的銀河系,具體的說是鎖定了銀河系中的太陽系。我們的掃描儀器分析顯示太陽系中有一個藍色光點位於那個位置,而這樣的藍色光點正是我們此次出來要尋找的目標。我們當然非常興奮,因為我們並沒有打算在宇宙第五空間找到這樣的星球。畢竟第五空間是整個宇宙中最不起眼的存在!
  • 為什麼有科學家懷疑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
    太陽系和地月雙星系統的完美性,使得我們開始懷疑整個太陽系是不是都是被高級文明設計出來的。如果單獨地考慮,太陽系的每個特徵都存在偶然的可能性。但是當所有偶然都發生在太陽系身上的時候,這種可能性就變得非常的小,以至於我們開始懷疑這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被設計出來的。因為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奇蹟。下面讓我們看一下地球和太陽系中都有哪些不可能的亮點。
  • 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
    銀河系(圖片來於源於網絡)太陽系的成員太陽系包括太陽與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70顆衛星(173顆屬於行星和297顆屬於微型行星)796354顆小行星,上百顆矮行星和4143顆彗星。
  • 我的太陽系形成——(三)(1)旋轉宇宙眾多宇宙觀測證據
    在前面我發表的第一篇「我的太陽系形成」文章裡,結合目前對宇宙的觀測證據,也就是宇宙背景輻射、宇宙紅移、哈勃定律得出結論,我們宇宙中的所有星系均圍繞著一個巨大引力核心「巨型黑洞」(也有可能是巨型星系)進行著以逆時針方向的公轉運動,即——旋轉的宇宙。在第二篇文章裡,又介紹了旋轉宇宙的基本結構,以及與這個結構相關的宇宙觀測證據。
  • 光伏跟蹤系統設計風壓計算主流規範整理 第2部分 | 歐標&澳標
    ---全球各地對於非水可再生能源利用政策利好,光伏板塊的應用佔比將日趨增加。對於光伏跟蹤系統,布局全球,大勢所趨。而對於跟蹤系統設計,最關鍵的就是設計風壓計算。ok,是時候了解下全球相關主流規範對於設計風壓計算的規定了,此文講述歐標和澳標計算!---中國、美國、拉丁美洲(巴西、智利、阿根廷等)、中東、澳洲、非洲等。
  • 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
    銀河系(圖片來於源於網絡)隨著近年來科技發展,科學家們對宇宙的不斷探索發現,我們看似平靜的太陽系。而太陽系內的一切就像是專門為地球打造的溫室和堡壘。看似平常但又好像暗藏玄機,因為有個不可爭辯的事實就是沒有太陽系就不會有地球。太陽系的成員太陽系包括太陽與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70顆衛星(173顆屬於行星和297顆屬於微型行星)796354顆小行星,上百顆矮行星和4143顆彗星。
  • 我的太陽系形成——(一)河外星系不是離散形式而是大尺度旋轉
    為了詳細介紹我的太陽系理論,我們必須要了解太陽系形成的最初物質狀態,而要了解太陽系形成的最初的物質狀態,就必須了解我創建的宇宙形成理論,所以,今後我將不定期的推出系列文章,闡述我的宇宙形成理論,然後,再詳細介紹太陽系的形成過程,以及各大行星、太陽系整體特徵的形成。喜歡的小夥伴可關注我,我將儘可能的把非常專業的內容通俗化,把太陽系形成的45億年說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