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仿中美俄,印度設海上戰區司令部,這是要制霸印度洋?

2021-01-16 騰訊網

戰區是國家在本戰略方向最高的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在戰時將履行聯合作戰指揮職能,承擔著所有擔負戰區作戰任務的部隊實施統一指揮和控制的重任。一旦建立戰區體制,戰區司令在戰時將擁有對所屬三軍部隊的絕對指揮控制權。目前,中美俄等大國都已組建了相應的戰區模式,針對各自戰略方向的安全威脅,不斷發展聯合作戰能力。

近期,美國外交學者網站發表題為《印度新的海上戰區司令部:巨大飛躍》的文章,稱印度將新成立「海上戰區司令部」,這將成為印度首個新的「地緣」戰區司令部,也是自1947年印度獨立以來實施的規模最大的軍事重組計劃的一部分。

印度海軍「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

自莫迪上臺以來,印度軍事改革動作頻頻。2019年8月15日印度獨立紀念日當天,莫迪宣布首次設立權傾三軍的國防參謀長一職,2020年初,印度再次宣布即將推出自己的戰區司令部體制。

按照計劃,印軍將會在2022年前,對現有司令部進行改制,重新確立其職責範圍,創建中美俄等大國戰式的戰區體系,以提高部隊的反應速度,形成無縫銜接的行動指揮體系。

軍改之後,印度版圖將會被劃分五大戰區,歸為5個戰區司令部管轄,分別為北方司令部、西方司令部、半島司令部、防空司令部和海上司令部。另外還將建立獨立的後勤和訓練聯合指揮部。從已知的信息來看,這5個戰區部署得十分具有針對性。假想敵分別為中國、巴基斯坦、斯裡蘭卡等海外軍事力量以及國內納薩爾派軍事組織。

此次印度計劃成立的海上戰區司令部,就是戰區體制改革的重要一步。

長期以來,印度的軍事機構弊端一直被人詬病,各軍種內部管理混亂,勾心鬥角、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嚴重影響了總體作戰規劃和效率,使得軍隊行動能力被嚴重拖累。

印度軍正規軍超過120萬人,在數量上是不容小覷的。但由於種族、文化、宗教等多方面原因,軍隊內部有著許多廣為人知的矛盾。而龐大的規模,無疑放大了這些矛盾,再小的問題乘以龐大的基數也會導致嚴重後果。另外,由於種姓制的根深蒂固,高級軍官基本都是高種姓出身,對於底層士兵來說,不僅晉升無望,還會被軍官肆意打罵,甚至剋扣飲食。這一切都導致了軍隊內部分歧嚴重,紀律渙散,甚至造成非戰鬥減員。印度士兵自殺現象已經不算新聞了,由印度聯合服務機構(USI)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印軍每年因自殺和「自相殘殺」而死亡的士兵,甚至比在對抗敵人時戰死的還要多。

在武器裝備上,印度向來是捨得花錢的。但由於買來的武器制式不同,印度各軍種之配備的武器也五花八門,作戰系統互不兼容。如空軍、海軍和陸軍都擁有自己的飛機、雷達和飛彈,使用單獨的通信頻率,無法共享數據,更談不上協同作戰。

印度海軍「查克拉」號攻擊型核潛艇

印度也認識到,如果戰爭真的打響,這樣的部隊必然會面臨調令、配合等多方面問題,毫無勝算可言。為此,莫迪政府一直在積極推動軍改。

據報導,海上戰區司令部將駐紮在印度西海岸的格爾瓦爾,擁有對印度現有的西部和東部海軍艦隊、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海上攻擊機和運輸機,以及安達曼-尼科巴聯合司令部麾下的兩個兩棲步兵旅等部隊的全面作戰控制權,可以一次性集中印度西海岸的全部海空軍力量。印度最近部署在南部空軍司令部轄區內坦賈武爾的蘇-30MKI戰鬥機中隊將成為海上戰區司令部的一部分,該戰鬥機中隊在配備了「布拉莫斯」超音速飛彈後,可以為印度海軍武器庫中唯一可以用於作戰的 「超日王」號航母提供有效護航,為其在西海岸進行監控和巡邏任務提供強力保障。

印度蘇-30MKI

「海上戰區司令部」的成立,將會有效保衛印度海上方向的島嶼領土,使其海上通道保持暢通無阻。海上戰區司令部還能在協調各種軍種作戰力量,擴大作戰範圍,提升作戰效率,大幅度提升印度在海上方向的綜合軍事實力。

「深耕印度洋、東進太平洋」是印度長期以來的國家戰略。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後,印度已經不滿足於作為地區國家的存在,開始把「稱霸南亞、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一流國家」當作印度的國家戰略目標。海上戰區司令部的陳成立對印度來說無疑增強了其軍改的信心。但從長遠看來,印度這種軍改將深度牽涉到印軍各方利益,而且長期以來印各軍種之間相互掣肘,都在積極捍衛自己的地盤,經常為資源分配不公而鬧不和,再加上近期由於新冠病毒疫情持續造成嚴峻財政形勢,印度軍隊在可預見的未來將很難獲得必要的資金預算,這些勢必都將會對其「傷筋動骨」的戰區體制改革構成極大掣肘,能否如期順利完成軍改,還有待觀察。(瑤柱)

相關焦點

  • 印度洋是印度的洋?兩國海軍表示不服,絕對實力面前哪有自信?
    印度連續數年都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通過這幾年發展國力大增。錢包漸漸鼓起來的印度開始大量購買武器裝備軍隊,得到美國、俄羅斯兩個軍事強國的大力支持,甚至豪言能夠打贏雙線戰爭。印度的話雖然略有底氣,但最悲哀的是遇到真正的世界大國,想要將印度洋變成自己的內海,必須問中美答不答應。印度有沒有實力控制印度洋?我們看看印度海軍實力如何。
  • 溫駿軒:印度一直想控制海上命脈,但印度洋不是印度的
    單從位置來看,迪戈加西亞島倒真算得上是印度洋的中心。然而這樣完美的位置也意味著:駐紮於此的美軍將兵力投送到哪個方向都不會太近。正因為看到了這一點,印度才對主導印度洋這件事有想法。 儘管印度洋被貼上了印度的標籤,但以印度為主的南亞次大陸並不是印度洋唯一的地緣力量,非洲、東南亞、澳大利亞分列它的周邊。不過在其他幾個大洋中,主要的地緣力量都分布在兩側。
  • 印度歷史上是如何佔領安達曼群島的,中國應如何破解馬六甲威脅?
    該群島位於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交界處,北距緬甸197公裡,南距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547公裡,直接扼守了馬六甲海域出印度洋的戰略通道。印軍因此在該群島修建了多個軍事基地,可監視經過馬六甲海峽的航運、特別是往返于波斯灣的原油運輸。早在2001年,印度軍方就組建了「安達曼-尼克巴司令部」(ANC),這是印度唯一的三軍統一戰區司令部,有權節制轄區內的陸海空三軍部隊。
  • 印度想在印度洋上稱霸,美帝同意了嗎?
    還有一些國家卻因為軍事實力加強,就對整個印度洋抱有非分之想,甚至欲將其收入囊中。在印度洋周邊各國中,印度顯然屬於後者。 「印度」的洋 對於一部分印度人來說,印度洋既然以印度為名,那就理直氣壯的應該屬於印度。進入了21世紀後,印多次採取實際行動,欲拉攏周邊國家共同對抗印度眼中的潛在對手,將整片印度洋納為己有。
  • 美太空司令部的正式運行說明星球大戰離人類越來越近?軍情觀察
    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法國去年就批准了2019-2025年軍事規劃法案,要拿出36億歐元,未來要規劃更新觀測衛星和通信衛星,發射電子偵聽衛星,提高太空監察監測的現代化水平。也就是說法國在加強太空軍事力量方面也有了一系列的動作,不僅僅是美俄這兩家,那麼再看看中國,還有印度日本等這些國家在太空方面的技術有了明顯的突破。
  • 野心不小,印度急購10架美制無人機,想主宰印度洋扼住中國咽喉
    他表示,印度軍方正致力於強化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上的防務建制與軍事設施,而且已經在這個遠離印度本土的群島上建立了三軍司令部。換句話說,武裝這個群島,不單單是印度海軍的主意,而是整個印度軍方的共識。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之所以備受青睞,恰在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該群島正對馬六甲海峽西側的出口,是監控、封鎖這一國際重要水道的天然「橋頭堡」。
  • 胃口太大,印度稱印度洋是印度的「後花園」,為何我國不承認?
    因此,他率領船隊經過一片廣闊海域後,把這片海域都稱為印度洋。印度洋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1/5,是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沿岸國家很多,地跨三個洲,既有亞洲,也有非洲,還有澳大利亞。但最近幾年,印度很焦躁,隨著印度國力的發殿,印度膨脹心理大漲,不斷放出印度洋其「後花園」的事。印度聲稱,要把「印度洋變成印度的洋」。
  • 把軍事基地建到印度家門口!伊朗準備入駐印度洋
    據外媒近日報導,伊朗計劃將於2021年在印度洋延安地區建立多個永久性海上軍事基地,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多艘伊朗海軍艦隊進入印度洋地區進行巡航。伊朗此舉打破了印度在印度洋地區一國獨大的局面,不僅使印度在這一地區掌控能力受到了挑戰,同時也是對美國發出的強硬信號。
  • 印度洋又不是印度的,中國航母憑什麼不能去?
    近期,印度國防部長秘書阿賈伊·庫馬爾說,繼南中國海之後,印度洋地區正成為新的活動焦點,印度需要加強安全防範,需要建設強大的海軍和空中力量,來保障印度洋戰略!既然要加強安全防範,自然要找個「敵人」出來。巴基斯坦太弱,看不上。
  •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扼控印度洋的兩道「閘門」
    ●郭宏軍  印度洋是連接四大洲、兩大洋、貫通五大海峽的重要海域。從拿破崙時代以來的三百年間,每一個霸權國家無不把控制印度洋做為其稱霸世界的重要目標。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是印度的中央直屬區之一。這裡由於遠離大陸,開發不易,自印度獨立以來一直未能得到中央政府的重視,當地一些土著民族至今仍保留著裸身舊習。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位置重要,具有印度洋其他島嶼無可替代的戰略地位。世界著名的黃金水道———馬六甲海峽就坐落在安達曼-尼科巴以東不遠處。群島恰如卡住海峽的兩道天然閘門,扼控亞太、非洲、歐洲以及大西洋地區之間國際航空及海運的戰略要衝。
  • 日本要成立自衛隊「天網電」司令部,構築太空監視網絡
    日本自衛隊要成立「天網電」司令部它是幹什麼的?據媒體報導,日本政府已經決定,在防衛省自衛隊內新設統管太空、網絡空間和電子戰部隊的指揮機構——「天網電」司令部,並將其寫入計劃於2018年下半年修改的《防衛計劃大綱》。這將是日本自修憲以來,在全面軍事能力建設上的又一重大舉措。
  • 印媒大談中國「馬六甲困境」,稱印度可控制印度洋咽喉
    據印度「wionews」網站2020年11月19日報導稱,印度在印度洋海上交通樞紐附近,特別是在連接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馬六甲海峽附近,具有地區海上軍事優勢能力,這些水域對中國十分重要,因為馬六甲海峽是中國能源和貿易運輸的重要海上交通要道。
  • 中國海軍在印度洋演習,疑似出動潛艇,究竟強化了中國哪些能力?
    該艦隸屬於北部戰區海軍某防險救援支隊,主要的作戰裝備是其在尾部投放裝置上攜帶的英國製造的LR-7型深潛救援潛艇,該艦日常所承擔的戰術任務只有一項,那就是對在訓練或戰時可能沉沒的潛艇實施救援行動。畢竟在幾年前,就有1艘09III型潛艇以上浮掛旗的形式無害通過馬六甲海峽,照片被傳得到處都是;本次第34批護航編隊可能也帶了這麼一艘艇,一方面給潛艇部隊熟悉印度洋預設戰場的水文環境,另一方面也搞一搞常態化的遠航訓練,還能順帶給水面艦艇部隊增加一道水下屏障,在中巴聯演中還可以客串一把印度的那艘971「狗魚II」,讓巴基斯坦海軍體會體會搜潛攻潛,可謂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 印度洋與中國政策(上)
    英國人能控制印度洋一個半世紀,就是因為它不僅控制了印度洋中的埃及而且還控制了印度這兩個從地緣到資源都是最重要的大國,控制了埃及也就控制了西印度洋,而控制了印度,也就基本控制了印度洋。英國在這一海域的強大制海權是因為有在埃及和印度的制陸權的支撐,英國利用這兩個國家的豐富的資源支撐了好幾場陸地戰爭,埃及的資源支撐英國開展在東地中海的戰爭,而印度的資源則支撐英國開展在阿富汗和中國東海的侵略戰爭。
  • 印度洋中心,中國修建了一座2.1公裡大橋,這下印度徹底坐不住了
    但很顯然,中國基建的腳步並沒有就此停歇,這不中國在印度洋中心,修建了一座2.1公裡的大橋,這下印度徹底坐不住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中國在印度洋中心,修建了一座長達2.1公裡的大橋,這座橋連接起來了馬爾地夫首都馬累和國際機場,這是中國在馬爾地夫這個度假勝地投資建設的眾多工程中的一個,據介紹,這座中馬友誼大橋被馬爾地夫官方稱之為中馬關係的「裡程碑」。
  • 印度洋和印度河屬於誰?
    導讀:野心勃勃的印度在南亞稱王稱霸,除了巴基斯坦外印度對南亞其他國家都有巨大的影響力。印度更是打算利用從東部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到西部的馬爾地夫施加對印度洋的巨大影響力。確實作為印度洋周邊最強大的存在印度確實可以輻射更寬廣的領域,這也是美國拉攏印度實施印太戰略的原因所在。
  • 社評:印度洋已成地緣政治中戰略博弈之洋
    印度洋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貫通歐亞非與大洋洲,東靠資源豐富的南中國海,並通過馬六甲海峽通向廣闊的太平洋,隨著印度洋的地緣價值和戰略地位的不斷上升,中國更應重視經略印度洋。印度洋是中國提出的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海洋,在全球化形勢下充分確保在印度洋上自由航行的權利,對未來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美俄難得達成一致,大批武器運抵印度,網友直呼:我們被騙了
    而疫情帶來的問題在印度尤其尖銳,不僅確診病例屢創新高,甚至還在快速發展。儘管如此,印度執意在南亞地區發起軍事衝突,使地區局勢不斷緊張。在這一敏感時刻,美俄的態度罕見達成一致,在武器進口方面都與印度保持密切聯繫。對於俄羅斯的舉動,我國網友非常憤怒,高呼「我們被騙了」!
  • 印度蘇30MKI:這真是怕啥來啥!殲16上高原,全面替換殲7
    據美國軍事網站分析,殲-16戰機入役之初,我國並沒有考慮將這款戰機部署在西部高原地區,而是主要裝備給了東部戰區以及南部戰區,面對方向是東海一帶以及南海地區。不過今年6份中印邊境爆發了對峙事件,而印度方面咄咄逼人的姿態不斷在邊境地區部署重型裝備,我國也相應在部署上做了一些調整。眾所周知,殲-16是我國近年來服役的一款重型戰鬥轟炸機,其優越的作戰性能已超過俄制蘇-30MKI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