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國慶長假,每到假期,小編就比較興奮,小編算了一下,我們國家法定節假日總天數為11天,休息日為104天,還真是幸福啊。那麼古代人有沒有假期和休息日?他們一年又有多少天可以休息呢?
在秦朝及以前,是沒有法定的節假日,也沒有具體的休假制度,政府官員每天都要按時上班,如果遇到什麼特殊情況,需要提前請假,經皇帝或相關部門的批准後,方能離開。秦時的官員請假稱「告歸」,告歸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因疾病需要回家休養,二是身體老邁需告老還鄉。

到了西漢時期,正式確立了休假制度,據《漢律》記載:「吏員五日一休沐」,即官員每五日可以放假一日。這個休沐大概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星期六、星期天。除了常規休息,每年冬至、夏至也各放5天假。至於官員的喪假和探親假,要根據遠近定天數,遇到特殊假日也就是皇帝誕辰放假3天,這樣算起來一年總共能休假73天;這種慣例一直沿襲到隋朝。
到了唐朝永徽年間,採用了南朝的梁國「旬假」,改為了每十日休假1天,分為上中下旬各一天,又稱作「浣」;唐朝除了這樣的常規假,每年還有3個「黃金周」,每逢春季、冬至、清明各休7天,中秋、夏至分別休3天假,元宵節、中元節、盂蘭盆節、端午節、重陽節、三伏天幾乎每逢節氣都要休假一天,還有婚假、喪假、探親假,這樣算起來,假日超過了百天(也不少啊)。
到了宋朝,在唐代假期的基礎上有所增加,宋代是中國歷史上傳統節日最多的朝代,不但開創了「天棋節」這樣的新節日,幾乎是逢節必休,《文昌雜錄》載:「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夏至、中元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歲共六十八日。」另外,宋朝還有一個省親假,每年十二月二十日至次年正月二十日,各級官署停止辦公,回家過年;各種假期加起來比記載要多很多,每年合計有一百多天;和我們現在差不多。
到了元朝,假期制度發生了大變化,元朝統治者認為生命在於運動,不需要什麼假期,法定節假日只有十六天。

到了明朝時候,朱元璋是個工作狂,規定每年只有18天假期,元旦五日,冬至3日,元宵節10日。朱元璋過世後,增加了月假3天,加上原來的18天,每年休假有50天,比宋朝少了將近一半。
清朝的休假制度基本沿襲了明朝,但到了清末,休假制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鴉片戰爭後,受西方假日制度的影響,例假由原來的3天月假,變為了周日休假,這種制度一直沿襲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