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小袋科的結腸小袋纖毛蟲寄生於人和豬及其他動物的大腸內引起的寄生蟲病。是以腹瀉為主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
(一)病原體滋養體呈橢圓形,大小 50~200 微米 × 30~100 微米表面有斜行排列的纖毛,口緣的纖毛較粗,底部有胞口,下連胞咽,體後部有胞肛。包囊近似為圓形,直徑 40~60 微米,呈綠或黃色,囊內有核和伸縮泡,囊壁厚。
(二)流行病學本病宿主範圍較廣,主要發生於 2~3 月齡的仔豬,病畜和帶蟲動物是主要的感染源。包囊隨糞便排出體外,汙染飼料飲水,豬採食了被汙染的飼料、飲水而感染,滋養體在豬的腸道內縱分裂的方法增殖,形成包囊。
(三)臨床症狀腹瀉,糞便呈泥糊狀,惡臭,混有粘液和血液。急性型發病突然,引起死亡,慢性型長時間腹瀉。
(四)病理變化大腸黏膜潰瘍。
(五)實驗室診斷 1. 生前糞便檢查:取新鮮糞便用生理鹽水見其稀釋,塗片,鏡檢。滋養體呈橢圓形,表面有斜行排列的纖毛,口緣的纖毛較粗,底部有胞口,下連胞咽,體後部有胞肛。包囊為圓形,呈綠或黃色,囊內有核和伸縮泡,囊壁厚。2. 死後剖檢檢查:取結腸黏膜塗片,鏡檢。
(六)防治 1. 預防⑴加強飼料和飲水的管理,堆放糞便的地方要遠離水源和飼料房,出完糞便的車輛及其他工具要清洗消毒後放入指定地點,下次再用。發現病豬及時隔離、治療。⑵有小袋纖毛蟲病的豬場,要注意人的自身保護,加強食物和飲水的管理,工作完以後、飯前、便後要清洗手,防止誤食包囊,引起感染。2. 治療呋喃唑酮,拌料,每噸飼料 200~400 克。 編輯:張婧審核專家:焦福林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副研究員
【來源:科普中國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