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痢疾會造成養豬業飼料報酬比率下降,治療和飼料投入成本增高,造成經濟損害。該文將從豬痢疾的流行病學、病理特徵、診斷以及治療等方面探究豬痢疾對養豬業的影響。
1 流行病學
1.1病原體
豬痢疾短螺旋體是造成豬痢疾的病原微生物。豬痢疾短螺旋體又稱為致病性豬痢疾蛇形螺旋體,結構呈現緩慢螺旋的螺絲線狀,每個豬痢疾螺旋體通常有4~6個彎曲,病原體兩端呈現尖銳狀。在顯微鏡下,游離得的痢疾短螺旋體作蛇形運動或者以病原體長端進行亍螺旋運動。痢疾短螺旋體為革蘭氏陰性菌,對吉姆薩染料以及苯胺染料敏感,具有較好的著色性。豬痢疾短螺旋體不耐高溫,溫度在37°C以上即可被快速滅活,同時豬痢疾短螺旋體對溼度要求較高,乾燥環境下可迅速滅活。通常豬痢疾短螺旋體在糞便中大量存在,並且糞便環境能提高病原體對環境的耐受性。在溼潤糞便中,豬痢疾短螺旋體能存活超過30d,在含有糞便堆積的土壤中,豬痢疾短螺旋體能存活2月以上。在豬舍糞便堆積物中發現,豬痢疾短螺旋體能存活3月以上。
1.2傳播途徑
豬痢疾的傳染源主要來源於糞便。溼潤的糞便中會滋生大量的豬痢疾短螺旋體,豬痢疾短螺旋體通過汙染豬飲用水與豬飼料,進而導致豬痢疾發生。運輸患有豬痢疾的病豬的運輸工具等都會傳播豬痢疾短螺旋體。豬痢疾短螺旋體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致病。豬飲用被豬痢疾短螺旋體汙染後的水源、飼料,即可通過消化道感染豬痢疾。此外,豬免疫力下降時,也會感染豬痢疾短螺旋體,引發痢疾。
1.3易感動物
豬痢疾是豬群所特有的疾病,目前尚未在其他動物群體中發生此類疾病。豬痢疾短螺旋體對全年齡段豬都具有傳染性,但主要對斷奶後處於7~12周左右的架子豬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此階段的豬傳染率、發病率與致死率都高於其他年齡段豬群。
2 病理特徵
2.1臨床特徵
豬痢疾對豬機體的影響隨著病程具有不同特徵,主要分為慢性豬痢疾、急性豬痢疾和最急性豬痢疾。慢性豬痢疾的臨床病情較弱,病豬出現腹瀉,腹瀉排出物中含有大量的粘液和壞死的腸道表皮組織碎片以及糞便,出血量較少。病豬體重出現動態變化,在一段時間內出現體重增長和下降反覆交替,並且在交替中,病豬逐漸消瘦,精神萎靡,架子豬出現明顯的生長停滯。妊娠期的病豬在感染豬痢疾後,會出現流產,而哺乳期的豬感染後則出現乳汁減少或者乳汁分泌停止。病程持續時間可達1月左右。
出現急性豬痢疾的病豬發病初期及表現為食慾減弱,並伴隨含有粘液的硬質排便。隨後病豬出現腹瀉症狀。早期腹瀉產物主要呈現黃色或者灰色的軟性糞便或水性糞便,糞便中伴隨有大量的透明粘液、黃色化膿物以及血液,中後期腹瀉產物為紅色膠質狀血液糞便,糞便味道刺激腥臭。發病中期,病豬體溫不斷升高,最高可達到40°C以上,並且病豬由於長期腹瀉,精神狀態較差,進食停止,並出現脫水以及脫肛等症狀。病豬腹痛嚴重,出現弓背以及眼球下陷等顯著臨床特徵。急性豬痢疾持續時間多為1周左右。
最急性豬痢疾通常無顯著臨床特徵,表現為最急性豬痢疾的病豬通常發生驚厥倒地後即可發生死亡。發生最急性豬痢疾的病豬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組織解剖和病原微生物鑑定,才能與其他疾病加以區分。
2.2解剖學特徵
對豬痢疾引發的死亡病豬進行組織解剖,解剖學特徵主要為消化道系統。病豬消化道系統,特別是大腸上皮組織出現典型的炎症症狀。大腸內含有大量粘液,上皮組織黏膜腫脹,出現異常的充血和毛細血管破裂。大腸內含有大量的組織液與血液的混合液,黏膜組織損壞嚴重。患有豬痢疾的病豬其他器官組織解剖通常無明顯病變。
3 診斷
3.1染色鏡檢
在無菌環境下對病豬排洩物中的粘液、血液或者水樣糞便進行塗片,通過對塗布片進行染色,即可鑑定病原微生物。對獲得的載玻片在無菌操作臺中進行乾燥,乾燥後蓋上蓋玻片,隨後分別對塗片進行吉姆薩染色,草酸銨結晶紫染色和革蘭氏染色。染色後,將塗片進行鏡檢。豬痢疾短螺旋體對吉姆薩染料和草酸銨結晶紫具有較強著色性,因此可以在顯微鏡下看到明顯的彎曲狀病原微生物。該菌在革蘭氏染色中呈現陰性,可以基本判斷豬痢疾。
3.2微生物培養檢查
通過對發生死亡的病豬結腸進行取樣培養,也可檢驗豬痢疾。對死亡病豬的結腸黏膜剪取後進行梯度稀釋,取稀釋液於含有兔血和壯觀黴素的胰酪腖血瓊脂培養基上劃線接種。劃線後倒置於厭氧盒中,置於40°C培養箱中培養。培養1周左右時,可在培養基中看到透明狀、針尖大小的菌落,劃線菌落沿著劃線中軸進行彌散狀擴散,每個菌落都會出現明顯的溶血環。挑取菌落鏡檢,即可獲得豬痢疾短螺旋體的鏡檢特徵。
3.3運動檢查
豬痢疾短螺旋體具有明顯的運動特徵。因此,在無菌條件下刮取豬結腸組織液,滴加到高壓滅菌後的生理鹽水中,製備懸滴標本。將懸滴標本置於400倍顯微鏡下,可以看到蛇形遊動或者以菌體中軸進行螺旋移動的病原微生物。通常視野內出現10個以上具有明顯運動特徵的病原體,即可判斷豬痢疾。
3.4動物實驗
將死亡後病豬的組織液與滅菌後生理鹽水進行動物實驗,也可以診斷豬痢疾。將死亡後病豬的組織液與生理鹽水混合後腹腔注射於實驗動物,同時,將滅活的組織液也注射人實驗動物,在實驗動物死亡後,提取組織液鏡檢,對比即可判斷確認豬痢疾。
4 治療
4.1西藥治療
將確診的患有豬痢疾的病豬按照體重注射相關西醫藥物。病豬按體重肌肉注射0.1g/kg磺胺嘧啶鈉、0.1~0.2mL/kg痢疾殺星,並配合肌肉注射維生素B1、維生素B。、維生素°C以及止血敏,每天2次,連續使用3~5d。對於脫水嚴重的病豬,要給予生理鹽水的補充。此外,在病豬飲用水中可添加小蘇打等調節病豬的腸道功能。
4.2中藥治療
中醫治療多採取複方湯劑灌服。可將奈何草30g、石榴殼20g混合,以每50kg為一劑量,煎煮後加入以及白礬2g,攪拌至溶液均勻後,放置常溫灌服於病豬。可持續服藥5d以內。也可將奈何草40g、黃岑20g、味連20g、黃檗30g混合後,以每50kg為一劑量,煎煮後灌服於病豬,能夠有效的緩解病豬症狀。
5 防治
5.1免疫防治
豬痢疾的防治主要為免疫防治和飼養管理,免疫防治是指接種相關疫苗。目前,已經存在商品化的豬痢疾疫苗。可對發生豬痢疾感染後的其他架子豬接種豬痢疾疫苗,或者對整個豬群接種豬痢疾疫苗,能有效避免豬痢疾的發生。
5.2飼養管理
要對豬排洩物進行行及時的清理與清潔,保證豬舍內無糞便堆積,要對豬舍外糞便處理處進定期清理,防治感染病原微生物。此外,要加強飼料及飲用水管理,防止發生汙染。
6 結語
豬痢疾多發於斷奶後的架子豬,在仔豬和成年豬群中感染率較低。豬痢疾的發生與傳播進程緩慢,發生時間無顯著季節性特徵。豬痢疾病原體的來源途徑較多,致死率較低,但感染豬痢疾的架子豬痊癒後,會表現出生長緩慢,發育遲緩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