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豬高燒,腹部有藍紫色出血,可能是附紅體?如何快速診斷和治療

2021-01-09 騰訊網

隨著最近一段時間生豬價格的上漲,以及養豬利好政策的支持,復養和補欄養殖戶越來越多,我們都知道豬群封閉飼養是控制疾病的一個重要手段,而從其它豬場引入仔豬或後備母豬時很容易引起多種疾病的發生。今天跟養豬朋友分享的案例就是因為豬場老闆從臨縣豬場採購了134頭仔豬而引起的一次發病,藉此提醒養豬朋友,外購仔豬或後備母豬進入豬場後一定要先進行隔離飼養,待飼養2-3周後豬群依然穩定才可以做混群處理。

豬場發病情況介紹

據豬場老闆所說,該場是在2019年7月中旬從鄰縣一家存欄200頭母豬的豬場內引進了134頭仔豬,引進仔豬後當天即同豬場內原有的64頭生豬進行了混群飼養,起初並沒有表現出異樣,在飼養了一個多星期之後新引入的仔豬陸續表現為高燒、食慾減退、皮膚發紅,腹部皮膚有藍紫色出血點,部分病豬皮膚還有出血點,並逐漸消瘦。發病後肌注安乃近、阿莫西林、林可黴素進行治療,但未起到良好質量效果,到筆者臨診時已經死亡了24頭仔豬。

1)臨床症狀

接到豬場老闆電話後筆者前往豬場發現,豬群整體健康狀態極差,幾乎全部發病。測量體溫多數處於40.2-41.2℃,食慾減退或廢絕,病豬扎堆喜臥,不願走動,個別豬有咳嗽和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症狀,仔細檢查豬舍地面可發現有醬油色尿跡。發病小豬有的皮膚發白,有的發紅,皮膚發白仔豬可視黏膜黃染或蒼白,皮膚發紅仔豬可視黏膜潮紅,且皮膚指壓不退色,檢查5頭髮病仔豬其中有3頭仔豬腹部皮膚有藍紫色出血點。另外,據老闆所說仔豬還會表現為發病後先便秘後腹瀉的症狀,發病後期仔豬還會出現四肢抽搐,呼吸困難等問題。

分析臨床症狀應重點抓住如下幾個關鍵點:

a、豬群高燒、食慾減退,扎堆等屬於普通臨床症狀,對於疾病診斷並沒有太大的指導意義;

b、豬舍地面有醬油色尿跡,這屬於血紅蛋白尿,是豬附紅細胞體的示病症狀;

c、導致仔豬發病後先便秘,後腹瀉,且皮膚發紅,指壓不退色,可能是豬瘟,也可能是附紅細胞體感染;

d、5頭中有3頭仔豬腹部皮膚有藍紫色出血點,該症狀屬於附紅細胞體的典型臨床症狀。

e、可視黏膜黃染或蒼白,可能是仔豬缺鐵性貧血,也可能是附紅細胞體感染。

2)病理剖檢

從發病豬群中任意選擇3頭症狀較嚴重的仔豬進行剖檢,解剖後發現病豬血色蒼白,血液凝固不良,肌肉蒼白,其中2頭脂肪有微黃色染色,皮下和結締組織呈膠凍樣浸潤,胸腔、腹腔和心包積液增多,肝臟腫大呈黃色,並且質地變脆,膽囊中膽汁濃稠,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出血,另外腸漿膜、心冠脂肪等組織有黃染症狀。

病理解剖分析:從病理變化中可以發現豬群的主要病理變化集中在各臟器的黃染,而臨床上導致這一病變的主要疾病就是附紅細胞體病。

通過臨床症狀和病理剖檢變化可以做出附紅細胞體的初步診斷。

附紅細胞體臨床快速診斷方法:將懷疑病豬趕至單獨圈舍內,用消毒剪刀剪破病豬耳朵邊緣,觀察流血情況,若流出血液稀薄,血色為粉紅色,並且血液流動性差,凝固不良即可做出附紅細胞體的診斷。

實驗室快速診斷方法:採集懷疑病豬耳靜脈血,滴在載玻片上,然後滴上0.9%的生理鹽水混勻,蓋上載玻片後在光學顯微鏡400倍鏡下進行觀察,若可見到紅細胞表面有卵圓形的蟲體做運動,即可診斷為附紅細胞體感染。也可直接用病豬耳靜脈血做抹片觀察,若紅細胞變形呈齒輪狀或其它不規則形狀,也可確診為附紅細胞體。

附紅細胞體的治療

首先加強豬場飼養管理,尤其是衛生管理和消毒工作,每天定時打掃衛生1-2次,每周定期進行消毒,並把發病豬集中到同一圈舍,便於管理,病死豬要進行無害化處理。治療病豬所用針頭要一頭豬一個,用後進行清洗並高溫煮沸後才能再次使用。

1)對症治療

a、高燒病豬,針對高燒至40.5℃以上病豬,應肌注安乃近、氟尼辛葡甲胺等退熱藥物;

b、皮膚發白病豬呈貧血症狀,建議肌注補鐵針劑1.5-2ml;

2)殺蟲治療

a、發病嚴重食慾廢絕豬,使用注射用水稀釋三氮脒至5%注射液後,按照5-7mg/kg體重做深部肌肉注射,一天一次,連用2天;

b、發病食慾減退豬,按照長效土黴素注射液40mg/kg體重+銀黃注射液0.2ml/kg體重肌注,一天一次,連用3天;

c、每噸飼料添加銀黃可溶性粉1kg+泰樂菌素2kg+強力黴素1kg+氨基多維1kg,拌料給藥治療。該場多數豬只食慾減退或廢絕,所以建議飲水給藥,按照每噸水添加銀黃可溶性粉500g+泰樂菌素1kg+強力黴素500g+氨基多維1kg進行治療。

治療效果:通過上述治療後,後續共死亡15頭髮病嚴重豬,其它豬只的病情開始好轉,豬群的採食量逐漸恢復,後續沒有新發案例的出現,至此此次疾病已經治癒。

病例總結

該場的此次發病時由於豬場外購仔豬後未進行隔離即混群,導致了新引進仔豬的發病。另外發病後未能做出正確的診斷,雖然採取了一定的治療措施但是並未起到有效治療效果。所以提醒養豬朋友後續再外購仔豬和引種後備母豬時首先應注意引種豬場當地的疾病發生情況,其次引種後要隔離飼養2-3周後方可混群,最後就是豬群發病後應迅速根據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做出初步診斷,若治療2-3天後無效,立即藉助實驗室診斷進行確診,從而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豬場損失降至最低。

豬附紅細胞體病的討論

豬附紅細胞體發病後會導致部分病豬皮膚發紅,皮下有出血點,且末梢皮膚紫紅色後壞死,所以又稱為「紅皮病」。是由於立克次氏體病原附紅細胞體感染而引起的一種熱性溶血性傳染病。因其主要寄生在紅細胞表面、血漿和骨髓等處所以會導致病豬表現為黃疸、貧血,皮膚蒼白,肌肉蒼白,內臟黃染等症狀。

該病常年都可發生,由於通過血液傳播,所以在夏季蚊蟲繁殖旺盛時發病率更高,不同品種、性別和年齡的豬都易感,但豬群年齡不同其症狀也有所不同,仔豬常表現為咳喘,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症狀,以及貧血,腹瀉等症狀;育肥豬表現為溶血性貧血,皮膚和可視黏膜蒼白或黃染,皮膚發紅,被毛無光澤,排出淺紅色至醬油色血紅蛋白尿;母豬表現為高燒,皮下水腫,流產或早產,若母豬隱性感染則會表現為斷奶後不發情,返情比例高,哺乳母豬泌乳量下降等問題;公豬感染後表現為精液質量下降,性慾低下等。

所以在日常的飼養管理中應注重該病的預防:

a、加強豬場的驅蟲工作,一般一個季度驅蟲一次,尤其注意疥蟎的驅殺,具體驅蟲措施建議參考《養豬丨立春到,溫度升,讓我們聊聊春季豬場驅蟲那些事》;

b、加強滅蠅滅蟲工作,因附紅細胞體可通過血液傳播,所以夏季蚊蠅是導致該病傳播的一個重要原因,夏季豬舍內應加強滅蠅滅蚊;

c、做好針頭的消毒,肌注藥物或疫苗免疫時,母豬建議一頭豬一個針頭,仔豬和肥豬建議一窩豬一個針頭,用後及時清洗消毒後再次使用,防止該病的傳播;

d、降低飼養密度,減少豬群應激,當天氣突然變化或者轉群時,建議在豬群的飼料或飲水中添加氨基多維、黃芪多糖等抗應激藥物;

e、做好藥物保健,一般每年的4、5月份(南方稍早,北方稍晚)需要在豬群的飼料中添加強力黴素+磺胺間甲氧嘧啶7天,降低豬群體內附紅細胞體的含量,防止該病的發生。

附紅細胞體的鑑別診斷

雖然附紅細胞體具有比較典型的示病症狀,但是臨床症狀同豬瘟、仔豬缺鐵性貧血、弓形體等有一定的相似性,臨床需要鑑別診斷:

a、附紅細胞體同豬瘟鑑別診斷:兩病的相似症狀在於都有指壓後不褪色的紫斑,另外耳尖等處會有紫紅色,還會有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的症狀。但豬瘟主要引起淋巴結、喉頭、扁桃體、膀胱等內臟的廣泛性出血,脾臟的出血性梗死,回盲瓣扣狀疹等症狀,而附紅細胞體主要引起心冠脂肪、肝臟、腸漿膜、喉頭等處黃染,膽囊腫大,膽汁濃稠等症狀。

b、附紅細胞體同仔豬缺鐵性貧血的鑑別診斷:兩病的相似之處在於病豬可視黏膜黃染或蒼白,呼吸急促,被毛粗亂,消瘦。但仔豬缺鐵性貧血多發生於哺乳仔豬,而附紅細胞體多發生於保育豬、育肥豬等階段。

c、附紅細胞體同弓形體的鑑別診斷:兩病的相似之處在於均會導致病豬高燒,精神沉鬱,皮膚發紅等症狀,但附紅細胞體會導致可視黏膜先充血后蒼白,黃染,血液稀薄,解剖時血液凝固不良;而弓形體主要表現為流鼻涕、咳喘等呼吸道症狀,行走站立不穩等神經症狀。

相關焦點

  • 「非常」時期,非洲豬瘟的鑑別和診斷
    因其症狀容易與其他疾病的症狀相混淆,臨床診斷非洲豬瘟通常是推測性的。此外,一些豬(和野豬)的其他疾病引起的死亡率與急性非洲豬瘟暴發的死亡率相似。在實驗室確診前,任何診斷都不具有結論性。除本章(圖8)所述的主要的鑑別診斷病種外,還需要考慮其他可能的情況,包括普遍的敗血症或出血(瘀血)等。
  • 豬血蟲病的症狀和治療方法|豬寄生蟲病【搜豬網_中國生豬預警網】
    豬血蟲病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豬血蟲病在我國的養豬業中,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但近年來變得越來越常見,越來越嚴重,有的患病豬場曾因此遭遇很大的經濟損失。該病主要發病對象為母豬和仔豬,另外由於屬於人畜共患病,因此也會有傳染給人的可能,所以一旦發生,危害將很慘重。
  • 病豬的檢查步驟和方法,教你快速識豬病!
    首先,仔細觀察豬在自由狀態下的姿勢,行為,營養狀況,排糞情況及呼吸有的節律。    豬以四肢縮於腹下而伏臥,這是惡寒的表現。豬呈犬坐姿勢,常見於肺炎,胸膜炎,貧血或心功能不全。  豬的頭頸外斜或做圓圈運動(向病側),通常見於中耳炎,內耳炎,腦膿腫或腦膜炎,肢腿麻痺,共濟失調,平衡失控,強直性或陣發性痙攣,表明神經有器質性病變或功能性損傷。病豬弓背腿鬆弛及肢體位置異常(或攏於腹下,或向前伸),表明患肢有病不敢負重。
  • 豬痢疾診斷與治療,飼養需注意什麼?豬拉痢疾怎麼辦?
    豬痢疾會造成養豬業飼料報酬比率下降,治療和飼料投入成本增高,造成經濟損害。該文將從豬痢疾的流行病學、病理特徵、診斷以及治療等方面探究豬痢疾對養豬業的影響。1 流行病學1.1病原體豬痢疾短螺旋體是造成豬痢疾的病原微生物。
  • 一般有哪些症狀?此病的治療措施有哪些?
    例如侵襲性葡萄胎,此類疾病就是和女性健康密切相關的,不僅影響健康,甚至會直接影響生育問題等。注意了解此病的機制以及對身體的危害。01什麼是侵襲性葡萄胎?侵襲性葡萄胎是怎麼引起的?一般如何診斷?患者會出現不規則的陰道出血,或者是子宮出現轉移。此病的治療方法一般是依靠化療等。它可以採用藥物的方式進行治療,但是一般只用藥物的話,效果並不明顯。主要症狀有陰道不規則出血等。侵襲性葡萄胎主要是由於營養不良,病毒感染導致的。2、侵襲性葡萄胎是怎麼引起的?卵巢功能障礙和卵子異常。此外,染色體出現異常也會引起,其他的因素也有多,例如種族,地理以及氣候環境等。
  • 豬藍耳病與圓環病毒混合感染
    買回來第四天打了豬瘟弱毒苗,次曰豬開始有個別豬不吃食,起燒.以為是打疫苗引起的副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豬病越來越歷害,又注射了―次大劑量豬瘟疫苗無效,並且豬逐漸消瘦,死亡,呼吸困難。用多種抗生素均未見明顯效果。  一、主要症狀    體溫40.5--41.5'C,精神沉鬱,眼無神,明亮、扎堆、有屙幹屎或拉灰色糞便。
  • 自身免疫性疾病繼發的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診斷和治療
    經典的TMA包括溶血性尿毒症症候群(HUS)和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二者具有上述相同的臨床特徵和病理學改變,僅在臨床表現上略有不同,在發病機制上既有側重又有重疊,因此現在多認為這是同一類疾病的兩種不同表現形式,統稱為TTP-HUS。
  • 豬場常見病——血液原蟲病的預防和治療!
    夏季天氣潮溼悶熱,不僅會讓豬的食慾下降,還會導致一些疾病頻發,有些養豬場的衛生管理情況差,各種蚊蟲活動頻繁,非常容易傳播疾病,而豬血液原蟲病就是其中一種。那麼豬血液原蟲病有哪些症狀呢,又該如何治療呢,下面根據個人經歷,給大家講解一下。
  • 豬冬季也要預防皮膚病|豬外科病【搜豬網_中國生豬預警網】
    3、診斷:   一般情況通過臨床症狀和發病時間可以判斷為皮炎腎病綜合症,另外本病與很多豬皮膚疾病很相像,所以做好鑑別診斷是治療本病的關鍵。  3.2玫瑰康疹:病仔豬從6-12日齡開始在腹部出現小紅點,然後整個腹部逐漸呈玫瑰紅色,小紅點也逐漸增大、融合,表面開始出現糠麩鱗屑,然後紅斑和糠屑樣病變向全身擴散,病豬精神沉鬱、生長不良,個別的衰竭死亡,多數病豬繼續存活,隨日齡增大,病變和症狀逐漸減輕,但多數病豬成為僵豬,病豬沒有瘙癢症狀,哺乳和採食情況也無明顯變化,體溫不升高,患處塗擦碘酊、除癩靈,注射撲爾敏都無效
  • 藍耳、豬瘟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診斷方法及控制措施
    通過對山東某規模化豬場藍耳、豬瘟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疫情的病原及抗體水平檢測與分析,對藍耳、豬瘟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的疫情做出診斷並提出豬場整體防控措施。經過臨床症狀、病理剖檢,細菌分離鑑定及抗原、抗體檢測對疫情病因進行確診分析。結果表明,本疫情主要是藍耳、豬瘟病毒和胸膜肺炎混合感染,同時根據抗體水平的檢測發現該豬場免疫程序存在設計缺陷。
  • 綜述:腦實質出血的評估、診斷及管理
    自發性腦實質出血(IPH)常見且結局不好。控制危險因素、早期診斷以及儘早控制可能導致病情惡化的因素對於改善IPH的預後尤為重要。本綜述探討了IPH的病理生理基礎和治療方案。CAA中皮層血管有β-澱粉樣蛋白沉積,導致血管容易破裂,使CAA成為腦葉IPH的獨立危險因素。對CAA和高血壓腦葉IPH進行鑑別具有臨床意義,因為CAA相關IPH的再出血和痴呆風險較高。對於55歲以上、無其他出血原因,且局限於腦葉、皮層或皮層下的多灶性出血或者單個出血伴表面鐵沉著可考慮為可能的CAA。
  • 豬站不起來怎麼回事?怎麼治療?
    注射鏈球菌疫苗也可達到預防的目的,氨苄西林等抗生素和四環素類、磺胺類藥物在鏈球菌病初期都有效果,可以選擇較好的藥物進行肌注,及時治療。   2、副豬嗜血桿菌病   本病主要發生於2周齡至4月齡豬群。   4、豬支原體病   提到豬支原體病,多數人可能會想到豬喘氣病,其實支原體中的豬鼻支原體和豬滑液支原體都會引起豬出現關節炎。   表現症狀:被毛出亂、精神沉鬱、食欲不振、呼吸困難、跛行和關節腫脹等。
  • 一例豬圓環病毒 2 型與豬球蟲病混合感染的診治案例
    該豬場共有 215 頭不同日齡豬,其中母豬 20 頭,成年豬103 頭,仔豬 90 頭,公豬 2 頭。此次發病主要以仔豬為主,約有 20 頭仔豬發病,死亡 5 頭仔豬,病死率達 25%。發病仔豬表現為皮炎、消瘦、腹瀉、食慾下降、個別豬出現血便等症狀。發病後該豬場曾用環丙沙星、氟苯尼考、雙黃連等藥物進行治療,部分病豬的病情稍有緩解,但停藥後有反覆,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
  • 男子高燒40度險喪命,原因竟然是它!很多人都會這麼做
    為尋求進一步治療,10月26日,張大叔輾轉來到廣東三九腦科醫院。醫生在為患者查體時,發現他左手拇指上有一個黃豆大小的傷口。「考慮到患者有生豬肉接觸史,且腦膜刺激徵為陽性,我們初步診斷是豬鏈球菌感染導致的腦膜炎。」最終,在患者的腦脊液中找到了豬鏈球菌,進一步證實了醫生的診斷。
  • 豬皮膚發紅髮紫是什麼病?千萬別搞錯了病
    1.仔豬副傷寒:目前這個病在臨床上已經較少見到。散發,春秋季節多發,主要發生仔豬,架子豬。病豬體溫41℃以下,腹瀉,排灰黑色稀糞,耳根、腹下等皮膚有紫斑。剖檢皮下,肌肉廣泛性出血,慢性病例大腸表面有纖維素性壞死性腸炎及散在的瀰漫性假膜。
  • 消化道出血該如何就醫
    1.醫生查體 出血部位不同,患者體徵不同,部分患者可有腹部輕壓痛,腹部聽診腸鳴音亢進。 2.常規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有可能出血3~4小時及以上才出現血色素明顯下降,另外出血24小時內網織紅細胞計數即可增高,出血停止後會逐漸降至正常。 肝腎功能:出血數小時血尿素氮可上升,約24~48小時達高峰,3~4小時後降至正常。 便潛血:一般呈陽性。
  • 科普視頻 |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有哪些症狀?​如何篩查和診斷?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主要的症狀包括:持續反覆感染、生長發育遲緩、體重不長;甚至有一些腫瘤易感性,容易患一些淋巴系統的腫瘤、白血病等;有可能有一些自身的免疫相關的疾病
  • 豬站不起來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除了鏈球菌,還有可能是這些!
    因為引起豬站不起來的原因有多種:   可能是腦部炎症,   可能是脊椎疾病,   可能是關節炎問題,   可能是蹄部的問題,   4、豬支原體病   提到豬支原體病,多數人可能會想到豬喘氣病,其實支原體中的豬鼻支原體和豬滑液支原體都會引起豬出現關節炎。病豬的症狀表現為被毛出亂、精神沉鬱、食欲不振、呼吸困難、跛行和關節腫脹等。
  • 消化道出血您知多少?教您如何認識並應對消化道出血——南陽醫專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腸懸韌帶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腸、上段空腸以及胰管和膽管等病變引起的出血。十二指腸懸韌帶以下的腸道出血統稱為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包括:胃底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消化性潰瘍、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賁門黏膜撕裂症候群、上消化道腫瘤等;下消化道出血主要包括:小腸血管畸形、小腸憩室、結直腸的惡性腫瘤、炎症性腸病、缺血性腸病、息肉、痔瘡、肛裂等等。
  • 回盲部炎症病變的隨訪有益於早期診斷克羅恩病
    3.診斷標準和定義: CD診斷標準參考《我國炎症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2012年·廣州)》《歐洲克羅恩病和結腸炎組織歐洲循證共識:克羅恩病的診斷管理(2016年)》和《炎症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2018年,北京)》,CD確診18個月內無併發症且未使用可影響疾病自然病程的藥物,如硫唑嘌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