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到結合夸克構成質子的「強核力」:力量大到不可估量

2020-11-25 驅動之家

據國外媒體報導,引力、電磁力、弱核力、強核力----四種已知自然力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位置,每一種力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掌管著一片小天地。雖然地球上是引力、光的電磁力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主要作用,但兩種核力也扮演了關鍵角色——只不過作用尺度非常、非常小而已。

有多小呢?想像你的身體膨脹到了整個太陽系那麼大,你的雙手在奧爾特雲中搖擺,八大行星則飄在你的肚臍上方。你的身體太過龐大,電信號要花上幾周、甚至數月時間,才能穿過你的整個神經系統。即使做再簡單的手勢,動作也極其緩慢。

這就是你現在的大小(大概一米多)與10^15米之間的差距。現在讓我們反過來想。想像一個極小的尺度,對這個尺度而言,你的身體就像太陽系那麼大。在這個尺度看來,你的動作也慢得不可思議。這個極小的尺度單位名叫「費米」(femtometer),相當於10^-15米。而這就是原子核的尺度。

質子內部

從我們的視角來看,很容易把質子想成一個單獨的粒子,外面有一層由正電荷和質量構成的外殼,能像撞球一樣彈來撞去。但事實上,質子由三個更小的粒子構成,而這三個粒子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夸克。自然界中一共有六種夸克,但就質子而言,我們只需要關注其中兩種,分別叫上夸克和下夸克。

剛才說到,質子由三個夸克構成,包括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這些夸克相互結合在一起,形成一支團隊,而這支「團隊」就是我們所說的質子。

然而,這樣根本說不通。兩個上夸克所帶的電荷完全相同(因為它們屬於同一類粒子),本應相互排斥才對,怎麼能如此牢固地結合在一起呢?此外,我們通過量子力學得知,兩個夸克無法同時處於同一種狀態,因此不可能讓兩個夸克同時以同一種方式結合在一起,也不可能讓它們以這種方式共存。然而不知何故,這兩個夸克不僅能「忍受」對方的存在,甚至似乎還很喜歡對方的「陪伴」。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不一樣的「色彩」。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物理學家開始意識到,質子並不是最基本的粒子,它還可以分解成更小的部分,所以他們開展了大量實驗,並提出了多種理論。結果,他們先是發現了夸克的存在,然後又遇到了上述難題。肯定有某種東西將這三個夸克結合在了一起,並且它的力量非常、非常強大,是一種全新的自然力。

這就是所謂強相互作用力。這種假設出的強相互作用力通過簡單的蠻力解決了夸克共存的問題。你們無法同時處於同一種狀態,所以不願意待在一起是嗎?沒辦法,強相互作用力會強迫你們倆待在一起,這樣一來,問題就解決了。

此外,每一種力都有一個對應的連接點,就像一隻鉤子一樣。這能幫你判斷這種力對你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對電磁力而言,這個連接點就是電荷;對引力而言是質量;而對強核力而言,物理學家也得找出一種對應的「鉤子」。最終,物理學家選定了「色荷」(color)這個詞。

因此,假如你、或者你知道的某個粒子擁有這種名叫「色荷」的性質,你就能感受到強核力。你的色荷可以是紅色、綠色、或藍色(還有「反紅色」、「反綠色」和「反藍色」,因為生命必定不會那麼簡單)。要形成一個像質子那樣的粒子,所有夸克的色荷加在一起必須為白色。因此,如果一個夸克是紅色,另一個是綠色,最後一個就必定是藍色。色荷的具體分配情況並不重要(事實上,每個夸克的色荷也會不斷變化),重要的是,所有夸克的色荷加在一起必須是白色,這樣強核力才能發揮作用。

有了色荷這種新性質,質子內部的夸克就可以同時處於同一種狀態了。因為有了色荷,兩個夸克就不算完全相同,畢竟它們各自的色荷不一樣。

超級強度

想像一下,你拿著兩把小小的鉗子,夾住質子中的兩個夸克。你有鍛鍊的習慣,所以你的力氣可以勝過強核力。但強核力有個奇怪的性質:它的強度並不會隨著距離的增大而減小。而其它力都會如此,比如引力和電磁力。但強核力的強度卻始終如一,無論夸克之間相距多遠,都不會有所減弱。

因此,你要想將這些夸克掰開,就要不停加入更多的能量,才能維持它們的分離狀態。你加入的能量越來越多,最終積累了足夠多的能量,以致於夸克之間的真空中又誕生了新粒子、新夸克……

而這些新夸克又會立即找到「小夥伴」,彼此結合到一起。你花了半天工夫,出了一身大汗,最後還沒來及把兩個夸克掰開多遠,這一切就會功虧一簣。等你以為自己總算把兩個夸克掰開之後,它們已經找到了新夥伴、建立起了新的結合關係。這一效應叫做「夸克約束」,強核力實在太過強大,導致我們永遠也不可能看見一個孤立存在的夸克。而我們永遠也無從得知這個夸克的「顏色」。真是遺憾。

相關焦點

  • 微觀到結合夸克構成質子的「強核力」,它非常有意思
    質子由三個夸克構成。每個夸克都有自己的「色荷」。它們由強核力結合在一起5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引力、電磁力、弱核力、強核力----四種已知自然力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位置,每一種力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掌管著一片小天地。
  • 微觀到結合夸克構成質子的 「強核力」,它非常有意思
    它們由強核力結合在一起質子內部從我們的視角來看,很容易把質子想成一個單獨的粒子,外面有一層由正電荷和質量構成的外殼,能像撞球一樣彈來撞去。但事實上,質子由三個更小的粒子構成,而這三個粒子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夸克。自然界中一共有六種夸克,但就質子而言,我們只需要關注其中兩種,分別叫上夸克和下夸克。
  • 微觀到結合夸克構成質子的「強核力」 它非常有意思
    據國外媒體報導,引力、電磁力、弱核力、強核力----四種已知自然力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位置,每一種力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掌管著一片小天地。雖然地球上是引力、光的電磁力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主要作用,但兩種核力也扮演了關鍵角色——只不過作用尺度非常、非常小而已。質子由三個夸克構成。
  • 弱力和強力,來自微觀世界的神秘力量
    上一篇文章《引力和電磁力,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兩種力》,簡單介紹了一下引力和電磁力,下面咱們接著來介紹弱力和強力。弱力和強力是產生在微觀領域的相互作用,作用效果在微觀層面才能觀察到。兩者都屬於短程力,屬亞原子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弱力弱力是4種基本力中第三強的力,比電磁力要弱很多,強度約相當於電磁力的十億分之一。弱力的作用距離比強力短,作用範圍大約在10^-18米之內,是4種基本力中作用距離最短的力。
  • 四大基本力——強力,維繫整個宇宙的力量!
    然而,當涉及到基本的核力量時,它們並不是一團糟:自然界中最強大的力量被簡單地稱為「強量」,它實際上是把在夸克聯繫在一起的力量。要想知道強作用力是什麼,我們就必須放大原子,你需要對物理學家所說的基本粒子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例如,讓我們從一個氦原子開始。氦原子有兩個電子繞著由兩個中子和兩個質子組成的原子核旋轉。對於大多數高中化學課來說,這就是微粒的終結點。
  • 微觀粒子發現史之八:夸克君臨,天下震動
    費米子就是構成物質的粒子,包括輕子和重子,輕子就是質量輕的粒子,包括電子μ子中微子和他們的反粒子,重子包括我們常見的質子中子Λ粒子Σ粒子Ξ粒子和它們的反粒子,玻色子就是傳遞力的粒子,包括光子和所有的介子,介子和重子又構成了強子,天啊,這太亂了,確實有點象植物學的分類,看起來有些規律,
  • 微觀粒子發現史之八:夸克君臨,天下震動
    費米子就是構成物質的粒子,包括輕子和重子,輕子就是質量輕的粒子,包括電子μ子中微子和他們的反粒子,重子包括我們常見的質子中子Λ粒子Σ粒子Ξ粒子和它們的反粒子,玻色子就是傳遞力的粒子,包括光子和所有的介子,介子和重子又構成了強子,天啊,這太亂了,確實有點植物學的分類,看起來有些規律,其實真正的規律還隱藏在迷霧中。
  • 捏碎一個夸克需要多大的力量?網友:九牛二虎之力
    目前科學上無法實現捏碎夸克,也不清楚夸克是否可以被捏碎。為什麼這麼說哪?因為夸克是作為基本粒子存在的,屬於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中的成員,目前已經發現的夸克有六種: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夸克、頂夸克、底夸克。基本粒子就意味著不可再分,至少目前實現不了。
  • 比分質子、中子再小的夸克粒子你知道嗎?
    帶正電荷的質子是元素周期表的締造者-_表中的元素依它們原子核內所包含的質子數進行排布。然而,與電子不同,質子並不是基本粒子,而是由叫作夸克(又譯「層子」或「虧子」)的小結構單元構成的。夸克分為6種,分別稱作上夸克、下夸克、底夸克、頂夸克、奇夸克和粲夸克。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構成個質子。這些夸克的電荷組合( +2/3,+2/3和- 1/3 )使得質子整體所帶的正電荷與電子所帶的負電荷剛好相反。然而,夸克的質量僅僅佔質子質量的1%左右。
  • 質子帶正電,為啥質子可以結合在一起形成原子核?而不會互相排斥
    ——喬治亞·奧基夫在大尺度上,我們所能看到的宇宙是由行星、恆星、星系這樣的物質組成;在微觀尺度上,物質又是由原子核和電子,以及原子核的成分,光子和其他任何可能存在的基本粒子組成。而且我們都知道質子帶正電,那為什麼兩個(或更多)質子可以結合在一起,而不會互相排斥?
  • 跟蹤包含粲夸克的粒子以深入了解夸克如何結合
    粲夸克,英語:Charm quark,是在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裡六種夸克中的一種夸克,其它五種分別為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頂夸克、與底夸克。核物理學家試圖了解夸克和膠子的粒子如何結合形成強子,即由兩或三個夸克組成的複合粒子。
  • 強力、弱力微觀世界的支配者,離開它們太陽都會熄滅
    這兩種力都是作用在宏觀世界的,無處不在。而強力和弱力只會在微觀世界才嶄露頭角。下面我們來談談微觀世界的支配者——強力、弱力。小編在這裡說明下,我只是用打比方的方式籠統的形容下強力、弱力。真實的物理知識比這要複雜得多,而且必須用嚴格的數學來加以描述。強力,顧名思義很「強」。的確,它是四種力中最強的,強力足足比引力強一千萬億億億億倍。正是它那強而有力的臂彎把質子和中子緊緊地擁在一起,形成原子核。我們知道物體由原子組成,原子則由原子核組成,原子核集中了整個原子絕大部分的質量。
  • 科學家精確測量強核力 或能解開最神秘星體謎團
    強核力是物理學4種基本力之一。它本質上是質子和中子得以組成的原子核原因。質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粒子,即所謂的夸克組成的。它們同樣也被強核力凝聚在一起。作為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ALICE(大型離子對撞機實驗)項目的一部分,研究小組現在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高精度地測定質子和超子之間的作用力。後者是一種由所謂的奇夸克組成的不穩定粒子。
  • 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方法來探測將質子和中子結合在一起的力
    強大的核力是一種看不見的亞原子粘合劑,它把構成我們周圍世界的所有原子中的質子和中子粘在一起,但這種力只能在極短的距離內被探測到,這使得研究變得非常困難。利用來自託馬斯·傑斐遜國家加速器設施的數據,一組核物理學家設計了一種新穎的方法來研究質子與中子之間的空間。該團隊首次表徵了它的強力以及質子與中子之間在小距離上的相互作用。
  • 夸克到底什麼?微觀世界的粒子又是咋回事?
    這就好比一個無機化學的指導手冊一樣,指導著化學家們深入到元素的世界裡。而發現這麼多粒子之後,科學家也想著是不能是弄出一個類似於門捷列夫的周期律一樣的科學理論。這不,還這讓他們給找到了,他們把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進行結合,得出了量子場論,提出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
  • 自然界中四種基本力
    大自然中有四種不同的「力」,除了最廣為人知的引力和電磁力之外,還有兩種是「強力」和「弱力」,這四種目前發現的基本作用力,宇宙中已知的一切,都由它們主宰。引力相互作用作用,在宇宙的大尺度上無處不在,它是刻畫星體運動的基本規律,比如大家熟知的太陽、地球和月亮之間的關係;當然,從大的行星運行到微小的蘋果墜落,引力之存在,與生活息息相關。
  • 組成質子的夸克,質量只佔質子的7%,剩下的93%都是什麼?
    組成質子的夸克,質量只佔質子的7%,剩下的93%都是什麼?我們知道組成世間不同物質的基本粒子是原子,而組成原子的粒子,又有原子核和核外的電子。至於組成原子核的粒子,那就是質子和中子了。而科學家又把質子和中子再進行了「分割」,發現它們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組成的,其中質子由2個上夸克和1個下夸克組成,而中子由1個上夸克和2個下夸克構成。但是科學家經過測量後,發現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組成質子的夸克,質量只佔質子的7%。那麼質子剩下93%的質量都是什麼?
  • 研究發現強核力以及質子與中子之間的作用變化
    我們許多人都知道,自然界中存在四種基本力:引力、電磁力、弱核力、強核力。其中強核力是所知四種基本作用力中最強的,作用距離相當短,大約在10的負15次方米,也就是一百萬億分之一米的範圍內。在如此極微的距離裡,強核力負責原子核中質子和中子之間的推動和拉動,從而防止原子自身塌陷。
  • 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學霸對四種基本力的介紹
    >我們每天經歷的所有力都可以歸結為四個基本的力:引力、弱核力、強核力和電磁力,它們支配著宇宙中發生的一切。特定種類的玻色子負責弱力、電磁力和強力。在弱力中,帶電的玻色子有W和Z玻色子。當質子、中子和電子等亞原子粒子相互靠近10^-18米,即質子直徑的0.1%時,它們可以交換這些玻色子,結果是亞原子粒子衰變為新的粒子。弱力對於核聚變反應至關重要,核聚變反應為太陽提供能量,並產生地球上大多數生命形式所需的能量。
  • 大自然的四大基本力量是什麼?
    剩餘的兩種力量在原子水平上起作用,儘管它們是由原子組成的,但我們從未感受過。在強大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的核心。最後,弱力導致放射性衰變,特別是β衰變,其中核內的中子變成質子,電子從核中射出。沒有這些基本力量,你和宇宙中的所有其他物質就會崩潰並飄走。讓我們看看每個基本力量,每個力量的作用,它是如何被發現以及它與其他力量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