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1月6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和印度媒體報導,即將離任的美國駐印度大使肯尼斯·賈斯特(Kenneth Juster)1月5日在新德裡舉行了告別演講,儘管最開始賈斯特一直在強調美印之間的同盟關係,甚至談到了美國一直在幫助印度對抗中國,但是在講話的最後賈斯特卻話風一變,開始批評莫迪領導的貿易保護主義,並表示印度想趕超中國還面臨很多內部阻礙,如果不進行改革將無法替代中國成為全球供應商。
據報導,賈斯特表示,印度對市場準入和數據自由流動的限制日益加大,正阻礙印度取代中國成為全球供應商。如果印度想在後新冠疫情大流行時代成為印度-太平洋地區製造業投資的新目的地,印度就需要採取更多的政策和行動。賈斯特警告稱:「印度目前對某些美國商品和服務市場準入的限制日益增加,貿易關稅不斷提高,信息數據自由流動受到新的限制,對投資者的監管環境也不可預測。」賈斯特稱印度政府的「打造自力更生的印度」政策是否會導致更高的關稅和無關稅壁壘,是否限制了印度融入全球價值鏈的能力,還有待觀察。賈斯特稱:「我們的經驗是,過度管理的市場往往會造成效率低下,導致增長放緩,另一方面從歷史上看,貿易開放為印度經濟、就業市場和消費者帶來了積極的結果。」
報導稱,莫迪政府熱衷於吸引在中國建立製造設施的美國企業赴印度建廠,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美國和印度市場準入方面的分歧。其中包括印度提出的印度電子商務政策、印度的數據保護法案,以及美國公司萬事達(MasterCard)和Visa與印度政府支持的RuPay無法享受同等待遇的分歧。賈斯特表示,兩國在貿易和投資方面的摩擦導致了與即將卸任的唐納·川普政府之間的貿易協議陷入停滯。儘管美國貿易代表和印度商務部長作出了努力,但印度和美國在川普執政的四年多中還是未能達成哪怕是「一個小的貿易方案」。
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 Jaishankar)此前在印度經濟論壇(India Economic Forum)上表示,莫迪領導的自力更生運動並不意味著印度正在轉向保護主義。但據印度《商業標準報》報導,儘管印度政府曾發表支持全球化和商業合作的言論,但在過去幾年裡,印度政府已轉向了尖銳的保護主義立場。印度的這種做法讓人想到,印度在上世紀70年代實行封閉政策,進口受到嚴格控制,導致經濟增長緩慢。根據印度政府最近公布的聯邦預算,印度將全面提高進口關稅,這是印度於1991年開始向世界開放以來從未做過的事情。
去年11月15日,覆蓋東協10國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15個國家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籤署。該協議原本應有16個國家參與談判,但印度決定退出。印媒稱:很遺憾,印度在過去幾年裡變得極端保護主義,印度承擔不起如此做的後果。
校對曾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