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關於可再生能源補貼目錄的最新政策文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已經定稿。根據文件,將不再實施目錄管理,七批目錄之外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全部進入可再生能源補貼清單。
(來源:微信公眾號「光伏們」)
據了解,七批目錄之外的項目有望在2020年兩會之後進行補錄,這些最長已被拖欠近四年的項目或許可以在2020年下半年先拿到一部分補貼。但同時,在補貼資金總盤子固定的情況下,這也意味著進入前七批補貼目錄的可再生能源項目補貼的減少。
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至2019年底,全國光伏、風電累計裝機規模均突破200GW,但是進入前七批補貼目錄的光伏電站規模僅為52GW左右,這意味著全國仍有約150GW的合規光伏電站亟待確權。
據了解,目前進入1-7批補貼目錄的項目補貼拖欠的周期大約在1-1.5年左右,而七批目錄之外的項目最早是2016年4月份併網,補貼拖欠已經將近四年。此次文件的發布,或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一問題。
根據該文件徵求意見階段的相關思路,合規電站將依次進入補貼清單,由電網公司按照併網時間、項目類型、技術特點等要素確定及發放補貼。
2019年10月,財政部在其官網《公開回復<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9258號建議的答覆>》一文中表示,擬通過放開目錄管理,由電網企業確認符合補貼條件的項目,簡化撥付流程等來推動解決存量項目的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問題。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鑑於目前仍未明確的可行措施來增加補貼總盤子,放開目錄管理之後,只代表著從目錄內項目「獨享」補貼變為了「雨露均沾」,其實是每個項目到手的補貼變少了,但發放補貼的範圍擴大了。而補貼缺口問題仍是一個持久戰。
據了解到,此前相關部門曾試圖通過向國開行等金融機構貸款的形式來解決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的問題,但在歷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基金都是入不敷出的情況,這些方案均不具備可操作性,最終不了了之。
所以,當前仍要做好嚴格的風險控制,對於補貼拖欠嚴重的光伏企業來說,還是要儘早進行風險規避,處理存量資產的「累贅」,把握好平價的時機。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