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其本質在於改變傳統城市建設理念,實現城鎮化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海綿城市理念相比傳統的城鎮化建設方式,在水生態保護、水資源節約利用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
實際需求與政策推動加快了我國建設海綿城市的步伐,截至到2016年底,我國已經分兩批將30座城市列為海綿城市建設的國家級試點,得到了中央財政的專項資金補助。這些試點在近幾年的建設運營過程中,取得一定進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問題,例如對海綿城市的綜合性理解不足,市場參與機構專業性有待提高等。
海綿城市項目資金需求量大,投資回報期長,有著迫切的債券融資需求。鑑於海綿城市一旦建成運營並正常發揮作用,將具有較大的生態環境效益及水資源節約效果,因此在國內外綠色債券支持項目類別中,海綿城市都佔有一席之地。綠色債券在發行前及發行後,通常需要對海綿城市項目的生態環境效益進行量化與評估,以更好地滿足綠色偏好投資人的鑑別需求,但目前市場上尚無對應的研究成果。
基於海綿城市的控制目標,為更好地評估海綿城市的生態環境效益,中債資信重點考量項目在水生態維護、水汙染控制及水資源節約三個方面的表現情況。不過,由於我國海綿城市仍處於摸索及動態的發展過程中,且還存在項目整體和局部考量的差異,我們將會隨著實際發展而在後續研究中持續完善評估因素。
編輯: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