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歷史的現代詩性演繹

2020-12-05 光明網新聞中心

 地方歷史的現代詩性演繹

——評長篇歷史小說《湯湯水命:秦蜀郡守李冰》

  作者:劉小波(《當代文壇》雜誌編輯)

  作家凸凹的《湯湯水命:秦蜀郡守李冰》是一部圍繞歷史名人李冰生平而鋪陳的長篇小說。小說的書寫體現出一種獨特的歷史觀,作家努力通過歷史映照現實。小說還展現出作者對地方知識的深度挖掘,對古蜀歷史、文化和文明進行了全景呈現,同時也體現出濃鬱的詩性。

《湯湯水命:秦蜀郡守李冰》四川文藝出版社二○一九年十一月出版

    作品在歷史史料的基礎上,以藝術的手法回歸歷史現場,還原真實、立體的歷史人物形象。都江堰是一項偉大的民生工程,其福澤依舊惠及當下,天府之國由此而來。主導這項偉大工程的正是李冰。作家以藝術方式來對其進行紀念。《湯湯水命:秦蜀郡守李冰》選取了魚鳧王這一特殊的視角回溯李冰傳奇的一生。這是無所不知的全知視角,能夠從多角度來展現人物形象。小說以興修水利工程為主線,同時融合正統歷史、民間傳說、百家思想以及普通個體的日常生活,儘可能還原歷史,構建立體而豐滿的歷史人物。

    在歷史表達上,作者在寫作時翻閱大量的歷史文獻,進行資料的充沛收集。比如在小說開始部分介紹秦滅巴蜀時,就詳盡敘述了秦滅巴蜀時各色人等的機關算盤,以及巴蜀人民各式各樣的反抗鬥爭。這既立足於正史的記載,也有類似秦軍進軍楚國時遇到李冰一家人這樣的佚史情節。當然,任何歷史都是一種事後追記,即便是作家在撰寫小說時參閱的歷史文獻,其本身已是一種敘述,與真實或許還有一定距離。作家通過細節的刻畫來呈現歷史最為真實的一面,儘管這些細節充滿了想像的成分,但並沒有脫離當時的整體環境。關於李冰的生活細節,既有他對母親的孝順、對助手的信賴、對兒子的歉疚,也有對國家的忠義以及對普通民眾的體恤。這些生活的細節都是每一位普通個體所遭遇的生活以及所應對的方式。

    更為重要的是,作家跳出一般寫歷史的窠臼。寫歷史,不陷進歷史的牢籠無法自拔,而是從歷史深處走出來,進入現實,這或許才是寫作最大的成功。《湯湯水命:秦蜀郡守李冰》是四川歷史名人工程系列之一,對四川歷史名人的挖掘,是為當下發展尋找精神的支撐力。巴蜀文明、川蜀精神在當下被多次提及,更需要藝術的呈現,這正是小說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

    《湯湯水命:秦蜀郡守李冰》的寫作也是一種典型的地方性知識的建構。李冰是巴蜀名人,也是巴蜀精神的重要代表。作家的地方性寫作將巴蜀文明和文化充分融進小說裡,作品建構了一種可以被外鄉人所認識和理解的地方生活,尋繹一個地方的文化表情與性格。在社會治理與經濟發展等多個方面,展現了極富地域特色的一面。不同的地方生態,既牽涉不同的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構築了一個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基礎。對地方的嚴謹考證與滿腔深情,使《湯湯水命:秦蜀郡守李冰》得以在「地方性寫作」這一譜系中尋找到自己的位置。地方性寫作需要尋找到精神空間究竟在哪裡。地方性寫作並不等同於封閉性、排他性與局限性。倘若僅僅從一個地方的內部來敘述地方,毫無疑問,這將會扼殺地方的生機,由此呈現出來的地方感也會令人有虛假之感。地方與外界的互動,也是地方性寫作的題中之義。《湯湯水命:秦蜀郡守李冰》所書寫的人與自然鬥爭的不屈不撓精神,書寫人們面對自然時的抗爭勇氣,以及和諧相處的生存之道,書寫心繫百姓的民生關注之情,以及生動立體的人性體現,都不僅僅是一種地方產物,而是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成為整個民族的精神食糧。

    小說還體現出了濃鬱詩性之美。這與作者的詩人身份有關。詩性寫作主要是通過小說的情感和語言來實現。情感上的體現最為明顯,作家懷揣著充沛的情感進行創作,在人物身上寄寓了人格理想,投射出自我的價值追求,同時,小說的敘述似乎具有命運悲劇性的一面,這些都暗合了詩性表達程式。人物命運的打量具有很深的意味,這是任何時代都會面臨的生存困惑。李冰的命運,就是那個時代最生動的註解。作為蜀人,因為秦滅巴蜀而逃離故鄉,最後卻又以秦郡守的身份回到故鄉,為秦治蜀,實際上也是為蜀興蜀。

  作家用生動靈巧的文字建構了風度翩翩的篇章。濃鬱的詩性還可以從很多細節看出來,比如小說採用了大量的非自然與超現實書寫,這些帶有傳奇色彩的場景雖然在當下的生活中不復存在,但是符合英雄的傳奇色彩。李冰出生時的傳奇場景,開篇關於小說的由來頗具《紅樓夢》的遺風,傳奇色彩的敘述者為故事奠定了傳奇的基調。整個小說是在塑造英雄李冰的治水之功與治蜀之功,本身就頗具傳奇色彩。《湯湯水命:秦蜀郡守李冰》是一部寄寓了作家理想人格的作品,小說穿透歷史映照當下,對巴蜀文明進行了深刻探尋,對當下有著深刻的現實觀照意義。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05日 14版)

[ 責編:張璋 ]

相關焦點

  • 李磊:詩性的抽象
    原標題:李磊:詩性的抽象 李磊還試圖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精髓與西方現代藝術的實踐,去詮釋他對於「止觀」的感悟。因此在欣賞他的作品時,看到音樂的律動性,以及充滿戲劇性、具有張力的情感。透過大膽的用色與富節奏性的筆觸,李磊創作的一幅幅既有現代感又充滿恬靜詩意的作品,不僅能引起觀者情緒上的共鳴,更令觀看體驗轉化成既親密又富情感的一場對話,帶領觀者從宇宙的起源與發展,延續至時間與空間的關係,從中探討生命的意義。
  • 詩性的程腔
    詩以境為上,以品格為上。魏晉及先秦的古詩,歷來為詩家稱道。古詩拙樸,往往流露最純真的性情。古詩不囿于格律,卻以篇為律,以氣為格,實為上品。魏晉的士大夫風氣,更為世人所推重。國之名士,養浩然之氣,胸懷天下,而其行為不與世俗人同,狂狷、簡傲。程先生之為人好比三國阮籍,不事權貴,善飲,性豪爽。而先生蟄居務農時,不忘天下,不廢其藝,還嘗設義學,文能詩畫,武能痛擊敵偽,保持名節,實為國之名士。
  • 《現代》雜誌與「現代派」詩
    《現代》雜誌在「現代派」詩的創生和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這不僅因為「現代派」的得名就來自於《現代》雜誌,更因為這份雜誌是集中刊載和闡釋現代派詩歌的最重要的陣地。它還帶動了其它一系列壽命或長或短的雜誌的問世。  1935年孫作雲發表《論「現代派」詩》一文,把30年代登上詩壇的一大批年青的都市詩人具有相似傾向的詩歌創作概括為「現代派詩」。
  • 傳統文化的詩性生存
    當時間的塵埃將數以千百計的皇帝和宰輔大臣無情淹沒的時候,那些至情至性的詩人們,依然意氣風發、自由飄逸在歷史的長空裡。《毛詩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人用詩歌抒發愛與赤誠,詩歌也給予了他們最為酣暢的慰藉與歡欣。詩歌是中華大地上最為飽滿、最為神奇的精神的種子,植入追求自由精神的知識分子的心田,亦植入堅韌地生活著的尋常百姓心裡。
  • 自然文學 | 詩性的自然文學
    尤其是面對自然,面對一棵樹,面對一根草,面對一汪水,面對它的神聖、細膩和獨特,自然文學的詩性寫作應運而生。所謂應運而生,並不是人人可以得而為之,它需要追問:為什麼中華文化始於《詩經》?詩性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心理,使孔子告誡他的學生「不學詩,無以言」。
  • 詩性與哲思的奏鳴
    它讓人想起19世紀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天真之歌》,想起19世紀美國詩人艾米莉·狄金森那些富含天籟和情趣的清新小詩。哲理詩創作,一直是方政的主攻方向。作為詩國品類之一,哲理詩重在以形象表現哲思哲理。追本溯源,詩歌與哲學從來都是互為友鄰的。在此基礎上,乃有了哲理詩的生成。西方詩歌中,哲理詩一脈向來發達,佳作如雲,湧現出布萊克、狄金森及羅伯特·弗洛斯特等哲理詩巨擘。哲理詩既是舶來品,又是國粹。
  • 雙十一來臨 現代演繹智能止鼾器大促銷
    [中關村在線可穿戴頻道原創]在繁忙緊張的現代社會,睡眠打鼾成為了我們的一大煩惱。不僅影響自己的睡眠質量,還會打擾他人。今天筆者在京東商城發現了一款名為「現代演繹」的智能止鼾器,售價128元,它或將成為所有打鼾者的福音。
  • 那些小眾卻美好的現代詩,沒有幾個人知道
    不管你是不是喜歡現代詩的,都能脫口而出幾句,例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或者是卞之琳的「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因為這些現代詩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了。但是有一些小眾也美好的現代詩,卻沒有幾個人知道。
  • 《發現東方》第五章 第二節之漢字象性思維與詩性命名的文化意義
    三  漢字象性思維與詩性命名的文化意義漢字是物質性的,又是觀念性的,所以漢字被人思,又能促人思。漢字字象的思維意義是第一位的。當一個字打入眼眸,人首先感知的便是字象(一重字象思維),它會去複合字所應對的物象。
  • 野夫:我們處在一個反詩性的年代 詩歌式微是必然
    他認為,當今時代是一個反詩性的時代,在這樣一個病態社會裡,詩歌的式微也是必然的。「詩歌不揭露現實,不批判惡世,而僅僅是附麗於這個末世的虛張浮華之中,那這樣的詩歌怎能走出困境?」相關《洞見》:韓東:當代中國詩歌成就了得 詩人不該被調侃
  • 十首現代詩,一起來感受現代漢詩中的古典之魂。
    儘管漢語經歷了白話的過程,但古典意象並沒有流逝,在一些詩人的筆下,它們被寫入現代詩中,以現代漢語的方式重溯古典。今天選了十首現代詩,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下現代漢詩中的古典之魂。你我曾在烈日下枯坐一對瀕危的荷菱:那是北遊前最令我悲傷的夏的脅迫也是江南女子纖弱的歌聲啊以針的微痛和線的縫合令我寶劍出鞘立下南旋贈與的承諾……誰知北地胭脂,齊魯衣冠誦詩三百競使我變成
  • 《華文現代詩》今夜讀詩‖姚亞英詩選五首
    《 華文現代詩》今夜讀詩‖姚亞英詩選五首 作者簡介:姚亞英,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榆樹市作家協會理事、老榆樹農民詩社社長,中詩網論壇副主任編輯。
  • 科普 | 布拉格學派:語言的結構、功能與詩性
    繼索緒爾開啟現代語言學的理論之門後,追隨他思想的結構主義傳人在歐美文化地圖上如星羅棋布。擁有悠久文化藝術傳統的布拉格,率先聚集起一批滿懷熱忱的語言學者,夾在歐洲兩次世界大戰的文化荒原上,開闢出影響深遠且廣泛的功能學派理論。
  • 現代詩 | 張靜的詩
    等一首破殼而出毛茸茸的小詩?不,不是這些我在等多年前的自己她迷路了,在一個路口徘徊,不知往哪裡去但時間隔著谷口,我的呼喚她聽不到我只能等著,等她氣喘籲籲地追上來一邊埋怨,一邊捶我的胸口然後一頭撲進我的身體裡作者張靜張靜,江蘇邳州人。
  • 現代詩系列——秋嘻子《人類失信》
    現代詩系列——秋嘻子《人類失信》 最後的晚餐擺滿是那麼回事的向日葵 猶大面露仁慈 耶穌看穿了後悔明目 老人小孩關係 無非就此接連不斷 天上永恆社會 流傳下凡的禁忌 飛蛾撲火取暖的修飾 賺足眼淚 赤身裸體於先民滋生淫穢之類字眼 現代獨不配文明
  • 興來吟古句,月滿去耕山——評石雲先生《石雲詩草》的「詩性情懷」
    著名紅學家、史學家、書法家馮其庸題石雲句《石雲詩草》不僅從形式上對古體詩的繼承,同時,反映著作者的人生觀以及生命嚮往和「詩性情懷」。所謂「詩性情懷」,反映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種樂于田園山水、瀟灑走人間的樸素古典情懷,表達著中國人自古「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人生觀與心靈家園的情結,形成了典型的民族心靈之文化。在詩歌創作中,以晉唐陶淵明、李白、王維、孟浩然等詩人為代表,更是將這種情懷表達到極點。在當今,「詩性情懷」更多指的是說對此種古典情懷的嚮往與追憶。
  • 給科學加一點詩性 | 軟科普計劃 Vol.7
    這種天然的好奇心可以是詩性的,就像科學也可以是浪漫的一樣。科學家改變的是人類認識宇宙的方式,幫助身為普通人的我們想像時間誕生於熾熱,並終結於永恆的冷寂。或者用濟慈的話說,是科學讓我們「直接躍向宇宙」。以下這段文字,猜猜看是出自於誰?
  • 非詩偽詩垃圾詩,別再折騰了
    有些詩人或者在藝術上走純粹的語言、技術的形式路線,大搞能指滑動、零度寫作、文本平面化的激進實驗,把詩壇變成了各式各樣的競技實驗場,使許多詩歌迷蹤為一種喪失中心、不關乎生命的文本遊戲與後現代拼貼,絕少和現實人生發生聯繫,使寫作真正成了「紙上文本」。
  • 「詩魔」洛夫的詩宇宙
    洛夫的這首長詩,主題嚴肅,結構龐大,手法創新,確屬中國現代詩在那個時代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之所以引發論爭,與當時臺灣詩壇各種主義並陳有關。突然冒出這樣一首龐然大物,勢必引來各種激烈的看法。用歷史眼光看,關於《石室之死亡》的論爭,成就了洛夫。從某種意義上,彰顯了他的詩歌探索在上世紀中國文學運動中的意義和美學價值。
  • 黃玉峰校長:拒絕「內卷」,用詩性教育喚醒孩子...
    上海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黃玉峰說,追求詩性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師生找到終生幸福。 近日,第五屆「君子養成大會」在上海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舉行,會議主題為「詩性生活與君子養成」,滬上教育名家一起撥開「焦慮」的迷霧,重新喚回孩子的詩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