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詩性的抽象

2020-11-28 人民網

原標題:李磊:詩性的抽象

止觀一雲水間(油畫) 2019年 李磊

抽象藝術至今仍被大多數人認知為無法理解的藝術類型,原因不外乎是觀者看不見畫面上具體的形象。而它恰恰不是藝術家心靈的返照,傳達出創作者眼中的樣貌、內心的世界、精神的依託。在抽象藝術家李磊看來,抽象直接指向視覺的本質,具象的本意則容易被表象所幹擾。具象中的「象」重點在於眼中之象,而抽象中的「象」重點在於心中之象。當觀者意識到心中之象,對於抽象藝術的了解便會往前邁進一大步。

11月14日,李磊以「詩象」為題首次在英國倫敦舉辦個人展覽,此次展出的李磊新作《止觀》為兩幅繪畫組合的聯畫作品,兩件調性迥異的作品並置,一個是充滿表現性構圖與大膽用色的畫面,另一個是富含精神性冥想色彩的平靜漸變畫面,在此組合下,作品呈現出不同層次的意涵。

這種並置組合是李磊今年開始創作的一種繪畫形式,是基於對不同時間空間、不同思維模式,不同情緒狀態的反思,李磊說:《止觀》是開放的、擴散的、趨於圓融的。把這兩種氣質的畫面放在一起,讓人們看到世界的複雜性和可能性,暗示了時間、空間的多維與複合。透過層層筆刷的堆棧創作,在顏色的建構中,色彩與筆觸達到和諧的平衡,畫面中毫無衝突留下的痕跡,進而呈現出充滿悟性的體悟。

李磊還試圖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精髓與西方現代藝術的實踐,去詮釋他對於「止觀」的感悟。因此在欣賞他的作品時,看到音樂的律動性,以及充滿戲劇性、具有張力的情感。透過大膽的用色與富節奏性的筆觸,李磊創作的一幅幅既有現代感又充滿恬靜詩意的作品,不僅能引起觀者情緒上的共鳴,更令觀看體驗轉化成既親密又富情感的一場對話,帶領觀者從宇宙的起源與發展,延續至時間與空間的關係,從中探討生命的意義。

藝術評論家龔雲表評價,李磊的詩性抽象藝術,實際上是一種情理交匯的結果,是一種將創造激情通過有意識的自我控制和精心製作,達到完美的理性表述。從這個意義來說,李磊成為一位上海的抽象藝術家,自有其必然性。這是一個自覺地將自己置身於歷史和文化的大情境中作出的選擇。是滲透著本土文明的內在思辨,表達地域性的民族審美情懷的理念,驅使他作出這樣的選擇。

(責編:杜佳妮、魯婧)

相關焦點

  • 傳統文化的詩性生存
    當時間的塵埃將數以千百計的皇帝和宰輔大臣無情淹沒的時候,那些至情至性的詩人們,依然意氣風發、自由飄逸在歷史的長空裡。《毛詩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人用詩歌抒發愛與赤誠,詩歌也給予了他們最為酣暢的慰藉與歡欣。詩歌是中華大地上最為飽滿、最為神奇的精神的種子,植入追求自由精神的知識分子的心田,亦植入堅韌地生活著的尋常百姓心裡。
  • 專訪博商李磊:深耕龍口,守護父老鄉親的品質生活
    二、操盤手李磊龍口絕非零售的真空地帶,省內幾家連鎖巨頭在此多有布局,外部競爭壓力很大,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來之不易,而身兼董事長和總經理的李磊正是戰局的操盤手。不願看到年事已高父親繼續為零售事業不分晝夜的操勞,作為董事長的兒子,李磊在2008年加入博商。
  • 詩性與哲思的奏鳴
    它讓人想起19世紀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天真之歌》,想起19世紀美國詩人艾米莉·狄金森那些富含天籟和情趣的清新小詩。哲理詩創作,一直是方政的主攻方向。作為詩國品類之一,哲理詩重在以形象表現哲思哲理。追本溯源,詩歌與哲學從來都是互為友鄰的。在此基礎上,乃有了哲理詩的生成。西方詩歌中,哲理詩一脈向來發達,佳作如雲,湧現出布萊克、狄金森及羅伯特·弗洛斯特等哲理詩巨擘。哲理詩既是舶來品,又是國粹。
  • 兒童節,天合光能李磊給孩子們講述太陽能發電的故事
    天合光能李磊與孩子們一起合影天合光能李磊發言在策劃組織並召開完三場聲勢浩大的原裝系統新品發布暨招商大會後,天合光能李磊帶領市場部團隊深入市場一線了解加盟商的賣貨情況。經過與幾十家經銷商座談溝通,結合自己在太陽能光熱領域的推廣經驗,李磊與公司高層溝通後,決定在全國開展「千縣萬鎮光伏科普行」活動,幫助經銷商賣貨,幫助老百姓了解光伏發電。獻縣成為本次活動的試點市場,天合光能李磊和經銷商一起走進鄉村,與老百姓貼心交流。恰逢六一兒童節,為了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快樂有意義的兒童節,李磊精心策劃了這次陽光公益助學活動。
  • 自然文學 | 詩性的自然文學
    尤其是面對自然,面對一棵樹,面對一根草,面對一汪水,面對它的神聖、細膩和獨特,自然文學的詩性寫作應運而生。所謂應運而生,並不是人人可以得而為之,它需要追問:為什麼中華文化始於《詩經》?詩性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心理,使孔子告誡他的學生「不學詩,無以言」。
  • 詩性的程腔
    詩以境為上,以品格為上。魏晉及先秦的古詩,歷來為詩家稱道。古詩拙樸,往往流露最純真的性情。古詩不囿于格律,卻以篇為律,以氣為格,實為上品。魏晉的士大夫風氣,更為世人所推重。國之名士,養浩然之氣,胸懷天下,而其行為不與世俗人同,狂狷、簡傲。程先生之為人好比三國阮籍,不事權貴,善飲,性豪爽。而先生蟄居務農時,不忘天下,不廢其藝,還嘗設義學,文能詩畫,武能痛擊敵偽,保持名節,實為國之名士。
  • 《發現東方》第五章 第二節之漢字象性思維與詩性命名的文化意義
    三  漢字象性思維與詩性命名的文化意義漢字是物質性的,又是觀念性的,所以漢字被人思,又能促人思。漢字字象的思維意義是第一位的。當一個字打入眼眸,人首先感知的便是字象(一重字象思維),它會去複合字所應對的物象。
  • 寬與窄的詩性哲學思考
    寬與窄的詩性哲學思考 吉狄馬加。我曾經寫過一首關於河流的詩,就是想回答源頭的一滴水與一條大河的關係,同樣也想回答這滴水與那個和它相呼應的遙遠的大海的關係,在這裡不妨引用一段我的詩歌,或許這也是我有關對這一命題的思考:  「當你還是一滴水的時候/還是/胚胎中一粒微小的生命的時候/當你還是一種看不見的存在/不足以讓我們發現你的時候/當你還只是一個詞/僅僅是一個開頭/並沒有成為一部完整史詩的時候/哦大河/你聽見過大海的呼喚嗎/同樣
  • 地方歷史的現代詩性演繹
    地方歷史的現代詩性演繹——評長篇歷史小說《湯湯水命:秦蜀郡守李冰》  作者:劉小波(《當代文壇》雜誌編輯)  作家凸凹的《湯湯水命:秦蜀郡守李冰》是一部圍繞歷史名人李冰生平而鋪陳的長篇小說。
  • 非詩偽詩垃圾詩,別再折騰了
    不能否認有些詩人始終在探尋著詩歌的本質,像馬鈴薯兄弟的《木質的K》、宋曉傑的《驚蟄》、李少君的《鄱陽湖邊》等,就通過對生命、人生、宇宙等抽象命題的凝眸,在抒情傳統的基礎上增添著詩歌新的理性內涵。如下半身的貼肉寫作,「垃圾派」與生理需要無異的精神排洩,和數不清的無難度日常生活呈現,吃喝拉撒、飲食男女、鍋碗瓢盆等毫無深度、美感的世俗題材攫取,自然難尋存在的深度、大氣和轟動效應,它們事實上也構成了詩性與詩意最本質、最內在的流失。     21世紀詩歌書寫形式革命日漸暴露的弊端也需警惕。
  • 「詩意、詩情、詩性」——翟優花鳥畫印象
    其花鳥畫作品,構圖虛而不空,滿而不塞,講究畫面的均衡與動勢,既有酣暢淋漓的水墨潑寫,又有骨力勁健的點線組合,構圖或繁或簡,以其詩情、詩性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展開豐富的藝術聯想,在水與墨的躍動中交融展開,有時放筆直下,氣勢外揚,有時穩健沉靜,墨韻平和,心手相應,以情寫神,以濃、淡、幹、溼的墨色變幻將自然之物用點、線、面的形態進行編排、組合,營造出一派詩化的意境。
  • 2020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磊研究組崗位招聘1人公告
    2020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磊研究組崗位招聘1人公告 2020-12-05 10:03:51|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北京樹銘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磊學術登錄《財經界》雜誌
    財經界雜誌欄目設置卷首語 名刊名著_國內外名刊名著 發改委專線 封面文章 智庫 產經_汽車 產經_金融 產經_企業 國信觀點 權威報告 對話 戰略解讀 資本市場 新聞資訊 世行在線 財政金融 投資理財 財會研究 稅務籌劃 人力資源財經界雜誌李磊
  • 生命學院李磊課題組在細胞壁miRNA功能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年1月11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磊研究員課題組在The Plant Cell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MicroRNA775 Regulates Intrinsic Leaf Size and Reduces Cell Wall Pectin Levels by Targeting a Galactosyltransferase Gene in Arabidopsis
  • 興來吟古句,月滿去耕山——評石雲先生《石雲詩草》的「詩性情懷」
    石雲先生著作之《石雲詩草》「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孔子在評價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時,以「思無邪」來概括《詩經》的全部意義,充分強調了詩歌創作的態度和創作動機,強調詩歌創作要抒發真性情,「真性情」是《詩性》本身最大的文學價值,更成為了後世詩歌創作的傳統以及評價詩歌的一個標準。
  • 給科學加一點詩性 | 軟科普計劃 Vol.7
    這種天然的好奇心可以是詩性的,就像科學也可以是浪漫的一樣。科學家改變的是人類認識宇宙的方式,幫助身為普通人的我們想像時間誕生於熾熱,並終結於永恆的冷寂。或者用濟慈的話說,是科學讓我們「直接躍向宇宙」。以下這段文字,猜猜看是出自於誰?
  • 什麼是詩?黑格爾:想像!只有想像才能產生詩
    黑格爾的這個說法汲取了萊辛《拉奧孔》中詩畫異質說(即,畫只適合描寫景物,而詩只適合敘述動作)並把它向前推進了一步,認定在想像性這一點上詩高於畫。同時,作為語言藝術的詩同作為聲音藝術的音樂相比,它也不像後者那樣只能表達模糊隱約而抽象的內在心情,卻能體現憑想像所創造的豐富而明確的「詩的觀念」。
  • 黃玉峰校長:拒絕「內卷」,用詩性教育喚醒孩子...
    上海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黃玉峰說,追求詩性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師生找到終生幸福。 近日,第五屆「君子養成大會」在上海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舉行,會議主題為「詩性生活與君子養成」,滬上教育名家一起撥開「焦慮」的迷霧,重新喚回孩子的詩性世界。
  • 野夫:我們處在一個反詩性的年代 詩歌式微是必然
    他認為,當今時代是一個反詩性的時代,在這樣一個病態社會裡,詩歌的式微也是必然的。「詩歌不揭露現實,不批判惡世,而僅僅是附麗於這個末世的虛張浮華之中,那這樣的詩歌怎能走出困境?」相關《洞見》:韓東:當代中國詩歌成就了得 詩人不該被調侃
  • 「所有藝術的邊界都是詩,整個宇宙都是詩人的書房.」
    8月21日晚上,詩歌島兼具朗誦、繪畫及多門類跨界的討論即是這句話的美好驗證。當晚19點30分,廣州夏末的夜雨中,「詩歌島」活動「詩意——今夜,與她們看見詩」於廣州荔枝FM大本營舉辦。活動一開始,由眾多詩人和各界藝術家、詩歌愛好者們共同參與朗誦的詩歌島主題視頻,即在現場泛起了蕩漾的詩意。隨後,在詩人、畫家馬莉的主持下,女詩人們就詩歌與跨界藝術創作的關係展開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