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城市進化論:京東數科的產業繪圖

2020-12-04 砍柴網

(本文系紫金財經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皓月當空,萬籟寂靜!

夜深人靜之時,南通郊區一處被查封的工廠,卻燈火通明,門口的大貨車,也在緊張的搬運危化物品。

不僅僅是南通,在全國,一邊是監管和防控,一邊是違規生產、偷排偷放,這樣的現實圖景每天都在上演。然而對這些違規生產的工作人員來說卻非常不幸。生產還沒有完全展開,包含警察在內的聯合執法人員已經破門而入。

這是南通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危化品全流程監管系統上線,帶來的成果之一。藉助市域治理現代化平臺,南通市不但可以實時監控違規用電和違規生產活動,對危險品運輸車輛的行駛和停靠軌跡都一清二楚。

短短數月,指揮中心共發出1817項監測預警,包括車輛異常駐留點296項、企業證照數據異常848家、疲勞駕駛261條,非營運車輛異常軌跡410項。南通市嘗到了數字城市治理的甜頭,陽光下不再有黑暗的角落。

實際上,當我們抬頭遙望城市的天際線,高樓大廈與日俱增的同時,從生產到消費,從交通到服務,從硬體到軟體,一切設施的完善都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而在這種改變的背後,智能城市升級、產業發展賦能正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用先進的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實際解決智能城市和產業發展中的難題,切實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從而進一步促進提升產業升級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這是數位技術最為美好的願景。在這個願景之下,來自網際網路企業先進技術的支持,讓不可能成為可能,讓數位化成為現實。

南通「數」變,數字城市的典型樣本

南通,古稱靜海、崇州,通江達海之地,自古以來就是商貿重鎮。然而,在一片繁華之下,這座現代化港口城市,卻被「城市頑疾」困擾多年。

南通是化工大市,數據顯示,南通現有2000餘家危化品相關企業,管理難度很大。與此同時,小作坊小窩點屢禁不止、違法違規小化工廠死而復生,危化品監管和處置難,民意反饋成效低民怨大。

而政府相關監管部門也是一肚子苦水:信息不對稱、系統不集成、機制不健全導致的「共享難」,危化品監管涉及問題、處置環節及參與部門多導致的「發現難」,部門職責不清晰、人力協調及執行低效導致的「協同難」。這些難題沉痾日久,難以解決。從政府到市民,都在期待有所改變。

危化品管理難、改變難,只是南通城市管理的一個縮影。

而距離溫潤之地千裡之隔的北京,早在2017年,京東數科便開始布局智能城市,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經驗。其打造的智能城市作業系統正在不斷迭代、更新、完善。

一邊是對城市智能管理系統的渴求,一邊是想為不斷完善的智能城市系統尋找揮展之地,雙方一拍即合。即便如此,當雙方開始接觸並推進合作後,溝通的過程就讓問題顯得頗為棘手:不同職能部門隔行如隔山,幾十年都沒有打通的數據和壁壘,要想打通絕非易事。

日復一日,夜以繼日!2020年6月,南通建成全國首個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實現了全市75個部門數十億量級數據的匯聚,真正做到了融合不同單位、系統各類型數據,實現整合治理、集中存儲、按需使用的全市域數據匯聚共享目標。

藉助大數據和平臺的力量,全市管理煥然一新。指揮中心整合了12345、數字城管、網格化服務管理的職責,並與市大數據管理局實行一體化運行。全南通市交通運行、公共安全、環境汙染等情況都在一張大屏幕上實時呈現,一屏統覽。一旦城市出現突發情況,指揮平臺可以及時下達指令到具體執行部門,迅速處理。

與此同時,這個指揮系統不局限於指揮中心大屏,城市管理者可以在PC端、手機端及平板上隨時掌握城市運行態勢,實現科學研判決策、遠程指揮調控。作為南通「智能城市建設的CTO」,只要打開手機,城市管理者就能一覽經濟發展、招商引資、實時視頻等城市全域發展情況,做出科學、及時的管理決策。

上述提到的危化品管理難題,南通通過這套系統,將涉及危化品監管的6個環節的9個委辦局、三大化工園區,共18個業務系統的數據進行全量匯聚,實現了對危化品企業、運輸車輛、運輸安全、異常監測等方面的全流程管理。有效減小危化品監管過程中的盲區,打破了過去「九龍治水」的局面。

在過去,市民撥打110反應的非警務問題,處理效率很低。如今,藉助平臺,指揮中心通過三級聯動體系直接派單到相關的委辦局,並能精準推送執法時間和執法地點,問題立馬就能得到解決和反饋。不但如此,一旦發現異常和隱患,平臺將第一時間預警、聯動指揮和行政問效。此外,分析研判系統還可以為政府提供問題成因及政策建議,大大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南通市政府副秘書長、指揮中心書記李學義表示,城市治理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涉及到城市公共安全、城市交通、衛生環保等方方面面,通過指揮中心,共享、協同的問題都解決了。

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網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尚廣評價:國家市域治理現代化是發展趨勢,南通市與京東數科共同打造的首個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通過AI+大數據創新實踐的落地,換取了未來整個行業可複製化、可定製化的成熟操作經驗,在全國具有標杆意義。

不僅在南通,從第一座數字孿生城市——雄安新區,到國內第一條數字商業街——王府井步行街,再到亦莊新城數字生活,在我們看到和看不到的地方,智能城市都正在發生著進化,數位化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城市的進化,產業的升級

根據IDC《全球半年度智慧城市支出指南》顯示,2019年中國智慧城市技術相關投資預計達到228.79億美元,相較2018年的200.53億美元增長了14.09%。而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技術相關投資將達到1894.6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389.2億美元。

智能城市是一片藍海,正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要支撐。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打造的城市,是通過對數據不斷的搜集、管理、分析和挖掘,再去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痛點問題,包括交通、環境、能耗、公共安全等等。它是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在城市場景的有機融合。智能城市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直處於進化和變化之中。

目前市面上,涉足智能城市業務的代表公司很多,大部分集中在智能城市的某一領域或某一個點,比較多的,就是雲服務提供商模式和系統集成的信息化模式。從2017年開始做智能城市的京東數科,致力於系統化的解決城市管理的問題,也就是第三種模式:匹配頂層設計的智能作業系統模式。

過去的智能城市建設,常常缺乏頂層規劃和統一的公共能力支撐組件,導致建設中產生了一座座割裂的孤島,政務效率也因此較低。這樣的背景下,以智能城市作業系統為核心,打造智能城市的全新模式被京東數科摸索與建設出來了。

對智慧城市進行點、線、面立體化、從規劃到運維再到預測的閉環頂層設計,而非只專注於在各個垂直領域、業務條線,解決單個領域或者單個部門的問題。假設把城市治理比成一個生命體,智能城市作業系統的定位就像心臟和核心引擎。在這個生命體中,「城市大腦」就是神經中樞,物聯網端就是五官,數據是血液,有了「智能城市作業系統」這個核心引擎,指令才能從大腦傳到四肢。

智能城市作業系統是京東數科「基於城市作業系統的一核兩翼體系」的數字基石。這一體系助力政府實現「優政、興業和惠民」。以南通市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為代表性應用的「市域治理現代化」是該體系中的「一核」。

「市域治理現代化」,實現 「一網統管」,通過數據的全面打通和融合來幫助城市管理者分析研判、輔助決策;通過深挖數據中蘊藏的知識來實現監測預警、防範風險;通過聯動指揮體系來促進跨部門之間的高效協同,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

左邊 「一翼」是AI+產業發展,服務於企業,帶動生產貿易的增長,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右邊 「一翼」是生活方式服務業,服務於民生,促進消費。「一核兩翼」基於共同的數據基底——城市作業系統——完成數據的沉澱和相互促進,最終實現城市管理、產業發展和民生改善之間的協同效應和良性循環。

時下智能城市則成為了一個能夠服務於社會治理、實體產業和百姓民生最全面和最立體的場景,也成為了數字科技應用最具創新的表現形式。智能城市技術的演進也驅動著數字政府和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

在京東數科副總裁鄭宇看來,他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為了促進城市的發展,與實體產業無縫銜接。未來,智能城市的發展方向將是感知城市全域數據,融合多源異構數據,釋放沉睡數據價值,夯實智能城市基底,賦能智能城市應用,構建智能城市新生態。不斷進化的智能城市,也是城市產業不斷升級換代的映照。智能城市的進化還將繼續,我們每個個體都已經並將繼續在這種進化中不斷受益。

落地生根,助力實體產業

高層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對「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路徑作出的重大調整完善,是著眼於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新發展格局有著豐富的內涵。

實體經濟是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是國民經濟的基本構成部分。只要實體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才能在當前「確定的不確定性、沒有選擇的選擇」的時代,真正有效、快速、全面地解決問題。實體經濟為我們創造豐盛的物質財富,龐大的就業機會,使人民生活富足,使國家的國力強盛。

而實體經濟數位化將極大提高效率,讓國民經濟進入新階段。最根本的是用數位化的理念、技術、方法,全面地解構重構傳統產業,重新搭建系統,數位化全面覆蓋全鏈條才能帶來好的效率。用數位化,走出一條新道路,為行業整體突圍做出貢獻。

目前,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正深度融合,業內人士認為,數字科技服務實體經濟大有可為。

數字科技的本質是以產業既有知識儲備和數據為基礎,以不斷發展的前沿科技為動力,著力於「產業×科技」的無界融合,最終實現降低產業成本、改善用戶體驗、增加產業收入和升級產業模式。

數字科技可以幫助實體產業實現突破,獲得新的增長動能。數字科技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數字科技將進一步賦能實體經濟,最終成為經濟發展提質增效、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與新途徑。

京東數字科技是服務實體經濟的先行者,京東數科執行長陳生強早在2018年就說「數字科技可以服務實體產業網際網路化、數位化、智能化,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發揮作用大,市場空間大。」

可以說,數字科技公司的天然使命就是服務產業的降本增效,推動產業的整體性轉型升級。

而京東數科的選擇恰恰印證了這一點。早在2017年,京東數科就前瞻性地啟動了智能城市、線下廣告智能化等產業服務領域業務。到2018年,京東數科在行業首提數字科技定位,「數字科技」模式在智能城市、數字營銷、數字農牧、機器人等領域的布局逐一落地,引領數字經濟時代的產業數位化浪潮,並助力實體經濟。

數字科技是一種科技手段,也是多種技術的融合,既可以利用數據又可以產生新的數據。未來,數字經濟將與實體經濟緊密聯繫,推動實體經濟各行業實現數位化,最終實現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效率、提升用戶體驗,增加收入和模式升級的核心目的。

陳生強認為,通過數字科技,可以推動社會、生產、生活向數位化轉型,進而培育中國經濟新的內生增長動力,提升實體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還可以助力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而時下智能城市則成為了一個能夠服務於社會治理、實體產業和百姓民生最全面和最立體的場景,也成為了數字科技應用最具創新的表現形式。智能城市技術的演進,也驅動著數字政府和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

京東數科智能城市的服務模式與公司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並助力實體產業高質量增長的根本出發點高度一致。京東數科深知,數字科技的生命力在於,從數字中來,到實體中去,與產業共進。

有目共睹,數字科技在與產業共進過程中,已經迸發出了令人驚訝的潛能。以京東數科為樣本,看下這一數字科技巨頭的2020年產業共進案例。

在大宗商品領域,今年7月,京東數科與中儲股份共同打造的「大宗商品供應鏈協同平臺」——「貨兌寶」,實現倉儲安全、倉單安全、交易和交貨安全等全鏈條、一站式保駕護航。

在機器人方面,疫情期間京東數科與銀翼醫療聯合推出室內運送AI機器人,正式落地上海某新冠確診病例收治中心,有效降低醫護人員在高傳染環境下暴露的風險,還節省了醫院50%的人力成本。

在農業方面,京東數科助力四川廣漢市落地了全國首個智能農業作業系統,解決從產到銷的全流程,不到一年時間,當地22個品牌102個商品的線上貿易額實現大幅增長。

而能在疫情背景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單,京東數科給行業的啟示是,始終堅持做行業裡最苦、最累、最難的活,與各行各業的合作夥伴共進,構建一個能夠協同聯結的數字經濟新生態,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結尾

科技以人為本,數字科技也不例外。

政府推動城市數位化、智能化的目標,不僅是追求安全和穩定,以及更優質的社會治理,更希望能夠推動產業增長和民生改善。

而這正是這個時代賦予數字科技的最大使命與機遇。數字科技的生命力在於,從數字中來,到實體中去,與產業共進,最終造福於人。

過去,數字科技在支持實體經濟,與產業共進過程中,已經迸發出了令人驚訝的潛能。

未來,數字經濟發展將超過前工業革命的規模。而數字科技的巨大紅利期,或許才剛剛開始。

相關焦點

  • 京東數科的產業數字「細胞分裂」
    今年,他們將核心市場鎖定在AI技術和機器人、智能城市、數字營銷、金融科技幾大板塊。這幾個核心業務板塊之間的關係,可以簡單理解為,基於金融科技的傳統強項,將經驗和技術複製到其他幾個板塊,並做深,做厚。謝錦生對《財經》記者說,城市也好、營銷也好、金融也好,京東數科更加看重這些業務板塊背後的內在聯繫,並隨時根據變化動態調整姿態。
  • 股市華興社知識小課堂:京東數科,站在潮頭
    在這個背景下,一場產業數位化浪潮,正撲面而來。  作為產業數位化浪潮中的重量級玩家,京東數科早已做足準備,摩拳擦掌。  引領浪潮  很多改動,已在發作。  基於京東數科「智能城市作業系統」,江蘇省南通市曾經建成了全國首個市域管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向智能城市邁進了一大步。
  • 京東數科:攜手超越,共建數位化未來
    作為最早試驗布局的數字科技公司,從京東數科的實踐經驗來看,提出數字科技的內涵在於下述兩方面:一是數字科技已成為實現數字經濟的手段;二是數字科技使產業數位化的路徑由「單邊」走向「共建」。回歸本質,數字科技公司與實體企業之間要做到真正「融合」,最終目的是要實現降低產業成本、提高用戶體驗、增加產業收入和升級產業模式。
  • 京東數科,金蟬脫殼
    另一家與其業務模式相近的公司,京東數科,也在前不久啟動了上市進程。 但兩家公司,實際上還是在走兩條不同的道路。 具體來看,螞蟻金服2C特點顯著,以支付、微貸科技(花唄、借唄)收入為主;而京東數科的主要收入同樣來自與花唄、借唄對標的京東白條、金條,但近些年已經加速轉型2B。
  • 2019JDD大會開幕 京東數科重磅發布金融數位化解決方案T1
    陳生強表示,京東數科堅持以科技為基礎,以數據為要素,以價值為中心,以共建為理念,從金融科技、資管科技、數字農牧、數字鄉村、數字營銷再到智能城市,既實現了技術上的進階,又實現了科技與實體產業更好的融合。京東數科在不同產業數位化服務模塊中提供的服務大有不同,但實際上,所有模塊都有著一樣的底層邏輯,是有著共同內核的數位化作業系統。
  • 6篇論文入選全球頂會AAAI 京東數科以全面AI能力助力產業數位化
    厚積薄發,6年埋頭耕耘迎來豐碩成果由於網際網路企業擁有AI研究和應用上的先天優勢,自2013年成立起,京東數科就著力於數位技術的落地,幫助實際業務提升運作效率。在起步時,京東數科的主要方向是金融領域,滿足數字金融方面的多種創新需求。
  • 一文看懂京東智能城市布局:城市計算的「方法論」
    在國內,有83%的地級城市、總計超過500個城市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巨頭企業紛紛入局,如:阿里巴巴的ET城市大腦、百度的AI CITY、騰訊的數字城市、華為的城市神經系統、平安科技的智慧城市雲、科大訊飛的訊飛超腦、浪潮的城市智慧大腦等等。而在京東,智能城市業務在京東金融這個大體系裡,正與各大友商展開激烈角逐。
  • 京東宣布構建數智化社會供應鏈 全面服務全球15億消費者與近千萬企業
    京東探索研究院將面向全球招募最頂級的人才,預計未來3年每個領域將至少有3位以上世界頂級的科學家加盟,並鼓勵青年科學家加入,致力於將他們培養成為未來行業的領軍人物。此次大會上,京東發布了四大企業級產品,分別是泛零售技術服務平臺「零售雲」、數位化供應鏈平臺「京慧」、智能客服與營銷平臺「言犀」和市域治理現代化平臺「侖靈」,全面助力產業數智化發展。
  • 劉強東隱藏的一顆重要棋子,今天為什麼變身「京東數字科技」?
    京東數字科技試圖尋找每一個產業的數位化,開始尋找所有產業的最大公約數,其更大的目標是做一個連接政府、企業以及居民的一個數字作業系統。「創立的第一天起,京東數字科技就堅持只做與數據和技術有關的業務。」陳生強表示在業務拓展方面,京東數字科技始終會堅持自己的原則,「市場容量和規模不足夠大不做,產品沒有獨創性不做,不能給產業帶去價值不做,跟數字科技無關不做」 。京東智能城市、京東農牧、京東機器人……一個個新誕生的業務,正沿著「京東數科」B2B2C的邏輯開始成長。
  • 京東數科:京東"輸血"超4成 劉強東為實控人符合規定
    問詢主要集中在京東數科的實際控制權、對京東集團的依賴度、三大核心業務的具體結構、同行業可比公司以及政策影響等,京東數科分別給予回復。首次披露集團「輸血」合計比例,否認嚴重依賴作為從京東集團孵化出來數科子公司,京東數科對於京東集團的依賴度成為監管焦點。
  • 京東數科攜手百度地圖智能出行再提效
    作為聚合性出行平臺和數字科技領域的兩大領軍企業,百度地圖與京東數科的牽手印證了一個趨勢:只有數字科技和產業深度融合,走一條「共建」的道路,才能真正實現「產業x科技」的乘數效應。  京東數科與百度地圖達成合作後,可以真正實現乘車「一碼走天涯」的便捷。據了解,百度地圖也將其在打車領域的能力開放到京東數科平臺,用戶可在京東金融App內同樣實現多平臺多車型的一鍵打車,並使用京東支付付費。
  • 京東數科激活數字科技生命力
    不僅在北京、南通,事實上,從第一座數字孿生城市——雄安新區到亦莊新城,智能城市都在不斷發生進化,數位化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一核兩翼」助力產業升級  智能城市的建設大潮已經洶湧而來。根據IDC《全球半年度智慧城市支出指南》顯示,2019年中國智慧城市技術相關投資預計達到228.79億美元,相較2018年的200.53億美元增長了14.09%。而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技術相關投資將達到1894.6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389.2億美元。  數位化建設的過程中,科技巨頭始終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智能城市的競賽中,京東數科的步伐尤為迅速,也更為穩健。
  • 京東數科攜諸多數科應用產品亮相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
    智能外呼機器人、區塊鏈電子合同、智能城市作業系統、市域治理現代化平臺……這些平常難見的數字科技「神器」,最近在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JDDiscovery-2020(JDD 2020)上亮相。除了對外發布一籃子數字科技應用新品之外,京東數科還與大興機場、首旅慧科等產業夥伴籤署合作協議。
  • 2021智能用戶運營實戰手冊|易觀數科首發
    從消費網際網路到產業網際網路,我們迎來的是每一個行業全面數位化的新時代。產業數位化,本質上是每一個行業在生產、流通全環節的數位化和網際網路化。只有全方面把控每一個環節的更迭轉變,尤其是以用戶為中心的運營環節,才算是完成整個產業的數位化與網際網路化轉型。新的留量——是要以今天已經擁有的用戶作為核心資產去經營。只有經營好現存的用戶, 才有可能通過後續社會化和口碑的營銷進一步做裂變。
  • 盤和林:數位化作業系統應用 拉近城市、產業與人的距離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盤和林近日,科技部公示了一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名單,此次公示的11個「物聯網與智慧城市關鍵技術及示範」重點專項,集中於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關鍵技術,京東 「智能城市作業系統」入列其中
  • 京東數科「不完美招股書」,「數字科技第一股」的危與機
    招股書顯示,京東數科如今的主要客戶為金融機構、商戶與企業、政府及其它客戶,目前,京東數科服務的金融機構達到600家、資管科技註冊機構1000多家;商戶與企業中有100多萬家小微商戶、20多萬家中小企業、700多家大型商業中心;政府及其它客戶中,智能城市服務包含40家城市公共服務機構,物聯網營銷平臺覆蓋300+座城市和6億+人次。
  • 京東數科激活數字科技生命力,多領域應用彰顯數字溫度
    不僅在北京、南通,事實上,從第一座數字孿生城市——雄安新區到亦莊新城,智能城市都在不斷發生進化,數位化正一步步變成現實。「一核兩翼」助力產業升級智能城市的建設大潮已經洶湧而來。根據IDC《全球半年度智慧城市支出指南》顯示,2019年中國智慧城市技術相關投資預計達到228.79億美元,相較2018年的200.53億美元增長了14.09%。
  • 數行江城 洞見未來 京東智聯雲打造武漢經開區「數智引擎」
    數行江城·洞見未來。12月16日,2021武漢經開區數字經濟發展促進大會正式啟幕。大會聚焦數字經濟發展機遇與挑戰,圍繞數字經濟時代發展機遇,探討武漢經開區數字經濟發展新方向。作為「城市數智化轉型合伙人」,京東智聯雲積極推進數字經濟、網際網路、大數據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築武漢經開區發展數智「基石」。
  • 揭秘京東的「數字科技」復刻術
    京東數科旗下京東農牧這一套神農大腦(AI)+神農物聯網設備(IoT)+神農系統(SaaS)為一體的智能農牧解決方案還延展到了包括智能養豬、智能養牛、智能養羊、智能禽類、以及智能水產在內的諸多業務領域。京東數科智能養牛除了「AI養豬」,京東數科的「數字科技」能力正在復刻到不同行業。
  • 京東構建數智化社會供應鏈,物流科技以簡馭繁
    這些產品將在零售、物流、金融、教育、政務等眾多場景中落地,全面助力產業數智化發展。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將服務千萬實體企業在主題演講中,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在演講中表示:「京東一直在做產業網際網路的事。」京東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具有數智化、全鏈路、社會化三大特徵,能夠通過數字協同和網絡智能,持續優化垂直行業供應鏈的成本、效率與體驗,實現從消費端到產業端價值鏈各環節的整體優化與重構,並通過開放平臺有效調動各價值鏈環節的社會化資源,提升敏捷響應與匹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