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身邊,總是會有一些老人告訴我們「娶錯一門親,禍害三代人,成也母親,敗也母親」。
一個女人,一輩子最為重要且最為自豪的職業,就是「母親」。一個女人,對一個家庭,尤其是孩子的影響,要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深遠得多。為什麼?在中國式教育中,父親總是那個不善言辭、默默付出、支撐起整個家庭的人,而母親的重點則會落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所以也就有了「成也母親,敗也母親」這句話。
王淑珍,40歲守寡,一共有13個孩子,5男8女,培養了十三個博士。
最開始聽聞這樣的案例的時候,我就在想「這是真的嗎?怎麼可能呢?一個女人培養出來13個博士?」
然而,在查閱她的事跡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她真的很出名,一個以「母親」的身份而出名的人。她的13個孩子,無一例外都是博士、碩士,還受到了美國總統的接見。
更令我感到驚訝得到是,她的教育方法,竟然只有14個簡簡單單的字:
1.待人要好2.做事要專心3.少說話4.多做事
???相信屏幕前的你跟當時的我一個反應,就這麼簡單?這些道理我都懂好嗎?我也不止一次地給孩子們講過這些道理,為什麼沒有任何的長進?
在深入的了解中,我發現,原來,很多母親在教育的過程中,走進了一個誤區,那就是這些原則都僅僅是針對孩子,對自己卻是「無效」的,並且容易對孩子妥協。
比如說:
一邊要求「待人要好」一邊跟別人斤斤計較
一邊要求孩子不要看電視,抓緊時間去寫作業,自己卻在一邊不停地刷抖音。
如果你是孩子,你會怎樣呢?
每一個成功的孩子背後,都有嚴厲有原則的父母!想要成為像王淑珍這樣成功的母親,定要學會堅持我們的原則,不停的修行。
閨蜜前兩天回家抱怨,剛給孩子報的跆拳道課程,當初求著我給他報班,不報班就哭,還跟我打保證「一定不會中途放棄」結果去了沒有3個周末,就不想去了,問他就說「太累了」,問我要怎麼辦?就這樣算了?
我認真地問她「你想要讓你的孩子成為一個不重承諾的孩子的話,那就放棄吧!」
閨蜜聽後,沉默了一會,錯開了話題。後來我了解到,她的孩子已經堅持去上跆拳道課程,且再也沒抱怨過「太累了」。這就是一個母親堅持原則的力量。
所以,在孩子惰性作怪的時候,作為家長,要及時的疏導,鑑定已經立好的「規矩」,一旦我們妥協,就會開啟他的「無理之路」,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我想這個道路每個人都清楚。
父母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但大部分陪伴孩子的過程還是母親,一個有原則的母親,在培養孩子習慣及人生態度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古時候有孟母三遷的故事,雖然現在已經不是傳統的「女主內,男主外」的時代,但是大多數的中國家庭,依舊是主要依靠母親來教育孩子,所以,我們每一位母親都應該意識到自己的重要作用,在言談舉止、為人處世上堅守自己的原則,教好孩子。
我有一位同學,是一位很懂事又賢惠的女子,在教育孩子和做事上都秉承著自己的原則,在自己沒有錯誤的情況下,從來不會妥協。孩子培養的禮貌又懂事,兩個孩子都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家庭也經營得美滿幸福。
教育孩子,經營家庭,本身就是一門學問。母親,就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指明燈,有原則的母親,能夠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助力。
母親的修行應該是不間斷的,但是很多人都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畢竟現在的孩子變得越來越聰明,需要用到一些全新的育兒觀念。很多父母都坦言」我管不了」「我不會」。
不得不承認,現在市面上的很多育兒書籍,都是「看不懂系列」看上去十分的有道理,但是看完以後就是不知道怎麼用!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育兒書,是我最愛的一本,他不再是說教式的傳授,而是用一個媽媽的筆觸,去寫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很多故事,實際的做法,直接可以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每天晚上讀一章,慢慢的,自己也成了一個滿分媽媽。
這套書一共有5本,都是用溫暖的筆觸,結合實際案例,一步一步教會我們。一本書20塊錢,卻是對孩子最有效的投資。
戳商卡可直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