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少年瞞著母親偷偷參軍,一別71年後重回故土,母子白髮相見

2021-01-09 孤風婉史

建立一個國家靠的不是夢想,它最終總要訴諸血和鐵。——史文明

國難當頭,哀鴻遍野,在家與國之間該如何選擇,在小我和大我之間又該怎樣取捨?百年前,無數的熱血青年首當其衝,用尚且稚嫩的胸膛為中華民族遮擋子彈,老兵謝春生當年正是其中的一員。

隱瞞母親,偷偷參軍

謝春生出生在中國的一個普通小村莊,他還有一個妹妹。父親是一名軍人,常年在外,母親則在家中照顧年幼的謝春生兄妹。一家四口日子算不上富裕,但也生活得十分幸福,充實有趣。直到戰爭爆發了,到處都瀰漫著硝煙和戰火,謝春生的父親也死在這場戰爭之中,謝春生的世界從此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為了活下去,謝春生的母親只能帶著兄妹兩人四處逃命,三人躲到了一個偏遠的山村,才倖免於難。可若人人都只是一味地逃避,華夏民族就完了。四處奔走的人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死亡、恐懼肆意蔓延。所以謝春生在看到村口貼著的徵兵告示時,便動了參軍的念頭。

但母親並不同意謝春生的想法,謝春生不過還是個15歲的小孩子,怎麼能放心他一人離家去參軍呢?丈夫不久前才死於戰爭,家裡已經沒有了頂梁柱。如果再失去一個孩子,對於母親王秀英來說就是雙重打擊了。

謝春生是能理解母親的,所以沒有再提及此事。可父親屍骨未寒,昔日的夥伴也一個個死去,謝春生悲憤交加卻無力改變。一天晚上,謝春生看見了路過的軍隊,便簡單地收拾了幾件行李,偷偷向母親告別,毅然決然的參軍了。

入錯隊伍,一別竟是71年

謝春生以為幾年後戰爭結束,就可以回家去尋找母親和妹妹,但他怎麼也沒想到,這一別竟是七十一年。他當時一心想著上陣殺敵,報效國家,尚且15歲的謝春生又哪裡分得清「陣營」。陰差陽錯之下,謝春生加錯了部隊。

戰場上,年幼的他毫不畏懼,英勇殺敵。之後他所在的部隊勢力破滅,謝春生只能被迫跟著國軍去臺灣,闊別了家鄉,也與母親分散兩岸,日後雖然多次託人詢問母親和妹妹的消息,也依然杳無音訊。

後來,他在臺灣娶了妻生了子,從軍隊退役後,靠著做小本生意養家餬口,日子平淡又幸福,可千裡之外的母親,卻什麼都不知道。他無時無刻不惦念著大陸,無時無刻不惦念著家中的母親和妹妹。但當時兩岸的關係異常緊張,謝春生有家而不得歸,幾十年後,他再次穿過這條海峽時,早已物是人非。

重回故鄉,母子相聚

2008年12月15日,經過多方努力,海峽兩岸終於得以「三通」,謝春生也終於能回大陸去尋找母親,幾十年的心願即將實現。此時的謝春生已是八十六歲的高齡老人了,此次一去,路途遙遠,舟車勞頓,但他決心要踏上回家的徵程。

輾轉了一個月,謝春生終於回到了家鄉,可腳下的土地卻變得讓他陌生。這裡早已不是當年的景象,母親和妹妹也早已離開了這裡。他向當地人打聽母親的去處,他們說母親和妹妹很可能早就死於戰亂了。謝春生並不相信,仍沒有放棄尋找家人的信念。

他仍是不斷地尋找母親的蹤跡,當地的有關部門也出手相助,幫謝春生尋找家人。經過了多天的打探,謝春生終於聽見了有關母親和妹妹的消息,在眾人的幫助下,謝春生終於要和106歲的母親相聚了。

那一天,妹妹早早地在村口等待著謝春生。一別一去幾十年,再相見兩人已白髮蒼蒼,他們雙手相握,喜極而泣。母親因中風常年臥床不起,時而清醒時而昏睡,謝春生跪在母親床前痛哭,即使頭腦已經不清醒了,但在王秀英看見謝春生時,第一時間就認出了他。或許是母親一直在等著謝春生歸家吧,就在母子相見的第二天,王秀英去世了,享年106歲。

冬往春來,鳶尾花開

只因一次陰差陽錯,便是七十一年的離散,七十一年的杳無音訊。「人貌非昨日,蟬聲似去年」,這景象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可那濃濃的母子之情依然縈掛心間,一時一刻都不能忘懷。

與母親相隔幾十年再相聚,兩人都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讓人唏噓,可這種悲慘又豈止是發生在謝春生一人的身上。山河破碎,國非國,家非家,華夏大地滿目瘡痍,家破人亡又怎麼可能單單是謝春生一人?現今的中國是靠著無數的血肉之軀換來的,一條性命就是一次家破,而正是這些人義無反顧地向前,才有了我們和平安寧的今天。

在戰爭時,無數的「謝春生們」,拋頭顱灑熱血,守得國家安。活活凍死在雪地裡的一百二十九位抗美援朝戰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華夏之城是用戰士們的筋骨堆砌的。科技止步不前,經濟就無法發展。於是無數出國求學的中華兒女,義無反顧地歸國相助。「兩彈一星」錢學森,數學天才華羅庚,「中國放射化學奠基人」楊承宗,他們用自己最寶貴的青春去換得國富民強,長治久安。

在災難面前,如果不能團結一致,誰都無法獨善其身。無數的英勇戰士們,舍了小我換大我,拆了小家補大家,五星紅旗上的每一份紅豔都是革命烈士的一滴熱血。無論什麼時候,家在先要國安。這是每一位中國人都應緊緊銘記於心的。國家有難,必當一往直前。

一九六四年,我國第一枚原子彈爆炸成功;二零零三年,中國人第一次登上了太空;二零零八年,中國首次舉辦奧運會;二零一九年,嫦娥四號發射,這是中國歷史也是世界歷史上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背面。

「江山不負英雄淚,且把利劍破長空」,先輩們拼了命護住的江河山水,後輩子孫,不敢忘懷得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吾輩當自強。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15歲少年參軍,71年後與母親重逢,他86歲母親已106歲
    彼時是1937年,日寇大舉進攻中華大地。少年時參軍抗日保家衛國一路西逃的孤兒寡母,像激流裡的一片樹葉兒,不知道洪水最終會將他們衝到哪裡去。女人雖然不識字,但是她知道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刻,躲進有山的地方要比在開闊的地面好很多。於是,一路討飯一路向西邊而去。最終,在一個有山有水的小縣城裡落了腳。
  • 15歲瞞母參軍,一去71年,母親106歲時終於等到他回家
    而在這其中就有一位叫謝春生的小孩,抗戰的時候他瞞著父母選擇了參軍。參軍之時他只有十五歲,多年後才再次回到家中卻已經是86歲的老人,而他那106歲的母親竟還在等他。謝春生的母親打算就在這個小村莊平安的生活下去,可是謝春生心中對日軍充滿了仇恨,所以謝春生就有了參軍的想法。
  • 15歲少年撿衣身亡 母親捐雙腎、肝和眼角膜(圖)
    再過一段時間就將迎來中考,可是,15歲的鹽邊少年杜坤銀卻永遠不能赴考了。5月16日,為了撿一件衣服,小銀從自家豬圈圈頂不慎跌落,兩輪搶救都沒能挽回他的生命,母親忍著巨痛做出一個驚人決定:捐獻兒子器官。  昨(20)日,小銀母親在省醫院籤下器官捐贈協議,捐出了兒子的雙腎、肝臟和眼角膜。這個偉大的善舉,換回的是3名肝腎重病者生存下去的希望。
  • 80後媽媽一夜白髮!出租屋守護12歲血癌少年,自學為兒打針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朱久陽 萌友 杜躍俊通常,人們習慣用「一夜白頭」來形容精神上受到的巨大的打擊,而近日,在汝南縣城郊區一出租屋裡,39歲的白華玲頂著滿頭白髮正在給兒子餘濤打針,但是,這位看上去五六十歲的母親,實際出生日期為1980年。
  • 列車停靠半小時 乘務員母親狂奔一公裡 只為見武警兒子一面
    近日,一位乘務員母親,趁著列車停靠的半小時,狂奔一公裡,只為了見在外當兵的兒子一眼。聶金蓮是一名有著24年工作經驗的乘務員,也是一名武警戰士的母親。近日,原本不跑上海線路的聶金蓮因臨時頂班,隨列車一起來到上海站,這是她第一次隨著工作列車來到上海。
  • 兒子參軍離開家21年,當上司令員後返鄉,竟發現老母親在沿街乞討
    今天故事的主角23歲毅然參軍,21年後功成名就回鄉,母親已經成了乞丐,一起來看看這段心酸的往事吧。在伯父、舅父的資助下,他念了三年私塾,後無奈中途輟學。為了生計,12歲的劉忠開始外出當起了泥瓦匠,被工頭打罵是家常便飯,飽嘗生活的苦澀。 他每次回家,母親見到瘦骨嶙峋的兒子都會心如刀絞,抱著他痛哭道:「兒啊,我們家太窮了,只好讓兒吃這種苦。娘相信,兒會有出頭之日的。」劉忠把眼淚往肚裡吞,暗暗發誓要有大出息。
  •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71年後回河南老家,崔琦舊居終於等到了主人
    1951年去香港求學,1958年赴美國深造。1967年在芝加哥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後到貝爾實驗室工作。自從12歲被母親送到香港求學後,留在河南的父母相繼餓死病死,崔琦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後,故居得到了修葺,建起了「崔琦舊居」和「崔琦事跡展廳」,作為「全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獨子在天津大爆炸中英勇犧牲 母親兩年後生下龍鳳胎
    昨天上午,醫院產科病房裡,49歲的丈夫龐方國為兩天前誕生的龍鳳胎起好了名字,但病床上的方志英一聽到兒子龐題的名字,仍然難掩傷心,眼中噙淚。痛失獨子後母親執意做試管嬰兒龐方國和方志英家住湖北省隨州市唐縣鎮,2010年,他們的獨子龐題參軍入伍,曾是天津市公安消防總隊保稅支隊天保大道中隊班長。
  • 《風犬少年的天空》開播 塗凌梁靖康母子情深引期待
    青春劇《風犬少年的天空》由張一白執導,改編自小說《瘋犬少年的天空》,將於9月24日(今晚)起在線上平臺歡喜首映和嗶哩嗶哩聯合獨播。該劇由新生代演員彭昱暢、張婧儀、梁靖康、周依然、張宥浩、郭丞攜手塗凌、黃覺、劉儀偉、梁靜、果靖霖等實力派演員傾情製作,講述了千禧年間一群少年跌跌撞撞、全力奔跑的成長時光,不僅在校園之中,更深入到了家庭和親情的層面。實力派演員塗凌在劇中飾演的是馬田(梁靖康飾)的母親,母子之間卻充滿了距離感和劍拔弩張的氛圍,相信經歷過磨合後,母子之間會學會彼此理解。
  • 男孩5年參加30餘培訓班發白如雪 上廁所要背單詞
    有誰能相信,這是一個11歲男孩的真實面容!  從6歲開始就被家長送入「興趣班」的湖南寧鄉男孩陳子豪(化名),5年間參加了30多個培訓班,學習小提琴、硬筆書法、奧數、英語……從一個天真孩童變成琴棋書畫皆通的「天才少年」。但也正是這5年「填鴨戰」,使得承受巨大壓力的他身心疲憊,小小年紀就成了「白頭翁」。
  • 曾被稱為香港第一板寸,71歲的高雄已滿頭白髮,如今仍在演戲!
    如今的他雖然71歲了,但氣色仍然非常好,而且還在銀幕上為我們奉獻作品。不過說起他來實在覺得有些可惜了,老爺子在銀幕上做了14年武替,可他的好身手卻讓很多人至今為止都記不住他的名字,只記得他的綽號:香港第一板寸....
  • 13歲女童被拐6年幾成囚徒 15歲遭強姦17歲產子
    驚詫、興奮過後,小王痛哭流涕地說:「媽,我被人拐騙了,還受到虐待,他們不讓我出門……」  母女相見當日,小王在母親的陪伴下,前往城關分局刑警大隊報案。2010年11月11日,涉嫌拐騙、強姦兒童的杜成剛被警方逮捕。
  • ...科學家首次發現宮頸癌母親順產導致兒子患肺癌的案例,母子腫瘤...
    如果現在標題再用這四個字,估計就要被讀者們一陣痛批了,畢竟新冠疫情這一年下來,大家對「傳播」、「人傳人」這樣的字眼都非常敏感。但如果真的拿傳染病學術語去套,那麼癌症還真的有一種傳播途徑——母嬰傳播,而且早在1949年就有這樣的報告,癌細胞穿越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也就是所謂「血源性傳播」,但這種案例非常罕見,發生概率大概只有50萬分之一。
  • 專訪埃隆·馬斯克硬核母親:他少年天才 比任何人工作時間都長
    (原標題:專訪埃隆·馬斯克硬核母親:他少年天才 比任何人工作時間都長)
  • 深圳15歲少年模仿A片情節爛尾樓裡強姦9歲女
    25日下午3時許,來深圳度暑假的9歲女童小靜靜(化名),被一名15歲少年誘姦。  「如果早幾天送她回老家讀書,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小靜靜的父母以淚洗面。目前,犯案的少年已被警方刑拘。  小靜靜的父母均在深圳寶安打工,7月初,靜靜從老家來深圳度暑假。
  • 71歲鮑起靜:《除暴》裡那驚豔30秒,是演了40年媽換來的
    一分錢也不讓劫匪拿走的同事、約好下班後跟女友約會的運鈔員、心甘情願庇護張隼的女友等等,而其中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在影片的精彩部分澡堂搏鬥那一幕時,張隼的母親在外面的情景。扮演張隼母親的演員叫鮑起靜,這一年她71歲。少有人知道的是,她在專職「港媽」這條路上,已經走了近四十年。
  • 29年後,這對母子終於團聚
    10月15日,在多方努力下,這對離散29年的母子在樂清市檢察院會議室再次見面,期盼、激動、淚水和笑容,這些真情實感終於完全融合在了一起……續寫母子情緣自孩子被抱走後,朱彩娟終日活在自責裡,一直有找回孩子的念頭。「後來我丈夫也後悔了,想把孩子要回來。」朱彩娟說,每年,他們都去張姓村民家中打聽孩子的下落,可對方一直以「領養家庭條件優越,他生活得很好」「對方不希望你去打擾」等話打發他們。她也嘗試在家附近尋找,聽到哪裡有人領養過孩子,都偷偷跑過去看,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可人海茫茫,想找到哪這麼容易!
  • 亞視媽媽專業戶鮑起靜,60歲獲得金像獎影后,如今71歲仍氣質優雅
    如今71歲的金像獎影后鮑起靜便是其中一員。鮑起靜於1949年7月20日出生在香港,父親是觀眾十分熟識的「掃地僧」扮演者鮑方。生長在愛國家庭當中的她從小受的教育也是偏向於「佐派」,本來她父親還準備把她送到廣州念書,但是卻遇上了「十年」便作罷。17歲時她中學畢業便加入了被譽為愛國大後方的長城電影公司。期間拍過《海燕》、《英雄後代》、《小當家》等愛國題材電影。
  • 無償獻血 激活器官捐獻卡 籤捐造血幹細胞同意書 18歲少年成年日送...
    18歲少年在成年日 送自己3件特殊禮物本人供圖  無償獻血  籤捐獻造血幹細胞同意書  激活器官捐獻登記卡  18歲,你會給自己一個怎樣的成人禮?是一雙盼望已久的AJ籃球鞋,是一頓平時捨不得花錢吃的大餐,還是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