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燒傷整形科主治醫師
2017-07-30 10:56 來源:澎湃新聞
兒童燒傷是一種常見的意外傷害,包括燙傷、觸電燒傷、熱壓傷、低溫燙傷和化學燒傷。日常生活中稍有疏忽,就有被燒傷的可能。
一旦兒童燒傷之後,輕度燒傷可造成兒童換藥的痛苦,重者創面癒合後可能遺留瘢痕,影響外貌和功能;有些患兒還需要通過植皮手術修復創面;更為嚴重的燒傷甚至可引起死亡。如何預防燒傷以及燒傷的處理,需要家長們密切關注。
現場急救和處理step1:迅速消除致傷源
1.當衣物著火時應迅速脫去;或就地臥倒打滾壓滅,或用各種物體撲蓋滅火,最有效是用大量的水滅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以防頭面部及呼吸道吸入火焰損傷。
2.如果是熱液燙傷,應該去除含有熱液的衣物,如果不能脫去,可以用剪刀剪除。
3.當氣體、固體燙傷時,應迅速離開致傷環境。
4.當化學物質接觸皮膚後(常見的有酸、鹼、磷等),受傷後應首先將浸有化學物質的衣服迅速脫去,並用大量水衝洗,以達到稀釋和清除創面上化學物質的目的。
5.當觸電後應立即關閉電源,將患兒轉移至通風處,鬆開衣服。檢查如發現呼吸、心跳停止時,應進行心肺復甦,並由120及時送附近醫院進一步搶救。
step2:現場簡單醫療處理
1.立即實施冷療處理。冷療是用冷水對創面淋洗、冷敷、浸泡等,適用於中、小面積燒傷。對於小面積的燒燙傷,可把傷處浸泡在冷水中半小時左右,等到疼痛明顯緩解後再就醫。在寒冷環境中進行冷療時須注意燙傷患兒保暖和防凍。
2.經初步處理後應注意對燒傷創面的保護,防止再次汙染。可以選用乾淨毛巾、衣服等覆蓋創面,然後至燒傷專科醫院就醫。就診途中如有條件可繼續冷敷。
3.創面一般不應塗有顏色的藥物(如紅汞、紫藥水等),以免影響後續治療中對燒傷創面深度的判斷和清創。
4.對於燒燙傷範圍較大的病人,或者在頭面部等特殊部位燒傷時,需儘早就醫,否則會發生休克、窒息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患兒口渴明顯時,可以少量飲用鹽水;不宜單純飲用大量白開水,以免發生嘔吐或水中毒。
最好的日常燙傷處理法:冷水療法普通人掌握冷水療法很重要,因為它是最好的日常燙傷早期處理方法,止痛明顯、療效確切、方便可行。冷療不僅可以減輕燒傷創面深度並有明顯止痛效果,更重要的是使創面表面溫度迅速降低,減少熱力對皮膚的繼續損傷。
冷水療法:燙傷後立即用乾淨的冷水衝洗受傷部位10分鐘左右,但對於淺Ⅱ度和深Ⅱ度燙傷,要先在創面覆蓋上乾淨的厚紗布、毛巾等再衝洗。然後,再以乾淨的冷水浸泡燙傷部位15~20分鐘。
必須注意,衝、泡燙傷的水溫要保持在15~20℃,即使短時降水溫也不能低於6℃,不建議使用冰塊、冰棍等冰敷傷處,以免發生冷凍傷害。
不建議使用民間方法燙傷處理的幾個誤區
門診醫生經常見到燙傷患者,創面塗抹了牙膏、紫藥水後傷勢加重、發生感染而來就診。更有甚者,父母將燙傷的嬰兒泡在醬油中送醫院就診。這些都是錯誤的處理方法,會影響燙傷的治療與康復。
以下一些錯誤燙傷處理方法的害處:
1.民間「偏方」:用肥皂、醬油、食鹽、白糖、雞蛋清、蚯蚓,甚至還有使用老鼠油、兔毛等民間「偏方」,可能引起燙傷創面感染;塗牙膏、食醋等,對燙傷創面有較強的刺激性,還可能會侵蝕創面、增加損傷。
2.有色素的外用藥物:應用「紅藥水」、紫藥水等不但影響醫生對燙傷創面的觀察,而且可能引起中毒。紅藥水含有汞,大面積使用可能引起汞中毒。
3.零售的燒傷外用藥物:特別是油膏類,並不一定適合在燒傷早期使用,建議不要盲目自行應用,需要諮詢燒傷專科醫生後再決定是否使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寶寶燒燙傷,消除致傷源,冷水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