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炒個菜,油點子就蹦出來了;倒個水,呀,開水倒手上了.....一被燙傷,不少人立馬飛奔進衛生間拿牙膏塗抹,哇,頓時清涼無比
用牙膏緩解燙傷,有隱患!
雖然說塗上牙膏,燙傷處感覺涼涼的很舒服,但我們知道牙膏並不是藥品,其本身也不是無菌的。
燙傷後不可立刻塗抹牙膏!牙膏會使皮膚熱氣無處散發,只能往皮下組織深處擴散,造成更深一層的傷害。
燙傷後塗抹牙膏還很容易使滲出液積聚,滋生細菌,發生感染。雖然有些牙膏對較輕燙傷有一些作用,但牙膏並不能改變血管的通透性,也不能保護傷口。
另外,市面上的牙膏有的是酸性、有的是鹼性,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地將牙膏塗在創傷面上,反而會增加損傷。
燙傷的瞬間,高溫物體將大量熱量傳遞到人體皮膚,這些熱量會順著皮膚繼續向裡傳遞,過高的熱量就引起了疼痛。這時候我們如果用牙膏塗的話沒有任何作用。首先牙膏裡幾乎不含任何有效消毒成分,其次牙膏不能增加熱量散發,反而由於牙膏遮蓋了燙傷部位從而會造成皮膚內的熱量難以散發加重疼痛。以前有很多牙膏是薄荷味的,略帶清涼,想必人們就是想利用這個清涼的感覺來減少熱量傷害吧,實際上這個清涼感覺完全是化學物質在起作用,而且和牙膏裡的其他成分混合以後幾乎沒有任何作用。
立即抹紅藥水
燒燙傷後醫生先要根據皮膚的顏色和質地,來判斷燒燙傷的深度和面積,以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如果使用紅藥水、紫藥水會將燙傷部位染色,醫生難以判斷燒燙傷程度。
立即冰敷
冰敷能降溫,但不推薦使用。所謂「冷卻」指的是使用流動的自來水迅速降溫,減少組織的進一步損害,並且這種「冷療」具有一定止痛作用。冰敷則有可能導致凍傷。
常說的燙傷面積咋算的?用手掌去測量
那麼,醫生常說的燙傷面積是咋算的?
肖厚安主任介紹說,醫學上有一個測量方法叫做「手長法」,即將被燙傷者的五指併攏,一掌面積就等於體表面積的1%,如果燙傷的面積有五個手掌面積那麼大,那麼燙傷面積就是5%。
而按照深度來分的話,燙傷深度又分為四個等級:一度燒傷只傷及表皮層,皮膚表現為輕度紅腫,不出現水皰,感覺有輕度燒灼感,可自愈,不留瘢痕;二、三、四度燒傷比較嚴重,需要到醫院就診,有些還有可能遺留明顯瘢痕,甚至遺留畸形或影響功能。
同時,燙傷不僅是局部組織的損傷,有時還可引起全身性的反應或損傷,尤其大面積燙傷時,起病急驟、反應劇烈、傷情複雜,往往會波及全身各系統、組織,如神經、免疫、凝血、垂體——腎上腺系統等,因此有人稱其 為「燙傷病」。
讓傷口保持通風,比較容易好嗎?
民眾常常覺得要讓傷口通風,不要悶著,會好的比較快,這是錯誤的觀念。水泡移除後的傷口,第一要務就是保持傷口溼潤。
敷料需要定期更換 人工皮約兩天換一次
所以,敷料需要定期更換,人工皮約兩天更換一次,滲液量大的傷口可選擇泡棉類敷料,有些製品甚至可一周更換一次敷料即可,既省錢,病人舒適度也提升。
至於密封式換藥法較有爭議的是:在感染性傷口上的使用,一般醫師會改採開放性溼式換藥,但近年有許多敷料加入了抗菌殺菌成分,讓醫師和民眾在應用上更為廣泛,即使沒有感染的傷口也適合使用,可作為預防用途。
燙傷後正確處理方式:
衝——迅速以流動的自來水衝洗,以快速降低皮膚表面熱度(衝涼的時間越早越好)。
脫——衝洗後,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時可以用剪刀剪開衣服,並保留粘住的部分,儘量避免將水泡弄破。
蓋——用清潔紗布覆蓋,勿任意塗抹外用藥或民間偏方。
送——除小燙傷自理外,最好送鄰近的醫院作進一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