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峰:北魏蓮花化生瓦當探析

2021-01-14 騰訊網

北魏瓦當根據其當面內容和紋樣的不同可分蓮花紋瓦當、蓮花化生瓦當、文字瓦當和獸面紋瓦當等。蓮花化生瓦當是北魏瓦當中比較特殊的一類,本文試就其類型、年代和發展演變等問題進行探討。

一 蓮花化生瓦當的發現與研究

北魏蓮花化生瓦當目前在內蒙古託克託縣雲中古城遺址、山西大同市平城遺址(包括東門外御河東北魏寺廟遺址、操場城建築遺址)、山西大同市南郊金屬鎂廠北魏墓群、山西大同市方山永固陵(包括思遠佛寺),河南洛陽市北魏永寧寺遺址等處均有發現。

已有多位學者對北魏蓮花化生瓦當的時代和用法等進行了探討。其中陳永志認為雲中古城出土佛像紋瓦當(即蓮花化生瓦當,筆者注)與洛陽永寧寺出土的蓮花化生瓦噹噹面佛像風格較為一致,其年代應屬北魏遷都平城之後。

石俊貴和武成通過與雲岡石窟佛教造像等對比,認為雲中古城出土的蓮花紋佛像紋瓦當應是北魏太和年間製作。王雁卿和高峰認為蓮花化生瓦當是具有宗教色彩的瓦當,出現於平城時期,北魏後期洛陽城的蓮花化生童子頭後有項光,且瓦當外圍多飾有連珠紋。

王秀玲認為雲中古城出土蓮花化生瓦當的年代大體在419~479年,操場城和金屬鎂廠墓群填土中發現的三枚蓮花化生瓦當年代大體在479~494年,永寧寺出土瓦當大體在516~534年。《洛陽永寧寺》發掘報告認為永寧寺遺址所出蓮花化生瓦當和忍冬紋瓦當,可能是為營造佛寺(甚至是為營造皇家寺院)而特意設計製造的。

佐川正敏根據復原的永寧寺九層佛塔形制及北魏石窟中蓮花紋、獸面紋、蓮花化生裝飾紋樣的部位認為永寧寺遺址出土蓮花化生瓦當可能用於永寧寺佛塔的第六層至九層。

岡村秀典和向井佑介按照化生童子的造型將其分為豐滿型蓮花化生瓦當和瘦身型蓮花化生瓦當,前者包括思遠佛寺、永固陵、大同御河東北魏寺廟、雲中古城發現的瓦當,這些瓦當年代大體在太和遷都之前,雲中古城蓮花化生瓦當的年代在遷都前後。

後者包括金屬鎂廠M5、操場城遺址及永寧寺發現的瓦當,其中金屬鎂廠M5和操場城遺址瓦當年代相當於孝文帝遷都之前,永寧寺瓦當年代大體在寺院存在期間。錢國祥和郭曉濤認為蓮花化生瓦當及紋樣的產生與佛教在北魏時期的繁榮興盛密切相關,有著重要的寫實意義。

圖一 託克託雲中古城出土A型蓮花化生瓦當

1.Aa型蓮花化生瓦當 2.Ab型蓮花化生瓦當

二 蓮花化生瓦當的類型

託克託縣、大同市和洛陽市三地出土的蓮花化生瓦當,根據蓮花化生童子形態及周圍紋樣的變化分四型。

A型化生童子手持華繩,造型古樸,周圍有蓮瓣、連珠紋。目前僅見於託克託雲中古城。根據童子、蓮瓣及連珠紋形態的不同分二亞型。

Aa型 童子輪廓清晰。童子身後有背光,周圍有雙層單瓣蓮花瓣12個,邊輪上有一周連珠紋,直徑15、邊輪寬1釐米(圖一∶1)。

Ab型 童子粗壯渾圓。額上有類似劉海的髮髻,腦後有頭光,童子周圍有雙層復瓣蓮花瓣9個,邊輪上的連珠紋呈環狀,直徑11.5釐米(圖一∶2)。

B型化生童子雙手持淨瓶,童子渾圓肥碩,周圍有蓮花瓣。見於永固陵、大同市御河東北魏寺廟遺址,其中永固陵發現瓦當表面經過磨光處理。根據化生童子周圍紋樣的不同分二亞型。

Ba型 化生童子外有一周雙層復瓣蓮花瓣。見於永固陵(圖二∶1、2)、大同市城東門外御河東北魏寺廟遺址(圖二∶3)。

Bb型 化生童子外依次為雙層復瓣蓮花瓣、繩索紋、連珠紋。如永固陵T011:2,直徑17、邊輪寬2釐米(圖二∶4)。

圖二 平城遺址、永固陵出土B型蓮花化生瓦當

1、2.永固陵Ba型蓮花化生瓦當 3.平城遺址Ba型蓮花化生瓦當 4.永固陵Bb型蓮花化生瓦當

C型化生童子雙手合十,造型清秀,周圍有蓮花瓣。見於金屬鎂廠M5墓室的填土中、操場城遺址。根據化生童子、蓮瓣及周圍紋飾的不同分三亞型。

Ca型 化生童子大耳垂肩、髮髻高聳、面容不清,胳膊彎曲處有披帛纏繞,周圍有雙層復瓣蓮花瓣12個。如金屬鎂廠M5∶1,發現於墓室填土中,表面經過磨光處理,直徑15、邊輪寬2釐米(圖三∶1)。

Cb型 化生童子造型簡練,輪廓清晰,周圍有一周雙層復瓣蓮瓣。如操場城遺址採集品C4,直徑14.9、邊輪寬1.2釐米(圖三∶2)。

Cc型 化生童子雙手下似有衣飾,童子周圍復瓣蓮瓣排列密集,蓮瓣外有一周連珠紋,如操場城遺址採集品C11(圖三∶3)。

圖三 平城遺址出土C型蓮花化生瓦當

1.南郊北魏墓Ca型蓮花紋瓦當 2、3.操城場遺址Cb型、Cc型蓮花紋瓦當

D型化生童子雙手合十,纖細柔美,表面均經過磨光處理。均見於洛陽永寧寺遺址。根據蓮瓣數量及童子形態分二亞型。

Da型 化生童子造型纖細,童子外圍有六個雙層復瓣蓮花瓣。蓮瓣外有一周連珠紋,以永寧寺出土的T1∶3047、T1∶3044為代表,直徑約15~15.5、邊輪寬2釐米(圖四∶1、2)。

Db型 化生童子比Da型更加纖細、衣飾也有明顯的不同,童子外圍有八個雙層復瓣蓮花瓣,以永寧寺出土的T1∶3047、T11∶3192為代表,直徑約15、邊輪寬2釐米(圖四∶3、4)。

圖四 洛陽永寧寺遺址出土D型蓮花化生瓦當

1、2.永寧寺遺址Da型蓮花化生瓦當 3、4.永寧寺遺址Db型蓮花化生瓦當

三 蓮花化生瓦當的年代與分期

通過對蓮花化生瓦當相關研究的梳理及類型的分析,我們知道在大同平城遺址及其周圍、洛陽永寧寺發現的蓮花化生瓦當的年代相對清楚。對託克託縣雲中古城蓮花化生瓦當年代的推斷,研究者們持不同意見。我們將通過蓮花化生瓦當所屬遺蹟的年代及相似蓮花化生紋樣所屬遺蹟的年代等來推測這些瓦當的年代。

(一)A型瓦當年代

見於雲中古城。與之類似的蓮花化生紋樣在雲岡石窟第十窟後室南壁(圖五∶3、4)、遼寧朝陽北塔等處均有發現。雲岡石窟第九窟、十窟是孝文帝時期寵閹鉗耳慶於「太和八年(484年)建,十三年(489年)畢」的石窟,因此第十窟後室南壁的蓮花化生紋飾的年代應在484~489年。

朝陽北塔是在原三燕宮殿基礎上修建的一座佛塔,或與北魏馮太后修建的「思燕浮圖」有一定關係,其修建年代應在太和九年(485年)至太和十四年(490年),塔中出土的蓮花化生泥塑裝飾年代應與之相當。

值得一提的是,朝陽北塔出土蓮花化生泥塑的童子身軀(圖五∶2)與A型瓦當的童子形態相似,且童子的頭像及額上的髮髻(圖五∶1)與Ab型瓦當的童子造型非常相似。

因此我們認為A型瓦當的年代應與雲岡石窟第十窟蓮花化生紋樣(484~489年)、朝陽北塔發現的蓮花化生塑像(485~490年)的年代大體相同,推測在484~490年之間。

圖五 雲岡石窟、朝陽北塔蓮花化生紋樣及塑像

1、2.朝陽北塔蓮花化生塑像 3、4.雲岡石窟第十窟後室蓮花化生紋樣

(二)B型瓦當年代

見於方山永固陵、大同市御河東北魏寺廟遺址。永固陵為北魏孝文帝祖母馮太后的陵墓,永固陵前的思遠佛寺始建於太和三年(479年)七月,永固陵的修建始於太和五年(481年),太和十四年(490年)馮太后入葬。B型瓦當的年代應與思遠佛寺、永固陵修建時間相當,推斷在479~494年之間。

(三)C型瓦當年代

見於操場城遺址、金屬鎂廠M5墓室填土中。操場城遺址的蓮花化生瓦當雖然不是地層發掘出土品(為採集品),但其時代與建築址的年代相差不會太遠。關於操場城遺址的性質和時代,王銀田通過對該建築在平城中的位置、建築形制和出土遺物的研究,認為該建築屬宮殿建築,其時代在平城期的較晚階段,即獻文帝(465~471年)和孝文帝(471~494年)時期。

簡報認為金屬鎂廠M5的年代在遷都洛陽之後,蓮花化生瓦當又出於墓葬填土中,因此我們認為瓦當的年代大體在孝文帝遷都洛陽(494年)前後。

與之類似的蓮花化生紋樣見於雲岡石窟第五窟入口及過道頂部(圖六∶1、3)、遼寧義縣萬佛堂石窟西五窟窟頂(圖六∶4)。雲岡石窟第五窟、六窟為雙窟,第六窟竣工時,距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不遠;從第五窟的布局來看,它並未按原計劃完工,這種情況應該和孝文遷洛有關。因此第五窟入口及過道頂部的蓮花化生紋樣的年代可能在孝文遷洛前後。

義縣萬佛堂石窟分東、西兩區,西區是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平東將軍、營州刺史元景為孝文帝祈福而開鑿的,西五窟窟頂蓮花化生圖案中心的化生童子雙手合十,其形態與操場城遺址、金屬鎂廠M5瓦當上的化生童子圖像較相似,不同的是義縣萬佛堂西五窟在同一蓮花中心雕刻了三個化生童子(圖六∶2),這在蓮花化生圖案中是非常罕見的。西五窟開鑿的時間約在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二月以後,完工於太和二十三年(499年)。

綜合雲岡石窟第五窟、操場城宮殿遺址、金屬鎂廠M5、萬佛堂石窟第五窟的年代結論,C型瓦當的年代可能在孝文帝定都平城的太和時期(477~494年),不排除下限稍晚於494年的可能性。

圖六 雲岡石窟、義縣萬佛堂石窟蓮花化生紋樣

1、3.雲岡石窟第五窟蓮花化生紋樣 2、4.義縣萬佛堂石窟第五頂窟頂蓮花化生紋樣

(四)D型瓦當年代

見於洛陽永寧寺。熙平元年(516年)靈太后胡氏創建永寧寺,永熙三年(534年)永寧寺木塔被燒毀,永寧寺也隨之廢棄。永寧寺塔基及寺院範圍內出土的D型瓦當年代應該在永寧寺存續的時間段內,即516~534年之間。

(五)蓮花化生瓦當的分期

永固陵(包括思遠佛寺)發現的蓮花化生瓦當可能時代較早,最顯著特點是化生童子手捧淨瓶。御河東北魏寺廟發現的蓮花化生瓦當年代應與之相當,當面除了化生童子和周圍的蓮花紋之外,還出現了連珠紋和繩紋,連珠紋位於邊輪內側,繩紋在化生童子周圍的蓮花紋外側。

童子渾圓粗壯,蓮瓣豐滿肥碩,童子整體高於周圍的蓮瓣和邊輪,即當面最高處為化生童子手捧淨瓶。與之年代相當或稍晚時候的蓮花化生瓦噹噹面出現了手持華繩的化生童子,僅見於雲中古城,化生童子造像粗獷,化生童子周圍有一周蓮花紋,邊輪上有連珠紋。

遷都洛陽前後的一段時間內蓮花化生瓦當中出現了雙手合十的化生童子,童子造型變得清秀。童子形態的變化可能與孝文帝遷洛後,人物造型趨於「秀骨清像」有一定關係。

北魏蓮花化生瓦當出現於孝文帝都平城的太和時期,一直延續到北魏滅亡。根據蓮花化生瓦當特徵的發展演變過程,大致可分早、晚二期。早期為孝文帝都平城時期,下限可能稍晚於494年。

早期化生童子粗壯渾圓,或手持華繩,或手捧淨瓶,或雙手合十;周圍多有雙層復瓣蓮瓣裝飾,蓮花瓣數量有九瓣、十一瓣、十二瓣等。晚期為遷都洛陽後至北魏滅亡。晚期童子造型變得纖細清秀,化生童子均為雙手合十;蓮花瓣數量有八瓣、六瓣,呈減少趨勢。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大同市湖東一號墓出土的一件鎏銀青銅牌飾,正面有雙手合十的化生童子,面容清晰,大腹鼓起,身後、頭後均有背光和頭光,牌飾邊緣有10個雙層復瓣蓮花瓣(圖七)。

湖東一號墓年代可能在遷洛之前的太和時期,那麼這件牌飾上的蓮花化生紋樣在時間上可能處於本文C型瓦當向D型瓦當過渡的階段。但目前與湖東一號墓牌飾相似的蓮花化生紋樣少有發現,上述推測還需要更多的考古材料來證明。

圖七 湖東一號墓鎏銀銅牌飾

四 蓮花化生瓦當的用途及紋樣淵源

目前發現的蓮花化生瓦當遺蹟中,大同永固陵為當時最高級別的帝後級陵墓,其規模甚至超過孝文帝在平城營建的壽陵萬年堂,其附近的思遠佛寺也屬於皇家寺院的範疇;遼寧朝陽北塔是按照馮太后追憶故國的意願修建的皇家名剎內的建築;大同操場城遺址則是北魏都平城時期的宮殿建築;洛陽永寧寺是靈太后下令修建的皇家佛寺。

託克託縣雲中古城發現的蓮花化生瓦當可能是城內雲中宮或相關佛教遺存的建築材料;大同市金屬鎂廠M5墓室填土中發現的蓮花化生瓦當,原本是使用在何種遺蹟上已無從得知,雖然沒有直接證據可表明大同御河東北魏寺廟的等級,但遺址中出土的蓮花化生瓦當與皇家寺院思遠佛寺出土的瓦當紋樣相似,不排除該寺廟亦為皇家寺院的可能性。從以上考古出土材料來看,蓮花化生瓦當在北魏時期很可能是作為皇家寺剎、宮室的建築材料使用。

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及數量眾多的皇家寺廟,無不昭示著佛教對北魏統治者精神信仰和治國理念的重要影響。託克託雲中古城發現的北朝早期金銅佛像(圖八∶1)、北魏太和八年(484年)的金銅佛像(圖八∶2)等,說明這一地區很早就有重視佛教的傳統。蓮花化生紋樣的流行與當時統治者崇尚佛教的觀念密不可分,統治階級崇尚佛教、廣修寺剎是其發展演變的最主要原因。

圖八 雲中古城出土十六國早期、太和八年金銅佛像

1.雲中古城十六國早期金銅佛像 2.雲中古城太和八年金銅佛像

關於蓮花化生紋樣的起源和傳播,吉村憐認為蓮花化生紋樣產生於印度,經過犍陀羅、西域傳入中國。新疆和田地區發現的蓮花化生塑像,年代可以早到3~4世紀,佐證了蓮花化生紋樣是從西域傳到中原的這一觀點(圖九)。

雖然北魏以後的考古材料中再也沒有發現過蓮花化生瓦當,但蓮花化生紋飾一直為後世所沿用,甚至在《營造法式》中依然作為經典紋樣使用。

圖九 新疆和田地區發現的蓮花化生塑像

來源:《四川文物》

相關焦點

  • 滄博珍寶丨獸面紋瓦當
    獸面紋瓦當 1982年為了配合鐵獅子吊裝移位工程,河北省文研所、滄州地區文化局聯合對開元寺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建築構件磚、瓦及瓦當,現部分精品展出於我館歷史陳列廳。這些瓦當上面繪製的圖文,有龍紋、獸面紋、蓮瓣紋、連珠紋等,畫面與寫意相融,圖案構思巧妙,富於生氣,顯示了舊州城內建築的輝煌大氣。 瓦當,是覆蓋在中國古代木製結構建築簷頭筒瓦前端的擋片,是具有保護木製飛簷不受風雨侵蝕和裝飾美化屋簷的功能和效果。
  • 細斟北鬥解天書:北魏星圖
    1974年,在河南洛陽北郊一座北魏墓的墓頂,出土了一幅繪於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的星圖。「此圖時期定為北魏,則此圖當是我國目前考古發現中時代較早、幅度較大、星數較多的一幅星象圖。它比蘇州石刻天文圖早約七百年,比新儀象法要星圖早約五百年,比敦煌星圖早約四百年。」
  • 北魏民族融合的歷史豐碑——雲岡石窟
    作者: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深入挖掘北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創作表現北魏歷史題材的影視精品,繞不開對雲岡石窟雕刻藝術的研究。雲岡石窟規模宏大,造像內容豐富,雕刻藝術精湛,形象生動感人,堪稱中華佛教藝術的巔峰之作,代表了五世紀世界美術雕刻的最高水平。其誕生並非偶然,它是諸多歷史必然性的歸結。
  • 化生觀念: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釋家謂之化生。」明代學者王廷相認為:「元氣化為萬物,萬物各受元氣而生。」從西漢至明清,古人一直認為自然萬物是由陰陽五行之氣化生而成。  化生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觀念,古人用其描述自然萬物的生演過程,說明自然界物候變化現象、昆蟲變態發育現象以及人和動物的變性現象,也用其描述金屬及礦物的轉化現象。
  •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醫學基礎知識:化生的特點
    關於吸菸者的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被鱗狀上皮所取代,是不是只有弊沒有利,有人說只有弊,有人說只有利,那鱗狀上皮化生到底有利還是有弊呢?化生又有什麼特點呢?下面就和甘肅中公教育一起來看一下。首先我們來看一道考題:【單選題】上皮組織的化生中,以________化生最常見。
  • 夢幻西遊:龍宮到底能不能秒過魔化生?
    夢幻西遊化生的技能傷害係數為1.5,龍宮為2,設129龍宮化生為1100魔力點,那麼同裝備下龍宮比化生多了1100X0.12+60=192法傷,技能差距150X0.5=75,龍宮1點面板法傷等於0.5實際輸出,上圖四孔隔山的觸發值為34,我法修17,25X1.34=33.5,這裡的法修計算公式應該不是疊乘
  • 蓮花的花語是什麼?蓮花的種植方法
    想必一說起蓮花,大家首先都會想起的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是詩句吧!它在我們心中一直都是純淨聖潔的象徵,並且它在佛教中也常常被運用。那蓮花的花語是什麼呢?蓮花該怎麼種植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講解一下蓮花的花語是什麼和蓮花的種植方法的知識,一起來了解下吧!
  • 化生博物學:中國古代的「神奇動物」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被廣為接受的學說,叫「化生說」。這個學說認為,一種生物可以變成另一種生物。和歐洲的「神創論」相比,化生說是有其進步之處的,它認識到生物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而不是被上帝創造之後就一成不變。很多化生說的具體案例也是從中國人對現實的觀察而得來,雖然未必符合現代科學,但對古代博物學來說,是頗具研究趣味的。聶璜就是一位化生說的忠實信徒。
  • 星象圖:古時星空的罕見「寫真」(北魏元乂壁畫墓)
    星象圖   墓誌糾正史書誤   人名元乂非元叉   1974年,北魏元乂壁畫墓在孟津縣朝陽鎮後海資村被發現。考古人員發現墓中的墓誌蓋殘石與出土於洛陽、藏於開封市博物館的元乂墓誌的墓誌蓋花紋很相似。於是,考古人員攜帶墓誌蓋殘石前往開封粘對,居然對上了。
  • 「蓮花」象徵著什麼?蓮花與佛教有著怎樣的關係?
    蓮花與佛教的淵源極深,可以說有佛教的地方就會有蓮花。我們常看到,佛菩薩或坐或站於蓮花臺之上,有的掌託蓮花,有的手執蓮花,神態如蓮花般安祥慈悲,供佛用的燈和蠟燭也常作成蓮花造型。那麼佛教為什麼會選擇蓮花呢?主要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與佛教的宗旨很相應。蓮花,又稱荷花。
  • 北魏元乂墓天象圖:天文資料 歷史珍品
    這幅繪於孝昌二年(公元526年)的天象圖壁畫,出自北魏元乂(yì)墓。元乂墓規模較大,地面上有高大的封土,地下有寬大的墓室,墓室長寬有7米多、高9.5米,墓頂是圓形的穹隆,天象圖壁畫就繪在墓頂部位,保存得比較完好,經專家鑑定,是一件歷史珍品、國之瑰寶。
  • 北魏「遊氏三傑」 使天下遊氏歸廣平
    到北魏時期,廣平遊氏再度崛起,出現了赫赫有名的任縣「遊氏三傑」:遊雅、遊明根、遊肇,將廣平遊氏推向輝煌,最終形成了遊氏中著名的廣平郡望。  遊雅,字伯度,小名黃頭,「少有高才」,天資聰穎,有過目不忘的本事,練就一手好書法,15歲就成為任縣當地的一大名士。  北魏神麚(jiā)4年(431),北魏朝廷徵詔漢人中的士族首領做官,遊雅名列其中。
  • 蓮花和荷花的區別 蓮花和荷花的區別是什麼
    荷花和蓮花在生活中都十分常見,而且多數人都認為它們是同一種植物的花,但也有些人說荷花和蓮花不一樣,它之間存在一定區別,那蓮花和荷花的區別有什麼呢?1、蓮花和荷花的屬性不同:蓮花素來有睡美人之稱,它屬於睡蓮科,睡蓮屬山龍眼目植物
  • 純潔的水蓮花
    漂亮的白色水蓮花漂亮的紫色水蓮花第一眼看去還以為是荷花,後來才知道這是水蓮花。好奇心下,把水蓮花的花苞到開花都拍攝了一下!>隱身的花骨朵仔細看看這張圖片,好像什麼也沒有,但是有一個水蓮花的花骨朵這是因為水蓮花是純潔的象徵,儘管它生長在汙泥當中,但它也依然保持著清純。如果將水蓮花送給心愛的人,就會寓意著他想保護你的意思。送一株美麗的水蓮花給心愛的姑娘,更甚玫瑰花~~
  • 2020第15號颱風蓮花生成!颱風蓮花路徑圖 颱風蓮花會影響我國哪裡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第15號颱風蓮花生成!颱風蓮花路徑圖 颱風蓮花會影響我國哪裡 颱風年年有,最近尤其多,剛過去一個燦鴻,又來一個蓮花,還有一個浪卡在等著,15號颱風蓮花生成了,本文就來看看它的路徑圖,以及颱風蓮花會影響我國哪裡?
  • 為何北魏太武帝要滅佛?佛道之爭是表象,佛教與王權的矛盾是核心
    北魏太武帝滅佛一事,「佛道之爭」只是表象,在事件背後,還有佛儒之爭、佛教與王權的矛盾這些更深層次的原因。 其實,北魏太武帝一開始對佛門並不反感,他態度的轉變經歷了四件事,這也是他執意滅佛的原因。
  • 我只喜歡你「蓮花」!你知道那些讚美蓮花的句子?
    讚美蓮花的句子10句美麗蓮花1: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暮秋獨遊曲江》唐·李商隱。美麗蓮花2:秋至皆空落,凌波獨吐紅。託根方得所,未肯即從風。--《秋池一株蓮》隋·弘執恭。
  • 為什麼周敦頤、李白都愛蓮花?因為蓮花有這個寓意在裡面!
    我們都學過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相信這篇課文能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周敦頤描述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植,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無獨有偶,唐代詩仙李白也寫詩稱讚過蓮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