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落到中子星上會怎樣?

2020-08-22 愛好anime的小夥子

在恆星的生命末期,根據其自身的質量,經過重力崩潰後會形成三種形態:白矮星、中子星以及黑洞,這是宇宙常見的三種極端天體,拋開黑洞這個「掛壁」不談,中子星才是基於人類當下認知的物理法則極限的天體。

當一顆質量介於8-3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演化到生命末期時,恆星內部的各種元素在核聚變反應中消耗殆盡,失去熱輻射壓力支撐的外圍物質在恆星恐怖的重力牽引下向內坍塌,在短短1秒內,波及方圓數光年的超新星爆炸出現了,爆炸完後,一顆被壓縮到極限的中子星就此誕生,為王的誕生獻上禮炮!

由於核心壓力過大,中子星的原子結構都被打破,核外電子被壓縮至原子核中,並同質子中和為中子,也就是說中子星內的物質是由無數只有中子的原子核緊挨著形成,因此可以將整個中子星看作一個原子核,這也是其名字的由來。由於其物質存在基礎已經打破了物質的常規結構,中子星的密度極大,達到了每立方釐米一億噸甚至更高,以滿載排水量超過10萬噸、世界上噸位最大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為例,中子星上每一立方釐米的物質就比這艘航母重數百上千倍。如果把地球的密度放大到中子星大小,那地球的直徑將只有22米。

在這種情況下,中子星的重力也極其驚人,其逃逸速度(天體表面上物體擺脫該天體萬有引力的束縛飛向宇宙空間所需的最小速度)達到了10000-150000公裡每秒,換句話說,一個物體落在中子星上的速度最高將達到一半光速,在這樣的極端天體面前,即便是光也只能扭曲著逃離,可以說除了遇到黑洞得叫聲大哥外,其他天體在中子星面前只能瑟瑟發抖。

那麼我們回到題目,當一個人墜落到中子星上會怎樣呢?如果一個普通體重(70公斤)的人遇到了中子星,他撞擊到中子星表面的能量將相當於二億噸核爆的威力,而地球上曾試驗過最大的核彈為蘇聯於1961年10月30日在新地島試爆的沙皇炸彈,其爆炸威力相當於5000萬噸TNT當量,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落到中子星上,其產生的威力能達到4倍沙皇炸彈!當然,這僅僅是如果,畢竟以人體的脆弱還未到達其表面就已經被撕碎了。

當然,宇宙浩瀚無邊,便是超越人類認知的黑洞也只能稱霸一隅之地,僅人類目前可觀測的宇宙直徑就達到了900多億光年,其中可能還有更多超越中子星,甚至超越黑洞的宇宙天體等待我們去探索,只是受到科學發展的限制而仍未所知罷了。

相關焦點

  • 吃一小勺中子星會怎樣?地球可能就這麼沒了
    筆者-菲君上哪去找中子星中子星是除了黑洞外密度最大的天體之一,也是恆星演化到後期為數不多的結局之一,據計算,當一顆老年恆星的質量是太陽的8到30倍時,它就有可能會成為一顆中子星,而質量小於太陽8倍的往往只能化為白矮星。
  • 一小塊中子星物質在地球上會怎樣?會衰變出黃金,還是會爆炸?
    中子星物質密度大得難以想像,因此當中子星物質出現在地球上時,第一反應肯定是往地心掉,畢竟沒有任何一片大地都能抵擋得住如此高壓強,因此它可能會像一把燒紅的餐刀切黃油一樣掉入地心!那麼它是否會穿透地球呢?這需要做個簡單的分析。
  • 中子星物質離開中子星後會怎樣?經歷兩次爆炸才能形成常態物質
    如果從中子星上取下一塊物質,並把它放到太空,它會變成什麼呢?可能有的朋友會想到變成黃金,其實有多種可能,主要是形成氫和氦以及重金屬元素等,黃金只是其中的一種罷了。當然,如果我們想從中子星上取下一塊物質,恐怕一萬年中都是做不到的。
  • 一勺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放在地球上會怎樣?
    比如:中子星一勺子大概就是一立方立釐米,質量差不多就得有好幾億噸重。為什麼這些天體的密度會這麼大呢? 我麼要從原子的結構說起,我們都知道原子是由電子和原子核構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 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軟著陸到地球上,會發生什麼?
    恆星發生核聚變演化到生命的後期會變成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至於最終的結果是什麼要看恆星的質量大小。這三類天體都屬於緻密星,簡單來說就是密度大。黑洞這種特殊的天體自不必說,已經達到了特殊的狀態。中子星的密度比黑洞稍小,一立方釐米至少可以達到幾億噸,但是這種特殊的物質結構需要有足夠的壓力才能維持,單獨出來的中子星碎片並不能維持下去。這樣大質量小體積的碎片掉落在地球之上,會產生兩方面的作用,首先來說這個碎片在和地球之間的引力作用下會被加速,最終在地球上,甚至會穿過地球最終停到地球的中心,這樣地球很可能就分崩離析了。
  • 中子星由中子組成,既然中子呈中性,為啥會有超強的磁場?
    這種大質量恆星在壽終正寢時會拼盡全力來一個迴光返照,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將大部分質量散盡回歸太空,中心留下一個緻密的核,這個核有太陽質量的1.44倍以上到3倍左右,這個核就是中子星。這個核有多大呢?半徑10~20km。有人老不相信中子星有那麼「重」,每立方釐米質量達到1~20億噸,想想就明白了,一個10~20公裡半徑的球,濃縮了1.44個太陽以上的質量。
  • 當黑洞與中子星相撞,中子星會被黑洞吞噬嗎?
    當黑洞與中子星相撞,中子星會被黑洞吞噬嗎?中子星跟黑洞的大名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那麼如果中子星跟黑洞接觸到一起會產生什麼現象呢?中子星跟黑洞相比,如果按從體型上來說的話,90%的中子星都比黑洞大。如果按體積算的話,99.99%的黑洞都比中子星大,後來有天文學家通過大量的計算和分析更精確的得出黑洞的最大質量是500億倍太陽的質量,最小質量也是太陽的4.2倍。而中子星的最大質量是太陽質量的4.2倍,最小的質量是0.4倍太陽質量,而黑洞的硬度和密度是中子星的億兆的立方倍,所以說對於黑洞來說的話中子星只是虛胖而已。
  • 中子星物質做的足球被踢到地球上會怎樣?15分鐘後地球將被炸掉
    中子星的密度高到我們難以理解的程度,它是宇宙之中密度僅次於黑洞奇點和夸克星的天體,每立方釐米中子星物質的質量高達8000萬到20億噸,想一想,每立方釐米的水只有1克重,每立方釐米的鐵只有7.8克,每立方釐米的黃金也只有19克多一點,中子星物質的密度是不是高得難以理解?
  • 如果中子星上一塊1立方釐米大的物質軟著陸到地球,會發生什麼?
    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僅次於黑洞的恐怖天體,中子星密度非常大,指甲蓋大小的中子星物質,其質量可以與一座山相匹敵。中子星和黑洞都是恆星演化到生命末期可能形成的少數終點之一,質量沒有達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恆星在生命末期可以形成一種密度在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特殊天體,這就是中子星。絕大多數中子星都是脈衝星,但是中子星也不一定就是脈衝星,只有有脈衝的才可以稱作是脈衝星。簡單來說,中子星的密度在每一立方釐米1億噸到10億噸之間,也就是原子核的密度,這個密度相當於水密度的100萬億倍。
  • 「雙子」,中子與中子星——漫談朗道與中子星
    天文學家觀測發現的若干類高能天體現象與中子星的存在緊密相關,而物理學家則將中子星當作重要的天體實驗室來認識自然基本規律。值得一提的是,中子星概念最早由朗道提出,歷史上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初中子的發現。對這段膾炙人口歷史的回顧,不僅使人因身臨其境地體會「微觀」與「宇觀」的學科交融而受益,而且有助於培養科學創新精神。這一題材在基礎物理教育中顯然具有現實意義。
  • 如果有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在地球上,會發生什麼?
    認為你是要假設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在地球上吧,這裡試著解答一下。
  • 中子星碰撞會產生黑洞?
    原則上,創建恆星質量的黑洞很容易。只需等待一顆大恆星到達壽命盡頭,然後觀察其核心在自重作用下坍塌。如果核心的質量大於2-3個太陽,則它將成為黑洞。小於約2.2太陽質量,它將成為中子星。小於1.4太陽質量,它變成白矮星。
  • 中子星為什麼會叫做「中子」星呢?
    中子星大致可以分為三層,核心部位壓力巨大,是由超子構成的。中間層是由自由中子構成的。表面由於中子會發生β衰變,衰變成電子、質子、中微子。因此,中子星並不是完全由中子構成,但絕大部分都是中子。    最早會和太陽一樣,會進入到主序星時期。主序星時期燒的也是氫原子核。    這和我們平時燒爐子是一樣的,只不過爐子燒的是煤炭,而恆星燒的是氫原子核,爐渣是氦原子核。說白了就是4個質子發生核聚變反應生成氦-4核。
  • 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幾十億噸重,若地球被壓成中子星,會有多大?
    中子星就是傳聞中密度無比大的星球,僅僅是1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都重達8000萬到20億噸之間,意思是米粒大小的物體掉地上都可能把地表砸個窟窿甚至穿個孔出來,這個密度究竟是多大已經超乎我們的想像。
  • 中子星上1立方釐米的碎片,如果掉在地球上,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首先小編要在這裡說一下,中子星上的碎片是不可能掉落在地球上的,因為在地球周圍根本就沒有中子星的存在。但是這不妨礙我們將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一下,如果假設地球周圍存在一個中子星,而且這個中子星經由撞擊崩碎出了一個一立方釐米的碎片,它穿越了大氣層的防護,直接撞擊在了地球之上,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首先我們要知道,中子星是怎麼形成的?
  • 如果把1立方釐米中子星物質放到地球上,會發生什麼?
    當然,我相信有一些人腦海的畫面應該是這下面這樣的:也可能是下面這樣的:不過,這兩種情況應該都是直接把中子星或者黑洞拿過來,或者扔到地球上的情況,而不是只拿1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的情況。而超大質量的恆星可以通過強大的引力,使得內核溫度一度達到40億度左右,然後高能的光子會穿入鐵原子核的裡面,把鐵原子核擊碎。這時候就會有大量的質子和中子被釋放出來,質子遇到電子後會生成中子。但是由於引力實在太大,所以所有的物質都會在引力作用下快速地發生坍縮,這時候恆星的恆星就會變成一個中子,(當然也可能會成為一個黑洞),同時,會引發超新星爆炸。
  • 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小黑洞
    由於內部極度高溫,有的中子星兩極會脈衝式地噴射出粒子流,所以又稱為脈衝星。中子星都會高速自旋。由於中子星保留了母星極大的角動量,但半徑只是母星的極小量,因此轉動慣量的減少,導致非常高的自轉速率。其周期從毫秒脈衝星的1/700秒到30秒都有存在,旋轉周期最快的脈衝星可以達到1100轉/秒。一顆中子星的逃逸速度大約在1萬~15萬公裡/秒之間,相當於1/2的光速(稱亞光速)。
  • 黑洞和中子星碰撞合併事件:不產生可探測到的光線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迄今為止,天文學家還沒有觀測到黑洞與中子星碰撞事件,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這種碰撞事件會釋放大量能量,但出乎意料的是,可能不會產生任何可以探測到的光線。這些發現揭示了黑洞和中子星合併的關鍵細節——可探測光線數量和碰撞天體的質量,以及揭示合併的促成因素,例如:促使這些碰撞發生的動力學。
  • 中子星多重?地球上所有人類的體重之和=一立方釐米大小的中子星
    如果說宇宙中有除黑洞外最超乎尋常的天體,那一定非中子星莫屬。中子星作為宇宙中最極端的事物之一,擁有著相當強的密度。僅一塊數公裡大小的中子星,其質量就與一顆恆星相當。而造成它這樣極端密度的原因,都歸於它之前的那場超新星爆發。
  • 中子星碰撞是否會產生黑洞?
    原則上,創建恆星質量的黑洞很容易。只需等待一顆大恆星到達壽命盡頭,然後觀察其核心在自重作用下坍塌。如果核心的質量大於2-3個太陽,則它將成為黑洞。小於約2.2太陽質量,它將成為中子星。小於1.4太陽質量,它變成白矮星。兩顆中子星的碰撞也可能形成黑洞。如果它們合併到一個超出臨界限制的對象中,則應創建一個黑洞。但是那個限制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