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南雄200年餘前「神仙渠」至今仍灌溉萬畝良田

2021-01-09 參考消息

中新社韶關10月26日電 題:廣東南雄200年餘前「神仙渠」至今仍灌溉萬畝良田

作者李凌廖春花

「就算是秋季枯水期,這條水渠裡的水流依舊源源不斷,當地村民稱其為『神仙渠』。」26日在廣東南雄吐珠村一座山嶺中,當地文史學者沈榮金指著一條開鑿於半山腰的紅砂巖水渠告訴記者,「通過村中傳說和《直隸南雄周志》記載,可斷定這條水渠應修建於清嘉慶年間,至少已有200餘年。」

廣府人故裡珠璣巷位於南雄境內,是當今數千萬海內外廣府人的發祥地和祖居地,每年均有近百萬海內外廣府人前往南雄尋根問祖,而南雄境內亦有不少保存完好的古道、古巷、古村。

據沈榮金介紹,一位剛剛退休的教師暑期在吐珠村無意中發現了這條山巖中的古水渠,「我聽說後特地前往現場查看,一看就被震驚了,沒想到山裡還藏著一條完全由山巖開鑿的水渠,而且保存得這麼好!」沈榮金說,其實村裡的稻田一直都依賴這條水渠灌溉,村民習以為常,並未意識到這條水渠歷史悠久。

沈榮金查閱當地史料,從《直隸南雄周志》記載發現,在清嘉慶年間,由於缺水,當時曾大興水利工程。同時他還發現,吐珠村的村民也是在200多年前從外地遷徙至此。

「神仙渠」延綿兩座大山,從山腳下的稻田邊沿一條雜草叢生的小徑上到半山,一條完全在山中開鑿的水渠邊躍然眼前。水渠深約2米,寬約35釐米,涓涓水流清澈見底,而最為奇特的是,水渠內還修有一條寬約25釐米、可供人行走的通道。

沈榮金說,這裡的山勢十分陡峭,想來古人是為了便於發生塌方後進行維修清理,才在開鑿水渠時加了人行道,「由此可見這條水渠的總體設計非常規範,各方面都考慮周全。」沈榮金表示,這樣設計完美、特別人性化的水渠,他還說第一次見。

水渠蜿蜒盤旋於山間,記者一行也沿著水渠緩慢往前行。一路行來,發現整條水渠除了少許地段因風化而更加狹窄外,大部分都仍舊均衡規整,落差控制得非常好,以保持水流暢通。沈榮金說,「神仙渠」不但為吐珠村的2000多畝水稻保證供水,還惠及連吐珠村下遊的上萬畝良田,「因為有了『神仙渠』,這裡的稻田從未因乾旱而缺水。」

200餘年前開鑿的水渠,至今仍能使用,沈榮金讚嘆道:「古代開鑿水渠全靠人工,這條水渠不但見證了現任的智慧,也見證了先人的毅力!」(完)

相關焦點

  • 廣東南雄千年古銀杏引遊人紛至沓來
    廣東南雄千年古銀杏引遊人紛至沓來 時下正是廣東南雄銀杏最佳觀賞期,特別是該市坪田、油山等鄉鎮的千年古銀杏,更是綻放著獨特魅力,吸引不少遊客匯集南雄。  據了解,南雄市有銀杏樹10萬畝,主要分布在坪田、油山、主田、帽子峰等18個鄉鎮,而集中連片有上百畝規模的銀杏基地就有近20個。坪田、油山的銀杏多為老樹,以叢生古銀杏群聞名,上百年樹齡的有1000多株,樹齡最長的有1600多年。
  • 海南多管齊下改良海水倒灌地 萬畝鹽鹼荒地變良田
    三亞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用海水灌溉的甜瓜品種。 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 攝海南大學科研團隊在文昌鋪前鎮潭欖村種植的耐鹽冰菜。(資料圖片)在文昌市鋪前鎮潭欖村,一片距離海邊僅40米的農田,因海水倒灌,表層鹽分達到2.8%,種不了農作物而撂荒。
  • 甘肅景泰:萬畝良田亟待排鹼 村民30年鬥爭「鹽鹼化」
    甘肅景泰:萬畝良田亟待排鹼 村民30年鬥爭「鹽鹼化」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2016年03月29日12:10 作為黃河中上遊重要的高揚程灌溉農業區,由於地下水位不斷抬升,治理資金嚴重匱乏,景泰縣鹽鹼正在無情吞噬灌區的大片良田沃土。 據記者了解,目前景泰縣土地鹽鹼化最嚴重的草窩灘鎮鹽鹼地總面積已經達到1.4萬畝,因鹼撂荒地達到了2770畝,全縣因鹽鹼化而被迫棄耕荒蕪的耕地達2萬多畝,並逐年擴大。
  • 華中科技大學痕量灌溉技術可使荒漠變良田
    中國經濟網武漢2月27日訊(記者魏勁松 柳潔、通訊員周前進 萬霞 王瀟瀟、實習生王譽興)內蒙古鄂爾多斯的沙荒地區,有200畝楊樹在乾旱缺水的情況下,不僅頑強生存了下來,而且呈現出勃勃生機。過去連灌木都很難種植成活的地方,現在創造出盎然綠意的,正是一種全新的節水灌溉技術——「痕量灌溉技術」。
  • 南雄規劃種植優質稻16萬畝,推進省級絲苗米產業園建設
    項目規劃在珠璣、湖口、黃坑、全安和雄州街道等5個鎮(街道),區域面積445.8平方公裡,有水田13.8萬畝,規劃種植優質稻16萬畝(雙季稻),年生產加工銷售優質稻7.64萬噸,年產值3.62億元。 產業園從2018年第四季度開工建設,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95.6畝主園區糧食倉儲、加工、物流、冷鏈、烘乾、服務中心主體建築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內的5個鎮(街道)產業園核心種植基地完成土地流轉5000畝,並已基本完成田間的農業設施建設
  • 鹽鹼地荒灘上墾造出萬畝良田 2.5萬臺農機替代人力保春耕
    鹽鹼地荒灘上墾造出萬畝良田 2.5萬臺農機替代人力保春耕金羊網  作者:陳卓棟、彭紀寧、馬勇、陳強  2020-05-08 立夏過後,綠油油的禾苗為大地鋪上一層「綠毯」,隨著海風輕柔擺動。
  • 檢察公益訴訟監督讓40多畝荒山變良田
    在一處新平整的土地上,田邊的小渠裡水光清亮,幾位村民正在用水灌溉。「因為沒水,這片荒山棄耕多年,現在平整了,挖了水塘和溝渠,又變成了良田,如今油菜花開,真是滿目金黃,一方春色。」4月10日,記者趕到河南省光山縣弦山街道辦事處楊墩村採訪檢察建議整改落實情況,遇到該村小學教師老楊,他高興地這樣說。
  • 如何不愛南雄,那些南雄最美景點
    如何不愛南雄,那些南雄最美景點南雄地處廣東省東北部,大庾嶺南麓,毗鄰江西贛南地區,自古是嶺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粵贛邊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稱居五嶺之首,為江廣之衝、枕楚跨粵,為南北咽喉。那麼南雄又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
  • 隨身空間文,她身上長出小空間,良田萬畝,靈藥無數,魚塘過萬!
    隨身空間文,她身上長出小空間,良田萬畝,靈藥無數,魚塘過萬!今天阿九給大家推送的是女主帶有空間的穿越重生小說,都是阿九精選出來的,希望大家喜歡今天的幾本小說,隨身空間文,重生在五年前的畢業答辯現場,上天帶她不爆,她身上長出小空間,良田萬畝,靈藥無數,魚塘過萬!可以直接點擊書籤免費閱讀哦!看書愉快!
  • 青海「聚寶盆」柴達木盆地諾木洪水庫開工 24萬畝枸杞將得到灌溉
    水庫建成後將有效增強諾木洪河流域防洪能力,同時24萬畝枸杞將得到灌溉,有力提升當地農田灌溉保障水平。青海省海西州地處中國「聚寶盆」之稱的柴達木盆地,當地礦產資源富集,但水資源短缺、生態系統脆弱,每平方公裡產水量1.99萬立方米,僅為中國平均水平的1/16。
  • 餘姚3萬畝鹽鹼地上稻飄香 「改良秘訣」在這!
    圖由正大餘姚中泰生態農業園提供10月20日以來,中泰生態農業園裡的3.1萬畝水稻成熟,開始大規模地開鐮收割。而就在兩年前,這萬畝高產田還是一片無人問津、雜草叢生的鹽鹼地。這片鹽鹼地經過科學改良和一群人勤勞耕耘,這片荒涼之地不僅飄來了稻花香,還帶動了當地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
  • 廣東南雄新田古村,1700多年歷史韶關最古老的村落,航拍下很震撼
    新田村自西晉建新三年建村至今已超過1700年歷史。古村落中,有明、清、民國初年古民居建築多幢,其中保存較好的明清建築達1萬多平方米,雖多為客家建築,但保留著許多中原風格,青牆玄瓦、鳳頭簷角,錯落有致。
  • 【光明日報】鹽鹼地變良田:夢想如何實現?
    而隨著滴水灌溉技術的推廣,這種現象已經出現,人類再次面臨如何改造鹽漬化土地的重任。田長彥研究員介紹,10年前他們來到克拉瑪依市時,當地政府領導抱著懷疑的態度領他們來到鹽漬化程度十分嚴重的一片荒灘,指著這片土地說:你們如果能讓這裡長出莊稼,這片土地你們可以使用100年。如果採用大水漫灌等傳統方式,可能在短時期內可以讓這片土地變成良田,但以後水資源緊張了怎麼辦?
  • 數萬燕雀集結遷徙廣東南雄 齊齊翩飛蔚為壯觀(圖)
    中新網韶關11月24日電 (李凌 廖春花)儘管已過小雪節氣,但廣東地區依舊氣候溫暖,吸引了大量的的候鳥翩然南飛。在廣東南雄全安鎮湞江河畔,近日就因數以萬計的燕雀集結遷徙到此,形成了一道蔚為壯觀的風景。連日來,南雄市多個鄉鎮發現彩色候鳥聚集飛翔、棲樹休息。經鳥類專家辨認,這些鳥是燕雀,喜歡成群遷徙。南雄攝影家協會理事王傳榮24日告訴記者,他是在攝影採風時發現這些燕雀的。
  • 廣東有處4.5平方公裡的紅色丹霞地貌,距南雄市區僅13千米,景美
    丹霞地貌在我國廣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處,分布於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其中四川的蜀南竹海和七洞溝屬於幼年期丹霞,貴州赤水丹霞屬於青年期丹霞,廣東丹霞山屬於壯年期丹霞,江西龍虎山則屬於老年期丹霞,丹霞地貌在熱帶、亞熱帶溼潤區,溫帶溼潤-半溼潤、半乾旱-乾旱區和青藏高原高寒區均有分布。
  • 節水灌溉:助力現代農業發展
    「十二五」期間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88萬畝。檢查組了解到,截至2015年年底,廣東全省節水灌溉面積444萬畝,其中,渠道防滲面積389萬畝,低壓管道、微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5萬畝。積極推廣旱作節水農業技術,「十二五」期間,完成地膜覆蓋面積565.7萬畝,秸稈覆蓋面積254.5萬畝,水肥一體化技術覆蓋面積196.7萬畝。
  • 去嗨皮|去韶關南雄,看「滿城盡帶黃金甲」!
    去嗨皮今,想要帶你們去韶關南雄看看這裡的秋天!都說廣東沒有「秋天」,但南雄是個例外。而帽子峰林場,700多畝銀杏、水杉成熟,與碧波溪流相映成趣,構成一幅多彩的黃杏紅楓圖。坐標:廣東省韶關市南雄縣參考行程:廣州/深圳→韶關東→南雄→坪田→帽子峰→返程看完這篇文章,你是否被韶關的秋天吸引到了呢?不如跟著去嗨皮一起,去韶關看秋天吧!
  • 重慶墊江白家鎮:合興村建立200畝麻瘋樹種苗基地
    中國園林網12月11日消息:近日,白家鎮引進天津順昌有限公司麻瘋樹品種,在合興村建立200畝麻瘋樹種苗基地。由於該樹的種植不需佔用良田,所需勞動力成本較小,將對當地農民的脫貧致富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據悉,我縣將在試種成功後,將逐步推廣種植20萬畝,並建立10萬噸級生產加工廠,最終形成產業鏈。此樹種的推廣種植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大力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 南雄的銀杏,也許是廣東最後一片能感受到秋天氣息的小鎮了
    >再去韶關南雄帽子峰 去看這個初冬大自然給的驚喜 據了解,河背村也是紅色革命村莊 1945年,395旅到達廣東南雄 就夜宿在帽子峰鎮洞頭村
  • 南雄這兩學校更名啦!!!
    目前,對於有償退出到底給多少錢並沒有一個準確的規定,不過已經有農村開始嘗試了,比如四川龍門村永久退出按每畝每年1000元,補償30年,也就是3萬元/畝。長期退出每畝每年850元,補償14年。也有些地區,永久退出的價格出到了5萬。